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操作的纯水设备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03:53: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水净化领域,具体是一种方便操作的纯水设备一体机。


背景技术:

2.纯水设备,它采用的是主要是反渗透膜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对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水分子和离子态的矿物质元素通过反渗透膜,而溶解在水中的绝大部分无机盐(包括重金属)、有机物以及细菌、病毒等无法透过反渗透膜,从而使渗透过的纯净水和无法渗透过的浓缩水严格的分开;反渗透膜上的孔径只有0.0001微米,而病毒的直径一般有0.02-0.4微米,普通细菌的直径有0.4-1微米,因此反渗透膜可以有效的对原水进行净化。
3.但是,原水本身会含有较多的杂质,如果将原水直接通过反渗透膜进行净化,会导致反渗透膜快速失效,因此提出一种方便操作的纯水设备一体机对原水进行预处理,从而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纯水设备一体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方便操作的纯水设备一体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内侧依次固定连接有原水箱、多媒体过滤箱、活性炭过滤箱和反渗透过滤器,原水箱与多媒体过滤箱之间对称设有加药箱,加药箱与支架固定连接,原水箱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三通管,第一三通管的两个端口分别与对应加药箱的进水口固定连接且其上设有第一阀门,多媒体过滤箱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三通管,第二三通管的两个端口分别与对应加药箱的出水口固定连接且其上设有第二阀门,多媒体过滤箱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活性炭过滤箱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活性炭过滤箱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反渗透过滤器的进水口固定连接,加药箱上固定连接有加药管,支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开关。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水泵,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水泵,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三水泵,第四连接管上设有第四水泵,第一水泵与原水箱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均与支架固定连接,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均通过电线与开关电性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媒体过滤箱和活性炭过滤箱上均固定安装有透气阀。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药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插入加药箱内且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侧圆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搅拌臂,电机通过电线与开关电性连接,开关外接有电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媒体过滤箱内依次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板、第一网框和第二网框,过滤网板用于过滤加药箱内加药混合后产生的不溶性沉淀,第一网框内设有吸附海绵,第二网框内设有陶瓷吸附颗粒,活性炭过滤箱内设有第三网框,第三网框内设有活性炭颗粒。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媒体过滤箱和活性炭过滤箱上均开设有检修口,检修口的外侧设有检修门,检修门通过螺栓与多媒体过滤箱和活性炭过滤箱铰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架、原水箱、多媒体过滤箱、活性炭过滤箱、反渗透过滤器、加药箱、第一连接管、第一三通管、第二连接管、第二三通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四水泵、加药管、过滤网板、第一网框、第二网框和第三网框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原水可以通过多次净化处理,然后再输送到反渗透过滤器内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进入反渗透过滤器水液的杂质含量,从而有效的对反渗透过滤器的使用寿命进行了延长,同时原水箱、多媒体过滤箱、活性炭过滤箱、反渗透过滤器和加药箱和之间为连通设置,形成一个整体,使得设备工作时可以自动进行原水的流转,使得设备操作更加方便。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网板、第一网框、第二网框、第三网框和检修门的设置,可以方便的对过滤网板进行清洁,对第一网框、第二网框和第三网框内的过滤介质进行更换,从而使得设备的维护更加便捷。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关、电机、转轴和搅拌臂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可以对加药箱内的原水和加入的药液进行搅拌,使得药液与原水的混合更加均匀和迅速。
16.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管、第一三通管、第一阀门、第二连接管、第二三通管、第二阀门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可以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配合对加药箱进行切换,使得当加药箱可以来回加药搅拌切换,提高装置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方便操作的纯水设备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方便操作的纯水设备一体机的剖视图。
19.图3为一种方便操作的纯水设备一体机中加药箱位置的剖视图。
20.图中:1支架、2原水箱、3多媒体过滤箱、4活性炭过滤箱、5反渗透过滤器、6加药箱、7第一连接管、8第一三通管、9第一阀门、10第二连接管、11第二三通管、12第二阀门、13第三连接管、14检修门、15第四连接管、16第一水泵、17第二水泵、18第三水泵、19第四水泵、20加药管、21开关、22电机、23转轴、24搅拌臂、25过滤网板、26第一网框、27第二网框、28第三网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操作的纯水设备一体机,包括支架
1,支架1的内侧依次固定连接有原水箱2、多媒体过滤箱3、活性炭过滤箱4和反渗透过滤器5,原水箱2与多媒体过滤箱3之间对称设有加药箱6,加药箱6与支架1固定连接,原水箱2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7,第一连接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三通管8,第一三通管8的两个端口分别与对应加药箱6的进水口固定连接且其上设有第一阀门9,多媒体过滤箱3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三通管11,第二三通管11的两个端口分别与对应加药箱6的出水口固定连接且其上设有第二阀门12,多媒体过滤箱3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3,第三连接管13的一端与活性炭过滤箱4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活性炭过滤箱4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15,第四连接管15的一端与反渗透过滤器5的进水口固定连接,加药箱6上固定连接有加药管20,支架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开关21。
23.第一连接管7上设有第一水泵16,第二连接管10上设有第二水泵17,第三连接管13上设有第三水泵18,第四连接管15上设有第四水泵19,第一水泵16与原水箱2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水泵17、第三水泵18和第四水泵19均与支架1固定连接,第一水泵16、第二水泵17、第三水泵18和第四水泵19均通过电线与开关21电性连接。
24.多媒体过滤箱3和活性炭过滤箱4上均固定安装有透气阀,透气阀的设置用于避免多媒体过滤箱3和活性炭过滤箱4进液时出现气压失衡。
25.加药箱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插入加药箱6内且固定连接有转轴23,转轴23的外侧圆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搅拌臂24,电机22通过电线与开关21电性连接,开关21外接有电源。
26.多媒体过滤箱3内依次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板25、第一网框26和第二网框27,过滤网板25用于过滤加药箱6内加药混合后产生的不溶性沉淀,第一网框26内设有吸附海绵,第二网框27内设有陶瓷吸附颗粒,活性炭过滤箱4内设有第三网框28,第三网框28内设有活性炭颗粒。
27.多媒体过滤箱3和活性炭过滤箱4上均开设有检修口,检修口的外侧设有检修门14,检修门14通过螺栓与多媒体过滤箱3和活性炭过滤箱4铰接。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9.使用时,首先将第二阀门12均关闭,然后通过第一阀门9和第一三通管8的配合控制接入的加药箱6,然后通过开关21控制第一水泵16开始工作,第一水泵16开始将原水箱2内的原水桶第一连接管7和第一三通管8输送到对应的加药箱6内,然后通过加药管20向加药箱6内添加原水处理药剂,然后通过开关21控制电机22开始工作,电机22通过转轴23带动搅拌臂24对原水和药液进行快速的均匀混合,然后通过第一阀门9对应加药箱6进行切换,使得原水开始向另一加药箱6内灌装,同时通过加药管20向另一加药箱6进行药液的加入,同时控制同时打开对应已经加药混合的加药箱6的第二阀门12,然后通过开关21控制第二水泵17、第三水泵18和第四水泵19开始工作,此时加药混合后的原水通过第二连接管10进入到多媒体过滤箱3,原水在多媒体过滤箱3内经过过滤网板25、第一网框26内的吸附海绵和第二网框27内的陶瓷吸附颗粒进行净化,然后通过第三连接管13进入到活性炭过滤箱4内,进入活性炭过滤线缸内的原水继续通过第三网框28上的活性炭颗粒过滤,然后通过第四连接管15进入到反渗透过滤器5内进一步处理,得到纯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检修门14取下,然后通过多媒体过滤箱3和活性炭过滤箱4上的检修口对其内的过滤网板、吸附
海绵、陶瓷吸附颗粒和活性炭吸附颗粒进行清洁维护更换,从而完成对设备的维护工作。
3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