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雨水循环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2:22: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水循环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循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工业废弃物进行处理时,经常需要用到水,比如用于稀释待处理药剂,再比如在蒸发器中作为产生蒸汽的原液等等。雨水作为自然界一种优秀的淡水资源,通过对其收集、处理以及再利用,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
3.但是,现有的雨水处理设备通常对雨水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带来的问题是:首先出水效率低,导致雨水利用率低;另外,雨水中的杂质去除不够全面,投入使用后容易导致后续处理设备堵塞或损坏,从而降低了处理效率还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循环处理装置。
5.本技术提供一种雨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
6.收集池,用于收集雨水;
7.依次连接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使得所述收集池的雨水能够依次流经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
8.第一加药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反应池加入生物制剂,以去除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9.第二加药装置,用于先后向所述第二反应池中加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钠能够将雨水调节至碱性,通过生成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以去除雨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同时,在碱性条件下加入的碳酸钠,能够去除雨水中的钙、镁离子;
10.第三加药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三反应池添加絮凝剂,使雨水中的悬浮物絮凝;
11.斜板沉降池,其入料口与所述第三反应池的出料口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三反应池反应结束后输送来的雨水中的絮凝物进行沉降;
12.中间水池,其入料口与所述斜板沉降池的清液出料口连接,用于收集经过所述斜板沉降池沉降后的上层清液;
13.高效过滤系统,其入料口与所述中间水池的出料口连接,用于将所述中间水池输送来的清液中的微小颗粒杂质进行过滤;
14.ph调节池,其入料口与所述高效过滤系统的出料口连接,用于将所述高效过滤系统输送来的清液的ph值调节至中性;
15.回用水池,其入料口与所述ph调节池的出料口连接,用于收集ph调节处理后的雨水,以备生产使用。
16.优选的,所述循环处理装置还包括:底泥池,其入料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斜板沉降池底部的底泥排放口连接,用于收集底泥;
17.离心机,其入料口与所述底泥池的出料口连接,用于将底泥池输送来的底泥进行固液分离;
18.滤液罐,其入料口与所述离心机的液体出料口连接,其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反应池的入料口连接,用于收集离心机离心分离后的液体并送回第一反应池以进行再次循环处理。
19.优选的,所述循环处理装置还包括:压滤机,其入料口与所述底泥池的出料口连接,用于对底泥进行初步固液分离,所述压滤机的固体出料口还与所述离心机的入料口连接,用于将分离得到的固体送至所述离心机;
20.清液池,其入料口与所述压滤机的液体出料口连接,用于收集液体,所述清液池的出料口还与所述第一反应池入料口连接,用于将收集的液体送回第一反应池以进行再次循环处理。
21.优选的,所述底泥池的出料口和所述压滤机的固体出料口还设置有底泥泵。
22.优选的,所述循环处理装置还包括:
23.回用水泵,设置在所述回用水池的出料口与所述高效过滤系统的入料口之间,用于将所述回用水池中的水泵回所述高效过滤系统以对其进行反冲洗;
24.反冲洗水池,其入料口与所述高效过滤系统的浓水出料口连接,其出料口还与所述第一反应池的入料口连接,所述反冲洗水池用于收集所述高效过滤系统反冲洗时产生的水,并将水送回第一反应池以进行再次循环处理。
25.优选的,所述清液池、滤液罐和反冲洗水池的出料口还设置有循环泵,用于将液体泵回所述第一反应池。
26.优选的,所述第三反应池与斜板沉降池之间还连接有配水池,用于调节平衡进水量。
27.优选的,所述收集池与第一反应池之间、所述中间水池和高效过滤系统之间还连接有过滤泵,用于进一步过滤水中的杂质。
28.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和底泥池的顶部还设置有搅拌器。
29.优选的,所述第一加药装置、第二加药装置以及第三加药装置君包括加药仓以及加药泵,加药仓用于存储对于对应药剂,加药泵用于将药剂泵送至对应装置。
3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31.通过多反应池的多次处理沉降以及高效过滤系统的过滤,可以有效去除雨水中大部分杂质及有机污染物,以适应后续处理设备的处理要求,提高处理效率;另外,将反应以及沉降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收集后进行固液分离,送回装置再次循环,有效的提高了雨水利用率
32.;最后通过回用水池对高效过滤系统进行反冲洗,同时将反冲洗液再次送回循环系统过滤,可以有效防止设备因为长期使用被污泥堵塞同时进一步提雨水利用率。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技术雨水循环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34.图2是本技术雨水循环处理中的加药装置的结构图;
35.其中:1-收集池,2-第一反应池,3-第二反应池,4-第三反应池,5
‑ꢀ
斜板沉降池,6-中间水池,7-高效过滤系统,8-ph调节池,9-回用水池, 10-底泥池,11-离心机,12-滤液罐,13-反冲洗水池,14-压滤机,15-清液池,16-配水池,17-过滤泵,18-底泥泵,19-回用水泵,20-搅拌器,21
‑ꢀ
循环泵,22-第一加药装置,31-第二加药装置,41-第三加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7.下面将会结合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雨水循环处理装置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雨水循环处理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收集池1、第一反应池2、第二反应池3、第三反应池4、斜板沉降池5、中间水池6、高效过滤系统7、ph调节池8以及回用水池9。
39.具体的,收集池1用于收集并存储雨水,第一反应池2的入料口与收集池1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使得收集池1中收集的雨水能够流入第一反应池2,并在第一反应池2中与同时另外加入的生物制剂进行生化反应,以去除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其中生物制剂是从自然界中提取有益微生物,经筛分纯化后,将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菌群及其在发酵过程中分泌的多种酶固定在麦麸载体上得到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菌剂型号为bh-y,褐黄色,蛋白含量大于10%,活性生物量大于 106cfu/g。
40.相应的,如图2所示,本装置在第一反应池2正上方还设置有第一加药装置22,第一加药装置22由加药仓和加药泵组成,加药仓内存放有生物制剂,加药仓的出料口与加药泵的入料口连接,加药泵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将药剂最终输送至第一反应池2;需要说明的是,加药仓和加药泵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药剂种类而定,另外,此处对于第一加药装置22的构成以及连接关系,同样适用于第二加药装置31以及第三加药装置41,本文后续将不再重复描述。
41.第二反应池3的入料口与第一反应池2的出料口连接,经过第一反应池2初步处理过(即生化反应后)的雨水可以进入第二反应池3内,并与另外单独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氢氧化钠能够将雨水调节至碱性,通过生成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以去除雨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并且,在碱性条件下,再通过另外单独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生成碳酸镁、碳酸钙沉淀,从而去除雨水中的钙、镁离子。
42.相应的,第二加药装置31可以包括两个加药仓以及加药泵,其中一个加药仓用于储存氢氧化钠,另一个加药仓用于储存碳酸钠溶液,并分别通过加药泵按顺序将对应药剂泵送至第二反应池3。
43.第三反应池4的入料口与第二反应池3的出料口连接,经过第二反应池2处理过的雨水可以进入第三反应池3内,并与另外单独的絮凝剂进行反应,使水中的悬浮颗粒凝聚;
这里的絮凝剂同样可以选自目前已知的多种现有絮凝剂,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pam)。
44.斜板沉降池5的入料口与第三反应池4的出料口连接,经过絮凝处理的雨水能够进入斜板沉降池5进行沉降处理,再取上层清液通过斜板沉降池5的出料口输送至高效过滤系统7的入料口。
45.高效过滤系统7可以选自目前已知的多种过滤器,具体的,本实施例使用的是fbl过滤器,过滤器外壳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料口和出料口,底部设置有浓水出料口,来自斜板沉降池5的上层清液通过入料口进入 fbl过滤器内部,滤除雨水中最后剩余的微小颗粒杂质。
46.ph调节池8的入料口与高效过滤系统7的出料口连接,经过高效过滤系统7处理的雨水能够进入ph调节池8与其中的稀硫酸反应,从而将雨水调节至中性。
47.回用水池9的入料口与ph调节池8的出料口连接,用于收集ph调节处理完成的雨水。
48.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出水率,本技术的雨水循环处理装置还包括底泥池10、离心机11以及滤液罐12。
4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反应池2、第二反应池3、第三反应池4 以及斜板沉降池5的底部均设置有底泥排放口,底泥排放口与底泥池10 的入料口连接,底泥池10用于将上述装置中收集到的底泥集中汇聚,最后通过底泥池10排料口输送至离心机11的入料口。
50.离心机11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类型,在本技术中具体是卧螺离心机,设备的出料口分为固液出料口和液体出料口,其中液体出料口与滤液罐12的入料口连接。底泥经过固液分离后,固体通过固体出料口排出直接送至矿仓库回收利用,液体通过液体出料口输送至滤液罐12。
51.另外,滤液罐12的出料口还与第一反应池2的入料口连接,从而将从离心机11输送来的液体再次送回第一反应池2,以开始新一轮的循环处理。
52.为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雨水循环处理装置的出水率,本实施例中,在底泥池10的出料口与离心机11的入料口之间,还设置有压滤机14,另外还单独设置有清液池15;压滤机14的出料口分别为固体出料口和液体出料口,其固体出料口与离心机11的入料口连接,其液体出料口与清液池15的入料口连接,而清液池15的出料口还与第一反应池2的入料口连接。
53.其中,污泥先被送至压滤机14进行初次固液分离后再送至离心机11 进行二次固液分离,这样处理有以下优点:首先,初期由于污泥成份、浓度等较为混杂,使用压滤机14进行固液分离后可以得到含有固径粒的悬浮液,可以有效提高后续离心机11的固液分离效率,其次,可以有效降低离心机11的工作时间,节省能源以及维护设备成本。
54.清液池15用于收集压滤机14所产生的清液,并将其送回第一反应池2进行再次循环处理。
55.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高效过滤系统7中污垢太多,在回用水池9的出水口还设置有回用水泵19,回用水泵19的出水口与高效过滤系统7的入料口连接,用于将回用水池9中的液体泵回高效过滤系统7以对其进行反冲洗,去除其中的污垢,此外高效过滤系统7的浓水出料口还设置有反冲洗水池13,用于收反冲洗产生的污水,并且,反冲洗水池13的出料口还与第一反应池2的入料口连接,从而能够将收集后的反冲洗污水送回第一反
应池2进行再次循环处理。
56.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反应池4与斜板沉降池5之间还设置有配水池16,具体的,配水池16的入料口与第三反应池4的出料口连接,配水池16的出料口与斜板沉降池5的入料口连接,配水池16能够有效防止在斜板沉降池5未处理完上一波液体的情况下,第三反应池4 继续向其中输送液体导致的进出水量失衡。
57.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收集池1的出料口与第一反应池2的入料口之间、中间水池6的出料口与高效过滤系统7的入料口之间还设置有过滤泵17,过滤泵17用于去除液体中大块的杂质,进一步减少其他设备的处理负担,降低维护成本。
58.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底泥堵塞管道的频率,底泥池 10的出料口与压滤机14的固体出料口还设置有底泥泵18,通过增加输送压力让底泥保持快速移动以大大降低对管道的堵塞概率。
59.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应池2、第二反应池3、第三反应池 4和底泥池10的顶部均设置有搅拌器20,以提高装置处理效率,搅拌器 20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多种类型,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是扇叶搅拌器。
60.综上,本技术中的雨水循环处理装置,通过多反应池的多次处理沉降,以及高效过滤系统的过滤,能够有效去除了雨水中大量的杂质,以适应后续处理设备的处理要求,提高处理效率;同时,对底泥通过压滤机和离心机固液分离,不仅提高了出水效率还有效降低了处理成本,最后充分利用处理完的液体对高效过滤系统进行反冲洗清理,对水资源有效节约的同时完成了对设备的维护,此外本技术中的雨水循环处理装还可以用于工业酸性废水处理。
6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