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颈部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7:15: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按摩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2.在日常工作、学习或休闲娱乐活动中,人们经常会由于长期保持一不当姿势而出现颈椎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颈椎病,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为了缓解颈椎不适,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颈部按摩仪。
3.传统的颈部按摩仪包括支架及内置于支架的振动电机,通过振动电机产生振动作用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然而,在佩戴按摩状态,振动电机振动时会带动支架振动,振动电机与支架会发生共振而使用户产生晕眩感,导致用户的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避免发生共振的颈部按摩仪。
5.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
6.支架;及
7.按摩头,包括外壳、振动组件及弹性件,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架连接且在连接处具有柔性,所述外壳至少部分凸伸至所述支架之外,所述外壳内具有收容空间,所述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且能够向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弹性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对所述振动组件施加背离所述支架的弹性作用力。
8.上述颈部按摩仪中,外壳凸伸至支架之外的部分在振动组件的振动作用下发生较大幅度的振动,并直接作用于人体颈部,以对颈部按摩部位提供震感较强的振动按摩。而由于外壳与支架之间的柔性连接及弹性件的设置,都可以吸收振动作用,减弱振动作用向支架的传递,从而使佩戴于人体颈部的支架基本不发生振动或仅发生较小幅度的振动,进而使支架处与按摩部位处的震动强度存在较大差别,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从而防止用户产生晕眩感,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由于支架基本不发生振动或仅发生较小幅度的振动,在按摩过程中,支架基本不会相对人体颈部发生移动,避免了按摩头与人体颈部发生脱离导致用户无法享受到振动按摩效果。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在远离所述支架的方向上壁厚逐渐减小。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壁厚不大于2.5mm,且不小于0.4mm。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大致呈直径为8cm~14cm的圆弧形;所述外壳凸出所述支架的外表面的高度为0.5cm~3cm。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开设有过孔,所述振动组件部分穿设所述过孔并凸出于所述外壳。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移动而改变所述振动组件凸出所述外壳的高度。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将所述振动组件压紧于所述外壳。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振动件、外罩及第一缓冲件,所述外罩套设于所述振动件外围,所述第一缓冲件位于所述振动件的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且设置于所述振动件与所述外罩之间。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头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加强所述外壳的远离所述支架一端的结构强度;其中,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夹设于所述振动组件和所述外壳的内底壁之间;或者,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外壳的外端面上。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时,所述按摩头包括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朝向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抵于所述振动组件上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沿靠近所述振动组件的方向呈直径逐渐减小的锥状结构,所述弹性件为塔簧。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将所述外壳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弹性件的背离所述振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支架、所述外壳中的其中一个相抵。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压板及翻边,所述翻边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外周面上,所述压板将所述翻边压紧于所述支架的内表面。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板上向所述外壳内部延伸形成导向凸起,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凸起上,且与所述压板相抵。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加强所述支架结构强度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且与所述压板共同夹紧所述翻边。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具有对应人体颈椎部位的按摩区域,所述按摩头为多个,多个所述按摩头间隔设于所述按摩区域。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颈部按摩仪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2所示颈部按摩仪沿a-a方向的剖示图;
28.图4为图3中按摩头与连接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29.图5为图4所示按摩头与连接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30.图6为图4中所示带有翻边的按摩头的剖视图;
31.图7为图6所示按摩头中振动组件的剖视图;
32.图8为图6中翻边与外壳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9.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用于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颈部按摩仪10包括支架100及按摩头300。其中,支架100弯曲呈弧形,以围成供人体颈部穿过的空间。按摩头300连接于支架100上,且用于与人体颈部皮肤接触,通过对按摩头300通电使按摩头300振动,以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
40.结合图1至图4所示,按摩头300包括外壳310、振动组件330及弹性件350。外壳310与支架100连接且在连接处具有柔性,外壳310至少部分凸伸至支架100之外,外壳310内具有收容空间320,振动组件330设置于收容空间320内,且能够向支架100靠近而在收容空间320内移动。弹性件350至少部分位于收容空间320内,并对振动组件330施加背离支架100的弹性作用力。在支架100佩戴于人体颈部后,外壳310与人体颈部皮肤接触,振动组件330振动以带动外壳310振动,进而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如图3所示,支架100上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为外表面110,背离人体颈部的一面为内表面120。
41.上述颈部按摩仪10中,外壳310凸伸至支架100之外的部分在振动组件330的振动作用下发生较大幅度的振动,并直接作用于人体颈部,以对颈部按摩部位提供震感较强的振动按摩。而由于外壳310与支架100之间的柔性连接及弹性件350的设置,都可以吸收振动作用,减弱振动作用向支架100的传递,从而使佩戴于人体颈部的支架100基本不发生振动或仅发生较小幅度的振动,进而使支架100处与按摩部位处的震动强度存在较大差别,避免
共振现象的发生,从而防止用户产生晕眩感,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由于支架100基本不发生振动或仅发生较小幅度的振动,在按摩过程中,支架100基本不会相对人体颈部发生移动,避免了按摩头300与人体颈部发生脱离导致用户无法享受到振动按摩效果。
4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外壳310在远离支架100的方向上壁厚逐渐减小。可以理解,外壳310上壁厚较大的位置,其抗形变能力较大,而外壳310上壁厚较小的位置,其形变能力较强。如此,在振动组件330的振动作用下,外壳310的振幅较小,不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晃动,以实现对按摩部位的精准按摩。另外,外壳310上远离支架100的一端的振动频率较高,可以提高按摩部位的震感,达到较好的振动按摩效果。相较于外壳310厚度保持不变的情况,可以让振动组件330的振动作用更多的用于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提高人体颈部位置的震感,同时,也使得较少的振动作用通过外壳310传递至支架100,使支架100的震动强度减弱。
4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外壳310的壁厚不大于2.5mm,且不小于0.4mm。可以理解,在靠近支架100的一端,外壳310的厚度最大,此时,其壁厚要小于等于2.5mm,而在远离支架100的一端,外壳310的厚度最小,此时,其壁厚要大于等于0.4mm。如此,外壳310才能在具有较小振幅的同时使其远离支架100的一端具有较高的振动频率。
44.另外,外壳310为硅胶材质而具有柔性,从而使外壳310与支架100之间实现柔性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仅使外壳310上与支架100连接的一端具有柔性,也能够实现与支架100柔性连接的效果。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使支架100上朝向人体皮肤的一侧全部具有柔性,而外壳310连接于其上,即可实现支架100与外壳310的柔性连接;或者,在其它实施例汇总,还可以使支架100上仅与外壳310连接的位置具有柔性,也能够实现与外壳310的柔性连接。因此,外壳310与支架100的连接处具有柔性,从而可以发生变形而吸收部分振动作用,使人体颈部与支架100接触部位的震感较弱,以与按摩头300所对应的按摩部位的震感强度存在较大差别,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此外,外壳310能够发生变形,以能够在与人体颈部皮肤接触时,给到用户较为光滑、富有弹力的触感。
45.结合图3与图4所示,支架100的外表面110呈直径为8cm~14cm的圆弧形,外壳310凸出支架100的外表面110的高度为1.5cm~3cm。可以理解,外壳310凸出支架100的外表面110的高度越大,收容于外壳310的振动组件330距离支架100越远,支架100受到的振动作用越小,如此越能提高外壳310对人体按摩的震感,降低支架100的震感。通过对外表面110的弯曲程度及外壳310凸出支架100的外表面110的高度进行设定,可以在保持外壳310具有较小的振幅,以实现对按摩部位的精准按摩的同时,提高按摩部位的震感,达到较好的振动按摩效果及佩戴舒适的效果。
46.作为对比,可以理解,外壳310凸出支架100的外表面110的高度过大时,颈部按摩仪10在佩戴于人体颈部时会与用户颈部发生较大的干涉,使按摩头300整体发生歪斜甚至弯折,与颈部的接触性差,从而给用户不适的佩戴体验。另外,外壳310凸出支架100的外表面110的高度过大时,还会导致外壳310的振幅过大而发生摇晃,无法对人体颈部按摩部位进行精准的按摩,从而降低按摩效果。
47.结合图3、图4及图6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外壳310上远离支架100的一端开设有过孔311,振动组件330部分穿设过孔311并凸出于外壳310。具体地,在颈部按摩仪10处于按摩状态时,部分振动组件330由于凸出于外壳310而直接接触人体颈部皮肤,从而使振动组件330的振动作用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而提高震感。
48.振动组件330于收容空间320内移动时,能够改变振动组件330凸出外壳310的高度。在颈部按摩仪10佩戴于人体颈部时,振动组件330凸出于外壳310的部分首先接触人体皮肤,并在人体皮肤的压力作用下向过孔311内收缩,使整个振动组件330相对外壳310移动,从而使振动组件330凸出外壳310的高度改变。对于不同尺寸形状的人体颈部,振动组件330凸出于外壳310的部分所受到的压力不同,因此,振动组件330凸出于外壳310的部分向过孔311内收缩不同的程度而实现与人体颈部的贴合,给用户以舒适的佩戴体验,提高产品的适用人群。
49.结合图3、图4及图6所示,弹性件350完全收容于收容空间320内。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350还可以仅一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间320内部,而另外一部分位于收容空间320之外而伸入外壳100内部。
50.具体地,弹性件350对振动组件330施加弹性作用力,以将振动组件330压紧于外壳310,从而对振动组件330起到固定作用,以提高对人体按摩部位的震动强度,而且也能够使部分振动组件330保持于过孔311内。
51.如图3、图4及图6所示,弹性件350抵于振动组件330上朝向支架100的一侧,弹性件350为弹簧,以对振动组件330施加背离支架100的弹性作用力。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弹性件350一端与振动组件330连接,另一端与外壳310上远离支架100的一端的内壁面连接,此时,弹性件350为拉簧,以对振动组件330施加背离支架100的弹性作用力。另外,弹性件350的设置能够对振动组件330在收容空间320内的往复移动提供弹性恢复力。
52.结合图6及图7所示,具体地,振动组件330包括振动件331及外罩332,外罩332套设于振动件331外围,外罩332可以对振动件331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外罩332包括包裹振动件331的罩体332a及与罩体332a连接的凸起部332b,凸起部332b穿设过孔311并凸出外壳310的外壁面。在颈部按摩仪10处于按摩状态时,凸起部332b由于凸出外壳310的外壁面而能够直接接触人体颈部皮肤。进一步地,凸起部332b与过孔311的形状相适配,即凸起部332b恰好能够从过孔311穿出。另外,外罩332为硅胶材质,在与人体颈部皮肤接触时,硅胶材质会给到用户较为光滑、富有弹力的触感。
53.结合图3、图4及图6所示,振动组件330包括第一缓冲件334,第一缓冲件334位于振动件331的远离支架100的一侧,且设置于振动件331与外罩332之间。第一缓冲件334具有缓冲和吸音的作用,能够减小振动件331在振动过程中与外罩332反复碰撞产生的噪音。具体地,第一缓冲件334为泡棉。
54.另外,外罩332上朝向支架100的一侧开设有供电连接线340通过的开口333。电连接线340贯穿外壳310,并经收容空间320与开口333后与振动件331连接,从而在电连接线340通电后实现振动件331的振动。
5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按摩头300包括支撑板360,支撑板360用于加强外壳310的远离支架100一端的结构强度。支撑板360设于外壳310的内部,且位于振动组件330的背离支架100的一侧,以夹设于振动组件330与外壳310的内底壁之间。如此,在振动组件330的振动作用下,支撑板360能够防止外壳310发生变形,避免影响人体皮肤接触时的舒适感。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支撑板360设于外壳310的外端面上,也能够实现同样效果。
56.进一步地,在外壳310开设有过孔311的实施例中,支撑板360设于外壳310上开设有过孔311的侧壁上。罩体332a与凸起部332b形成台阶,凸起部332b穿设过孔311,位于凸起
部332b周围的罩体332a抵于支撑板360上。在过孔311周围,支撑板360对外壳310的结构强度起到增强作用,防止在振动组件330的振动作用下外壳310发生变形使得振动组件330从过孔311中脱离出来。
57.具体地,支撑板360与外壳310一体成型,可以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另外,支撑板360的材质为塑胶,外壳310的材质为硅胶,支撑板360的硬度大于外壳310,以起到提高外壳310的结构强度、防止外壳310发生变形的作用。
5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按摩头300包括第二缓冲件370,第二缓冲件370设于支撑板360上朝向振动组件330的一侧。第二缓冲件370具有缓冲和吸音的作用,能够减小振动件组件330在振动过程中与支撑板360之间反复碰撞产生的噪音。具体地,第二缓冲件370为泡棉。
59.结合图3、图4及图6所示,弹性件350为塔簧。振动组件330在振动时,会相对外壳310移动,并同时压缩塔簧,使塔簧能够将部分振动作用转化为弹性势能储存,从而减小支架100所受到的振动作用,进而使传递至支架100的振动作用较弱。
60.具体地,沿靠近振动组件330的方向,弹性件350呈直径逐渐减小的锥状结构。可以理解,弹性件350远离振动组件330的一端的直径较大,其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强,而弹性件350与振动组件330相抵的一端的直径较小,其弹性变形能力较强。如此,振动组件330产生的振动作用能够引起弹性件350直径较小端的弹性变形,从而对振动作用进行快速吸收,且不会引起弹性件350直径较大端的弹性变形,而且也减小传递至支架100处的振动作用,使支架100的震感较弱。
61.具体地,颈部按摩仪10包括连接组件500,连接组件500将外壳310连接于支架100上,弹性件350的背离振动组件330的一端与连接组件500相抵接,以使弹性件350对振动组件330施加弹性作用力。
62.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350的背离振动组件330的一端与支架100相抵,具体地,可在支架100上设置抵持结构,以与弹性件350相抵持。或者,弹性件350的背离振动组件330的一端与外壳310相抵,具体地,可在外壳310内壁面设置抵持结构,以与弹性件350相抵持。
63.结合图3、图4所示,支架100上开设有贯穿外表面110及内表面120的贯穿孔130,外壳310自贯穿孔130伸出外表面110,如此,连接组件500位于内表面120一侧,可以提高颈部按摩仪10的美观程度,也能够对人体颈部位置提供较为舒适的接触感受。
64.结合图3、图4及图5所示,连接组件500包括压板510及翻边520,翻边520连接于外壳310的外周面,压板510将翻边520压紧于内表面120上。连接组件500包括锁紧件530,锁紧件530穿设压板510,并与支架100连接,从而将翻边520压紧于内表面120上,从而实现与支架100的连接。
65.进一步地,连接组件500包括加强板540,加强板540设于支架100的内表面120上,以用于加强支架100结构强度,加强板540与压板510共同夹紧翻边520。为了提高支架100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舒适程度,支架100的材质优选硅胶材质。由于硅胶材质具有弹性变形能力,支架100无法对按摩头300实现稳定的支撑。通过在内表面120上设置加强板540,可以提高支架100的强度,防止支架100发生变形而致使按摩头300从贯穿孔130内脱离出来,保证按摩头300与支架100的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66.另外,再次参阅图4、图5、图6及图8所示,翻边520一体成型于外壳310的外壁面上。
翻边520位于外壳310的一端,且从外壳310的外周面沿径向延伸之后沿外壳310轴向折弯呈“l”字形结构,从而恰好使加强板540能够容置于翻边520与外壳310外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翻边520可以为沿外壳310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间隔结构,或者也可以为沿外壳310周向延伸环绕外壳310一周的连续结构。
67.另外,加强板540与支架100一体成型。此时,锁紧件530穿设压板510及翻边520后与加强板540连接即可实现按摩头300在支架100上的连接,如此也解决了由于支架100厚度较薄而容易被锁紧件530贯穿且无法与支架100实现稳定连接的问题。
68.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加强板540上开设有通孔541,以便于外壳310穿过,而使翻边520夹于加强板540与压板510之间。另外,加强板540上形成有凸柱542,锁紧件530通过与凸柱542螺纹连接,从而将压板510与加强板540锁紧而将翻边520夹紧于两者之间。
69.具体地,压板510上向外壳310内部延伸形成导向凸起511,弹性件350套设于导向凸起上,且与压板510相抵。此时,导向凸起511能够对弹性件350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弹性件350发生移动。另外,导向凸起511的内部中空,以与收容空间320及开口333连通,而形成供电连接线340通过的走线通道。
70.如图3所示,支架100上具有对应人体颈椎部位的按摩区域140,按摩头300为两个,两个按摩头300间隔设于按摩区域140内。具体地,按摩区域140位于支架100的中部,两个按摩头300沿支架100的弧形弯曲方向间隔设置,以对应人体颈部周向的两个按摩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按摩头300的数目还可以根据使用需要作任意选择。而多个按摩头300的排布方式也有多种,例如,可以呈直线阵列式排布,或者还可以呈圆周阵列式排布,或者还可以呈正多边形阵列式排布。结合图3、图4及图5所示,对于具有多个按摩头300的实施例,可以将多个按摩头300共用一个加强板540及一个压板510,以降低组装的复杂程度。
7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