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触控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2022-03-01 20:26: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触控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要求触控显示屏尽可能的集成化,小型化。目前的自容式触控显示屏大部分是add-on(外挂式)和on-ce l l(附着式)的模式,其厚度较大,结构复杂,存在大量黏贴结构和工艺,制备成本较高,且不利于屏幕弯折,也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进一步集成化和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触控功能集成到了显示面板中,集成度更高,厚度更薄。
4.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5.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7.基板;
8.发光单元层,所述发光单元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单元层包括多个阴极金属层;及
9.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阴极金属层同层绝缘设置,每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具有间隙,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间隙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阴极金属层。
10.可选地,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阴极金属层被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环绕且通过空隙或绝缘件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间隔开。
11.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具有绝缘性的多个间隔件,所述间隔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阴极金属层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间隔开,所述间隔件邻近所述基板的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间隔件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的面积。
12.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相互间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一个阴极金属层。
13.可选地,所述阴极金属层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交错设置。
14.可选地,所述阴极金属层包括电连接的多条电极串,相邻的所述电极串之间设有所述触控感应电极。
15.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间隙连通,每个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一条所述电极串,每条所述电极串包括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子阴极。
16.可选地,每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包括第一触控部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触控部,所述第一触控部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二触控部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触控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孔。
17.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阴极金属层同层绝缘设置,且位于所述间隙中。
18.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异层设置,且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有第二通孔,通过在所述第二通孔中填充导电材料将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
19.可选地,所述发光单元层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所述阳极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阴极金属层之间,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阳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20.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金属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金属线同层且绝缘设置。
21.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间隔且绝缘设置在同一层,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22.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栅极,所述栅极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栅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23.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基板面向所述发光单元的表面,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遮光层同层且绝缘设置。
24.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阴极线,所述阴极线与至少一个所述阴极金属层电连接;所述阴极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间隙的至少一个中。
25.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阴极线,所述阴极线与至少一个所述阴极金属层电连接;所述阴极线与所述阴极金属层异层设置,且所述阴极线与所述阴极金属层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有第三通孔,通过在所述第三通孔中填充导电材料将所述阴极线与所述阴极金属层电连接。
26.可选地,所述发光单元层还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所述阳极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阴极金属层之间,所述阴极线与所述阳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27.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金属线,所述阴极线与所述金属线同层且绝缘设置。
28.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间隔且绝缘设置在同一层,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阴极线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29.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栅极,所述栅极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阴极线与所述栅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30.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基板面向所述发光单元的表面,所述阴极线与所述遮光层同层且绝缘设置。
31.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显示信号线,所述显示信号线与所述间隙相对设置。
32.可选地,所述显示信号线为显示数据信号线或显示扫描信号线。
33.可选地,所述阴极金属层接入低电平信号,触控感应电极接入触控信号。
34.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35.设备主体;及
36.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上。
37.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38.在基板的一侧形成驱动层,在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发光结构层;
39.在所述发光结构层上形成阴极金属层及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阴极金属层同层且绝缘设置。
40.可选地,所述阴极金属层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在同一制程中形成。
41.可选地,在发光结构层上形成阴极金属层及触控感应电极,具体包括:
42.在所述发光结构层上形成间隔件;
43.在所述发光结构层及间隔件上形成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形成过程中被间隔件分隔而形成阴极金属层及触控感应电极。
44.可选地,所述间隔件邻近所述基板的表面积小于所述间隔件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积。
45.可选地,形成于所述间隔件上的金属层与形成于发光结构层上的阴极金属层及触控感应电极间隔设置。
46.可选地,所述在基板的一侧形成驱动层,具体包括:
47.在基板的一侧形成驱动电路及金属线,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源极、漏极及栅极,或者源极、漏极、栅极及遮光层,所述金属线与所述源极、漏极、栅极或遮光层同层绝缘设置,所述金属线为触控信号线;
48.在所述金属线上形成绝缘层;
49.在所述绝缘层形成第二通孔,并在第二通孔中填充导电材料。
50.可选地,所述在基板的一侧形成驱动层,具体包括:
51.在基板的一侧形成驱动电路及金属线,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源极、漏极及栅极,或者源极、漏极、栅极及遮光层,所述金属线与所述源极、漏极、栅极或遮光层同层绝缘设置,所述金属线为阴极线;
52.在所述金属线上形成绝缘层;
53.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第三通孔,并在第三通孔中填充导电材料。
54.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发光结构层,具体包括:
55.在驱动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
56.在所述多个阳极及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像素定义层,并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与所述多个阳极对应的位置形成多个开口;
57.在所述多个开口中形成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部。
58.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发光结构层,具体还包括:
59.在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制程中,还形成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多条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阳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60.在形成多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61.将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
62.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发光结构层,具体还包括:
63.在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制成中,还形成多条阴极线,所述多条阴极线与所述
阳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64.在形成多个所述阴极金属层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65.将所述阴极金属层与所述阴极线电连接。
66.本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将发光单元层的阴极金属层与触控感应电极同层设置,将触控面板集成到了显示面板之中,从而使得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厚度更薄。
附图说明
6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6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6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感应电极与阴极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
70.图3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感应电极与阴极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
71.图4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72.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间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73.图6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74.图7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75.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
76.图9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77.图10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78.图11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79.图12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80.图1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感应电极和显示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
81.图1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82.图15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8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84.触控显示面板100是一种集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为一体的显示面板。触控屏大致分为红外线式、电阻式、表面声波式和电容式触控屏四种。电容式触控屏分为自容式触控屏和互容式触控屏。
85.自容式触控屏是在玻璃表面用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 to)制成横向与纵向电极阵列,这些横向与纵向电极分别与地构成电容,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屏体电容上,使屏体电容增加。
86.互容式触控屏是用两种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材料,形成组并列的电极图形(同层或者不同层)。由于两电极之间距离很近,从而形成了电容。当手指触碰相应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电容发生变化。
87.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发光单元层30,发光单元层30位于基板10的一侧;发光单元层30包括多个阴极金属层31,阴极金属层31用于接入显示驱动信号,例如接入低电平信号;及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50,触控感应电极50与阴极金属层31同层绝缘设置,用于接入触控信号,每个触控感应电极50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51,相邻的两个触控感应电极50之间具有间隙53,第一通孔51和间隙53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阴极金属层31。
88.可选地,基板10可以为玻璃基板,也可以为在玻璃基板上沉积聚酰亚胺(pi)柔性基板的基板等。
89.具体地,发光单元层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金属层31、发光层33及阳极层35。阴极金属层31包括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子阴极301。发光层33包括阵列排布的发光部331,一个发光部331对应一个子阴极301设置,每个发光部331形成一个子像素,三个相邻的分别可以发射红光、蓝光、绿光的子像素形成于一个像素,通过控制三个子像素的红光、蓝光和绿光的比例,可以调节该像素的颜色和亮度。阳极层35邻近基板10设置,阳极层35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阳极351,一个阳极351对应一个发光部331设置。
90.可选地,阴极金属层31与触控感应电极50在同一制程中形成。也就是说,阴极金属层31与触控感应电极50在同一工艺流程或步骤中形成,比如由同一个金属层分割(例如刻蚀等)形成。
91.本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将发光单元层30的阴极金属层31与触控感应电极50同层设置,将触控面板集成到了显示面板之中,从而使得触控显示面板100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厚度更薄。此外,阴极金属层31不是整面金属,提高了整个触控显示面板100的透明度,降低了阴极金属层31对环境光线的反射,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92.请参见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通孔51内的阴极金属层31被触控感应电极50环绕且通过空隙或绝缘件与触控感应电极50间隔开。也就是说,位于第一通孔51内的阴极金属层31与触控感应电极50间隔绝缘设置,在阴极金属层31与触控感应电极50之间可以通过空隙间隔绝缘,也可以通过设置绝缘件使两者间隔绝缘设置。
93.请参见图2,至少一个第一通孔51相互间隔,每个第一通孔51中设有一个阴极金属层31。
94.请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阴极金属层31与触控感应电极50交错设置。
95.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阴极金属层31包括电连接的多条电极串311,相邻的电极串311之间设有触控感应电极50。
96.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51与间隙53连通,每行第一通孔51中设有一条电极串311,每条电极串311包括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子阴极301。多条电极串311沿着与电极串311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间隔排列,每个阴极金属层31的多条电极串311电连接。在图3的实施例中,阴极金属层31为梳型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阴极金属层31还可以为其它结构。
97.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触控感应电极50包括第一触控部52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触控部54,第一触控部52分别与每个第二触控部54连接;多个第二触控部54之间
形成第一通孔51。在图3的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电极50为梳型结构,触控感应电极50的多个第二触控部54与阴极金属层31的多条电极串311交替设置。也就是说,触控感应电极50与阴极金属层31形成叉指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电极50还可以为其它结构。
98.请参见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为具有绝缘性的多个间隔件101,间隔件101位于第一通孔51且环绕阴极金属层31设置,将阴极金属层31与触控感应电极50间隔开。间隔件101分别与阴极金属层31和触控感应电极50具有空隙,间隔件101邻近基板10的表面的面积小于间隔件101背离基板10的表面的面积。这样使得在进行阴极金属层31与触控感应电极50制备时,导电材料沉积到间隔件101内部的部分(阴极金属层31)和沉积到间隔件101之外的部分(触控感应电极50)被隔开,从而省去了对整个金属层进行刻蚀的步骤,简化了制备工艺。
99.请参见图6,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电路20,驱动电路20位于基板10和发光单元层30之间,用于驱动发光单元层30出射不同颜色的光线。
100.具体地,驱动电路20包括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极21、漏极23、栅极25及有源层27。源极21和漏极23同层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有源层27连接。漏极23或源极21与发光单元层30的阳极351电连接,栅极25与有源层27异层绝缘设置,用于接入栅极信号。具体地,该薄膜晶体管可以为顶栅结构或者底栅结构,当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时,该薄膜晶体管还包括遮光层29,遮光层29位于基板10和有源层27之间,用于防止光线从基板10背离驱动电路20的一侧进入有源层27,影响驱动电路20的信号。
101.可选地,源极21、漏极23和栅极25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钛(t i),铝(a l),钼(mo),铜(cu),金(au)等金属或者金属合金等。
102.可选地,有源层27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非晶硅(a-si),多晶硅(p-s i),金属氧化物(meta l oxi de)等半导体层。
103.请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金属线60,金属线60位于基板10和阴极金属层31之间。金属线60可以与基板10和阴极金属层31之间的任意金属层同层设置,还可以位于基板10和阴极金属层31之间的任意绝缘层中,即在基板10和阴极金属层31之间,可以设置一层单独的金属线60。
104.请再次参见图1、图7和图8,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触控信号线70,触控信号线70与触控感应电极50电连接。
105.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信号线70与阴极金属层31同层绝缘设置,且位于间隙53中。
106.如图1和图7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信号线70与触控感应电极50异层设置,且触控信号线70与触控感应电极50之间设有绝缘层,绝缘层设有第二通孔11,通过在第二通孔11中填充导电材料,例如与阴极金属层31相同的材料,将触控信号线70与触控感应电极50电连接。
107.具体地,导电材料可以与触控信号线70与触控感应电极50之间的金属层材料相同,即在制备触控信号线70与触控感应电极50间的其它金属层时,与该金属层同时形成,填充该金属层的材料,此外,还可以填充其它金属材料。
108.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包括第一孔位111和第二孔位113,第一孔位111填充第一导电材料,第二孔位113填充第二导电材料,第一导电材料分别与触控信
号线70及第二导电材料电连接,第二导电材料分别与第一导电材料和触控感应电极50电连接。例如,当触控信号线70与源极21、漏极23、栅极25、遮光层29或者基板10与阳极351之间的任意金属层同层设置时,第一导电材料可以为与阳极351的材料相同,第二导电材料可以为与阴极金属层31的材料相同。即在制备阳极351时,采用阳极的金属填充第一孔位111,在制备阴极金属层31时,采用阴极金属层31的金属填充第二孔位113。
109.请再次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信号线70与金属线60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触控信号线70与金属线60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金属层,在经过光刻蚀形成触控信号线70及金属线60。
110.请参见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信号线70与阳极351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触控信号线70与阳极351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金属层,在经过光刻蚀形成触控信号线70及阳极351。
111.请参见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信号线70与源极21和漏极23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触控信号线70与源极21和漏极23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金属层,在经过光刻蚀形成触控信号线70、源极21和漏极23。
112.请参见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信号线70与栅极25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触控信号线70与栅极25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金属层,在经过光刻蚀形成触控信号线70及栅极25。
113.请参见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时,触控信号线70与遮光层29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触控信号线70与遮光层29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金属层,在经过光刻蚀形成触控信号线70及遮光层29。
114.请再次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阴极线90,阴极线90与至少一个阴极金属层31电连接;阴极线90位于第一通孔51和间隙53的至少一个中。
115.请再次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阴极线90与阴极金属层31同层绝缘设置,且阴极线90位于间隙53中。
116.请再次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阴极线90与阴极金属层31异层设置,且阴极线90与阴极金属层31之间设有绝缘层,绝缘层设有第三通孔13,通过在第三通孔13中填充导电材料将阴极线90与阴极金属层31电连接。
117.具体地,导电材料可以为阴极线90与阴极金属层31之间的金属层材料相同,即在制备阴极线90与阴极金属层31间的其它金属层时,与该金属层同时形成,填充该金属层的材料,此外,还可以填充其它金属材料。
1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通孔13包括第三孔位131和第四孔位133,第三孔位131填充第一导电材料,第四孔位133填充第二导电材料,第一导电材料分别与阴极线90及第二导电材料电连接,第二导电材料分别与第一导电材料和触控感应电极50电连接。例如,当阴极线90与源极21、漏极23、栅极25、遮光层29或者基板10与阳极351之间的任意金属层同层设置时,第一导电材料可以为与阳极351的材料相同,第二导电材料可以为与阴极金属层31的材料相同。即在制备阳极351时,采用阳极的金属填充第三孔位131,在制备阴极金属层31时,采用阴极金属层31的金属填充第四孔位133。
119.请再次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阴极线90与金属线60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阴极线90与金属线60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金属层,在经过
光刻蚀形成阴极线90及金属线60。
120.请再次参见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阴极线90与阳极351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阴极线90与阳极351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金属层,在经过光刻蚀形成阴极线90及阳极351。
121.请再次参见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阴极线90与源极21和漏极23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阴极线90与源极21和漏极23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金属层,在经过光刻蚀形成阴极线90、源极21和漏极23。
122.请再次参见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阴极线90与栅极25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阴极线90与栅极25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金属层,在经过光刻蚀形成阴极线90及栅极25。
123.请再次参见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时,阴极线90与遮光层29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阴极线90与遮光层29在同一制程或工艺步骤中形成。例如,先形成整层金属层,在经过光刻蚀形成阴极线90及遮光层29。
124.请参见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显示信号线40,显示信号线40与间隙53相对设置。将显示信号线40设置在间隙53中,避免了显示信号线40与触控感应电极50之间产生电容串扰。
125.具体地,显示信号线40可以为显示数据信号线或显示扫描信号线。
126.请参见图1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其包括:
127.设备主体210;及
128.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触控显示面板100设置在设备主体210上。
129.本技术的电子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显示器、电脑、电视机、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带显示屏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带显示屏的播放器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130.请参见图1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131.s1,在基板10的一侧形成驱动层,在驱动电路20背离基板10的一侧形成发光结构层;
132.具体地,驱动层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源极21、漏极23、栅极25、有源层27、作为触控信号线70或阴极线90的金属线、以及用于将各组件间隔和绝缘的绝缘层。当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时,驱动层还包括遮光层29。
133.具体地,发光结构层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像素定义层37、阳极351及发光部331。像素定义层37设置于驱动层及阳极351背离基板10的一侧,并覆盖驱动层及阳极351。
134.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板10的一侧形成驱动层,具体包括:
135.s11,在基板10的一侧形成驱动电路20及金属线60,该驱动电路20包括源极21、漏极23及栅极25,或者源极21、漏极23、栅极25及遮光层29,金属线60与源极21、漏极23、栅极25或遮光层29同层绝缘设置,金属线60为触控信号线70;
136.s12,在金属线60上形成绝缘层;
137.s13,在绝缘层形成第二通孔11,并在第二通孔11中填充导电材料。
138.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基板10的一侧形成驱动层,具体包括:
139.s11’,在基板10的一侧形成驱动电路20及金属线60,该驱动电路20包括源极21、漏极23及栅极25,或者源极21、漏极23、栅极25及遮光层29,金属线60与源极21、漏极23、栅极
25或遮光层29同层绝缘设置,金属线60为阴极线90;
140.s12’,在金属线60上形成绝缘层;
141.s13’,在绝缘层上形成第三通孔13,并在第三通孔13中填充导电材料。
142.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驱动层背离基板10的一侧形成发光结构层,具体包括:
143.s14,在驱动层背离基板10的一侧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351;
144.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351制程中,还形成多条触控信号线70,多条触控信号线70与阳极351同层且绝缘设置。
145.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351制成中,还形成多条阴极线90,多条阴极线90与阳极351同层且绝缘设置。
146.s15,在多个阳极351及驱动层背离基板10的一侧形成像素定义层37,并在像素定义层37与多个阳极351对应的位置形成多个开口;
147.s16,在多个开口中形成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部331。
148.s2,在发光结构层上形成阴极金属层31及触控感应电极50,触控感应电极50与阴极金属层31同层且绝缘设置。
149.可选地,在发光结构层上形成阴极金属层31及触控感应电极50,具体包括:
150.s21,在发光结构层上形成间隔件101;
151.s22,在发光结构层及间隔件101上形成金属层,金属层形成过程中被间隔件101分隔而形成阴极金属层31及触控感应电极50。即阴极金属层31与触控感应电极50在同一制程中形成。
152.具体地,形成于间隔件101上的金属层与形成于发光结构层上的阴极金属层31及触控感应电极50间隔设置。
153.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件101邻近基板10的表面积小于间隔件101背离基板10的表面积。这种上宽下窄的结构使得在形成金属层的过程中,金属层会自然被间隔件101分隔而形成阴极金属层31及触控感应电极50,以避免后续将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阴极金属层31与触控感应电极50的步骤。
154.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多个触控感应电极50的制程中,还将触控感应电极50与触控信号线70电连接。
155.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多个阴极金属层31的制程中,还将阴极金属层31与阴极线90电连接。
156.对于制作方法的详细描述请参见本技术上述实施例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5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