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与流程

2022-03-02 03:25: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玉米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2.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我国发生的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也能为害棉花甘蔗、大麻、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蔗豆类等作物,属于世界性害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飞翔和扩散能力强。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后不需要补充营养,羽化后当天即可交配。雄蛾有多次交配的习性,雌蛾多数一生只交配一次。雌蛾交配一至两天后开始产卵。每个雌蛾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幼虫孵化后先集群在卵壳附近,约一小时后开始分散。幼虫共5龄,有趋糖、趋触、趋湿和负趋光性,喜欢潜藏为害。幼虫老熟后多在其为害处化蛹,少数幼虫爬出茎秆化蛹。各虫态历期:卵一般3-5d,幼虫,第一代25-30d,其他世代一般15-25d,越冬幼虫长达200d以上,蛹25℃时7-11d,一般8-30d,以越冬代最长,成虫寿命一般8-10d。
3.玉米螟对玉米的为害最大。常年春玉米的被害株率为30%左右,减产10%,夏玉米的被害株率可达90%,一般减产20%-30%。初孵幼虫先取食嫩叶的叶肉,二龄幼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3-4龄幼虫咬食其他坚硬组织。
4.目前防治玉米螟的药剂种类较多,但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多年来应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进行防治,喷药数量加大使其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大,同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学方法具有不污染环境、无残留、对人畜无害、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最有潜力的灭玉米螟的方法。因此不断创新发展生物防治玉米螟的方向才是长久之计。而市场上却少有效果不错的生物防治方法或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6.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先将生物防治剂与清水混匀,然后再将载体加入,搅拌均匀后得混合料,最后将此混合料根施于玉米植株上即可。
9.进一步的,所述生物防治剂与清水混合时对应的重量比为1:30~40;所述载体的加入量是清水总质量的70~80倍。
10.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料根施的量是每株玉米植株对应2~5g。
11.进一步的,所述生物防治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1)按对应重量份称取:15~20份黄芪、3~6份白术、2~7份芦根、1~5份厚朴、4~8份薄荷;
13.(2)将黄芪、白术、芦根、厚朴、薄荷共同放入到盛有麦麸的砂锅中,不断炒制处理20~25min,取出后滤去麦麸,得麸炒料备用;
14.(3)将麸炒料投入到乙醇溶液中,不断回流浸提处理20~28h,完成后取出浸提液,再将浸提液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后得浓缩浸提液备用;
15.(4)将金龟子绿僵菌液与浓缩浸提液混合均匀,即得生物防治剂。
16.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85%;所述麸炒料与乙醇溶液的质量比为1:10~12。
17.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金龟子绿僵菌液与浓缩浸提液混合的质量比为1:1~2。
18.进一步的,所述的金龟子绿僵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将金龟子绿僵菌种子液按照15%体积比的接种量接入到扩大培养基中,于30℃培养处理28~30h后,即得金龟子绿僵菌液。
20.进一步的,所述的扩大培养基中各成分及对应含量为:
21.葡萄糖30~35g/l、琼脂15~20g/l、玉米淀粉15~20g/l、硫酸铵8~10g/l、磷酸二氢钾0.6~1.0g/l、磷酸氢二钾0.8~1.0g/l、硫酸镁0.2~0.5g/l、氯化钠0.3~0.6g/l、硫酸亚铁0.15~0.25g/l。
22.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本技术提供了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此方法是通过生物防治的手段进行玉米螟的消杀,其中特殊配制了生物防治剂,此有别于传统的产品,主要是利用金龟子绿僵菌液与浓缩浸提液混合而成,金龟子绿僵菌能通过体表穿透进入害虫体内,在害虫体内繁殖消耗寄主营养使害虫致死;还能产生绿僵菌素,此为绿僵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对鳞翅目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和拒食作用,然后配合以中草药成分提取而得的浓缩浸提液,两者具有协同消灭玉米螟的效果,显著提高了防治效果;因其效果好、稳定性高,又能进一步降低施药次数,保护了环境,还不易产生耐药性,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
26.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7.先将生物防治剂与清水混匀,然后再将载体加入,搅拌均匀后得混合料,最后将此混合料根施于玉米植株上即可。此处的载体为细砂、高岭土、凹凸棒土中的任意一种。
28.生物防治剂与清水混合时对应的重量比为1:30;载体的加入量是清水总质量的70倍。
29.混合料根施的量是每株玉米植株对应2g。
30.生物防治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1)按对应重量份称取:15份黄芪、3份白术、2份芦根、1份厚朴、4份薄荷;
32.(2)将黄芪、白术、芦根、厚朴、薄荷共同放入到盛有麦麸的砂锅中,不断炒制处理20min,取出后滤去麦麸,得麸炒料备用;
33.(3)将麸炒料投入到体积浓度为85%的乙醇溶液中,两者对应质量比为1:10不断回流浸提处理20h,完成后取出浸提液,再将浸提液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后得浓缩浸提液备用;
34.(4)将金龟子绿僵菌液与浓缩浸提液对应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均匀,即得生物防治剂。
35.金龟子绿僵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6.将金龟子绿僵菌种子液按照15%体积比的接种量接入到扩大培养基中,于30℃培养处理28h后即得。
37.扩大培养基中各成分及对应含量为:
38.葡萄糖30g/l、琼脂15g/l、玉米淀粉15g/l、硫酸铵8g/l、磷酸二氢钾0.6g/l、磷酸氢二钾0.8g/l、硫酸镁0.2g/l、氯化钠0.3g/l、硫酸亚铁0.15g/l。
39.实施例2
40.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先将生物防治剂与清水混匀,然后再将载体加入,搅拌均匀后得混合料,最后将此混合料根施于玉米植株上即可。此处的载体为细砂、高岭土、凹凸棒土中的任意一种。
42.生物防治剂与清水混合时对应的重量比为1:35;载体的加入量是清水总质量的75倍。
43.混合料根施的量是每株玉米植株对应4g。
44.生物防治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5.(1)按对应重量份称取:18份黄芪、5份白术、6份芦根、3份厚朴、6份薄荷;
46.(2)将黄芪、白术、芦根、厚朴、薄荷共同放入到盛有麦麸的砂锅中,不断炒制处理22min,取出后滤去麦麸,得麸炒料备用;
47.(3)将麸炒料投入到体积浓度为85%的乙醇溶液中,两者对应质量比为1:11不断回流浸提处理24h,完成后取出浸提液,再将浸提液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后得浓缩浸提液备用;
48.(4)将金龟子绿僵菌液与浓缩浸提液对应按照质量比为1:1.5混合均匀,即得生物防治剂。
49.金龟子绿僵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0.将金龟子绿僵菌种子液按照15%体积比的接种量接入到扩大培养基中,于30℃培养处理29h后即得。
51.扩大培养基中各成分及对应含量为:
52.葡萄糖33g/l、琼脂18g/l、玉米淀粉17g/l、硫酸铵9g/l、磷酸二氢钾0.8g/l、磷酸氢二钾0.9g/l、硫酸镁0.4g/l、氯化钠0.5g/l、硫酸亚铁0.2g/l。
53.实施例3
54.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5.先将生物防治剂与清水混匀,然后再将载体加入,搅拌均匀后得混合料,最后将此混合料根施于玉米植株上即可。此处的载体为细砂、高岭土、凹凸棒土中的任意一种。
56.生物防治剂与清水混合时对应的重量比为1:40;载体的加入量是清水总质量的80倍。
57.混合料根施的量是每株玉米植株对应5g。
58.生物防治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9.(1)按对应重量份称取:20份黄芪、6份白术、7份芦根、5份厚朴、8份薄荷;
60.(2)将黄芪、白术、芦根、厚朴、薄荷共同放入到盛有麦麸的砂锅中,不断炒制处理25min,取出后滤去麦麸,得麸炒料备用;
61.(3)将麸炒料投入到体积浓度为85%的乙醇溶液中,两者对应质量比为1:12不断回流浸提处理28h,完成后取出浸提液,再将浸提液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后得浓缩浸提液备用;
62.(4)将金龟子绿僵菌液与浓缩浸提液对应按照质量比为1:2混合均匀,即得生物防治剂。
63.金龟子绿僵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4.将金龟子绿僵菌种子液按照15%体积比的接种量接入到扩大培养基中,于30℃培养处理30h后即得。
65.扩大培养基中各成分及对应含量为:
66.葡萄糖35g/l、琼脂20g/l、玉米淀粉20g/l、硫酸铵10g/l、磷酸二氢钾1.0g/l、磷酸氢二钾1.0g/l、硫酸镁0.5g/l、氯化钠0.6g/l、硫酸亚铁0.25g/l。
67.对比实施例1
68.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仅在于,省去了金龟子绿僵菌液的使用,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69.对比实施例2
70.本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仅在于,省去了浓缩浸提液的使用,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71.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对上述实施例2、对比实施例1、2对应的方法进行性能测试,具体是:
72.在同一片种植田中选取四个地块作为试验场,其中三块对应上述上述实施例2、对比实施例1、2的方法,另一块作为空白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种植处理,在玉米成熟期,每个地块从中间行连续收取8行果穗,调查果穗虫害程度,计算果穗玉米螟发病率,具体的果穗玉米螟发病率=(受害株数/调查总株数)
×
100;以此来衡量防治效果,具体数据见下表1所示:
73.表1
[0074] 果穗玉米螟发病率(%)实施例22.5对比实施例117.3对比实施例220.6空白对照组33.8
[0075]
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能够显著的降低玉米螟的发病率,防治效果好且稳定,极具市场竞争力。
[007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