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兼具指向性液相流及非指向性气相流的超薄均温板元件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2:59: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兼具指向性液相流及非指向性气相流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具有一吸热区域和一冷凝区域,且厚度不大于0.6mm,其特征在于该超薄均温板元件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金属片材,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沟槽结构,该第一沟槽结构内设置有至少一长条形支撑墙结构自该吸热区域朝向该冷凝区域延伸,该长条形支撑墙结构将该第一沟槽结构分成至少两个长条形次级第一沟槽结构;多个第一毛细结构,分别形成于该些长条形次级第一沟槽结构中,形成多个长条形指向性毛细液相流道;一第二金属片材,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结构,该些支撑柱结构的位置对应于该些支撑墙结构的位置,该第二金属片材沿着该第一沟槽结构的周缘与该第一金属片材气密封合,形成容纳该长条形支撑墙结构、该些长条形指向性毛细液相流道、该些支撑柱结构的一空腔,该空腔的区域为真空负压状态;一平面非指向性气相流道,形成于该空腔内的该些第一毛细结构和该第二金属片材之间,并使该些长条形指向性毛细液相流道各自对应的该空腔的区域相互连通;以及一工作流体,容置于该空腔内,且由该些长条形指向性毛细液相流道和该平面非指向性气相流道进行液气相循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金属片材的该第二表面进一步具有一第二沟槽结构,该些支撑柱结构设置于该第二沟槽结构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该些支撑柱结构的顶部抵至该些支撑墙结构的顶部,且单一的该支撑墙结构的最远两端长度大于单一的该支撑柱结构的最远两端长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毛细结构形成于第一沟槽结构内的该吸热区域,其中该些第一毛细结构的位置与该第二毛细结构的位置连续而无区隔,使该些第一毛细结构与该第二毛细结构液态地连通,该第二毛细结构的孔隙大于该第一毛隙结构的孔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吸热区域以该超薄均温板元件接触一热源处向外延伸,该第一表面上的该吸热区域占该第一表面面积的5-3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一长条形次级第一沟槽结构的宽度不大于2.5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长条形次级第一沟槽结构的长度超过宽度的10倍。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非指向性气相流道的高度不大于0.3m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毛细结构由印刷铺置于该第一金属片材上的一浆料经加热过程而形成的一三维多孔隙毛细结构,该浆料内包含有一金属粉末、一聚合物和一溶剂。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长条形支撑墙结构系由多个长条形次级支撑墙结构分段地接续而组成。

技术总结
一种兼具指向性液相流及非指向性气相流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包含有第一金属片材、毛细结构及第二金属片材。第一金属片材的一沟槽结构内设置有至少一支撑墙结构以分成两个次级沟槽。毛细结构形成于次级沟槽中,形成多个指向性毛细液相流道。第二金属片材设置有多个支撑柱结构对应于支撑墙结构的位置。第二金属片材与第一金属片材气密封合后,形成一具平面非指向性气相流道在毛细结构和第二金属片材之间。由指向性的液相流道和非指向性的气相流道,本发明加强均温板元件中工作流体的液相流在毛细结构中流动速度及气相流的均温效率,降低了元件热阻,提升功能均温性。提升功能均温性。提升功能均温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力及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2
技术公布日:2022/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