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止老人跌倒的步行车的制作方法

2022-02-25 23:15: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老人跌倒的步行车,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针对老人康复或者居家锻炼的过程中,步行是最基本的运动方式,但即使是小范围走动,老人有时也会跌跤,一旦跌跤,常造成骨折,甚至危及生命,现有的老人步行车都是前置结构,类似支架结构,需要人力抬起移动前行,整体质量笨重,使用不便,且不能够和老人形成整体联系,在老人失重时,不能够形成防护支撑。
3.公告号cn108542722b公开了一种防止老人跌倒的室内步行车,它包括四根与地面垂直的相同高度的架管,架管的底部有高度调节螺杆的滚轮,四根架管的顶部和一个略低于门框高度,宽度略小于门框的四边形方框的四个角相固接;前、后架管间在人的腰高部位,固定二条扶手横条,二扶手横条间有二条阻拦杆,老人可在阻拦杆间带车行进,四根架管中间都插有撑柱,撑柱的顶端固定橡皮头,调节撑柱的高度,上述结构中,缺少对步行车进行制动的结构,且不能够进行快速的调节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一种防止老人跌倒的步行车,提供的一种通过前侧开口,配合点刹制动,对老人步行练习中,进行防护支撑的步行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5.本发明一种防止老人跌倒的步行车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防止老人跌倒的步行车:包括车架、悬挂器,悬挂器悬挂置于车架上,且位于车架中部,所述车架包括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和下部通过立梁连接,下部为移动防护部,上部为支撑防护部,移动防护部包括下轮架、悬置臂、前导轮、后轮臂、后支撑轮,下轮架为c型结构,且端部设置有两端外延的直段,所述下轮架两端的直段不平行,且端部向外折弯形成,下轮架两端的折弯部共轴,前导轮对应置于下轮架两端,前导轮相对下轮架旋转,前导轮内设置有制动结构,悬置臂置于下轮架中部,且位于下轮架内侧,悬置臂为弧形结构,悬置臂的中部和立梁一端对应连接,后轮臂铰接置于立梁上,后支撑轮置于后轮臂上,所述支撑防护部包括上防护架,上防护架的中部位于立梁顶端,上防护架为c型结构,且位于下轮架内侧,上防护架开口方向和下轮架开口方向一致,上防护架两端对应设置有握持部,握持部为硬质海绵轴,握持部和上防护架之间采用弹簧连接,上防护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环,所述悬挂器通过上防护架上的固定环固定连接,且悬置于上防护架中部;
6.所述悬挂器包括弹力带、调节扣、腰部护带、宽度调节带、下肢固定带,两个弹力带对应置于固定环内,弹力带端部绕卷缝合,弹力带上设置有调节扣,下肢固定带置于弹力带上,下肢固定带包括用于腿部提拉穿戴的收紧带、胯部连接扣,胯部连接扣位于两端,且连接下肢固定带前后部分,腰部护带对应置于弹力带两侧,腰部护带上设置有连接带,连接带上对应设置有卡扣组件,宽度调节带置于弹力带之间;
7.所述前导轮包括轮体、转轴、制动块、制动片、支撑板,转轴固定置于下轮架端部,
轮体回转置于转轴上,轮体中部为支撑板支撑,制动块键连接结构置于转轴端部,制动块沿轮体径向向下延伸,制动片置于制动块端部;
8.所述制动块沿轮体径向延伸长度可调节;
9.所述上防护架几何中心和下轮架几何中心位于铅直线上;
10.所述后轮臂向一端延伸,且端部向下折弯,后支撑轮和前导轮工作平面和下轮架平面平行;
11.所述立梁下端弯曲形成钩部,且对应和悬置臂连接,立梁斜向设置,且中部弯曲;
12.所述下轮架两端的直段内收,下轮架为扁管弯曲成型;
13.所述立梁为伸缩杆。
14.有益效果:
15.一、能够形成步行车的点刹制动,减小惯性影响;
16.二、半包式结构,且前置敞口,能够便于步行练习的重心调节;
17.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种防止老人跌倒的步行车的侧视图图。
19.图2为本发明一种防止老人跌倒的步行车的主视图。
20.图3为本发明一种防止老人跌倒的步行车的车架的立体结构图。
21.图4为本发明一种防止老人跌倒的步行车的前导轮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
23.1、车架;2、悬挂器;10、前导轮;11、下轮架;12、悬置臂;13、后支撑轮;14、后轮臂;15、立梁;16、固定环;17、上防护架;18、握持部;100、转轴;101、制动片;102、制动块;103、支撑板;20、弹力带;21、腰部护带;22、连接带;23、胯部连接扣;24、下肢固定带;25、宽度调节带;26、调节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5.根据图1-4所示:本发明一种防止老人跌倒的步行车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防止老人跌倒的步行车:包括车架1、悬挂器2,悬挂器2悬挂置于车架1上,且位于车架1中部,所述车架1包括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和下部通过立梁15连接,下部为移动防护部,上部为支撑防护部,移动防护部包括下轮架11、悬置臂12、前导轮10、后轮臂14、后支撑轮13,下轮架11为c型结构,且端部设置有两端外延的直段,所述下轮架11两端的直段不平行,且端部向外折弯形成,下轮架11两端的折弯部共轴,前导轮10对应置于下轮架11两端,前导轮10相对下轮架11旋转,前导轮10内设置有制动结构,悬置臂12置于下轮架11中部,且位于下轮架11内侧,悬置臂12为弧形结构,悬置臂12的中部和立梁15一端对应连接,后轮臂14铰接置于立梁15上,后支撑轮13置于后轮臂14上,所述支撑防护部包括上防护架17,上防护架17的中部位于立梁15顶端,上防护架17为c型结构,且位于下轮架11内侧,上防护架17开口方向和下轮架11开口方向一致,上防护架17两端对应设置有握持部18,握持部18为硬质海绵轴,握持部18和上防护架17之间采用弹簧连接,上防护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环16,所述悬挂器2
通过上防护架17上的固定环16固定连接,且悬置于上防护架17中部;
26.所述悬挂器2包括弹力带20、调节扣26、腰部护带21、宽度调节带25、下肢固定带24,两个弹力带20对应置于固定环16内,弹力带20端部绕卷缝合,弹力带20上设置有调节扣26,下肢固定带24置于弹力带20上,下肢固定带24包括用于腿部提拉穿戴的收紧带、胯部连接扣23,胯部连接扣23位于两端,且连接下肢固定带24前后部分,腰部护带21对应置于弹力带20两侧,腰部护带21上设置有连接带22,连接带22上对应设置有卡扣组件,宽度调节带25置于弹力带20之间;
27.所述前导轮10包括轮体、转轴100、制动块102、制动片101、支撑板103,转轴100固定置于下轮架11端部,轮体回转置于转轴100上,轮体中部为支撑板103支撑,制动块102键连接结构置于转轴100端部,制动块102沿轮体径向向下延伸,制动片101置于制动块102端部;
28.所述制动块102沿轮体径向延伸长度可调节;
29.所述上防护架17几何中心和下轮架11几何中心位于铅直线上;
30.所述后轮臂14向一端延伸,且端部向下折弯,后支撑轮13和前导轮10工作平面和下轮架11平面平行;
31.所述立梁15下端弯曲形成钩部,且对应和悬置臂12连接,立梁15斜向设置,且中部弯曲;
32.所述下轮架11两端的直段内收,下轮架11为扁管弯曲成型;
33.所述立梁15为伸缩杆,能够形成立梁15的伸缩,使得上防护架17和下轮架11进行折叠,便于收纳;
34.使用时,通过老人位于下轮架11、上防护架17之间,将悬挂器2穿戴置于腿部,通过下肢固定带24对腿部进行固定,并通过两侧的胯部固定扣和腿部形成连接,调节宽度调节带25、弹力带20,使得下肢固定和老人形成穿戴固定,并通过腰部护带21进行连接,老人手部轻搭置于握持部18上,并进行移动,当老人失重时,弹力带20受力,并将外力通过上防护架17、立梁15传递至下轮架11上,下轮架11下层,转轴100上的制动片101向下。形成制动减速,同时前导轮10形变并通过支撑板103快速复位,形成点制动,且在坡道移动时,能够通过制动块102形成减速,适应老人的速度,达到对老人步行进行防护的目的。
35.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