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端子组件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8:21: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端子组件和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端子连接器由模块化外壳和绝缘体组成,可将两根或多根导线连接在一起,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实现信号传输以及设备间的电能传输,由于其连接是半永久性的,因此端子块有助于简化现场检查和维修过程,多年来端子连接器一直被用来为各种应用提供半永久性的安全接线,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端子连接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3.然而,为保证电连接器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人们一直探讨、研究的是电连接器接触件插合端的可靠性,往往忽略了连接器接触件尾端连接的可靠性。例如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13660680u的“一种端子连接件、端子组件和电连接器”中公开了:该端子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臂和连接两个支臂的连接桥,支臂具有连接端和远离连接端的自由端,连接桥连接两个支臂的连接端,支臂具有用于与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区,两个支臂中的至少一个为接线支臂,接线支臂具有用于与线缆连接的接线区,并具体限定了端子组件中端子与对应支臂的端子连接区的镭射焊接,具有增大电流的有效传输面积,实现大电流的传输,且提高传输速率的优点,然而却忽视了连接器接触件尾端连接的可靠性。
4.近年来在处理整机系统质量问题上,接触不良、传输信号不稳时有发生,且大多数是由于连接器接触不良引发的故障,主要表现焊接虚焊、导线脱落等。因此,保证连接器在整机系统中的可靠性是解决目前整机系统常见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领域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且可靠性高的端子组件。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端子组件,包括
7.端子,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的一个公端子电连接,所述端子包括两个主体部、设置在主体部前端的弹性臂、以及设置在主体部后端的凸起固定片,所述弹性臂用于插入公端子且与公端子电连接;
8.导线,用于连接电路板;以及
9.连接件,用于连接端子与导线,所述连接件是由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围成的两侧贯通的矩形结构,所述顶板和底板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接触件,两个接触件的一端设有连接桥,且所述连接桥设置在靠近端子的一侧;两个接触件分别与顶板、底板形成接触腔,且所述接触腔与端子相匹配,两个接触腔内分别设有弹簧件,所述弹簧件自由端到接触件的距离小于端子的厚度,且所述顶板侧的弹簧件的固定端固定于顶板的内表面,所述底板侧的弹簧件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的内表面;两个接触件之间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中央旋转连接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上固定有连接座,且所述连接座与导线相匹配。
10.优选的,所述顶板内表面固定有第一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由第一端子连接板
以及两个固定于第一端子连接板前侧和后侧的第一固定条构成,所述第一固定条的另一端固定于顶板内表面,且所述第一接触件、第一固定条与顶板之间形成第一接触腔,所述第一接触腔内设有第一弹簧件,所述第一弹簧件的固定端固定于顶板的内表面;所述底板内表面固定有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二接触件由第二端子连接板以及两个固定于第二端子连接板前侧和后侧的第二固定条构成,所述第二固定条的另一端固定于顶板内表面,且所述第二接触件、第二固定条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二接触腔,所述第二接触腔内设有第二弹簧件,所述第二弹簧件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的内表面。
11.优选的,所述接触件的长度不大于端子的主体部的长度。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固定于接触件的中央。
13.优选的,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均设有一端开口的水平通槽,所述水平通槽的开口端朝向导线一侧,且所述水平通槽的宽度大于导线的外径。
14.优选的,所述水平通槽分别设置在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中央部分,且所述水平通槽的长度为前侧板或后侧板长度的1/3-2/3。
15.优选的,所述端子的主体部为扁平结构或波浪型结构。
16.优选的,所述接触件与连接桥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连接。
17.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板、第二端子连接板和连接桥的材质为金属铜、铜合金或铝合金中的一种。
18.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上述的端子组件。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件设置了相卡合的端子与接触件,在端子的后端设置凸起固定片,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还在接触腔内设置了弹簧件,其对卡合进入接触腔内的端子具有一定的弹性作用力,在凸起固定片与接触件的侧面卡合时,促进端子与接触件的接触,防止接触不良,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此外,还设置了可旋转的连接座,不但能提高导线与连接器接触件尾端连接的可靠性,还可以调节导线连接的角度,实用性强,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子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子组件内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端子,101-弹性臂,102-主体部,103-凸起固定片,2-连接件,201-顶板,202-底板,203-前侧板,204-后侧板,3-导线,4-接触件,41-第一接触件,42-第二接触件,411-第一端子连接板,412-第一固定条,421-第二端子连接板,422-第二固定条,5-接触腔,501-第一接触腔,502-第二接触腔,6-连接桥,7-弹簧件,701-第一弹簧件,702-第二弹簧件,8-连接柱,9-旋转座,10-连接座,11-水平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具体实施例1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子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并且结合图2,从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端子组件,包括端子1、连接件2和导线3,端子1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的一个公端子电连接(未画出),导线3用于连接电路板(未画出),连接件2用于连接端子1与导线3。
26.其中,端子1包括两个扁平结构的主体部102、设置在主体部102前端的弹性臂101、以及设置在主体部102后端的凸起固定片103,该弹性臂101用于插入公端子实现与公端子电连接。
27.其中,连接件2是由顶板201、底板202、前侧板203和后侧板204围成的两侧贯通的矩形结构,在前侧板203和后侧板204的中央均设有开口端朝向导线3一侧的水平通槽11,其长度为前侧板203或后侧板204长度的1/3,且该水平通槽11的宽度大于导线3的外径,以便导线在水平通槽内转动;在顶板201和底板202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接触件4,其长度小于端子1主体部102的长度,以便于端子后端的凸起固定片深入进行卡合固定,提高接触的稳定性,两个接触件4上靠近端子1的一侧设有连接桥6,以便端子的两个主体部电连接;两个接触件4分别与顶板201、底板202形成接触腔5,且接触腔5与端子1相匹配,进行充分且稳定的连接,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两个接触腔5内分别设有弹簧件7,该弹簧件7自由端到接触件4的距离小于端子1的厚度,且顶板201侧的弹簧件7的固定端固定于顶板201的内表面,底板202侧的弹簧件7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202的内表面,本实用新型中弹簧件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端子与接触件连接的稳定性,防止接触不良,保证电连接的流畅性,实用性强;在两个接触件4的中央之间设有连接柱8,其中央旋转连接固定有连接座10的旋转座9,且该连接座10与导线3相匹配,以实现导线3的连接。
28.本实用新型中,顶板201内表面固定有第一接触件41,其由第一端子连接板411以及两个固定于第一端子连接板411前侧和后侧的第一固定条412构成,第一固定条412的另一端固定于顶板201内表面,第一接触件41、第一固定条412与顶板201之间形成第一接触腔501,且第一接触腔501内设有第一弹簧件701,其固定端固定于顶板201的内表面;底板202内表面固定有第二接触件42,其由第二端子连接板421以及两个固定于第二端子连接板421前侧和后侧的第二固定条422构成,第二固定条422的另一端固定于顶板201内表面,第二接触件42、第二固定条422与底板202之间形成第二接触腔502,且第二接触腔502内设有第二弹簧件702,其固定端固定于底板202的内表面。
29.在本实施例中,接触件4与连接桥6一体成型,且第一端子连接板411、第二端子连接板421和连接桥6的材质为金属铜,导电性良好。
30.具体实施例2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子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并且结合图2,从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端子组件,包括端子1、连接件2和导线3,端子1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的一个公端子电连接(未画出),导线3用于连接电路板(未画出),连接件2用于连接端子1与导线3。
32.其中,端子1包括两个波浪型结构的主体部102、设置在主体部102前端的弹性臂101、以及设置在主体部102后端的凸起固定片103,该弹性臂101用于插入公端子实现与公端子电连接。
33.其中,连接件2是由顶板201、底板202、前侧板203和后侧板204围成的两侧贯通的矩形结构,在前侧板203和后侧板204的中央均设有开口端朝向导线3一侧的水平通槽11,其
长度为前侧板203或后侧板204长度的2/3,且该水平通槽11的宽度大于导线3的外径,以便导线在水平通槽内转动;在顶板201和底板202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接触件4,其长度小于端子1主体部102的长度,以便于端子后端的凸起固定片深入进行卡合固定,提高接触的稳定性,两个接触件4上靠近端子1的一侧设有连接桥6,以便端子的两个主体部电连接;两个接触件4分别与顶板201、底板202形成接触腔5,且接触腔5与端子1相匹配,进行充分且稳定的连接,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两个接触腔5内分别设有弹簧件7,该弹簧件7自由端到接触件4的距离小于端子1的厚度,且顶板201侧的弹簧件7的固定端固定于顶板201的内表面,底板202侧的弹簧件7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202的内表面,本实用新型中弹簧件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端子与接触件连接的稳定性,防止接触不良,保证电连接的流畅性,实用性强;在两个接触件4的中央之间设有连接柱8,其中央旋转连接固定有连接座10的旋转座9,且该连接座10与导线3相匹配,以实现导线3的连接。
34.本实用新型中,顶板201内表面固定有第一接触件41,其由第一端子连接板411以及两个固定于第一端子连接板411前侧和后侧的第一固定条412构成,第一固定条412的另一端固定于顶板201内表面,第一接触件41、第一固定条412与顶板201之间形成第一接触腔501,且第一接触腔501内设有第一弹簧件701,其固定端固定于顶板201的内表面;底板202内表面固定有第二接触件42,其由第二端子连接板421以及两个固定于第二端子连接板421前侧和后侧的第二固定条422构成,第二固定条422的另一端固定于顶板201内表面,第二接触件42、第二固定条422与底板202之间形成第二接触腔502,且第二接触腔502内设有第二弹簧件702,其固定端固定于底板202的内表面。
35.在本实施例中,接触件4与连接桥6可拆卸地连接,且第一端子连接板411、第二端子连接板421和连接桥6的材质为铜合金,导电性良好
36.具体实施例3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子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并且结合图2,从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端子组件,包括端子1、连接件2和导线3,端子1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的一个公端子电连接(未画出),导线3用于连接电路板(未画出),连接件2用于连接端子1与导线3。
38.其中,端子1包括两个扁平结构主体部102、设置在主体部102前端的弹性臂101、以及设置在主体部102后端的凸起固定片103,该弹性臂101用于插入公端子实现与公端子电连接。
39.其中,连接件2是由顶板201、底板202、前侧板203和后侧板204围成的两侧贯通的矩形结构,在前侧板203和后侧板204的中央均设有开口端朝向导线3一侧的水平通槽11,其长度为前侧板203或后侧板204长度的1/2,且该水平通槽11的宽度大于导线3的外径,以便导线在水平通槽内转动;在顶板201和底板202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接触件4,其长度等于端子1主体部102的长度,以便于端子后端的凸起固定片深入进行卡合固定,提高接触的稳定性,两个接触件4上靠近端子1的一侧设有连接桥6,以便端子的两个主体部电连接;两个接触件4分别与顶板201、底板202形成接触腔5,且接触腔5与端子1相匹配,进行充分且稳定的连接,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两个接触腔5内分别设有弹簧件7,该弹簧件7自由端到接触件4的距离小于端子1的厚度,且顶板201侧的弹簧件7的固定端固定于顶板201的内表面,底板202侧的弹簧件7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202的内表面,本实用新型中弹簧件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端子与接触件连接的稳定性,防止接触不良,保证电连接的流畅性,实用性强;在两
个接触件4的中央之间设有连接柱8,其中央旋转连接固定有连接座10的旋转座9,且该连接座10与导线3相匹配,以实现导线3的连接。
40.本实用新型中,顶板201内表面固定有第一接触件41,其由第一端子连接板411以及两个固定于第一端子连接板411前侧和后侧的第一固定条412构成,第一固定条412的另一端固定于顶板201内表面,第一接触件41、第一固定条412与顶板201之间形成第一接触腔501,且第一接触腔501内设有第一弹簧件701,其固定端固定于顶板201的内表面;底板202内表面固定有第二接触件42,其由第二端子连接板421以及两个固定于第二端子连接板421前侧和后侧的第二固定条422构成,第二固定条422的另一端固定于顶板201内表面,第二接触件42、第二固定条422与底板202之间形成第二接触腔502,且第二接触腔502内设有第二弹簧件702,其固定端固定于底板202的内表面。
41.在本实施例中,接触件4与连接桥6一体成型,且第一端子连接板411、第二端子连接板421和连接桥6的材质为铝合金,导电性良好。
42.具体实施例4
43.一种连接器,包括上述的端子组件。
44.当端子与连接件连接时,端子末端的凸起固定片首先进入接触腔,此时由于弹簧件自由端到接触件的距离小于端子的厚度,端子的主体部对弹簧件进行压缩,继续延伸端子,直至凸起固定片伸出接触件的接触腔并与接触件的侧面卡合,此时弹簧件恢复原形对端子的主体部施加弹性力,使得端子与接触件充分且稳定的接触,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接触不良;然后,将导线与设置在旋转座上的连接座相固定,提高导线与连接器接触件尾端连接的可靠性,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旋转导线与端子的角度,扩大其应用范围。
45.从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各实施例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件设置了相卡合的端子与接触件,在端子的后端设置凸起固定片,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还在接触腔内设置了弹簧件,其对卡合进入接触腔内的端子具有一定的弹性作用力,在凸起固定片与接触件的侧面卡合时,促进端子与接触件的接触,防止接触不良,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此外,还设置了可旋转的连接座,不但能提高导线与连接器接触件尾端连接的可靠性,还可以调节导线连接的角度,实用性强,应用范围更广。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更替,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包含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