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梯系统用的曳引机底座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5:48: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系统用的曳引机底座。


背景技术:

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而在电梯系统包括曳引组件、导向组件、轿厢、门组件、重量平衡组件、电力拖动组件、电气控制组件和安全保护组件等等。其中曳引组件的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但现有曳引组件中的曳引机底座结构强度低,抗震和抗冲击性能差,导致整个曳引组件使用寿命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系统用的曳引机底座。
4.一种电梯系统用的曳引机底座,包括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顶面固定有第一竖向支撑板和第二竖向支撑板,第一竖向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放置口,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放置口,所述第一放置口内穿设有架设在水平支撑板上方的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放置口内穿设有架设在第一支撑结构上的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顶部架设有第三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包括两个相互正对的第一保持梁,第一保持梁底部设置有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顶部的缓冲底座,两个所述第一保持梁之间设置有前安装梁和后安装梁,所述前安装梁底部设置有导向轮结构,所述后安装梁顶部设置有曳引机结构;所述水平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正对导向轮结构和曳引机结构的牵引通口。曳引机底座在使用前,先将发动机安装在曳引机结构上,同时将钢丝绳依次穿过曳引机结构、导向轮结构和牵引通口。其中,在装配整个曳引机底座时,通过第一放置口的限位作用,实现第一支撑结构在第一放置口上的快速挪动,从而实现迅速调节第一支撑结构的位置,同样的,通过第二放置口的限位作用,实现第二支撑结构在第二放置口上的快速挪动,从而实现迅速调节第二支撑结构的位置,从而提高整个曳引机底座下半部的装配效率;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形成了重叠连接,当曳引机底座发生震动时,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本身以及二者之间均能够产生微小位移补偿,从而防止曳引机因振动而产生不良影响;更关键的是,第三支撑结构中,两个第一保持梁与前安装梁、后安装梁分别形成了两个平台,再在两个平台上设置曳引机结构和导向轮结构,从而一方面利用两个第一保持梁形成能够补偿震动变形的加强结构,提高了抗震性能,另一方面通过缓冲底座来连接第二支撑结构和两个第一保持梁,提高了缓冲性能,从而进一步防止曳引机因振动而产生不良影响,还有效提高了结构强度,增加了整个曳引组件的使用寿命。
5.优选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两个相互正对的第二保持梁,所述第二保持梁顶部连接所述缓冲底座,所述第二保持梁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两个第二保持梁相互正对并且一同支撑第三支撑结构,这样一来,当第三支撑结构发生震动时,两个第二保持梁本身
以及二者之间均能够产生微小位移补偿,从而防止整个曳引机底座因振动而产生不良影响。
6.优选地,缓冲底座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相连的下连接部、缓冲部和上连接部组成,所述下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所述上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一保持梁上。下连接部连接第二支撑结构,上连接部连接第一保持梁,缓冲部起到提高缓冲抗震性能的作用。
7.优选地,缓冲底座为四个,四个缓冲底座两两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保持梁下方,同一个第一保持梁下方的两个缓冲底座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保持梁上。四个缓冲底座将两个第一保持梁和两个第二保持梁交替相连,进一步提高了缓冲抗震性能。
8.优选地,两个第二保持梁之间设置有连接筋结构。连接筋结构用来保证两个保持梁不会产生较大位移,提高整个第二支撑结构的可靠性。
9.优选地,水平支撑板上固定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和所述第一放置口架设所述第一支撑结构。通过支撑台将第一支撑结构架起,保证第一支撑结构具备更好的缓冲性能。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1.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装配整个曳引机底座时,通过第一放置口的限位作用,实现第一支撑结构在第一放置口上的快速挪动,从而实现迅速调节第一支撑结构的位置,同样的,通过第二放置口的限位作用,实现第二支撑结构在第二放置口上的快速挪动,从而实现迅速调节第二支撑结构的位置,从而提高整个曳引机底座下半部的装配效率;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形成了重叠连接,当曳引机底座发生震动时,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本身以及二者之间均能够产生微小位移补偿,从而防止曳引机因振动而产生不良影响;更关键的是,第三支撑结构中,两个第一保持梁与前安装梁、后安装梁分别形成了两个平台,再在两个平台上设置曳引机结构和导向轮结构,从而一方面利用两个第一保持梁形成能够补偿震动变形的加强结构,提高了抗震性能,另一方面通过缓冲底座来连接第二支撑结构和两个第一保持梁,提高了缓冲性能,从而进一步防止曳引机因振动而产生不良影响,还有效提高了结构强度,增加了整个曳引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15.附图标记:
16.1-水平支撑板,11-牵引通口,12-支撑台,2-第一竖向支撑板,21-第一放置口,3-第二竖向支撑板,31-第二放置口,4-第一支撑结构,5-第二支撑结构,51-第二保持梁,52-连接筋结构,6-第三支撑结构,61-第一保持梁,62-缓冲底座,621-下连接部,622-缓冲部,623-上连接部,63-前安装梁,64-后安装梁,7-导向轮结构,8-曳引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出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梯系统用的曳引机底座,包括水平支撑板1,水平支撑板1顶面固定有第一竖向支撑板2和第二竖向支撑板3,第一竖向支撑板2上开设有第一放置口21,第二竖向支撑板3上开设有第二放置口31,第一放置口21内穿设有架设在水平支撑板1上方的第一支撑结构4,第二放置口31内穿设有架设在第一支撑结构4上的第二支撑结构5,第二支撑结构5顶部架设有第三支撑结构6;其中,第三支撑结构6包括两个相互正对的第一保持梁61,第一保持梁61底部设置有固定在第二支撑结构5顶部的缓冲底座62,两个第一保持梁61之间设置有前安装梁63和后安装梁64,前安装梁63底部设置有导向轮结构7,后安装梁64顶部设置有曳引机结构8;水平支撑板1上开设有多个正对导向轮结构7和曳引机结构8的牵引通口11。
22.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曳引机底座在使用前,先将发动机安装在曳引机结构8上,同时将钢丝绳依次穿过曳引机结构8、导向轮结构7和牵引通口11。其中,在装配整个曳引机底座时,通过第一放置口21的限位作用,实现第一支撑结构4在第一放置口21上的快速挪动,从而实现迅速调节第一支撑结构4的位置,同样的,通过第二放置口31的限位作用,实现第二支撑结构5在第二放置口31上的快速挪动,从而实现迅速调节第二支撑结构5的位置,从而提高整个曳引机底座下半部的装配效率;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4和第二支撑结构5形成了重叠连接,当曳引机底座发生震动时,第一支撑结构4和第二支撑结构5本身以及二者之间均能够产生微小位移补偿,从而防止曳引机因振动而产生不良影响;更关键的是,第三支撑结构6中,两个第一保持梁61与前安装梁63、后安装梁64分别形成了两个平台,再在两个平台上设置曳引机结构8和导向轮结构7,从而一方面利用两个第一保持梁61形成能够补偿震动变形的加强结构,提高了抗震性能,另一方面通过缓冲底座62来连接第二支撑结构5和两个第一保持梁61,提高了缓冲性能,从而进一步防止曳引机因振动而产生不良影响,还有效提高了结构强度,增加了整个曳引组件的使用寿命。
23.具体地,第二支撑结构5包括两个相互正对的第二保持梁51,第二保持梁51顶部连接缓冲底座62,第二保持梁51底部连接第一支撑结构4。
24.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二保持梁51相互正对并且一同支撑第三支撑结构6,这样一来,当第三支撑结构6发生震动时,两个第二保持梁51本身以及二者之间均能够产生微小位移补偿,从而防止整个曳引机底座因振动而产生不良影响。
25.具体地,缓冲底座6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相连的下连接部621、缓冲部622和上连接部623组成,下连接部621固定在第二支撑结构5上,上连接部623固定在第一保持梁61上。
26.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下连接部621连接第二支撑结构5,上连接部623连接第一保持梁61,缓冲部622起到提高缓冲抗震性能的作用。
27.具体地,缓冲底座62为四个,四个缓冲底座62两两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保持梁61下方,同一个第一保持梁61下方的两个缓冲底座62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保持梁51上。
28.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四个缓冲底座62将两个第一保持梁61和两个第二保持梁51交替相连,进一步提高了缓冲抗震性能。
29.具体地,两个第二保持梁51之间设置有连接筋结构52。
30.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筋结构52用来保证两个保持梁不会产生较大位移,提高整个第二支撑结构5的可靠性。
31.具体地,水平支撑板1上固定有支撑台12,支撑台12和第一放置口21架设第一支撑结构4。
32.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支撑台12将第一支撑结构4架起,保证第一支撑结构4具备更好的缓冲性能。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