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发光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8:28: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指一种发光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2.一对一的发光按键通常于每颗键帽下方设置一光源,光源发射光线形成背光。当键帽具有可透光区对应文字或符号等字符时,该光源通常会正对该字符设置并朝向该字符发射光线。于实际产品中,光源至键帽的可透光区间常常存在着其他构件,例如支架、底板、电路板等,使得光线传递路径受到干扰,造成键帽的字符色彩不均匀。在光源具有多种颜色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色彩偏差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发光晶粒与开关电路板中的电路之间具有出光间距,以抑制电路对发光晶粒发射的光线的影响。
4.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包含键帽、开关电路板及至少一发光晶粒。该键帽沿垂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该开关电路板设置于该键帽下方且包含电路。该至少一发光晶粒设置于该开关电路板下方,该电路未遮蔽该至少一发光晶粒。该至少一发光晶粒向上发射的光线穿过该开关电路板以照射该键帽。该至少一发光晶粒与该电路间于水平方向上具有出光间距,该出光间距介于0.17mm至0.78mm。藉此,通过控制该电路与该至少一发光晶粒的间距,以抑制该电路对该至少一发光晶粒发射的光线的影响。
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路包含开关接点,该开关接点具有非圆形轮廓,该非圆形轮廓具有平边,该出光间距为该至少一发光晶粒至该平边的距离。
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非圆形轮廓为切平圆形轮廓并具有圆心及半径,该圆心至该平边的距离与该半径之比大于0.5。
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至少一发光晶粒数量为多个且沿排列方向排列,该排列方向平行于该平边。
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路包含开关接点,该开关接点包含外围部及位于该外环部内侧的中心部及至少一连接部,该至少一连接部连接该外围部及该中心部,该出光间距为该至少一发光晶粒至该中心部的距离。
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外围部沿圆形路径或凸多边形路径不完整延伸,该圆形路径或该多边形路径通过该少一发光晶粒。
1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中心部具有圆形轮廓或凸多边形轮廓。
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发光按键结构还包含可透光的弹性圆突,该弹性圆突设置于该开关电路板上并于该垂直方向上遮盖住该开关接点及该至少一发光晶粒。
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路包含导线段,该出光间距为该至少一发光晶粒至该导线段的距离。
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线段呈直线延伸,该至少一发光晶粒数量为多个且沿排列方向排列,该排列方向平行于该导线段。
1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开关电路板具有贯穿孔,该贯穿孔正对该至少一发光晶粒,该至少一发光晶粒向上发射的光线穿过该贯穿孔以照射该键帽。
1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多个发光晶粒垂直于其键帽的可透光指示区域的长度方向排列,以抑制发光晶粒发射的光线混光不均的程度。
16.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包含键帽及多个发光晶粒。该键帽沿垂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该键帽具有可透光指示区域,该可透光指示区域具有长度方向。该多个发光晶粒垂直于该长度方向排列于该可透光指示区域下方。该多个发光晶粒向上发射不同色光的光线,以照射该键帽。藉此,该多个发光晶粒至该可透光指示区域的距离相近,以抑制混光不均的程度。
1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可透光指示区域定义长轴及短轴,该长轴平行于该长度方向,该多个发光晶粒整体通过该短轴中心点;或者该多个发光晶粒整体通过该长轴中心点;或者该多个发光晶粒整体的中心位于该长轴中心点。
1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发光晶粒设置于单一可透光支架下方,以抑制发光晶粒发射的光线于穿过该支架后可能产生色偏的程度。
19.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包含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键帽及至少一发光晶粒。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可透光且以其中间部位相互枢接。该键帽支撑于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上,该键帽经由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沿垂直方向可移动。该至少一发光晶粒设置于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两者之一的下方。该至少一发光晶粒向上发射的光线对应地穿过该第一支架或该第二支架以照射该键帽。藉此,该光线穿过同一结构件,可抑制该光线穿过该结构件后可能产生色偏的程度,此有助于增加该至少一发光晶粒可设置的范围。
2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之间的间隙的投影不与该发光晶粒重叠。
2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发光按键结构还包含底板,其中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连接至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该至少一发光晶粒位于该底板下方,该底板于水平方向上具有最靠近该至少一发光晶粒的外板缘,该至少一发光晶粒与该外板缘间于该水平方向上具有出光间距,该出光间距介于4.8mm至7.7mm。
2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线自该对应的支架的下表面进入该对应的支架,并自该对应的支架的上表面射出该对应的支架,该下表面与该上表面平行。
2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以其中间部位相互枢接。
24.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通过控制该电路与该至少一发光晶粒的间距,以抑制该电路对该至少一发光晶粒发射的光线的影响。多个发光晶粒至键帽上的可透光指示区域的距离相近,从而可抑制混光不均的程度。此外,自发光晶粒所发出的光线穿过同一结构件,可抑制光线闯过该结构件后可能产生色偏的程度,从而有助于增加发光晶粒可设置的范围。
25.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26.图1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28.图3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沿线x-x的剖面图。
29.图4为图2中发光按键结构的部分的开关电路板与发光晶粒的俯视配置图。
30.图5为图4中开关接点与发光晶粒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俯视配置图。
31.图6为图4中开关接点与发光晶粒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俯视配置图。
32.图7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的俯视图。
33.图8为部分的开关电路板与发光晶粒根据一实施例的俯视配置图。
34.图9为对应图8实施例沿线y-y的剖面图。
35.图10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36.图11为图10中发光按键结构移除键帽后的俯视图。
37.图12为图10中发光按键结构的剖面图,其切面位于如图10中线z-z所示的位置。
38.图13为图10中发光按键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40.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沿线x-x的剖面图。根据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1包含键帽12、底板14、第一支架16、第二支架18、透明的开关电路板20及一或多颗发光晶粒(例如但不限于三个发光晶粒22a、22b、22c,发射不同色光的光线,例如红光、绿光及蓝光;又,发光晶粒22a、22b、22c可由但不限于发光二极体实际制作)。键帽12设置于底板14上方,第一支架16及第二支架18均连接至键帽12及底板14之间,以支撑键帽12并使键帽12能经由第一支架16及第二支架18沿垂直方向d1(以双头箭头标示于图1、图3中)可移动。开关电路板20放置于底板14上(即位于键帽12下方)。发光晶粒22a、22b、22c设置于开关电路板20下方,例如固定于位于底板14下方的光源电路板24(光源电路板24例如为但不限于挠性印刷电路板)上,底板14形成对应的通孔142,以露出发光晶粒22a、22b、22c;实际操作中,发光晶粒22a、22b、22c可部分或全部进入通孔142。开关电路板20的电路(其部分以虚线绘示于图2中)未遮蔽发光晶粒22a、22b、22c,使得发光晶粒22a、22b、22c向上发射的光线能穿过开关电路板20以照射键帽12。
41.于本实施例中,开关电路板20可以薄膜电路板实际制作,其通常由三层透明薄片叠置而成,其中上层及下层透明薄片其上形成所需的电路,中间的透明薄片提供电路所需的绝缘效果。开关电路板20的电路包含开关接点202及数个导线段(其隐藏轮廓于图2中均以虚线绘示)。发光按键结构1利用可透光的弹性圆突26作为回复元件,弹性圆突26对齐开关接点202设置于开关电路板20上并于垂直方向d1上遮盖住开关接点202及发光晶粒22a、22b、22c。键帽12可被按压(例如使用者以手指按压)而向下挤压弹性圆突26,进而触发开关接点202。施加于键帽12上的外力移除后(例如使用者自键帽12移开手指),被挤压的弹性圆突26可回复原状以向上推抵键帽12回到原位。
42.请亦参阅图4,图4为图2中发光按键结构的部分的开关电路板与发光晶粒的俯视配置图。其中开关电路板20的电路及发光晶粒22a、22b、22c的隐藏轮廓均以实线绘示。开关接点202具有非圆形轮廓,例如但不限于切平圆形轮廓,此切平圆形轮廓具有平边202a。发光晶粒22a、22b、22c沿排列方向d2(以双头箭头标示于图4中)排列,排列方向d2平行于平边202a。发光晶粒22a、22b、22c与开关接点202间于水平方向d3(以双头箭头标示于图中)具有出光间距d1(亦即发光晶粒22a、22b、22c的出光范围边缘至平边202a的距离)。原则上,发光晶粒22a、22b、22c离开关接点202越远越能减少开关接点202遮蔽发光晶粒22a、22b、22c发射的光线的情形;实际操作中,此出光间距d1可设计为介于0.3mm至0.5mm之间。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该切平圆形轮廓具有圆心202b及半径202c,圆心202b至平边202a的距离202d与半径202c之比大于0.5,原则上开关接点202可保有可接受的接触导通性质。
43.另外,实际操作中,开关电路板20的开关接点可能有不同的形状。例如,如图5所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开关接点203a包含外围部2032a及位于外环部2032a内侧的中心部2034a及两个连接部2036a。两个连接部2036a于位于中心部2034a的相对两侧并连接外围部2032a及中心部2034a。外围部2032a沿圆形路径(以虚线表示于图中)不完整延伸而呈c形。中心部2034a具有圆形轮廓。发光晶粒22a、22b、22c位于外围部2032a两末端之间(即位于该c形开口处),且该圆形路径通过发光晶粒22a、22b、22c(即发光晶粒22a、22b、22c排列于该圆形路径上)。发光晶粒22a、22b、22c较靠近中心部2034a且与中心部2034a间有出光间距d1a;同样的,实际操作中,此出光间距d1a可设计为介于0.3mm至0.5mm之间。若发光晶粒22a、22b、22c较靠近外围部2032a两末端且与外围部2032a两末端间有出光间距d1a';同样的,实际操作中,此出光间距d1a'亦可设计为介于0.3mm至0.5mm之间。
44.又例如,如图6所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开关接点203b包含外围部2032b及位于外环部2032b内侧的中心部2034b及连接部2036b。连接部2036b连接外围部2032b及中心部2034b。外围部2032b沿凸多边形路径(例如但不限于五边形路径,以虚线表示于图6中)不完整延伸而略呈c形。中心部2034b具有凸多边形轮廓(例如但不限于四边形)。该凸多边形路径通过发光晶粒22a、22b、22c。发光晶粒22a、22b、22c较靠近中心部2034b且与中心部2034b间有出光间距d1b;同样的,实际操作中,此出光间距d1b可设计为介于0.3mm至0.5mm之间。若发光晶粒22a、22b、22c较靠近外围部2032b且与外围部2032b间有出光间距d1b';同样的,实际操作中,此出光间距d1b'亦可设计为介于0.3mm至0.5mm之间。此外,于图5及图6中,该凸多边形路径在实际操作中亦可为三角形路径、六边形路径等等;该中心部2034a、2034b的轮廓亦可为其他凸多边形轮廓,例如三角形轮廓、六边形轮廓等等。
45.请参阅图1至图3。于本实施例中,键帽12具有可透光指示区域12a(以虚线框示于图中),发光晶粒22a、22b、22c发射的光线可穿过可透光指示区域12a以形成视觉上的指示效果。实际操作中,可透光指示区域12a可为数字、符号、字母、文字、图形或其组合等等。
46.请亦参阅图7(其中发光晶粒22a、22b、22c的隐藏轮廓以细实线绘示),图7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的俯视图。于本实施例中,可透光指示区域12a具有长度方向12b(例如图中字母排列方向,以双头箭头标示于图7中)。发光晶粒22a、22b、22c垂直于长度方向12b排列于可透光指示区域12a下方(即排列方向d2垂直于长度方向12b),藉此可减少或消除发光晶粒22a、22b、22c因间隔排列而产生混光不均的现象对可透光指示区域12a的影响。
47.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可透光指示区域12a呈长方形,其上可定义长轴12c及短轴
12d(均以链线表示于图7中),长轴12c平行于长度方向12b,短轴12d垂直于长度方向12b。可透光指示区域12a分别相对于长轴12c及短轴12d结构对称。发光晶粒22a、22b、22c整体通过长轴12c且发光晶粒22a、22b、22c整体的中心(于本实施例中即为发光晶粒22b)位于长轴12c上。实际操作中亦可设计发光晶粒22a、22b、22c整体通过长轴12c中心,如图7中虚线方框所示者;此时,发光晶粒22a、22b、22c整体亦通过短轴12d中心,且发光晶粒22a、22b、22c整体的中心(于本实施例中即为发光晶粒22b)亦位于短轴12d中心。
48.另外,于发光按键结构1中,开关接点202大致位于中央区域,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例如开关接点202偏离中央区域设置,且由键帽12(例如向下突出的结构)或支架(第一支架16或第二支架18)触发,此时发光晶粒22a、22b、22c可脱离弹性圆突26下方,使得发光晶粒22a、22b、22c发射的光线无需穿过弹性圆突26,可减少光线强度衰减。此外,所述开关电路板20的电路泛指多条导线(trace)与多个电路元件(circuit element)(如前述的开关接点202)的联集,均是发光晶粒22a、22b、22c需要避让的对象。详言之,于发光按键结构1中,发光晶粒22a、22b、22c相较于电路其他部分更靠近开关接点202;但实际操作中,发光晶粒22a、22b、22c亦可能相较于开关接点202更靠近其他部分的电路。
49.例如,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其中开关电路板20的电路的隐藏轮廓以细实线绘示),发光晶粒22a、22b、22c靠近导线段204设置。导线段204成直线延伸,发光晶粒22a、22b、22c的排列方向d2'平行于导线段204,发光晶粒22a、22b、22c与导线段204间于水平方向d3'具有出光间距d2(亦即发光晶粒22a、22b、22c的出光范围边缘至导线段204的距离)。实际操作中,此出光间距d2亦可设计为介于0.3mm至0.5mm之间。
50.实际操作中,开关电路板20也可能视需要设置于底板14下方,此时开关电路板20更靠近最下层的发光晶粒22a、22b、22c而遮蔽更大出光范围,需要更大幅度的避让远离开关电路板20的电路,对于构成电路的电路元件(如开关接点202)或导线(如导线段204),合适的前述出光间距d1、d2可能会超过上述较高临界值0.5mm;在一些实作例中,合适的出光间距d1、d2为0.59mm、0.66mm和0.78mm。当开关电路板20的电路远离发光晶粒22a、22b、22c,例如使用厚度较大的底板14、或因发光按键结构1多出其他结构件(如磁吸复位或下沉键盘使用的移动板、磁铁、凸台等等),合适的出光间距d1、d2可能会低于较低临界值;例如在某些实际制作示例中,合适的出光间距d1、d2为0.27mm、0.23mm和0.17mm。因此,就不同机种的实验数据,出光间距d1、d2较佳为落于0.17mm至0.78mm范围内。
51.再者,开关接点202可能分别印刷在开关电路板20的上层和下层透明薄片上,并且上层和下层的开关接点202可能具有不同图案与外径,发光晶粒22a、22b、22c通常需要避让开关电路板20的上层和下层开关接点202的最外侧边缘,也就是前述出光间距d1须以上层和下层开关接点202的整体外轮廓为基准。
52.此外,请亦参阅图9。于此例中,开关电路板20具有贯穿孔206,发光晶粒22a、22b、22c正对底板14的通孔142'且正对贯穿孔206设置,使得发光晶粒22a、22b、22c向上发射的光线能穿过通孔142'及贯穿孔206以照射键帽12,此可消除光线穿过开关电路板20实体结构而产生的强度衰减。于图4所示的配置中,若结构设计允许,开关电路板20亦可于靠近开关接点202处形成正对发光晶粒22a、22b、22c的贯穿孔,以减少光线强度衰减。
53.另外,于本实施例中,用于提供键帽12背光的所有发光晶粒22a、22b、22c呈平行于平边202a的直线排列,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例如发光晶粒22a、22b、22c以其他排列方
式(例如弧形、阵列)排列,其中最靠近开关接点202的发光晶粒22a、22b或22c与开关接点202间的距离即定义为出光间距。同理,开关接点202靠近发光晶粒22a、22b、22c的轮廓亦不以直线为限,靠近发光晶粒22a、22b、22c的导线段204亦不以直线延伸为限。发光晶粒22a、22b、22c能越靠近电路设置,越能增加发光晶粒22a、22b、22c可设置的范围,亦即能增加可透光指示区域12a的设计弹性。
54.请参阅图10及图11,显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3,其与发光按键结构1结构相似,发光按键结构3原则上沿用发光按键结构1的元件符号。关于发光按键结构3的其他说明,请参阅前文发光按键结构1中相同命名构件及其变化例的相关说明。于发光按键结构3中,第一支架16及第二支架18相对设置且可透光,并共同连接于键帽12底侧及底板14顶侧。
55.键帽12未被按压时,可透光的第一支架16及第二支架18是伸展状态下的x型剪刀脚支撑架(如图10所示或参阅图3)。换言之,位于底板14下方的发光晶粒22a、22b、22c所发出光线,距离第一支架16及第二支架18的倾斜上半段和倾斜下半段、以及上端、下端等不同部位的不同表面,有着不同的传递路径与入射/反射/折射角度。若将单色光源放置于第一支架16及第二支架18的间隙投影g范围内,会使得光线经由第一支架16及第二支架18的不同部位,直接或间接向键帽12传递照射,最终造成严重的光照不均问题。如将多色光源如发光晶粒22a、22b、22c放置于间隙投影g范围(以虚线影线表示于图11中)内,则会因为混光不均,而在键帽12上的不同位置产生颜色偏差问题。
56.因此,于本实施例中,用于提供背光的所有发光晶粒22a、22b、22c(于图11中,其隐藏的轮廓以粗实线绘示)均设置于第一支架16的下方(即发光晶粒22a、22b、22c均位于第一支架16于垂直方向d1的投影范围内)且正对底板14的通孔144而位于底板下方。发光晶粒22a、22b、22c发射的光线穿过通孔144及第一支架16以照射键帽12。由于发光晶粒22a、22b、22c发射的光线穿过同一支架,故原则上光线受到十分相近的影响(例如强度衰减、进行路径发散或偏移等),进而能抑制该光线穿过结构件后可能产生色偏的程度。又,于本实施例中,发光晶粒22a、22b、22c发射的光线是自第一支架16的下表面162进入第一支架16,并自第一支架16的上表面164射出第一支架16,下表面162与上表面164平行,此结构配置亦有助于抑制该光线穿过结构件后可能产生色偏的程度。同理,实际操作中,发光晶粒22a、22b、22c亦可改设置第二支架18下方,如图11中虚线所示。如此一来,只要第一支架16及第二支架18的间隙投影g(也就是第一支架16及第二支架18的间隙区在垂直方向的投影区域),并不与发光晶粒22a、22b、22c重叠,即能避免产生前述色偏问题。前述第一支架16及第二支架18的间隙投影g与发光晶粒22a、22b、22c重叠的情况,除了意指间隙投影g直接重叠通过任一颗发光晶粒22a、22b、22c本身,也涵盖间隙投影g通过任两颗相邻发光晶粒22a/22b、22b/22c之间的空隙。
57.此外,请亦参阅图12。于本实施例中,底板14于水平方向d3"上具有最靠近发光晶粒22a、22b、22c的外板缘146,发光晶粒22a、22b、22c与外板缘146间于水平方向d3"上具有出光间距d3。原则上,发光晶粒22a、22b、22c离外板缘146越远,底板14越能抑制发光晶粒22a、22b、22c发射的光线自外板缘146逸出的情形;实际操作中,数个机种的合适出光间距为4.8mm、5.3mm、6.2mm、7.1mm、7.7mm,此出光间距d3较佳为介于4.8至7.7mm之间。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发光晶粒22a、22b、22c的排列方向d2"平行于外板缘146,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
为限。
58.此外,请亦参阅图13,图13为图10中发光按键结构的俯视图。其中发光晶粒22a、22b、22c的隐藏轮廓以细实线绘示。一般而言,单色光源的排列方向并不需要考量键帽12的可透光指示区域12a'的长度方向12b'。不过在多色光源的情况,如以发光晶粒22a、22b、22c三色混光成各种需要呈现的颜色时,若发光晶粒22a、22b、22c的排列方向d2"平行键帽12的可透光指示区域12a'的长度方向12b',外侧的两颗发光晶粒22a、22c在邻近的字符区段提供的光量最充足,但远离发光晶粒22a、22c的字符区段即有光量不足问题,造成可透光指示区域12a'在长度方向12b'上两末梢区段产生色偏问题。
59.于本实施例中,键帽12位于发光晶粒22a、22b、22c上方的可透光指示区域12a'的长度方向12b'与排列方向d2"垂直,故可减少或消除发光晶粒22a、22b、22c因间隔排列而产生混光不均的现象对可透光指示区域12a'的影响。另外,关于发光晶粒22a、22b、22c与可透光指示区域12a'相对位置关系的其他说明,可参阅前文发光晶粒22a、22b、22c与可透光指示区域12a相对位置关系及其变化例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
60.另外,于发光按键结构中,实际操作中亦可经修改以将发光晶粒22a、22b、22c设置于底板14上方,可避免底板14对发光晶粒22a、22b、22c发射的光线的干扰。此时,底板14无需对应发光晶粒22a、22b、22c形成通孔,有益于底板14强度。又,发光晶粒22a、22b、22c可整合至开关电路板20的电路中,例如发光晶粒22a、22b、22c直接设置于开关电路板20中下层透明薄片上,由其上的电路提供电力,中间及上层透明薄片对应形成开口,以使发光晶粒22a、22b、22c露出,此结构配置可排除开关电路板20对发光晶粒22a、22b、22c发射的光线的干扰。
61.此外,于发光按键结构1、3中,第一及第二支架16、18以其中间部位相互枢接而形成x型剪刀脚支撑架,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及第二支架16、18可改以其一端部相互枢接、或以端部直接连接在底板14上而形成v型蝴蝶脚支架或倒v型蝙蝠支架。又例如,第一及第二支架16、18可改以相对且分隔设置,另以连动支架以连动第一及第二支架16、18。又,发光按键结构1、3以弹性圆突26作为回复力机制,但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例如改以弹簧、磁吸机构实现回复力机制。
62.此外,前文以发光按键结构1、3分别说明发光晶粒22a、22b、22c与开关电路板20的电路及第一、第二支架16、18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于其他实施例中,发光按键结构亦可能兼具两种情形。例如开关接点202邻近或位于第一支架16或第二支架18下方,发光晶粒22a、22b、22c则位于第一支架16或第二支架18下方。又例如,位于第一支架16或第二支架18下方的发光晶粒22a、22b、22c亦邻近开关电路板20的电路。又,于实际应用中,各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特征亦可能应用至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当位于底板14下方的发光晶粒22a、22b、22c靠近开关电路板20的电路设置时,发光晶粒22a、22b、22c亦可能靠近底板14边缘,而有前述发光按键结构3的适用。
63.虽然本发明经由实际操作数据公开出光间距d1、d2、d3的前述较佳实作范围,但实际操作中利用本发明出光间距d1、d2、d3较佳实际操作范围略为牺牲出光效果,仍能达到一定水准的整体光学设计效益,因此利用本发明出光间距d1、d2、d3较佳实际操作范围端值加减的15%至20%,仍应属本发明出光间距d1、d2、d3的涵盖范围。
64.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通过控制该电路与该至少一发光晶粒的间距,以抑制该
电路对该至少一发光晶粒发射的光线的影响。多个发光晶粒至键帽上的可透光指示区域的距离相近,从而可抑制混光不均的程度。此外,自发光晶粒所发出的光线穿过同一结构件,可抑制光线闯过该结构件后可能产生色偏的程度,从而有助于增加发光晶粒可设置的范围。
65.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