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2:36: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压电单元驱动的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数字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除了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亦需要发展出更稳定且更良好的光学品质,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3.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影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包括一或多个镜头,以达到对焦、变焦及/或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的功能。然而,现今移动装置的趋势是希望可在有限体积内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并且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其光学品质及系统稳定性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系统,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5.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包括:一第一光学模块、一第二光学模块以及一光量调整模块。上述第一光学模块、第二光学模块及光量调整模块在一光轴方向上排列。
6.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一光路调整模块以及一第二光路调整模块。第一光路调整模块将一光线的行进方向由一第一方向改变为上述光轴方向。第二光路调整模块将一光线的行进方向由上述光轴方向改变为一第二方向。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第二方向不同。第一光学模块、第二光学模块、第一光路调整模块、第二光路调整模块及光量调整模块在光轴方向上排列。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垂直于光轴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
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一固定部。固定部包括一外壳。第一光学模块及第二光学模块设置于外壳内。
8.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位于第一光学模块与第二光学模块之间,且光量调整模块可相对外壳沿着光轴方向运动。
9.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连接第一光学模块,且光量调整模块及第一光学模块可同时相对外壳沿着光轴方向运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连接第二光学模块,且光量调整模块及第二光学模块可同时相对外壳沿着光轴方向运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位于第一光路调整模块与第一光学模块之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内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一方向平行,且光量调整模块固定地设置于第一表面。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三光学模块,设置于光量调整模块与第一光学模块之间。第三光学模块固定地连接至光量调整模块及外壳。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三光学模块,设置于第一光路调整模块与
光量调整模块之间。光量调整模块固定地连接至第三光学模块或外壳。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一光学模块驱动组件及一第二光学模块驱动组件。第一光学模块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压电单元。第一压电单元包括:一第一压电元件以及一第一传输元件。第一压电元件连接上述外壳。第一传输元件连接第一压电元件及第一光学模块。第一传输元件将一第一驱动力传输至第一光学模块,使第一光学模块相对于外壳运动。第二光学模块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二压电单元。第二压电单元包括:一第二压电元件以及一第二传输元件。第二压电元件连接上述外壳。第二传输元件连接第二压电元件及第二光学模块。第二传输元件将一第二驱动力传输至第二光学模块,使第二光学模块相对于外壳运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一光路调整模块驱动组件及一第二光路调整模块驱动组件。第一光路调整模块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三压电单元。第三压电单元包括:一第三压电元件以及一第三传输元件。第三压电元件连接上述固定部。第三传输元件连接第三压电元件及第一光路调整模块。第三传输元件将一第三驱动力传输至第一光路调整模块,使第一光路调整模块相对于固定部运动。第二光路调整模块驱动组件包括一第四压电单元。第四压电单元包括:一第四压电元件以及一第四传输元件。第四压电元件连接上述固定部。第四传输元件连接第四压电元件及第二光路调整模块。第四传输元件将一第四驱动力传输至第二光路调整模块,使第二光路调整模块相对于固定部运动。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包括:一外框以及一光量调整元件。光量调整元件设置于外框内,并可相对外框运动。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一控制组件。光量调整模块还包括:一驱动部以及一导电部。驱动部连接光量调整元件。导电部的一端连接驱动部,且导电部的另一端延伸至光量调整模块之外并电性连接控制组件。驱动部接收来自导电部的一信号,并驱动光量调整元件相对外框运动。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一感测磁铁、一第一感测元件、一第二感测磁铁、一第二感测元件、一第三感测磁铁以及一第三感测元件。第一感测磁铁连接第一光学模块。第一感测元件对应第一感测磁铁,设置于外壳,感测第一光学模块相对于外壳的位置。第二感测磁铁连接第二光学模块。第二感测元件对应第二感测磁铁,设置于外壳,感测第二光学模块相对于外壳的位置。第三感测磁铁连接光量调整模块。第三感测元件对应第三感测磁铁,固定地连接外壳,感测光量调整模块相对于外壳的位置。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光轴方向观察,第一感测元件、第二感测元件及第三感测元件其中任意两者互相不重叠。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光轴方向观察,第一感测磁铁、第二感测磁铁及第三感测磁铁其中任意两者互相不重叠。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光轴方向的方向观察,第一感测元件、第二感测元件及第三感测元件其中任意两者互相不重叠。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光学系统中的每个光学模块及光路调整模块皆是利用压电单元作为驱动组件,进一步减少磁性元件的设置以及所产生的磁干扰。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光学系统可提供良好的系统稳定性及光学品质。
附图说明
24.本公开可通过之后的详细说明并配合图示而得到清楚的了解。要强调的是,按照业界的标准做法,各种特征并没有按比例绘制,并且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事实上,为了能够清楚的说明,因此各种特征的尺寸可能会任意地放大或者缩小。
25.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的侧视图。
26.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的侧视图。
27.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又另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的侧视图。
28.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更另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的侧视图。
29.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不同实施例,光学系统的侧视图。
30.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外壳及外壳内部元件的爆炸视图。
31.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外壳及外壳内部元件的爆炸视图。
32.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外壳及外壳内部元件的立体图。
33.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的局部放大图,特别是显示包含第一光路调整模块的一端。
34.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的局部放大图,特别是显示包含第二光路调整模块及图像感测组件的一端。
35.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量调整模块的主视图,其中外框以虚线标示。
36.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量调整模块中信号传递的示意图。
37.图1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外壳及外壳内部元件的主视图。
38.图1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外壳内部元件的主视图。
39.附图标记如下:
40.10,10a,10b,10c,10d:光学系统
41.100:第一光学模块
42.150:第一光学模块驱动组件
43.151:第一压电单元
44.1511:第一压电元件
45.1512:第一传输元件
46.170:第一感测磁铁
47.175:第一感测元件
48.200:第二光学模块
49.250:第二光学模块驱动组件
50.251:第二压电单元
51.2511:第二压电元件
52.2512:第二传输元件
53.270:第二感测磁铁
54.275:第二感测元件
55.300:第三光学模块
56.400:光量调整模块
57.410:外框
58.420:光量调整元件
59.430:驱动部
60.440:导电部
61.450:控制组件
62.470:第三感测磁铁
63.475:第三感测元件
64.500:第一光路调整模块
65.520:第一光学元件
66.530:第一光路调整元件
67.540:第二光学元件
68.550:第一光路调整模块驱动组件
69.551:第三压电单元
70.5511:第三压电元件
71.5512:第三传输元件
72.600:第二光路调整模块
73.630:第二光路调整元件
74.650:第二光路调整模块驱动组件
75.651:第四压电单元
76.6511:第四压电元件
77.6512:第四传输元件
78.700:图像感测组件
79.900:固定部
80.910:外壳
81.911:第一开口
82.912:第二开口
83.913:导引元件
84.914:第三开口
85.915:第一表面
86.921:第一侧
87.922:第二侧
88.930:第一底座
89.935:上盖
90.936:进光口
91.940:第二底座
92.975:凹槽
93.c:控制信号
94.d:驱动信号
95.d1:第一方向
96.d2:第二方向
97.o:光轴方向
98.s: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99.以下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然而,可轻易了解本公开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发明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公开,并非用以局限本公开的范围。
100.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101.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包括多个光学模块及多个光路调整模块。上述光学模块及光路调整模块可包括一或多个光学元件(例如:透镜),用以集束及/或扩束光线,以执行变焦及对焦的功能。本公开的光学系统可还包括一光量调整模块,用以调整进入光学模块的光量。特别是,上述光学模块及光路调整模块皆经由各自的压电单元而产生运动。另一方面,光量调整模块则是利用电磁驱动机构来调整进光量。特别是,本公开的配置可减少光量调整模块的电磁驱动机构与光学模块上配备的感测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干扰,提供良好的系统稳定性及光学品质。
102.首先请参照图1。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10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光学系统10可包括一第一光学模块100、一第二光学模块200、一第三光学模块300、一光量调整模块400、一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一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一图像感测组件700以及一固定部900。第一光学模块100、第二光学模块200、第三光学模块300、光量调整模块400、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及图像感测组件700皆设置在固定部900中。详细而言,固定部900包括一外壳910,第一光学模块100及第二光学模块200设置于外壳910内。第一光学模块100、第二光学模块200、第三光学模块300、光量调整模块400、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及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在一光轴方向o上排列。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线由第一方向d1进入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将光线的行进方向由第一方向d1改变为光轴方向o。光线在光轴方向o上依序通过第三光学模块300、第一光学模块100、光量调整模块400以及第二光学模块200之后,进入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再将光线的行进方向由光轴方向o改变为一第二方向d2。接着,光线在第二方向d2上进入图像感测组件70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不同,且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皆垂直于光轴方向o,并彼此平行。如此一来,通过改变光线行进方向,可有利于光学系统10的小型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可依据光线入射方向及/或图像感测组件700的设置位置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配置。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模块100及第二光学模块200可在光轴方向o上相对于外壳910运动,达成光学变焦及光学对焦的效果。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模块100用以执行光学变焦,同时第二光学模块200用以执行光学对焦。此外,第三光学模块300可用以执行光学防手震(ois)的功能,且第三光学模块300设置于外壳910外部更靠近光入
射端的一侧。
104.接着,请一并参照图1及图2。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10a的侧视图。图2所示的光学系统10a大致上与图1所示的光学系统1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光量调整模块400的设置位置。在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400可位于第一光学模块100与第二光学模块200之间,且光量调整模块400亦可相对外壳910沿着光轴方向o运动。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400连接第二光学模块200,且光量调整模块400及第二光学模块200可同时相对外壳910沿着光轴方向o运动。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400连接第一光学模块100,且光量调整模块400及第一光学模块100可同时相对外壳910沿着光轴方向o运动。
105.接着,请同时参照图3、图4及图5。图3、图4及图5分别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10b、光学系统10c及光学系统10d的侧视图。图3、图4及图5所示的光学系统10b、光学系统10c及光学系统10d大致上与图1所示的光学系统1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光量调整模块400的设置位置。在图3、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400位于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与第一光学模块100之间。
106.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400设置于外壳910内。外壳910内可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一第一表面915,且光量调整模块400固定地设置于第一表面915。换句话说,在此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400不相对外壳910运动。此外,图3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及图2不同处在于,光线在光轴方向o上变成依序通过第三光学模块300、光量调整模块400、第一光学模块100以及第二光学模块200。
107.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400设置于外壳910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400固定地连接至第三光学模块300或外壳910,其中第三光学模块300设置于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与光量调整模块400之间。类似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在图4中,光线在光轴方向o上依序通过第三光学模块300、光量调整模块400、第一光学模块100以及第二光学模块200。
108.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400设置于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与第三光学模块300之间,且第三光学模块300设置于光量调整模块400与第一光学模块100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光学模块300固定地连接至光量调整模块400及外壳910,使得光量调整模块400间接固定至外壳910,而不相对外壳910运动。此外,图5所示的实施例与图3及图4不同处在于,光线在光轴方向o上变成依序通过光量调整模块400、第三光学模块300、第一光学模块100以及第二光学模块200。
109.请参照图6及图7。图6及图7分别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不同的实施例,外壳910及外壳910内部元件的爆炸视图。如图6及图7所示,光学系统10、光学系统10a、光学系统10b、光学系统10c及光学系统10d可还包括一第一光学模块驱动组件150以及一第二光学模块驱动组件250。第一光学模块驱动组件150包括一第一压电单元151。第一压电单元151包括一第一压电元件1511以及一第一传输元件1512。第一压电元件1511固定地连接外壳910。第一传输元件1512可具有长形棒状结构,沿着光轴方向o延伸,并连接第一压电元件1511及第一光学模块100(如图1至图5所示)。通过第一压电元件1511在光轴方向o上的变形,将一第一驱动力经由第一传输元件1512传输至第一光学模块100,使得第一光学模块100可在光轴方向o上相对于外壳910运动。类似地,第二光学模块驱动组件250包括一第二压电单元251。第二
压电单元251包括一第二压电元件2511以及一第二传输元件2512。第二压电元件2511固定地连接外壳910。第二传输元件2512可具有长形棒状结构,沿着光轴方向o延伸,并连接第二压电元件2511及第二光学模块200。通过第二压电元件2511在光轴方向o上的变形,将一第二驱动力经由第二传输元件2512传输至第二光学模块200,使得第二光学模块200可在光轴方向o相对于外壳910运动。
110.应了解的是,在一些光量调整模块400位于第一光学模块100与第二光学模块200之间(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400亦可通过第一光学模块驱动组件150或第二光学模块驱动组件250驱动而在光轴方向o上运动。举例来说,当光量调整模块400连接至第一光学模块100时,光量调整模块400可和第一光学模块100一起被第一光学模块驱动组件150驱动,以同时在光轴方向o上运动。相似地,当光量调整模块400连接至第二光学模块200时,光量调整模块400可和第二光学模块200一起被第二光学模块驱动组件250驱动。
111.在图6及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部900还包括两个导引元件913,固定地连接外壳910,并且穿过第一光学模块100、第二光学模块200。当然,在一些光量调整模块400位于外壳910内的实施例中,导引元件913亦穿过光量调整模块400。导引元件913可具有长形棒状结构,并沿着光轴方向o延伸,在光轴方向o上导引第一光学模块100及第二光学模块200相对外壳910运动。在一些特定实施例中,导引元件913亦可导引光量调整模块400在光轴方向o上相对外壳910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导引元件913、第一传输元件1512及第二传输元件2512分别设置在外壳910内四个不同的角落,提升整体机构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引元件913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于两个,视实际需求而定。此外,导引元件913、第一传输元件1512及第二传输元件2512的设置位置亦不限于本公开所示出的范例,可视实际需求而定。
112.请参照图8。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外壳910及外壳910内部元件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外壳910在第一侧921的侧面上包括一第一开口911、一第二开口912以及两个第三开口914。第一开口911对应于第二光学模块驱动组件250。具体而言,第二光学模块驱动组件250的第二压电元件2511覆盖第一开口911,且第二传输元件2512的一端通过第一开口911,连接位于外壳910外侧的第二压电元件2511。第二开口912对应于第一光学模块驱动组件150。具体而言,第一光学模块驱动组件150的第一传输元件1512未连接第一压电元件1511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口912,并可突出于外壳910。两个第三开口914分别对应于两个导引元件913,导引元件913经由第三开口914而固定至外壳910。类似地,外壳910在相反的第二侧922的侧面上亦包括一第一开口911、一第二开口912以及两个第三开口914。与第一侧921相似地,第二侧922的第一开口911对应于第一光学模块驱动组件150,第一压电元件1511覆盖第一开口911,且第一传输元件1512的一端通过第一开口911,连接位于外壳910外侧的第一压电元件1511。第二侧922的第二开口912对应于第二光学模块驱动组件250,第二传输元件2512未连接第二压电元件2511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口912,并可突出于外壳910。导引元件913延伸至第二侧922的一端同样地经由第三开口914而固定至外壳910。应了解的是,第三开口914的数量对应于导引元件913的数量。此外,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开口914可具有封闭式结构,使得导引元件913不从外壳910显露。
113.接着,请一并参照图6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光学系统10a、光学系统10b、光学系统10c及光学系统10d可还包括一第一感测磁铁170、一第一感测元件175、一
第二感测磁铁270以及一第二感测元件275。第一感测磁铁170及第二感测磁铁270分别连接第一光学模块100及第二光学模块200。第一感测元件175及第二感测元件275分别对应第一感测磁铁170及第二感测磁铁270,且皆设置于外壳910,用以感测第一光学模块100及第二光学模块200相对于外壳910的位置。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着光轴方向o观察时,第一感测磁铁170及第二感测磁铁270位于相对于光轴的相反侧(例如:z方向上的两侧)。显然地,第一感测元件175及第二感测元件275亦位于相对于光轴的相反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910包括两个凹槽975(图8中仅显示其中一者),分别对应于第一感测元件175及第二感测元件275。第一感测元件175及第二感测元件275容置于凹槽975中,以固定至外壳910。
114.应注意的是,第一光学模块100及第二光学模块200可各自包括一或多个光学元件(例如:透镜)。此等光学元件的数量及尺寸可依据使用者所需的光学效果(例如:对焦、变焦等)而选择,并不限于本公开所示出的数量或尺寸。
115.请参照图9。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10、光学系统10a、光学系统10b、光学系统10c及光学系统10d的局部放大图,特别是显示包含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的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900还包括一第一底座930及一上盖935。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容置在第一底座930中,且上盖935覆盖在第一底座930上方。上盖935包括一进光口936,光线经由进光口936而进入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包括一第一光学元件520、一第一光路调整元件530以及一第二光学元件540。光线在第一方向d1上进入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时可先经过第一光学元件520,以将光线集束再进入第一光路调整元件530。第一光路调整元件530具有一反射表面,可将光线的行进方向由第一方向d1改变为光轴方向o。在光线离开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之前可经过第二光学元件540,根据所需的光学效果进行集束/扩束。应注意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亦可不包括第一光学元件520及/或第二光学元件540,或者可包括一或多个第一光学元件520及/或第二光学元件540,可依照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配置。
116.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光学系统10a、光学系统10b、光学系统10c及光学系统10d还包括一第一光路调整模块驱动组件550,用以驱动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第一光路调整模块驱动组件550包括一第三压电单元551。第三压电单元551包括一第三压电元件5511以及一第三传输元件5512。第三压电元件5511可连接固定部900,尤其是固定至第一底座930。第三传输元件5512可具有长形棒状结构,沿着z方向延伸,并连接第三压电元件5511及第一光路调整元件530。通过第三压电元件5511在z方向上的变形,将一第三驱动力经由第三传输元件5512传输至第一光路调整元件530或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整体,使得第一光路调整元件530或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可在z方向相对于固定部900运动,达成光学补偿效果,提升光学品质。
117.接着请参照图10。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10、光学系统10a、光学系统10b、光学系统10c及光学系统10d的局部放大图,特别是显示包含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及图像感测组件700的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900还包括一第二底座940。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容置在第二底座94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包括一第二光路调整元件630。第二光路调整元件630具有一反射表面,可将在光轴方向o上进入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的光线的行进方向改变为第二方向d2。因此,光线可在第二方向d2上离开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而进入图像感测组件700。应注意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与第一
光路调整模块500相似地,在第二光路调整元件630的光线入射端及/或光线出射端设置一或多个光学元件,用以集束/扩束光线,以达成所需的光学效果。此外,应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附图中所示出图像感测组件700的尺寸、类型及配置位置并非用以限制,而可依照实际情况而选择。
118.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光学系统10a、光学系统10b、光学系统10c及光学系统10d还包括一第二光路调整模块驱动组件650,用以驱动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第二光路调整模块驱动组件650包括一第四压电单元651。第四压电单元651包括一第四压电元件6511以及一第四传输元件6512。第四压电元件6511可连接固定部900,尤其是固定至第二底座940。第四传输元件6512可具有长形棒状结构,沿着z方向延伸,并连接第四压电元件6511及第二光路调整元件630。通过第四压电元件6511在z方向上的变形,将一第四驱动力经由第四传输元件6512传输至第二光路调整元件630或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整体,使得第二光路调整元件630或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可在z方向相对于固定部900运动,达成光学补偿效果,提升光学品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压电元件5511及第四压电元件6511设置在固定部900的同一侧(例如:靠近正z方向的一侧)。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压电元件5511及第四压电元件6511可设置在固定部900的不同侧。
119.接着,请参照图11。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量调整模块400的主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量调整模块400包括一外框410(在图11中以虚线标示)、一光量调整元件420、一驱动部430以及一导电部440。光学系统10、光学系统10a、光学系统10b、光学系统10c及光学系统10d还包括一控制组件450(请见图12)、一第三感测磁铁470以及一第三感测元件475。光量调整元件420、驱动部430及第三感测磁铁470皆容置在外框4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磁铁470连接光量调整模块400。第三感测元件475对应于第三感测磁铁470,并以相对于外壳910(或固定部900)固定的方式配置,用以感测光量调整模块400相对于外壳910(或固定部900)的位置。
120.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光量调整元件420可相对于外框410运动,以调整通过光量调整模块400的光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量调整元件420可为多个叶片。驱动部430连接光量调整元件420。导电部440的一端容置在外框410中并连接驱动部430,导电部440的另一端延伸至光量调整模块400之外而突出于外框410(如图10所示),以与外部的控制组件450(图11中未示出)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430可为一或多个线圈,对应于第三感测磁铁470。在此实施例中,第三感测磁铁470亦可作为具有驱动功能的磁性元件。通过驱动部430与第三感测磁铁470之间产生的电磁驱动力,驱动光量调整元件420相对于外框410运动。
121.请参照图12。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量调整模块400中信号传递的示意图。控制组件450产生一控制信号c,传递至导电部440。导电部440接收控制信号c之后,产生一信号s,并传递至驱动部430。驱动部430接收信号s之后,与第三感测磁铁470进行交互作用而产生一驱动信号d,并传递至光量调整元件420,以驱动光量调整元件420相对于外框410运动。
122.请一并参照图13及图14。图1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外壳910及外壳910内部元件的主视图。图1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外壳内部元件910的主视图,其中省略了外壳910及光量调整模块400的外框410。沿着光轴方向o(在此实施例中为x方向)观察时,
第一感测元件175、第二感测元件275及第三感测元件475其中任意两者互相不重叠,且第一感测磁铁170、第二感测磁铁270及第三感测磁铁470其中任意两者亦互相不重叠。如此一来,可避免第一光学模块100、第二光学模块200及/或光量调整模块400在光轴方向o上运动时互相产生磁干扰,提升整体机构稳定性。此外,沿着垂直光轴方向o的方向(例如:图13中的y方向或z方向)观察时,第一感测元件175、第二感测元件275及第三感测元件475其中任意两者亦互相不重叠。当然,第一感测磁铁170、第二感测磁铁270及第三感测磁铁470其中任意两者也互相不重叠。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多个感测元件及其对应的感测磁铁的配置可有效避免磁干扰的产生,在小型化的机构中仍可达成所需的光学效果,确保良好的光学品质。
123.综上所述,本公开的光学系统(例如:光学系统10、光学系统10a、光学系统10b、光学系统10c及光学系统10d)包括多个光学模块(例如:第一光学模块100、第二光学模块200、第三光学模块300等)、多个光路调整模块(例如:第一光路调整模块500、第二光路调整模块600等)以及光量调整模块40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使用者可依照对光学效果的需求,将光量调整模块400设置在光线行进方向上任意适当的位置。在各式不同的配置中,光量调整模块400中的第三感测磁铁470、第一光学模块100的第一感测磁铁170以及第二光学模块200的第二感测磁铁270其中任意两者之间在运动过程中皆不会产生干扰。并且,光学系统中的每个光学模块及光路调整模块皆是利用压电单元作为驱动组件,进一步减少磁性元件的设置以及所产生的磁干扰。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光学系统可提供良好的系统稳定性及光学品质。
124.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公开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从本公开的公开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发明使用。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