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3:56: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保健椅很多,通过加热进行热疗的保健椅也很多,但是市面的保健椅都采用加热垫进行加热,用户使用时间长之后会觉得烫后背,同时由于保健椅都是木质结构从而导致用户在使用保健椅的时候都喜欢铺一层垫子或者穿着衣服坐在保健椅上,时间长了之后容易慢慢从保健椅上滑落,需要反复起身往上挪一下,并且现有可以半躺的保健椅虽然不会下滑但是用户起身时因为重心在上半身所以导致从保健椅上起身很费力。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4.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久坐下滑以及起身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包括:靠背、座椅、两个扶手和两组椅腿;所述靠背设置在所述座椅上,所述扶手和所述椅腿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和所述座椅的两侧,所述靠背和所述座椅内设置有发热组件,所述靠背内设置有控制板,所述座椅上设置有触控开关,所述椅腿内设置有起身装置,所述触控开关和所述发热组件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5.所述座椅上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座椅和所述靠背的连接处,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座椅的后端,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所述座椅的前端,所述椅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座椅连接;
6.所述扶手的顶面设置有扣手槽,所述扣手槽的底面与所述椅腿连通,所述扣手槽内设置有弹簧和滑块,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扣手槽的侧壁连接,所述滑块的底面与所述起身装置连接,所述扶手的端部通过销轴与所述靠背的侧壁连接;
7.所述椅腿包括实心腿和空心腿,所述实心腿的顶部与所述扶手的底部连接,所述实心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旋转轴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实心腿通过第一卡槽与所述空心腿连接,所述空心腿的顶部与所述扣手槽的底面连通,所述空心腿内设置有所述起身装置,所述空心腿通过所述起身装置与所述第一滑槽连接;
8.所述空心腿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对应,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
9.所述起身装置包括连杆、固定轴和滑杆;所述固定轴设置在所述空心腿的内壁上,所述连杆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上且所述固定轴位于所述连杆的中心处,所述连杆的顶部与所述滑块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滑杆设置在所述连杆的底部且所述滑杆贯穿所述第二滑槽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滑槽内。
10.优选的是,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板组和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置在所述发热板组的外表面上,所述发热板组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的内部和所述座椅的内部,所述发热板组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1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滑槽包括水平槽和弧形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形状相适应。
12.优选的是,所述实心腿和所述空心腿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通过将发热组件收纳在靠背和座椅的内部增加了保健椅的美观度的同时还可以防止用户误碰发热组件导致发热组件损坏,用户坐在座椅上的时候通常都靠在靠背上,座椅的角度为靠背端较低这样可以使用户深陷座椅之中,从而给人躺在保健椅上的感觉增加了用户的舒适度,避免用户长时间使用保健椅出现从座椅处下滑的现象,同时发热组件配合进行热疗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用户准备起身的时候,只需要滑动起身装置便可以使座椅的角度变更为靠背端较高,从而改变用户的重心位置方便用户起身发力。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中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中实心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中空心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中起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靠背、2座椅、21配重块、22第一通孔、23第一滑槽、3扶手、31扣手槽、32 弹簧、33滑块、4椅腿、41实心腿、411第二通孔、412第一卡槽、42空心腿、421起身装置、100连杆、200固定轴、300滑杆、422第二卡槽、423第二滑槽、5发热组件、51发热板组、52防护网、6控制板、7触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5.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26.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远红外发热保健椅,包括:靠背1、座椅2、两个扶手3、两组椅腿4、发热组件5、控制板6和触控开关7;所述靠背1设置在所述座椅2上,两个所述扶手3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1的两侧,两组所述椅腿4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2的两侧且所述椅腿4的顶部与所述扶手3的底部连接,所述发热组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1和所述座椅2的内部,所述控制板6设置在所述靠背1的内壁上,所述触控开关7设置在所述座椅2的外侧壁上,所述椅腿4内设置有起身装置421,所述触控开关7 和所述发热组件5均与所述控制板6电连接。
2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保健椅的扶手3端部连接在靠背1上,扶手3的底部连接椅腿4的顶部,并且椅腿4的侧壁和座椅2的侧壁连接固定,使得整个保健椅各个结构之间两两相连,可以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并且发热组件5隐藏在靠背1和座椅2的内部,可以给用户提供热疗同时增加整个保健椅的美观度,在椅腿4的内部设置有起身装置421,用户起身的时候只需要滑动起身装置421便可以改变座椅1的水平度,使座椅1的角度变为与靠背1 连接的一端高,远离靠背1的一端低,方便起身,同时触控开关7可以通过控制板6可以控制发热组件5进行发热。
2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将发热组件5收纳在靠背1和座椅2 的内部增加了保健椅的美观度的同时还可以防止用户误碰发热组件5导致发热组件5损坏,用户坐在座椅2上的时候通常都靠在靠背1上,座椅2的角度为靠背1端较低这样可以使用户深陷座椅2之中,从而给人躺在保健椅上的感觉增加了用户的舒适度,避免用户长时间使用保健椅出现从座椅2处下滑的现象,同时发热组件5配合进行热疗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用户准备起身的时候,只需要滑动起身装置421便可以使座椅2的角度变更为靠背1端较高,从而改变用户的重心位置方便用户起身发力。
2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5包括发热板组51和防护网52;所述防护网52设置在所述发热板组51的外表面上,所述发热板组51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1的内部和所述座椅2 的内部,所述发热板组51与所述控制板6电连接。
3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发热板组51由若干个远红外发热板组成,因此根据靠背1和座椅2的尺寸进行发热板组51的拼装,拼装好之后将防护网52贴附在靠背1和座椅2的内壁上并保证防护网52可以将发热板组51进行全面覆盖保护。
3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防护网52设置在靠背1和座椅2的内壁上防止用户用手伸入保健椅的缝隙触碰到发热板组51,导致用户触电和发热板组51的损坏,发热板组51卡接在靠背1和座椅2的内壁上,使得发热板组51不会直接接触到靠背1 和座椅2进而避免出现烫伤用户的现象。
3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椅2上设置有配重块21,所述配重块21位于所述座椅2和所述靠背1的连接处,所述座椅2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通孔22和第一滑槽23,所述第一通孔22位于所述座椅2的后端,所述第一滑槽23位于所述座椅2的前端,所述椅腿 4通
过所述第一通孔22和所述第一滑槽23与所述座椅2连接。
3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当用户坐在保健椅上的时候,人体的体重加上配重块21的重量可以确保座椅2的角度在靠背1端较低,从而给用户以躺在保健椅上的感觉,当用户起身之后,配重块21会将座椅2恢复为靠背1端较低的状态进而使起身装置421归位,同时椅腿 4通过第一通孔22和第一滑槽23实现与座椅2的连接并给座椅2的角度的调节提供结构支持。
3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当用户坐在保健椅上的时候配重块21 可以配合人体的重量实现座椅2的角度调节,同时当用户起身之后通过配重块21可以使座椅 2恢复靠背1端较低的角度并将起身装置421归位,通过第一通孔22和第一滑槽23可以实现座椅2和椅腿4的连接及角度调节。
3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扶手3的顶面设置有扣手槽31,所述扣手槽31的底面与所述椅腿4连通,所述扣手槽31内设置有弹簧32和滑块33,所述滑块33通过所述弹簧32与所述扣手槽31的侧壁连接,所述滑块33的底面与所述起身装置421连接,所述扶手3的端部通过销轴与所述靠背1的侧壁连接。
3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扶手3通过销轴固定在靠背1上可以实现与靠背1的连接,同时扣手槽31内的弹簧32在未激发起身装置421的时候处于伸张状态,当使用起身装置421 时,滑动滑块33使得弹簧32压缩,起身装置421将座椅2角度变化来方便用户起身,起身后弹簧32回弹,滑块33将起身装置421归位。
3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扶手3可以和靠背1进行连接固定,同时通过弹簧32对滑块33的作用可以让起身装置421在起身后自动归位,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实现起身装置421的自动化。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椅腿4包括实心腿41和空心腿42,所述实心腿41的顶部与所述扶手3的底部连接,所述实心腿4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11和第一卡槽412,所述第二通孔411 通过旋转轴与所述第一通孔22连接,所述实心腿41通过第一卡槽412与所述空心腿42连接,所述空心腿42的顶部与所述扣手槽31的底面连通,所述空心腿42内设置有所述起身装置 421,所述空心腿42通过所述起身装置421与所述第一滑槽23连接。
3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实心腿4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11,第二通孔411和第一通孔 22之间通过旋转轴进行连接,使得实心腿41在支撑扶手3和座椅2的同时还可以让座椅2 以旋转轴为轴进行旋转进行角度调节,实心腿41和空心腿42之间因为出现交叉重叠的部分所以通过第一卡槽412可以实现实心腿41和空心腿42的连接固定,空心腿42因为内部设置有起身装置421所以需要贯穿扶手3并与扣手槽31的底面连通,用来将起身装置421和滑块 33进行连接,起身装置421的另一端则贯穿空心腿42与第一滑槽23连接,这样便实现了空心腿42与座椅2和扶手3的连接固定,同时还可以使起身装置421通过第一滑槽23实现座椅2的角度的调节。
4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实心腿41通过旋转轴实现了与座椅2 的连接旋转,并且通过第一卡槽412实现和空心腿42的卡接,同时空心腿42还可以收纳安装起身装置421,使空心腿42通过起身装置421实现与扶手3和座椅2的连接。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心腿4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槽422和第二滑槽423,所述第二卡槽422与所述第一卡槽412相对应,所述第二滑槽423与所述第一滑槽23相对应。
4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第二卡槽422和第一卡槽 412的形状相适应,方便实心腿41和空心腿42的卡接,第二滑槽423和第一滑槽23的位置形状都相适应。
4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身装置421包括连杆100、固定轴200和滑杆300;所述固定轴 200设置在所述空心腿42的内壁上,所述连杆100设置在所述固定轴200上且所述固定轴200 位于所述连杆100的中心处,所述连杆100的顶部与所述滑块33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滑杆 300设置在所述连杆100的底部且所述滑杆300贯穿所述第二滑槽423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滑槽23内。
4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当用户启用起身装置421的时候,滑动滑块33,弹簧32压缩,滑块33移动的同时带动连杆100以固定轴200为圆心旋转,连杆100转动的同时端部的滑杆300也沿着第二滑槽423滑动,因为滑杆300延伸至第一滑槽23内所以滑杆300也起到了对座椅2的支撑作用,当滑杆300到达第一滑槽23的极限位置无法滑动时,因为第一通孔 22的位置不在座椅2的中心处,所以整个座椅2的重心会向远离靠背1的一端移动,使得座椅2沿着旋转轴旋转并发生角度变化,进而使靠背1端的座椅2变高从而使用户可以顺着重心的变化起身,当起身之后弹簧32将滑块33回弹且座椅2受到配重块21的作用,起身装置 421会恢复原状。
4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可以实现起身装置421的自动化归位,同时通过滑杆300在第一滑槽23内的滑动实现座椅2的重心移动,进而使得座椅2发生角度变化,让用户的重心可以随着座椅2重心的变化而变化,由此方便用户起身发力,当用户起身之后,弹簧32会通过自身的弹力推动滑块33回位,同时配重块21也会在靠背1端下压座椅2辅助起身装置421回位。
4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23包括水平槽和弧形槽,所述第二滑槽423与所述第一滑槽23形状相适应,所述实心腿41和所述空心腿42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
4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滑杆300在起身装置421 未激发的时候处在水平槽内用来支撑座椅2,当用户使用起身装置421的时候,滑杆300会从水平槽向弧形槽移动,弧形槽的形状和滑杆300以固定轴200为圆心画的弧形相适应,且弧形槽的下端与水平槽的端部连接,因此当滑杆300移动到弧形槽的顶端的时候,受用户重力的影响座椅2在第一滑槽23的一端会逐渐低于靠背1的一端实现重心的移动,在起身装置421归位的时候弧形槽可以防止护肝300卡住导致无法回位的情况出现,并且在实心腿41和空心腿42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可以加大保健椅与底面的摩擦。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
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