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3-02 04:21: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营养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营养缺乏问题是导致人们生活质量低下、疾病高发以及家庭贫困的重要社会因素。而儿童的营养状况更是反映人口素质的基础。研究表明,我国的婴幼儿添加辅食后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提高,主要是辅食喂养不合理、不科学造成的,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尤为普遍。正是由于这种对儿童早期营养改善的重视,我国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在近十年出现突飞猛进地发展,这也是国家对国民素质培养、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求。
3.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团体在贫困农村地区开展的一些项目中,免费给6~24月龄的婴幼儿发放营养包或撒剂,使这些孩子的营养和健康获益。国内外的科学研究结果均显示,营养包或撒剂对改善婴幼儿贫血具有显著的作用,对认知发育有促进作用,且营养包对生长发育迟缓和低体重有预防作用。卫生部2014年批准发布了gb/t22570-2014《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为该类产品应用于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改善提供了基础保障(杨玮.《婴幼儿辅食营养补充品技术指南》[j].中国标准导报,2013(10):63-63.)。
[0004]
《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中要求辅食营养补充食品必需强化如下营养成分,且含量需要满足对应的含量要求(每日份计):
[0005]
表1必需成分指标
[0006][0007]
对于以大豆粉作为食物基质的辅食营养补充食品,强化矿物质时,会引起豆粉中脂肪发生氧化耗败,导致风味异常(哈喇味)甚至产品变质的情况,其中主要以钙元素和铁元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如何克服豆粉基质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强化营养素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是本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
及其制备方法,该产品配比合理、功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豆粉类辅食营养补充品风味异常甚至变质的情况。
[0009]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60~97份碳酸钙、5~12份焦磷酸铁、2~5份乙二胺四乙酸铁钠、0.4~1份氧化锌、0.2~0.7份维生素a、0.2~0.7份维生素d3、0.05~0.3份维生素b1、0.05~0.3份维生素b12、0.05~0.3份维生素b2、0.05~0.3份叶酸以及4~12份麦芽糊精为载体;
[0011]
优选的,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63~95份碳酸钙、6~10份焦磷酸铁、2.5~4份乙二胺四乙酸铁钠、0.5~0.9份氧化锌、0.3~0.6份维生素a、0.3~0.6份维生素d3、0.1~0.2份维生素b1、0.1~0.2份维生素b12、0.05~0.15份维生素b2、0.1~0.2份叶酸以及5~10份麦芽糊精为载体;
[0012]
更优选的,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79.18份碳酸钙、8.03份焦磷酸铁、3.21份乙二胺四乙酸铁钠、0.69份氧化锌、0.49份维生素a、0.47份维生素d3、0.16份维生素b1、0.15份维生素b12、0.11份维生素b2、0.15份叶酸以及7.38份麦芽糊精为载体;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焦磷酸铁为焦磷酸铁稀释料,其中铁含量为11%;
[0014]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称量、过筛、混合、金属探测或包装步骤;
[0015]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食物基质和/或其它辅料;
[0016]
进一步的,所述食物基质为大豆、大豆蛋白制品、乳类、乳蛋白制品中的一种或几种;食物形态为粉状、颗粒状或半固态;
[0017]
其中,食物基质应为可即食的食物原料,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或)相关规定;大豆类及其加工制品应经过高温等工艺处理以消除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物等;辅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或)相关规定;
[0018]
本发明的第四个发明提供了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称量、过筛、混合、金属探测或包装步骤。
[0019]
本发明中化合物的中文命名与结构式有冲突的,以结构式为准;结构式有明显错误的除外。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根据中国婴幼儿的营养需求,提供了合理配比的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2以及叶酸等营养元素;且制备方法科学安全,质控方法严谨合理,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最重要的是,本发明通过选用合理用量的焦磷酸铁稀释料,有效隔绝了铁离子与食物基质中脂肪的催化反应,避免产品出现风味异常,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实例说明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在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做的简单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内。
[0022]
实施例1:
[0023]
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组分的原料:79.18份碳酸钙、8.03份焦磷酸铁(铁含量11%)、3.21份乙二胺四乙酸铁钠、0.69份氧化锌、0.49份维生素a、0.47份维生素d3、0.16份维生素b1、0.15份维生素b12、0.11份维生素b2、0.15份叶酸以及7.38份麦芽糊精为载体,添加2000重量份的大豆粉为食物基质。
[0024]
该辅食营养补充品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0025]
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各组分通过称量,过筛,混合,金属探测,包装等工艺制成。
[0026]
辅食营养补充品:豆粉及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等通过称量,过筛,混合,金属探测,包装等工艺制成。
[0027]
实施例2:
[0028]
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组分的原料:79.18份碳酸钙、6.56份焦磷酸铁(铁含量11%)、3.21份乙二胺四乙酸铁钠、0.69份氧化锌、0.49份维生素a、0.47份维生素d3、0.16份维生素b1、0.15份维生素b12、0.11份维生素b2、0.15份叶酸以及7.38份麦芽糊精为载体,添加2000重量份的大豆粉为食物基质。
[0029]
该辅食营养补充品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0030]
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各组分通过称量,过筛,混合,金属探测,包装等工艺制成。
[0031]
辅食营养补充品:豆粉及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等通过称量,过筛,混合,金属探测,包装等工艺制成。
[0032]
实施例3:
[0033]
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组分的原料:79.18份碳酸钙、10份焦磷酸铁(铁含量11%)、3.21份乙二胺四乙酸铁钠、0.69份氧化锌、0.49份维生素a、0.47份维生素d3、0.16份维生素b1、0.15份维生素b12、0.11份维生素b2、0.15份叶酸以及7.38份麦芽糊精为载体,添加2000重量份的大豆粉为食物基质。
[0034]
该辅食营养补充品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0035]
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各组分通过称量,过筛,混合,金属探测,包装等工艺制成。
[0036]
辅食营养补充品:豆粉及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等通过称量,过筛,混合,金属探测,包装等工艺制成。
[0037]
对比例1:
[0038]
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组分的原料:79.18份碳酸钙、4.53份焦磷酸铁(铁含量24%)、3.21份乙二胺四乙酸铁钠、0.69份氧化锌、0.49份维生素a、0.47份维生素d3、0.16份维生素b1、0.15份维生素b12、0.11份维生素b2、0.15份叶酸以及7.38份麦芽糊精为载体,添加(2000)重量份的大豆粉为食物基质。
[0039]
该辅食营养补充品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0040]
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各组分通过称量,过筛,混合,金属探测,包装等工艺制成。
[0041]
辅食营养补充品:豆粉及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等通过称量,过筛,混合,金属探测,包装等工艺制成。
[0042]
对比例2:
[0043]
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组分的原料:79.18份碳酸钙、12.98份焦磷酸铁(铁含量11%)、3.21份乙二胺四乙酸铁钠、0.69份氧化锌、0.49份维生素a、0.47份维生素d3、0.16份维生素b1、0.15份维生素b12、0.11份维生素b2、0.15份叶酸以及7.38份麦芽糊精为载体,添加2000重量份的大豆粉为食物基质。
[0044]
该辅食营养补充品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0045]
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各组分通过称量,过筛,混合,金属探测,包装等工艺制成。
[0046]
辅食营养补充品:豆粉及辅食营养补充品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等通过称量,过筛,混合,金属探测,包装等工艺制成。
[0047]
试验例:
[0048]
依gb22570-2014《辅食营养补充品》检验实施例1~3及对比例1~2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具体检验结果如下:
[0049]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色泽淡黄色淡黄色淡黄色淡黄色淡黄色滋味豆香味豆香味豆香味哈喇味哈喇味气味豆香味豆香味豆香味哈喇味哈喇味组织状态均匀粉末均匀粉末均匀粉末均匀粉末均匀粉末外来异物无无无无无
[005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