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分离的导联线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8:2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收纳且可分离的导联线。


背景技术:

2.导联线是连接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和心电电极的导线,为满足患者翻身时的使用需要,导联线需要具有一定长度,但过长的导联线在使用时可能会缠绕在病人身上,以及盘绕收纳时可能打结,因而造成不便。此外,目前是将导联线直接与仪器相连接,有的病人因烦躁或醉酒等会强拉导联线,导致仪器被拉动掉落、损坏,或者导联线被拉断、损坏等。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分离导联线收纳盒,包括收纳盒1、绕线筒2、发条弹簧3、前段导线4、导电段5和后段导线6;收纳盒1包括可拆卸地盖合连接的第一盒体7和第二盒体8,第一盒体7顶板中心向下固定设置有转轴9,延伸至第二盒体8的底部;且在第一盒体7和第二盒体8的侧壁上开设有前端孔10和后端孔11;绕线筒2为具有顶板和底板的空心圆柱体,在其顶板和底板圆心位置同轴开设转轴孔12并可转动地套在转轴9外,其内容纳发条弹簧3,发条弹簧3的一端与转轴9的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绕线筒2的内壁固定连接;绕线筒2上下底板的直径大于其中段的筒壁外径,形成工字型凹槽;绕线筒2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电插孔13;在绕线筒2的顶板上表面与转轴孔12同心设置有第一导电部14;第一导电部14通过导电段5在绕线筒2的内腔与导电插孔13电连接;前段导线4的一端为电极接口15,另一端为导电插头16,导电插头16与导电插孔13相配合地、可拆卸地、导电地连接,前段导线4缠绕在绕线筒2外侧壁上,并穿过前端孔 10,将电极接口15放置在收纳盒1的外部;后段导线6的一端电连接有仪器接口17,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电部18,第二导电部18固定设置在第一盒体7 的顶板上并且与第一导电部14导电地接触,后段导线6穿过后端孔11,将仪器接口17放置在收纳盒1的外部。
4.其中,第一导电部14包括环形件19和导电滑环20,环形件19与转轴孔 12同轴固定在绕线筒2上表面,套设在转轴9外,环形件19的外侧面上环绕地固定导电滑环20,导电段5在环形件19和绕线筒2的内部将导电插孔13 与导电滑环20电连接;第二导电部18包括导电弹片21和固定部22,固定部 22中具有相连通的导线孔23和弹片槽24;后段导线6穿入导线孔23并固定,导电弹片21的一端与后段导线6电连接并固定在弹片槽24中,导电弹片21的另一端与导电滑环20的外壁导电地接触。
5.其中,第一导电部14为导电柱25,导电柱25与绕线筒2同轴固定连接,并套设在转轴9外;第二导电部18为内径与导电柱25外径相配合的导电套筒26,导电套筒26套设在导电柱25外导电地相接触,导电套筒26在外侧面与后段导线6导电地固定连接。
6.其中,第一导电部14为设置在绕线筒2上表面的第一导电圆环27,第一导电圆环27与转轴孔12同轴;第二导电部18为柱状的第二导电圆环28,与转轴9同轴固定在第一盒体7顶板内壁上,且内外径分别与第一导电圆环 27的内外径相同,第二导电圆环28的下表面与
第一导电圆环27的上表面导电地相接触,第二导电圆环28在外侧面与后段导线6导电地固定连接;收纳盒1内部的高度等于绕线筒2、第一导电圆环27及第二导电圆环28的高度之和,以保证第二导电圆环28与第一导电圆环27相抵。
7.其中,导电插头16固定套设于前段导线4的一端,在靠近前段导线4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第一卡扣件29;导电插孔13固定套设于导电段5的一端,在远离导电段5一端的圆筒形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若干条形槽口32,且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扣件29相配合的第二卡扣件33;第一卡扣件29和第二卡扣件33中,其一为环形突起的卡块,另一为环形凹陷的卡槽。
8.其中,后端孔1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导电插孔36与第二导电部18通过第二导电段34电连接;仪器接口17通过第二后段导线35与第二导电插头37 电连接;第二导电插孔36和第二导电插头37可拆卸地、导电地连接。
9.其中,第一盒体7和第二盒体8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用于防摔的缓冲层 38。前段导线4上设置有定位件。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导联线收纳盒连接在监护仪和探测头之间,将导联线盘绕在收纳盒中,节约空间且防止其打结;在使用时,按所需长度拉出导联线,避免过长的导线缠绕在病人身上,增加病人舒适度,以及减少导线暴露在外产生的磨损。若病人移动身体或拉动外导联线到一定长度后,中间接口就会分离,外导联线被拉掉,保护心电监护仪器不会被拉掉落损坏。使用结束后,放开外导联线,外导联线就会自动盘绕收纳回收纳盒中,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电插头和导电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电插头和导电插孔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8.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收纳盒与监护仪器之间的电联线称为后段导线6,将收纳盒与探测头的电极接口15之间的部分称为前段导线4,在收纳盒体内联通前段和后段导线的部分称为导电段5。
19.请参阅图1、图2。
20.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俯视收纳盒1的示意图。收纳盒1 包括第一盒体7和第二盒体8,其中一个盒体的边缘上设置有盒体卡槽39,另一盒体边缘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盒体卡块40,使两个盒体可拆卸地盖合在一起。
21.第一盒体7顶板中心向下固定设置有转轴9,延伸至第二盒体8的底部,转轴9从绕线筒2的轴中心穿过,其长度需要足够长才能起到固定绕线筒2 位置的作用,最好超过绕线筒2高度的一半以上。
22.在第一盒体7和第二盒体8的侧壁上开设有前端孔10和后端孔11,用来穿过导联线。
23.绕线筒2为具有顶板和底板的空心圆柱体,在其顶板和底板圆心位置同轴开设转轴孔12,可转动地套在转轴9外。在绕线筒2的内部容纳发条弹簧 3,发条弹簧3的一端与转轴9的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绕线筒2的内壁固定连接。在发条弹簧3的作用下,绕线筒2围绕转轴9转动。
24.绕线筒2上下底板的直径大于其中段的筒壁外径,形成工字型凹槽,如图2所示,用来容纳卷绕的导联线。
25.绕线筒2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电插孔13,顶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部 14。第一导电部14的一端与导电段5导电的固定连接,导电段5从绕线筒2 的内腔中穿过与导电插孔13电连接。导电段5可以是明线,也可以是凹在绕线筒2内壁中的内部导联线。
26.前段导线4的一端为电极接口15,另一端为导电插头16,导电插头16 与导电插孔13相配合地、可拆卸地、导电地连接,前段导线4缠绕在绕线筒 2的外侧壁上,并穿过前端孔10,将电极接口15放置在收纳盒1的外部。
27.后段导线6是连接电连接有仪器接口17与收纳盒的导线,后段导线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电部18,第二导电部18固定设置在第一盒体7的顶板上并且与第一导电部14导电地接触。后段导线6穿过后端孔11,将仪器接口17 放置在收纳盒1的外部。
28.使用时,在发条弹簧3放松的情况下,导联线缠绕在绕线筒2上,前段导线4被拉长时,绕线筒2围绕转轴9旋转,使得发条弹簧3受到拉力,松开前段导线4时,在发条弹簧3的作用下绕线筒2反向旋转,将导联线重新缠绕在绕线筒2上。如果拉力过大,导电插头16和导电插座13会断开,以此保证监护仪器不被拉扯掉落而损坏。
29.第一导电部14和第二导电部18的形式有很多种,这里以示例的形式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14包括环形件19和导电滑环20。环形件19与转轴孔12同轴,并且固定安装在绕线筒2的上表面,即也套设在转轴9外。环形件19的外侧面上环绕地固定一圈导电滑环 20。导电段5最好从绕线筒2的内部穿过,分别与导电滑环20和导电插孔13 电连接。
30.与此配合设置的第二导电部18包括导电弹片21和固定部22,固定部22 固定设置在盒体7的顶板内壁上,在固定部22中设置有相连通的导线孔23 和弹片槽24;后段导线6穿入导线孔23并固定,导电弹片21的一端与后段导线6电连接并固定在弹片槽24中,导电弹片21的另一端与导电滑环20的外壁导电地接触。
31.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3所示,第一导电部14为导电柱25,这里导电柱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心的金属圆柱形导电柱,与绕线筒2同轴固定连接,也套设在转轴9外;与此配合的,第二导电部18可以是导电套筒26,其内径与导电柱25外径相配合,套设在导电柱25外,并导电地相接触,导电套筒26 在外侧面与后段导线6导电地固定连接。这样无论绕线筒2如何旋转,都电连接,保证了电路的联通。
32.作为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导电部14为设置在绕线筒2上表面的一圈第一导电圆环27,第一导电圆环27与转轴孔12同轴设置;与此配合的,第二导电部18设置为柱状的第二导电圆环28,与转轴9同轴固定在第一盒体7 顶板内壁上,且内外径分别与第一导电圆环27的内外径相同,并且保证第二导电圆环28的下表面与第一导电圆环27的上表面相抵并导
电地相接触,第二导电圆环28的外侧面与后段导线6导电地固定连接。为了到达这个目的,收纳盒1内部的高度需要等于绕线筒2、第一导电圆环27及第二导电圆环28 的高度之和。或者,可以在绕线筒2与第二盒体8的底部之间设置弹性部件,例如弹簧,使绕线筒2始终向上抵住第一导电环27,从而保证电连接。
33.如上述实施例所示,在绕线筒2旋转绕线或放线时,导电滑环20与导电弹片21、导电柱25与导电套筒26、第二导电圆环28与第一导电圆环27始终电连接,都可以保证前段导线4与后段导线6的电连通。
34.为了避免拉扯导联线时将监护仪拉掉落,在收纳盒2中设置了可以分离的装置。参照图5~图6。在导电插头16固定套设在前段导线4的一端,在靠近前段导线4的一端外表面设置一个环形的凹槽卡扣件29,凹槽卡扣件29的顶端为第一导电块30;相对应的,在绕线筒2的侧壁上设置一个导电插孔 13,在绕线筒2的内部,导电插孔13与第一导电部14通过导电段5电连接。将导电插孔13固定设置在绕线筒2的侧壁上是一种效果较优的实施例,导电插孔13也可以设置在绕线筒2外,不与其固定,可以实现拉扯过大时断开即可。在导电插孔13内靠近导电段5的一端设有第二导电块31,该第二导电块31与导电段5电连接,在导电插孔13内远离导电段5一端的圆筒形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若干条形槽口32,在导电插孔13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扣件29相配合的第二卡扣件33。第一卡扣件29和第二卡扣件33中,其一为环形突起的卡块,另一为环形凹陷的卡槽。条形槽口32的设置可以比较轻松的容纳导电插头16,条形槽口32和第二卡扣件33二者可以配合与导电插头16上的凹槽卡扣件29卡扣在一起即可。插入以后,利用卡槽和卡块将二者卡扣在一起,保证二者的导电连接。当受到较大的拉扯时,由于槽口32的设置,使得导电插孔13的开口可以产生形变稍微变大,所以导电插头16可以从导电插孔13中拔出,从而保护仪器接口17不拉扯监护仪器。
35.在再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后端孔1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导电插孔36与第二导电部18通过第二导电段34电连接;仪器接口17通过第二后段导线35与第二导电插头37电连接;第二导电插孔36和第二导电插头37 可拆卸地、导电地连接。与前述导电插孔和导电插头类似,在后端孔11上也同样设置第二导电插孔36和第二导电插头37,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36.在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盒体7和第二盒体8的外侧面还固定设置有用于防摔的缓冲层38。在前段导线4上,还可以设置一个定位件,其直径大于前端孔10的内径即可,例如可以从导线4上拆卸下来的线箍。在距离电极接口15合适的位置上卡扣上线箍,例如将线箍扣距离电极接口15一米左右的距离,这样可以将收纳盒1限制在定位件的位置处,调节收纳盒与病人身体之间的距离,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37.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