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锥束CT辅助稳定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3:09: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锥束ct辅助稳定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ct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锥束ct辅助稳定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身体的健康的关注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对自身身体健康的了解一般都是通过体检进行了解,体检过程中,若需要对身体内部进行检查时,一般需要由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查,锥束ct则是对身体内部情况进行观察的其中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头部或身体其他部分的观察,在ct照射对头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平躺,并将头转动不同角度,进行ct的拍摄。
3.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拍摄方式往往仅仅是一张床供患者平躺进行ct的扫描照射,由于ct具有一定的电离辐射,因此医务人员往往在铅房外进行操作,而当需要将患者的头转动一定角度时,医务人员仅能通过对讲系统指导患者转动,而患者无法判断是否转动至合适位置,从而导致整个ct过程需要多次沟通,ct扫描效率降低,同时,现有技术对于头部也没有较好的固定,从而导致拍摄过程中,患者头部出现移动,导致拍摄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动角度无法精确、头部没有很好的固定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锥束ct辅助稳定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锥束ct辅助稳定设备,包括躺卧座,所述躺卧座内开设有一个安装腔、空腔和两个第一滑动槽,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槽内均密封滑动套接有第一滑柱,所述第一滑柱位于第一滑动槽外部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承托块,所述安装腔与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转动角度的控制机构;
7.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两个与躺卧座贯穿固定连接的第一管件,所述第一管件一端贯穿延伸至安装腔内,另一端贯穿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所述第一管件内设置有电磁阀,所述躺卧座1通过轴承贯穿转连接有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一端贯穿延伸至安装腔内,另一端贯穿延伸至所述空腔内并过盈配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杆件位于安装腔内一段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第一杆件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固定板均与所述安装腔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块,所述空腔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导电块,所述空腔底壁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精密螺杆,所述精密螺杆与第二导电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块、第二导电块、电磁阀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槽、安装腔内均填充有液压油。
8.进一步,所述转动角度控制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柱与对应的第一滑动槽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空腔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杆件,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杆件过盈配合,所述空腔内顶壁与内底壁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
齿条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柱,所述第二滑柱与对应的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
9.进一步,所述承托块内设置有用于头部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设在承托块内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底壁开设有液体槽,所述液体槽内密封滑动套接有头枕,所述承托块相对的两个侧壁内均开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三滑动槽内密封滑动套接有第三滑柱,所述第三滑柱位于凹槽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承托块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二管件,所述第二管件一端贯穿延伸至液体槽内,另外两端分别贯穿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三滑动槽内,所述液体槽与第三滑动槽内均填充有液压油。
10.进一步,所述承托块内设置有用于凹槽内自动清理的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开设在承托块底壁内的蓄气槽,所述蓄气槽内密封滑动套接有随动块,所述随动块与头枕之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承托块内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蓄气槽与外界,所述承托块贯穿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管件和两个第四管件,所述第三管件连通蓄气槽与两个所述第四管件,两个所述第四管件一端贯穿延伸至第四管件内,另一端贯穿延伸至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三管件与进气孔内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躺卧座内设置有承接盒。
11.进一步,所述空腔内侧壁开设有功能槽,所述功能槽内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第二导电块固定连接,所述功能槽与连接块的截面均为t字形。
12.进一步,所述躺卧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所述承托块贯穿滑动连接有两个销柱,所述销柱一端贯穿延伸至凹槽内并与对应的所述夹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延伸至所述承托块外部并与对应的所述竖板贯穿滑动连接。
13.进一步,所述蓄气槽与液体槽相对的两个内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密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蓄气槽内的限位块共同与所述随动块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液体槽内的限位块共同与头枕侧壁固定连接。
14.进一步,所述头枕上表面、两个所述夹板相对一侧的侧壁均设置有橡胶垫。
15.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6.1、通过固定板与弧形板的设置,使得在需要转动头部一定角度时,承托块的转动过程中,会将一侧第一滑动槽内的液压油压向另一侧第一滑动槽内,而转动角度与压过去的液压油的量有关,压过液压油的量又与固定板带动第一杆件转动的圈数与角度有关,再通过齿轮与齿条将转动角度转换为齿条运动距离,从而使得通过微型电机控制第二导电块的位置,即可精确的控制转动角度,医务人员仅需要告知患者将头向哪个方向转动,直至转不动为止,从而有效的避免了需要多次沟通才可完成转动一定角度,进而大大提高了ct拍摄效率;
17.2、拍摄时,患者将头放置与头枕之上,通过头部重力将头枕压下,再通过液压油带动夹板滑动将患者的头部夹紧固定,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拍摄过程中,患者头部出现移动导致拍摄失败;
18.3、当不需要转动角度时,通过销柱销入竖板内,以及两个第一滑动槽内液压油的量一直,且两个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使得承托块时刻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保证患者头部在拍摄时保持水平状态;
19.4、通过患者头部重力进行夹紧固定,不需要其他动力源以及动力装置,从而大大
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同时降低了设备能耗;
20.5、通过随动块随头枕一同运动,将外界的空气吸入蓄气槽,再通过第三管件与第四管件喷出,从而使得患者在躺下的同时,自动对承托块内的灰尘以及其他杂志进行吹出清理,从而避免了人工清理的困难,同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锥束ct辅助稳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23.图3为图1中的b处放大图;
24.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锥束ct辅助稳定设备中第一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1中的c-c处剖面图;
26.图6为图5中的d-d处剖面图;
27.图7为图6中的e处放大图;
28.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锥束ct辅助稳定设备中承托块的剖面图。
29.图中:1躺卧座、2第一滑动槽、3第一滑柱、4承托块、401凹槽、5第一弹簧、6第一管件、7安装腔、8第一杆件、9固定板、10弧形板、11电磁阀、12空腔、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齿条、16第一导电块、17微型电机、18精密螺杆、19第二导电块、20第二杆件、21第二滑动槽、22第二滑柱、23功能槽、24连接块、25液体槽、26头枕、27第三滑动槽、28第三滑柱、29夹板、30第二管件、31限位槽、32限位块、33第二弹簧、34竖板、35销柱、36蓄气槽、37随动块、38进气孔、39第三管件、40第四管件、41承接盒。
具体实施方式
30.参照图1-8,一种锥束ct辅助稳定设备,包括躺卧座1,躺卧座1内开设有一个安装腔7、空腔12和两个第一滑动槽2,两个第一滑动槽2内均密封滑动套接有第一滑柱3,如图1所示,两个第一滑柱3均为弧形,且弧形圆心与承托块4转动的圆心一致,从而通过第一滑柱3与第一滑动槽2的滑动,使得承托块4可以平稳的进行转动,第一滑柱3位于第一滑动槽2外部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承托块4,安装腔7与空腔12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转动角度的控制机构;
31.控制机构包括两个与躺卧座1贯穿固定连接的第一管件6,如图1所示,第一管件6为l形,将安装腔7的两端分别的两个第一滑动槽2连通,第一管件6一端贯穿延伸至安装腔7内,另一端贯穿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滑动槽2内,第一管件6内设置有电磁阀11,电磁阀11为常开电磁阀,断电打开,通电关闭,躺卧座通过轴承贯穿转连接有第一杆件8,躺卧座1与第一杆件8之间的轴承为密封轴承,从而避免安装腔7内的液压油通过轴承连接处泄漏至空腔12内,第一杆件8一端贯穿延伸至安装腔7内,另一端贯穿延伸至空腔12内并过盈配合有第一齿轮13,第一杆件8位于安装腔7内一段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板9,固定板9远离第一杆件8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0,弧形板10与固定板9均与安装腔7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如图2所示,安装腔7的截面为一个矩形和一个圆弧组成,其下半部分为圆弧,弧形板10的圆心与安装腔7圆弧部分的圆心一致,固定板9均与安装腔7内侧壁密封滑动连接,弧形板10均为安装腔7内顶壁与内底壁密封滑动连接,通过固定板9与弧形板10的设置,从而使得
液压油由左侧向右侧流动时,通过固定板9推动第一杆件8顺时针转动,反之,推动第一杆件8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13啮合有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啮合有齿条15,通过第二齿轮14与第一齿轮13的啮合将第一杆件8的转动放大,从而更加易于控制,通过第二齿轮14与齿条15的啮合,转动转变为竖直运动,从而配合微型电机17与精密螺杆18进行角度控制,齿条15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块16,空腔12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导电块19,空腔12底壁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17,微型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精密螺杆18,微型电机17与精密螺杆18的配合,微型电机17与plc控制电路连接,可以计算处角度与第二导电块19位置的关系,并控制微型电机17转动进行第二导电块19位置精密控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可以精确的调节第二导电块19的上下位置,从而调节转动角度,精密螺杆18与第二导电块19螺纹连接,第一导电块16、第二导电块19、电磁阀11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一导电块16与第二导电块19接触时,电磁阀11电路导通通电,第一滑动槽2、安装腔7内均填充有液压油,使得当需要患者头部转动一定角度时,通过plc控制电路得出第二导电块19所需运动距离,从而使得第二导电块19运动至合适位置,而后告知患者头部转动方向,患者转动头部时,则会使得一侧的第一滑柱3将该侧的第一滑动槽2内的液压油通过安装腔7向另一侧的第一滑动槽2内压,从而使得液压油通过固定板9带动第一杆件8转动,第一杆件8转动的角度则与承托块4转动的角度对应,再通过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以及第二齿轮14与齿条15的啮合,将第一杆件8的转动放大后,再转变为齿条15的上下运动,当转动至所需角度时,第一导电块16与第二导电块19刚好接触,从而使得两个电磁阀11通电关闭,此时承托块4无法发生转动,将角度固定,从而使得转头时,医务人员仅需要告知患者转动头部方向即可精确完成固定角度的转头,从而避免了医务人员与与患者的多次沟通,从而有效的加快了ct拍摄效率。
32.转动角度控制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一弹簧5,通过两个第一弹簧5使得在设备使用完成断电后,通过第一弹簧5使得承托块4恢复至水平状态,方便下次使用,第一滑柱3与对应的第一滑动槽2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空腔12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杆件20,第二齿轮14与第二杆件20过盈配合,空腔12内顶壁与内底壁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21,齿条15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柱22,第二滑柱22与对应的第二滑动槽21滑动连接,通过第二滑柱22与第二滑动槽21的配合,保证齿条15平稳的上下运动,不会出现偏移,从而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
33.承托块4内设置有用于头部固定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开设在承托块4内的凹槽401,凹槽401内底壁开设有液体槽25,液体槽25内密封滑动套接有头枕26,承托块4相对的两个侧壁内均开设有第三滑动槽27,第三滑动槽27内密封滑动套接有第三滑柱28,第三滑柱28位于凹槽40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29,承托块4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二管件30,第二管件30一端贯穿延伸至液体槽25内,另外两端分别贯穿延伸至对应的第三滑动槽27内,液体槽25与第三滑动槽27内均填充有液压油,如图1所示,第二管件30具有三端,将液体槽25与两个第三滑动槽27连通管,从而使得患者将头放置与头枕26上时,通过液压油将压力传递至第三滑柱28,从而使得第三滑柱28带动两个夹板29相向运动,从而将患者的头部夹紧固定,且可以根据患者头部的重量,自适应的调节夹紧的力度,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拍摄过程中,患者头部出现移动导致拍摄失败,且不需要其他动力源以及动力装置,从而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同时降低了设备能耗。
34.承托块4内设置有用于凹槽401内自动清理的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开设在承托
块4底壁内的蓄气槽36,蓄气槽36内密封滑动套接有随动块37,随动块37与头枕26之间通过支架固定连接,通过支架连接后,随动块37随头枕26一同运动,对凹槽401内的灰尘进行自动清理,承托块4内开设有进气孔38,进气孔38连通蓄气槽36与外界,承托块4贯穿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管件39和两个第四管件40,第三管件39连通蓄气槽36与两个第四管件40,两个第四管件40一端贯穿延伸至第四管件40内,另一端贯穿延伸至凹槽401内,如图8所示,两个第四管件40的管件之和小于第三管件39的管径,从而使得空气经过第三管件39后再进入第四管件40吹出时,其具有更快的流速,从而更好的将凹槽401内的灰尘吹落至承接盒41内,第三管件39与进气孔38内均设置有单向阀,进气孔38内的单向阀仅允许空气由外界进入蓄气槽36内,第三管件39内的单向阀仅允许空气由蓄气槽36进入第三管件39内,从而保证随动块37在上下运动时,可以外界的空气吸入蓄气槽36内再泵入随动块37内,躺卧座1内设置有承接盒41,吹落的灰尘与杂志通过承接盒41进行承接,定期对其处理即可。
35.空腔12内侧壁开设有功能槽23,功能槽23内滑动连接有连接块24,连接块24与第二导电块19固定连接,功能槽23与连接块24的截面均为t字形,通过t字形的连接块24与功能槽23的设置,使得第二导电块19可以平稳的在空腔12的内侧壁上滑动,同时避免第二导电块19随精密螺杆18一同转动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
36.躺卧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34,承托块4贯穿滑动连接有两个销柱35,销柱35一端贯穿延伸至凹槽401内并与对应的夹板29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延伸至承托块4外部并与对应的竖板34贯穿滑动连接,通过销柱35销入竖板34内,从而使得在患者头部不放置入承托块4的头枕26上时,承托块4无法发生转动,从而使得在不使用设备时,承托块4时刻保持水平状态,从而方便下一次使用时,初始状态为水平状态,从而避免了每次使用前均需调节至水平状态,从而大大方便了设备的使用。
37.蓄气槽36与液体槽25相对的两个内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31,限位槽31内密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32,限位块32与对应的限位槽31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3,蓄气槽36内的限位块32共同与随动块37侧壁固定连接,液体槽25内的限位块32共同与头枕26侧壁固定连接,通过限位块32与限位槽31对随动块37与头枕26的运动进行一定的限位,从而避免头枕26与随动块37滑出液体槽25或蓄气槽36,从而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38.头枕26上表面、两个夹板29相对一侧的侧壁均设置有橡胶垫,通过橡胶垫直接与头部接触,从而避免夹板29与头枕26过硬导致头部不适,同时增加摩擦力,避免出现滑动。
39.本发明中,患者平躺在躺卧座1上,并将头放置于头枕26,通过头部重力,使得头枕26被压入液体槽25内,从而使得液体槽25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管件30压入第三滑动槽27内,从而使得第三滑动槽27内的第三滑柱28滑动,带动两个夹板29相向运动,从而将患者的头部夹紧固定;
40.同时,头枕26通过支架带动随动块37向下运动,随动块37将蓄气槽36内的空气通过第三管件39泵向第四管件40后加速喷出,从而将凹槽401内的灰尘吹入承接盒41内,从而实现凹槽401内的自动清理,避免了人工清理,仅需定期对承接盒41进行清理即可;
41.头部固定完成后,随动夹板29的运动,夹板29带动销柱35滑出竖板34,并滑入承托块4内,从而解除承托块4的转动限位,而由于此时第一导电块16与第二导电块19处于接触状态,电磁阀11通电关闭,此时承托块4仍然保持水平状态无法转动,若需要进行水平ct扫描,此时即可进行水平ct扫描;
42.水平ct扫描完成后,当需要进行一定的角度扫描时,向plc电路中输入所需转动的角度,plc电路通过计算,计算出第二导电块19所需运动的距离以及微型电机17所需转动的方向,从而控制微型电机17转动,带动精密螺杆18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导电块19向上或向下运动,运动至指定位置后,此时第一导电块16与第二导电块19分离,电磁阀11断电打开,此时承托块4即可自由转动;
43.此时,仅需要通过对讲系统告知患者头部所需转动的方向,患者自行按指导的方向进行转动,随着患者头部的转动,承托块4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一侧的第一滑柱3向该侧的第一滑动槽2内滑动,则会使得该侧的第一滑柱3将该侧的第一滑动槽2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管件6与安装腔7向另一侧的第一滑动槽2内压,从而使得液压油通过固定板9带动第一杆件8转动,第一杆件8转动的角度则与承托块4转动的角度产生对应关系,再通过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以及第二齿轮14与齿条15的啮合,通过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的啮合,将第一杆件8的转动放大,再通过第二齿轮14与齿条15的啮合将第一杆件8的转动转变为齿条15的上下运动,从而使得齿条15带动第一导电块16向上或向下运动,当转动至所需角度时,第一导电块16与第二导电块19刚好接触,从而使得两个电磁阀11通电关闭,此时承托块4无法发生转动,将角度固定,若需要再拍摄其他角度,再控制第二导电块19的位置即可,从而使得转头时,医务人员仅需要告知患者转动头部方向即可精确完成固定角度的转头,从而避免了医务人员与与患者的多次沟通,从而有效的加快了ct拍摄效率;
44.扫描完成后,设备断电,在第一弹簧5的弹力下,承托块4复位至水平状态,此时患者再将头部抬起,头枕26复位,从而使得两个夹板29相悖运动复位,同时,使得两个销柱35销入竖板34内,将承托块4位置固定,此时即完成扫描,下一位患者继续躺下,按上述步骤操作即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