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座椅及其靠背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1:22: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辆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靠背组件,并且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使用者在驾驶车辆外出时,在需要休息时,如果不能找到休息场所,就需要在车辆内休息,因此,需要在车辆内建立用于休息的床体结构。
3.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将前排座椅的靠背向后放平来形成床体,或者在后排座椅上设置充气床垫。这些方式形成的床体结构的尺寸不足,难以满足身高较高的人群的休息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座椅的靠背组件,以解决车辆座椅转换为床体后尺寸不足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车辆座椅的靠背组件,其中,所述靠背组件包括上总成和下总成,所述下总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辆座椅的座垫部围绕水平的第一转动轴线在向上伸出的座椅位置和向前伸出的床椅位置之间转动,所述上总成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总成在对应于所述座椅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所述床椅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上总成的前表面与所述下总成的前表面平滑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上总成相对于所述下总成的后表面凸出。
7.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上总成和所述下总成彼此接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上总成与所述下总成彼此间隔。
8.进一步的,所述下总成的后表面设置有能够在贴合于所述下总成的后表面的第三位置和从所述下总成延伸到所述上总成的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的支撑板。
9.进一步的,所述上总成和所述下总成中的一者设置有从所述上总成朝向所述下总成延伸的转动轴,另一者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转动轴转动的轴套。
1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的引导筋,所述轴套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容纳所述引导筋的滑槽。
11.进一步的,所述上总成和所述下总成中的一者设置有从所述上总成向所述下总成延伸的锁定件,另一者设置有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间隔的第一锁定结构和第二锁定结构,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锁定结构锁定所述锁定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锁定结构锁定所述锁定件。
12.进一步的,所述锁定件包括从所述上总成向所述下总成延伸的锁轴,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第二夹持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夹持件夹持所述锁轴,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所述锁轴。
13.进一步的,所述车辆座椅为后部座椅,并且位于所述床椅位置的所述下总成的后表面能够与车辆的备胎盖板的上表面接合。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靠背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15.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靠背组件,靠背组件设置为能够向前转动为向前伸出的形式,可以利用座椅前部的空间而形成支撑床结构,特别的,充分利用车辆内部的有限空间,形成尺寸更大的床体,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休息环境,提升了使用者的用车体验。
1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座椅,以解决车辆座椅转换为床体后尺寸不足的问题。
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8.一种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车辆座椅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靠背组件。
19.所述车辆座椅与上述车辆座椅的靠背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0.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车辆座椅转换为床体后尺寸不足的问题。
21.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车辆座椅。
22.所述车辆与上述车辆座椅的靠背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3.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4.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辆的靠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下总成处于座椅位置;
26.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辆的靠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下总成处于床椅位置;
27.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上总成的立体图;
28.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下总成的立体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上总成,2-下总成,3-支撑板,4-转动轴,5-轴套,6-引导筋,7-锁轴,8-第一夹持件,9-第二夹持件,10-备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3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的靠背组件,其中,所述靠背组件包括上总成1和下总成2,所述下总成2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辆座椅的座垫部围绕水平的第一转动轴线在向上伸出
的座椅位置和向前伸出的床椅位置之间转动,所述上总成1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总成2在对应于所述座椅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所述床椅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上总成1的前表面所述下总成2的前表面平滑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上总成1相对于所述下总成2的后表面凸出。
34.所述靠背组件与大致水平设置的座垫部彼此配合而组成车辆座椅,靠背组件可以连接于座垫部的后侧,为乘坐者的背部提供支撑。
35.在本方案中,参考图1所示,靠背组件包括上部的上总成1和下部的下总成2,其中,下总成2可以相对于座垫部围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即靠背组件围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其中,下总成2向上延伸时,即处于座椅位置,此时允许乘坐者坐在座垫部上并支撑在靠背组件上;下总成2转动到向前延伸的床椅位置时,其后表面可以作为向上支撑乘客的床面,也就是说,靠背组件占用了原来容纳处于坐姿的乘客的空间,以形成床结构,特别的,座椅的后侧设置有其他支撑结构,可以与靠背组件共同形成尺寸更大的床体。其中,下总成2的下端可以形成容纳旋转轴的通孔,或者在下总成2的下端设置旋转轴,从而实现下总成2与座垫部的可转动连接,当然,下总成2也可以连接于车辆的其他结构,只要能够相对于座垫部转动即可。
36.特别的,上总成1相对于下总成2移动,在下总成2处于座椅位置时,上总成1可以移动到第一位置,此时,上总成1的前表面和下总成2的前表面处于同侧且大致地平齐,整体形成平滑的支撑曲面或平面,可以支撑乘客的上部或头部,当下总成2处于床椅位置时,上总成1可以移动到第二位置,上总成1相对地凸出,以形成支撑头部的枕头结构。
37.本方案中,靠背组件设置为能够向前转动为向前伸出的形式,可以利用座椅前部的空间而形成支撑床结构,特别的,充分利用车辆内部的有限空间,形成尺寸更大的床体,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休息环境,提升了使用者的用车体验。
38.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上总成1和所述下总成2彼此接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上总成1与所述下总成2彼此间隔。如图2所示,上总成1在所述第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远离下总成2伸出,这使得下总成2位于床椅位置时,靠背组件的整体长度更大,可以充分地利用车辆内部的空间,特别是座椅前部的有限空间,使得形成的床体的空间更大,为乘客提供更大的休息空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位置,上总成1和下总成2可以保持接合而不间隔。
39.进一步的,所述下总成2的后表面设置有能够在贴合于所述下总成2的后表面的第三位置和从所述下总成2延伸到所述上总成1的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的支撑板3。如图4所示,支撑板3贴合于下总成2,此时其处于第三位置,如图2所示,当上总成1相对于下总成2伸出而与下总成2保持间隔时,支撑板3可以移动到上总成1和下总成2的间隔处,形成床体的一部分,为使用者提供向上的支撑。支撑板3可以以滑动或转动的方式连接于下总成2,相应的,下总成2上设置滑轨或转轴结构;并且下总成2上设置有可以与支撑板3附接的结构,例如卡扣结构或磁吸结构,从而可以将支撑板3稳定地保持在第三位置。
40.另外,所述上总成1和所述下总成2中的一者设置有从所述上总成1朝向所述下总成2延伸的转动轴4,另一者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转动轴4转动的轴套5。如图3和图4所示,转动轴4设置在上总成1上,轴套5设置在下总成2上,当然,转动轴4也可以设置在下总成2上,并且轴套5设置在上总成1上。如图3所示,转动轴4靠近下总成2的后表面,因此,在上总成1
在第一位置时,其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与下总成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平齐,当转动到第二位置时,其前表面相对于下总成2的后表面凸出,在此结构中,上总成1的前表面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均可以用于支撑乘客的头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轴4上可以不设置旋转形的引导筋,上总成1相对于下总成2围绕转动轴4转动时,二者的距离保持不变。
4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总成1可以设置为相对于下总成2沿前后方向移动,同样可以使得上总成1在第一位置时前表面与下总成2的前表面平齐,并且向后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其后表面相对于下总成2的后表面凸出,以作为支撑头部的枕头。
42.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4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的引导筋6,所述轴套5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容纳所述引导筋6的滑槽。在此结构中,当上总成1相对于下总成2围绕转动轴4转动时,引导筋6在滑槽中滑动,这使得上总成1可以相对于下总成2伸出或收回,使得上总成1可以在第一位置与下总成2接合,并在第二位置与下总成2间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使得转动轴4相对于上总成1或下总成2轴向移动,从而可以直接相对于下总成2以朝向下总成2或远离下总成2的方式移动上总成1。
43.其中,所述上总成1和所述下总成2中的一者设置有从所述上总成1向所述下总成2延伸的锁定件,另一者设置有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间隔的第一锁定结构和第二锁定结构,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锁定结构锁定所述锁定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锁定结构锁定所述锁定件。通过锁定件与第一锁定结构或第二锁定结构的配合,可以将下总成2和上总成1彼此锁定,避免上总成1相对于下总成2转动,使得上总成1稳定地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44.其中,所述锁定件包括从所述上总成1向所述下总成2延伸的锁轴7,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第一夹持件8,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第二夹持件9,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夹持件8夹持所述锁轴7,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夹持件9夹持所述锁轴7。如图4所示,锁轴7设置在下总成2上,第一夹持件8和第二夹持件9设置在上总成1上,当然,锁轴7也可以设置在上总成1上,并且第一夹持件8和第二夹持件9设置在下总成2上,第一夹持件8和第二夹持件9均为能够解锁打开的夹持结构。其中,锁轴7大致平行于转动轴4,其可以通过第一夹持件8或第二夹持件9固定在上总成1上,从而限制上总成1相对于下总成2围绕转动轴4转动。进一步的,锁轴7和转动轴4均靠近下总成2的后表面和上总成1的后表面,第一夹持件8和第二夹持件9均设置在上总成1的后表面,由此,在第一位置,上总成1大致位于锁轴7和转动轴4的前侧,在第二位置,上总成1大致位置锁轴7和转动轴4的后侧,实现了上总成1的前表面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对于下总成2的相对位置,从而以不同的形式支撑乘客的头部。
4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轴7可以为沿轴向移动的形式,第一锁定结构和第二锁定结构可以为允许锁轴7轴向地插入或抽出的轴套或孔,这同样可以起到将上总成1锁定于下总成的效果。
46.其中,所述车辆座椅为后部座椅,并且位于所述床椅位置的所述下总成2的后表面能够与车辆的备胎盖板10的上表面接合。所述车辆可以为suv车型,其后部的车辆座椅的后侧可以设置备胎盖板,当下总成2转动到床椅位置时,其后表面与备胎盖板10的上表面平滑地连接,形成支撑乘客的表面。
47.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车辆座椅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靠背组件。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垫部以及以上所述的靠背组件,座垫部与靠背
组件可以共同支撑乘客乘坐。所述车辆座椅可以为后部座椅。
48.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可以为suv车型,所述车辆座椅可以为后部座椅,其后设置有备胎盖板,以与靠背组件共同配合形成床体。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