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04:00: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结构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结构。
3.

背景技术:

4.在进行采掘时需要有巷道,但是巷道两侧大多都是岩石,这些岩石之间都不是百分之百的严谨,有可能出现坍塌的现象,这样的安全隐患都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还会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如何能够固定这些岩石、消除安全隐患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5.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牢牢的固定住岩石,使用效果好的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结构。
7.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8.一种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结构,其组成包括:首顶支撑梁,所述的首顶支撑梁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的首顶支撑梁的尾端开有方插口,所述的首顶支撑梁续接中顶支撑梁,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首端具有方插杆,所述的方插杆紧配合插入所述的方插口内,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尾端具有所述的方插口,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续接尾顶支撑梁,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首端具有所述的方插杆,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续接通过所述的方插杆紧配合插入所述的方插口内固定,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续接处、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续接处通过全夹板固定。
9.所述的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结构,所述的全夹板包括顶夹板、后夹板、底夹板、前夹板,所述的顶夹板与所述的底夹板夹持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续接处、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续接处的顶部和底部、并通过竖螺栓穿透固定,所述的前夹板与所述的后夹板夹持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续接处、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续接处的前面和后面、并通过横螺栓穿透固定,所述的竖螺栓与所述的横螺栓错位设置。
10.所述的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结构,所述的首顶支撑梁连接左连接板、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左连接板连接左岩石护板、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左岩石护板的底部连接左三角插板,所述的左三角插板插入地下,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左岩石护板之间连接有左斜支撑柱;所述的尾顶支撑梁连接右连接板、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右连接板连接右岩石护板、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右岩石护板的底部连接右三角插板,所述的右三角插板插入地下,所述的尾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右岩石护板之间连接有右斜支撑柱。
11.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的首顶支撑梁、中顶支撑梁、尾顶支撑梁之间续接时是通过方插杆紧配合插入方插口内进行连接,确保首顶支撑梁、中顶支撑梁、尾顶支撑梁之间续接之后牢固,组装长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选取确定,完全能够满足长度的使用需求。
[0013] 2.本实用新型的首顶支撑梁与中顶支撑梁、中顶支撑梁与尾顶支撑梁之间续接之后在用全夹板进行夹持固定,在用竖螺栓和横螺栓进行进一步固定,能够增加首顶支撑梁与中顶支撑梁、中顶支撑梁与尾顶支撑梁之间的连接力。
[0014] 3.本实用新型的竖螺栓与横螺栓是错位设置的,既具有紧固作用又具有连接作用,还在具有连接作用和紧固作用的时候不会破坏首顶支撑梁、中顶支撑梁、尾顶支撑梁的牢固。
[0015] 4.本实用新型的首顶支撑梁、中顶支撑梁、尾顶支撑梁续接之后能够稳定地支撑住左岩石护板和右岩石护板,给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提供了保证。
[0016]
附图说明:
[0017]
附图1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2是附图1的后视图。
[00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
实施例1:
[0022]
一种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结构,其组成包括:首顶支撑梁1,所述的首顶支撑梁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的首顶支撑梁的尾端开有方插口2,连接效果好,所述的首顶支撑梁续接中顶支撑梁3,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首端具有方插杆4,能够紧固连接作用,所述的方插杆紧配合插入所述的方插口内,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尾端具有所述的方插口,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续接尾顶支撑梁5,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首端具有所述的方插杆,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续接通过所述的方插杆紧配合插入所述的方插口内固定,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续接处、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续接处通过全夹板固定,能够全方位的固定首顶支撑梁、中顶支撑梁、尾顶支撑梁之间的连接。
[0023]
所述的全夹板包括顶夹板6、后夹板7、底夹板8、前夹板9,顶夹板、后夹板、底夹板、前夹板能够在在4个方向同时夹持固定续接处,确保续接处紧密、牢固,所述的顶夹板与所述的底夹板夹持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续接处、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续接处的顶部和底部、并通过竖螺栓10穿透固定,所述的前夹板与所述的后夹板夹持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续接处、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续接处的前面和后面、并通过横螺栓11穿透固定,所述的竖螺栓与所述的横螺栓错位设置。竖螺栓和横螺栓十字交叉设置,能够同时施加两个方向的穿透紧固力。
[0024]
所述的首顶支撑梁连接左连接板12、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左连接板连接左岩石护板13、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左岩石护板的底部连接左三角插板14,左三角插板能够进一步固定左岩石护板,所述的左三角插板插入地下,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左岩石护板之间连接有左斜支撑柱15,首顶支撑梁、左岩石护板、左斜支撑柱形成三角支撑,支撑的更牢固;所述的尾顶支撑梁连接右连接板16、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右连接板连接右岩石护板17、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右岩石护板的底部连接右三角插板18,右三角插板能够进一步固定右岩石护板,所述的右三角插板插入地下,所述的尾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右岩石护板之间连接有右斜支撑柱19,尾顶支撑梁、右岩石护板、右斜支撑柱形成三角支撑,支撑的更牢固。
[0025]
工作原理:
[0026]
根据长度需求选取中顶支撑梁的数量进行续接,用全夹板夹持固定住,在将首顶支撑梁、中顶支撑梁、尾顶支撑梁续接在一起,再用全夹板夹持固定住,然后将首顶支撑梁
与左岩石护板连接在一起,尾顶支撑梁与右岩石护板连接在一起,最后将左三角插板与首顶支撑梁、左岩石护板连接在一起,右三角插板与尾顶支撑梁、右岩石护板连接在一起,在将左岩石护板贴在巷道的左侧用气钉固定住、右岩石护板贴在巷道的右侧用气钉20固定住。


技术特征:
1.一种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结构,其组成包括:首顶支撑梁,其特征是: 所述的首顶支撑梁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的首顶支撑梁的尾端开有方插口,所述的首顶支撑梁续接中顶支撑梁,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首端具有方插杆,所述的方插杆紧配合插入所述的方插口内,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尾端具有所述的方插口,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续接尾顶支撑梁,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首端具有所述的方插杆,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续接通过所述的方插杆紧配合插入所述的方插口内固定,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续接处、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续接处通过全夹板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全夹板包括顶夹板、后夹板、底夹板、前夹板,所述的顶夹板与所述的底夹板夹持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续接处、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续接处的顶部和底部、并通过竖螺栓穿透固定,所述的前夹板与所述的后夹板夹持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续接处、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续接处的前面和后面、并通过横螺栓穿透固定,所述的竖螺栓与所述的横螺栓错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首顶支撑梁连接左连接板、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左连接板连接左岩石护板、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左岩石护板的底部连接左三角插板,所述的左三角插板插入地下,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左岩石护板之间连接有左斜支撑柱;所述的尾顶支撑梁连接右连接板、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右连接板连接右岩石护板、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右岩石护板的底部连接右三角插板,所述的右三角插板插入地下,所述的尾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右岩石护板之间连接有右斜支撑柱。

技术总结
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结构。本产品其组成包括:首顶支撑梁,所述的首顶支撑梁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的首顶支撑梁的尾端开有方插口,所述的首顶支撑梁续接中顶支撑梁,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首端具有方插杆,所述的方插杆紧配合插入所述的方插口内,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尾端具有所述的方插口,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续接尾顶支撑梁,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首端具有所述的方插杆,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续接通过所述的方插杆紧配合插入所述的方插口内固定,所述的首顶支撑梁与所述的中顶支撑梁的续接处、所述的中顶支撑梁与所述的尾顶支撑梁的续接处通过全夹板固定。本实用新型用于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于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于巷道围岩变形的防护。


技术研发人员:程曈 候宾 王爽 庞天宇 杜凯 余金龙 唐路遥 张笑飞 张春扬 黄福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工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15
技术公布日:2022/2/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