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提升负载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5 10:03: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用于提升负载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升负载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提升机动车辆的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提升负载,更具体地说用于提升机动车辆(这些机动车辆通常在车间内使用)的装置是已知的,以便允许操作者进入机动车辆的下部区域进行维护和/或修理。

在已知的车辆提升装备中,有由两个或多个立柱设备组成的装备,这些立柱设备可以在车间内或另一个房间或院子内移动,并且机械上独立,但是它们之间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电子连接和通信。

具体而言,每个立柱设备包括竖直支撑柱,包括滑架的结构沿着该竖直支撑柱竖直滑动,该滑架设置有用于接合待提升车辆的相应区域的基本水平且形状各异的臂。适当地,具有与待提升的负载接合和接触的臂的滑架在提升装置内限定了设计成支撑负载并在负载提升后将其保持在悬挂状态的结构。

该立柱还设置有诸如机电或液压类型的致动装置,用于相对于垂直支撑升高/降低带有臂的滑架,以及合适的控制系统和用于与操作者交互的显示器。

为了确保致动装置的同步性以使滑架沿着相应的立柱移动,在致动器本身之间提供连接件,并且该连接件可以设置在两个柱的底部或上端。

更详细地说,每个立柱设备的臂被悬臂式地安装在沿着立柱滑动的滑架上,并且在自由端设有支撑和/或夹紧构件,该支撑和/或夹紧构件可以被定位在机动车辆的下方,机动车辆放置在这些设备中的两个之间以用于其提升。

便利地,每个立柱设备的支撑结构的每个臂可以有利地是伸缩型的,使得设置在其自由端的支撑和/或夹紧构件可以到达机动车辆车身下方的几乎任何位置,该位置先前位于待升起的两个立柱之间的地面上。

用于提升机动车辆的这些已知立柱设备的例子描述在例如CA2729021、US2015/0232308、GB2536272、US9637364和US2016/145085中。

用于提升机动车辆的这些已知立柱设备的例子描述在例如CA2729021、US2015/0232308和GB2536272、US9637364、US2016/145085中。

在使用这些已知的提升设备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缺点是需要将设置在铰接臂的自由端的支撑件精确地定位在机动车辆车身上用于支撑提升的点上。这种正确的定位经常由于水平臂的运动而变得困难,因为臂的每次运动,无论是角运动还是伸缩运动,都决定了相应支撑件的纵向运动和横向运动。

另一个缺点在于,当车辆升起时,每个立柱设备的两个臂对必须在机动车辆上工作并且必须在机动车辆旁边移动的人员构成两个障碍。

另一个缺点在于,立柱通常也构成了人员必须在车辆旁边进行的正常工作的障碍,并且特别是会阻止门的完全打开,尤其是前门,以允许进入乘客舱的前部,这在一般汽车和电动车的维护工作中是经常需要的。

另一个缺点在于,出于平衡的原因,机动车辆必须以纵向居中的位置放置在两个提升设备之间,这意味着立柱和与它们铰接的臂的存在加剧了先前的缺点,因为阻碍人员在车辆旁边自由移动的情况恰恰发生在进行这些移动的最关键位置。

另一个缺点在于,当机动车辆必须定位在两个立柱提升设备之间时,铰接到每个立柱的两个臂必须平行于机动车辆的纵向轴线布置,以便不妨碍将机动车辆本身定位在提升的正确位置,并且只有在该定位之后,才必须摆动臂以将其自由端定位在车身下方。然而,取决于待提升的机动车辆的最终位置,其尺寸和构造、车轮和从底部突出的车身的任何部件都可能成为这种摆动的障碍,并且通常需要保持最小尺寸的构造。直到它们必须旋转,然后才能被拉伸,直到它们达到所需的尺寸。然而,由于机动车辆的存在,这种伸展动作可能不舒服且费力。

JP2016044071描述了一种用于提升车辆的设备,其中每个立柱设有可沿立柱垂直移动的滑架。每个滑架都配有一对臂,两个臂承载、设置成一个臂作用于车辆的前部,而另一个臂作用于车辆的后部。特别地,用于接收车辆轮胎的机构安装在一对支撑臂的每个臂的端部处。

JPS5249544描述了一种具有两个立柱的提升设备,这两个立柱通过由多个臂组成的铰接元件相互连接。

US3582043描述了一种起重设备,包括“L”形结构并包括一个垂直框架,该框架由四个固定的立柱组成,从其底部伸出两个臂,长度可伸缩调节并相互发散,以及相对于第一铰接框架的第二铰接框架,并且可通过带有液压活塞的气缸向上运动操作;第二框架牢固地约束在待提升负载的水平支撑基座上,该基座基本上是双“T”形。

US5984616描述了一种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牵引设备;特别地,该设备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可旋转地固定到第一框架,以在邻近第一框架的缩回位置和与第一框架间隔开的延伸位置之间移动。伸缩梁从第二框架延伸并终止于滑架,该滑架适于支撑待牵引车辆的车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提升负载、尤其是机动车辆的立柱设备,其整体或部分消除了传统解决方案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设备,该装置允许在车辆制造商提供的点处精确、快速且容易地定位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的支撑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设备,该设备为必须在升高的车辆侧面工作的操作者提供有限的障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设备,该设备允许容易且完全地打开门,特别是机动车的前门,以允许人员进入,特别是在需要电动机动车时,进入内部的前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设备,该设备不会对待提升的机动车辆车轮对提升臂的正确定位造成任何障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设备,该设备允许将机动车辆保持在相对于立柱的前进位置,使得这些立柱对于其前门的完全打开具有有限的障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与传统解决方案相比可替代和/或改进的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简单易用的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允许提升各种长度的机动车辆的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容易、快速和低成本实现的设备。

所有这些目的,无论是单独考虑还是以它们的任意组合考虑,以及将由以下描述产生的其它目的,都是利用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示特征的设备共同或单独实现的。

附图说明

本发明在下面的一些细节中被进一步阐明。参考附图,仅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给出实际实施例的优选形式,其中:

图1示出了一种装置的透视图,该装置包括两个根据本发明的处于静止状态的提升设备,其中相应的臂在地面上并且彼此间隔更宽,

图2显示了其平面图,

图3示出了其透视图,其中臂在地面上,但是已经被布置成提升机动车辆,这些臂彼此靠近并且具有处于操作位置中的用于车身的支撑件,

图4显示了其平面图,

图5是在图4所示条件下,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提升臂的放大细节的透视图,

图6以不同的透视图示出了其装置,根据水平面进行了部分剖切,突出显示了它的一些内部部件,以及

图7以不同的透视图示出了其装置,根据垂直平面进行了部分剖切,突出显示了内部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4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装置100包括两个用于提升负载(优选机动车辆)的设备50。

便利地,下面描述的装置100包括一对设备50,然而应当理解,它也可以包括两对或更多对设备50。

每个设备50包括有利地具有四边形截面的立柱结构2。

便利地,立柱2可以在底部设有锚定到地板上(例如车间或院子)的板。便利地,立柱2可以在底部设置有用于其在车间内移动的机构,例如带有轮子的底座。

设备50还包括沿着立柱2移动/滑动的滑架8。

滑架8与用于装载的支撑结构16相关联。便利地,支撑结构16包括具有基本纵向延伸的臂22,并且在纵向臂22的每个(至少一个)端部安装有臂26。特别地,支撑结构16包括单个纵向臂22。优选地,纵向臂22是直的,但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曲部分的纵向延伸。

支撑结构16还包括臂26,臂26设置在纵向臂22的两端,臂26在相对于纵向臂22的轴线基本上横向或在任何情况下成角度的方向上延伸。便利地,臂26被提供和/或构造成由构件28接合以用于支撑和/或维持待提升的负载。

特别地,纵向臂22基本水平布置,而立柱2竖直延伸。优选地,纵向臂22位于基本水平的平面上(或平行于立柱2的支撑底板),并且相对于立柱2和滑架8移动。

每个提升设备50还设置有用于沿着立柱2移动滑架8的机构。特别地,滑架8的移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机电或液压或气动类型的致动器6,用于沿着立柱2移动带有负载支撑结构16的滑架8。

优选地,致动器6容纳在立柱2内部。有利地,致动器6可以由液压千斤顶构成,该液压千斤顶具有固定在同一立柱上的气缸和在气缸内的滑动活塞,并使阀杆向上突出,机械地约束到滑架18,从而导致后者沿着立柱2滑动。

有利地,装置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优选地可以由控制单元12限定,以控制致动器6用于移动滑架8和/或设置在设备50中的其他致动器元件。适当地,每个设备50可以配备有控制单元,或者可以为装置100的所有设备50提供单个/单一控制单元。适当地,控制单元可以安装在设备50上,或者安装在装置100的所有设备50上,或者可以相对于装置的设备50安装在外部。

有利地,还可以设置,装置100的每个提升设备50的致动器6可以由其自身/专用的控制单元来控制,并且这些设备的控制单元通过电缆连接或无线(优选Wi-Fi)相互连接,以确保操作的同步性。优选地,装置100的提升设备50的控制可以是主从类型的,其中一个设备被设置为作为主装置操作,而另一个(或另一个)设备被设置为作为从装置操作。

便利地,装置100包括用于控制和命令装置本身的每个设备50的用户界面。适当地,可以为装置100的所有设备提供单个/唯一用户界面,其安装在一个或所有设备上,或者可以位于设备的外部(因此基本上作为遥控器操作)。便利地,每个提升设备50可以包括其自己的专用用户界面,用于控制和命令该设备本身或与其连接并通信的其他设备。具体而言,用户界面可以包括显示装置,例如,屏幕14、以及构造面板,该构造面板设置有可以由操作者可操作地激活的输入装置。例如,用户界面可以包括与键盘/按钮面板相关联的触摸屏和/或显示监视器。

有利地,每个提升设备50还可以设置有机电止动件,以永久阻止负载支撑结构16相对于立柱2的竖直运动。

有利地,根据需要,滑架8可以直接连接到链条的传动滑轮,链条的一端固定到立柱2,另一端固定到滑架8。便利地,在第一种情况下,滑架8沿相应立柱2的行程等于活塞的伸长量,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滑架8沿相应立柱2的行程是活塞伸长量的两倍。

有利地,各个提升设备50的相对立柱2的致动器6可以彼此同步,以确保滑架8沿着各个立柱2相同地移动。便利地,这种同步可以通过合适的控制系统以传统的方式获得,特别是利用串联的主从液压连接,其中导管在地面上运行并由导管10保护,导管10被压平以便不妨碍由特殊的空气连接结构支撑的待提升的或在高空运行的机动车辆的通行。

有利地,如上所述,设备50的两个立柱2可以通过对应于地板定位的导管10彼此连接,在导管10内,电连接电缆和/或液压连接管在两个设备之间延伸。便利地,包含电连接电缆和/或液压连接管的导管10可以安装在两个立柱2的上端/区域。

有利地,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设备50的两个立柱2可以通过弹性补偿元件(例如,弹簧)彼此连接,该弹性补偿元件可以在两个立柱2的下端/区域或者优选地上端/区域相关联。有利地,补偿弹性元件包含和/或支撑两个设备之间的电连接电缆和/或所述两个设备之间的液压连接管。适当地,弹性元件是柔性的,在碰撞的情况下,不会对设备和/或位于它们之间的负载造成损坏。

有利地,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应用于两个立柱2中的一个,该立柱优选地电连接到液压泵的驱动马达,该液压泵与为给致动器千斤顶6供油的油箱相关联。有利地,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用于操作控制单元12的一系列控制按钮和用于发信号通知各种状况的指示器(例如,由灯限定)可以设置在控制单元外壳的上部,其在控制单元12上方的位置处的可能的屏幕14中适当地可见,该屏幕14可以应用于立柱2。

有利地,在一个可能的/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立柱2的致动器6可以由其自己的控制单元供电和控制,并且这两个控制单元通过无线连接彼此连接,优选地是Wi-Fi类型,以确保操作的同步。

便利地,如上所述,支撑结构16与支撑结构16相关联-特别是铰接。有利地,支撑结构与滑架8相关联,从而能够相对于滑架8绕垂直或基本垂直的铰接轴线旋转。

支撑结构16包括单个支撑臂18,该支撑臂18铰接到纵向臂22,并且也铰接到滑架8。便利地,支撑臂18将滑架8连接到纵向臂22,特别是连接到固定到后者的支架20。

便利地,只有承载臂18铰接到每个设备50的滑架8上。

便利地,支撑臂18通过支架20铰接到纵向臂22,支架20在铰接到支撑臂18时与纵向臂22固定/成一体。便利地,支撑臂18相对于滑架8的铰接轴线和支撑臂18相对于纵向臂22的铰接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基本上垂直定向。

适当地,支撑臂18被构造为坚固的臂,其支撑/维持纵向臂22、安装在纵向臂22上的臂26以及搁置在所述臂上的待提升的负载。本质上,支撑臂18在形状、尺寸和/或材料方面被构造成基本上由其自身支撑/维持纵向臂22和臂26的重量,以及待提升的相对负载的重量。

便利地,支撑结构16还包括辅助臂24,该辅助臂24对纵向臂22、安装在纵向臂22上的臂26和/或待提升的负载没有实质性的承载和支撑功能。适当地,辅助臂24也铰接到纵向臂22,并且也铰接到滑架8。便利地,辅助臂24基本上用于改变纵向臂22相对于支撑臂18的倾斜度,并且因此特别允许改变纵向臂22与支撑臂18形成的角度。

有利地,辅助臂24的纵向延伸可以手动调节,或者优选地通过安装在辅助臂24上和/或与辅助臂24相关联的相应致动器调节,从而改变限定在纵向臂22和支撑臂18之间的角度;适当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变纵向臂22在臂所处的相应水平面上的倾斜度,以使其相对于待提升的负载,优选相对于负载或负载的夹紧点适当地定向/定位。待提升的车辆,例如为了将其对准或定向/定位成基本平行于待提升的车辆的侧面。有利的是,虽然支撑臂18由单件形成,但是优选的是辅助臂24是可伸缩的。例如,有利地,辅助臂24可以制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可以拧在一起以改变臂本身的长度,从而在设备50和/或装置100的设置过程中使平行四边形结构变形,这是为了补偿前者的任何不规则性安装。

特别地,辅助臂24在铰接点/轴线上铰接到滑架8上,该铰接点/轴线不同于并且区别于支撑臂18铰接到滑架8上的铰接点/轴线。更详细地,支撑臂18和辅助臂24围绕两个不同的铰接轴线铰接到滑架8上,这两个铰接轴线彼此平行但间隔开。

特别地,辅助臂24通过设置在支架20上的相应关节以铰接方式与纵向臂22相关联,支架20在与辅助臂24铰接时与纵向臂22固定/成一体。便利地,支撑臂18和辅助臂24围绕两个相互平行且间隔开的不同铰接轴线铰接到与纵向臂22一体的支架20,或直接铰接到后者。

优选地,支撑结构16可以包括铰接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有利地,辅助臂24与主臂18、滑架8和支架20一起限定了平行四边形结构,这得益于各种元件之间铰接点的适当选择。便利地,所述部件的铰接轴彼此平行,并且基本上垂直定向。

有利地,纵向臂22包括第一元件22′,尤其是具有优选为矩形截面的管状件,其中心部分特别是通过相应的支架20和支撑臂18—并且优选地还有辅助臂24—被约束到相应的滑架8。有利地,纵向臂22可以包括一对第二元件22″,第二元件22″也是管状的,并且构造成从第一元件22′的两端伸出,并且沿着第一元件22′滑动,以便使臂本身的总长度可伸缩地变化,并且因此使其适应不同特性的车辆。

适当地,纵向臂22的伸缩伸长/缩短可以是机动的;有利地,为此目的,第二元件22″与合适的操纵构件相关联,该操纵构件优选地可以容纳在第一元件22′内部。

在图中未示出的可能的替代实施例中,设想第一元件22′与单个第二元件22″相关联,第二元件22″可从元件22′的一端轴向移除,其另一端承载臂26。

适当地,如上所述,在支撑结构16的纵向臂22的每个(或至少一个)端部处,优选地可伸缩的,与臂26相关联。优选地,纵向臂22的自由端-尤其是第一元件22′和/或至少第二元件22″-应用于臂26。有利地,臂26的纵向延伸轴线相对于纵向臂22的轴线基本正交,或者在任何情况下成角度。

便利地,每个臂26可在纵向臂22中提供的相应插入座29内轴向移动。

便利地,每个插入座29由焊接到纵向臂22端部的管状部分限定。便利地,用于臂26的一个或多个插入座29相对于纵向臂的纵向延伸方向正交/横向延伸,并且优选地,穿过插入座29的纵向轴线基本上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即,基本上平行于设备50的立柱2所搁置的地板)。有利地,在未示出的可能的实施例变型中,用于臂26的一个或多个插入座29与纵向臂22相关联,从而相对于水平面,特别是相对于臂纵向所处的水平面倾斜,以补偿任何间隙和变形。

有利地,每个臂26和相应的插入座29之间的耦合确保臂26在其插入座29内的轴向移动性,但防止其轴向旋转。适当地,这优选地通过使臂26具有非圆形截面并与容纳它的座的截面互补来实现。

便利地,在每个臂26中,可以区分离立柱2最远的内端和离立柱2最近的外端。便利地,每个臂26与传统构件28相关联,用于支撑和/或维持待提升的负载;优选地,所述构件28被构造并用于接收机动车辆的所提供的车身部分,该车身部分将在支撑中升起。优选地,构件28安装在每个臂26的离立柱2最远的端部。

有利地,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看,每个臂基本上是在意大利专利申请号102020000006085中描述和示出的类型,该申请的内容旨在通过引用并入于此。

便利地,构件28可以永久地固定在臂26上,或者考虑到各种机动车辆之间的相当大的差异,有利的是支撑构件28可拆卸地安装在相应的臂26上,以便被另一个支撑构件28代替,该支撑构件28的特征更适合于待提升的车辆;这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方式来实现,即,使每个臂26的内端具有带垂直轴线的孔30,并且使支撑构件28具有可移除地插入所述孔中的下部附件。

有利地,每个臂26在其位于纵向臂22的端部的座中的轴向行程通过存在扩大部而被限制朝向外侧,其中获得通孔30(见图6),并且通过扩大的头部32被限制朝向内侧。

有利地,纵向臂22的两个第二元件22″朝向外侧的伸缩运动也具有限位止动件,以避免它们完全缩回。优选地,该止动件由细长板34获得,该细长板34应用于相应的第二元件22″的内端并在第一元件22′内部延伸。它具有纵向槽36,横向销38固定在纵向槽36中,横向销38固定到臂22的元件22′的中心部分(见图6和7)。

适当地,根据本发明的每个设备50的安装可以如下所述进行。首先,有利的是相应的立柱2以其板4在距另一设备预定距离处锚固在地板上,并且优选地,两个滑架8从其突出的两个立柱的垂直表面不是彼此平行面对的,而是朝向待提升的机动车辆的前部,因为其重心通常朝向其前部。

在两个提升设备50的立柱2已经以一距离牢固地锚定到地板上后,该距离根据待提升的机动车辆的宽度范围提供,有必要对相应设备50的两个纵向臂22的纵向方向进行微调。适当地,已经在设计阶段,各种部件的布置被限定为使得纵向臂22彼此完全平行,并且平行于在两立柱之间限定的通道的纵向方向,用于定位待提升的机动车辆,但是为了校正可能的安装误差,可以高精度地调节两个结构16的辅助臂24的长度,从而确保两个纵向臂22的完美定位。

一旦进行了这些调整,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两个设备50的装置100就有利地准备工作。

便利地,在静止状态下(图1和2),两个滑架8在地面上,两个纵向臂22靠近相应的立柱2,并且处于最小伸长状态,并且位于它们端部的臂26布置在外部行程的末端。为了提升机动车辆,它必须定位在两个立柱2之间,以适合两个纵向臂22正确定位的位置。

在车辆已经被正确定位之后,操作者将两个纵向臂22带到更靠近机动车辆的侧面,并且伸缩地延伸它们,直到每个纵向臂22的臂26之间的距离对应于车身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支撑件28必须靠在该点上。

适当地,如果纵向臂22配备有合适的移动构件,则该伸缩延伸可以手动进行,或者可以机动化,并且如果控制单元被构造为接收和运行它们,则该伸缩延伸可以有利地由控制单元12中提供的合适命令控制,或者也可以由无线电命令控制。

随后,操作者使纵向臂22更靠近机动车辆,直到由臂26支撑的支撑件定位在机动车辆的车身的为提升它而设置的点处。然后,它轴向地将臂本身推向机动车辆,使得它们的支撑件28正好位于这些点的下方。

适当地,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操纵可以手动执行或者可以机动化,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与控制单元相关联的命令界面来控制它,例如通过与控制单元12相关联的按钮或通过无线电控制。

一旦定位操纵完成,车辆就准备好被提升。特别地,通过作用在命令界面上,相应的信号被发送到控制单元,从而激活致动器6,使得滑架8上升,直到支撑件28靠在机动车辆的车身上,然后,继续向上的行程,将其升高到所需的高度。便利地,例如在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给出合适的命令,控制单元12启动泵,该泵将油引入致动器6的千斤顶中,该千斤顶延伸,导致滑架8沿着相应的立柱2上升,直到支撑件28靠在机动车辆的车身上,然后继续行程,将其升高到所需的高度。

由于装置100的两个设备50的致动器6之间的同步,确保了它们的相同延伸以保持机动车辆的平衡提升。

有利地,应该注意的是,机动车辆仅靠在支撑构件28上,因此其重量作用在臂26和设备50的纵向臂22上,从而通过摩擦确保第二元件22″锁定到相应的第一元件22′和臂26锁定到相应的第二元件22″。

有利地,在支撑结构16的每个支撑臂18与相应的滑架8的铰接处,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测压元件,通过该测压元件可以控制升高的车辆的重量。

有利地,装置100包括光学机构,用于检查各个立柱2之间和/或提升设备50的滑架8之间的对准,特别是在负载的提升运动期间。优选地,该光学机构包括安装在立柱2上的光发射器和安装在另一立柱2上(或在安装有该发射器的同一柱上,在这种情况下,在另一立柱上安装有反射元件)的光电探测器(例如,光电池)。

有利地,光学机构被构造成当提升设备50的滑架8达到预定高度时,通过重力下降而自动启动。特别地,适当地,发射器/光电检测器对安装在支架上,该支架可沿着相应的立柱2垂直移动/滑动,并且被构造为当由支撑结构16支撑的负载通过滑架8的垂直向上移动而升高时,该支架可通过重力下降。

从上述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出,根据本发明的提升设备比传统的提升设备更具有优势,因为:

-由于纵向臂22的伸缩延伸和每个臂26的轴向运动之间获得了独立性,能够以极高的精度将每个支撑件28精确地定位在车身点的正下方,在升高的状态中车辆必须停靠在该点,而不会使提升臂执行任何可能干扰车轮或车身部分突出到下方的摆动;

-机动车辆在升起时与立柱2之间的连接由负载支撑结构16的支撑臂18构成,负载支撑结构16在实践中构成了从车辆的横向体积中伸出的唯一元件,可能会潜在地阻碍

升高车辆侧面操作员的移动;

-由于单个元件的倾斜布置,即支撑臂18-用于在升高时将立柱2连接到机动车辆,所述立柱2相对于机动车辆的位置相当靠后,这意味着立柱2本身不会妨碍升高的车辆的相应前门的完全打开以及操作者接近乘客舱的前部;

-当纵向臂22超出机动车辆的尺寸并因此处于最大可用性和精度的条件下时,执行纵向臂22的伸缩延伸操纵。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