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流水线辊道上自动吹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2:0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箱体类零件清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流水线辊道上自动吹扫装置。


背景技术:

2.箱体类零件产品清洁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质量指标。箱体零件在铸造过程中,型腔内会增加多种加强筋来提高箱体强度,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箱体内的筋腔和夹层死角中粘附大量的屑类,难以发现和清理,即使通过工业清洗机通过式清洗,也难以清理到封闭的盲区和死角。目前该屑类还需要人工吊起箱体零件,对清洗盲区死角进一步查看后进行翻转吹扫,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清洁效果不佳,在吊起吹扫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该问题成为箱体类零件加工后工件清洁的难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箱体类零件在清洁时采用人工吊起箱体,并对箱体进行翻转吹扫存在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清洁效果不佳,在吊起吹扫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水线辊道上自动吹扫装置,根据流水线辊道工况条件,在箱体流水线辊道下方安装自动吹扫装置,解决了箱体内腔夹层中的屑类,减少人工繁琐的吹扫过程,使吹扫过程自动化高效率。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流水线辊道上自动吹扫装置,包括箱体类零件、气动元件单元、机械运动单元和电路控制器;所述电路控制器分别与气动元件单元和机械运动单元电源连接,气动元件单元位于机械运动单元的下方设置;
6.气动元件单元包括压缩空气进气管、气路通断阀、气缸、气缸换向阀、气缸升降单元和若干组喷嘴;气缸和若干组喷嘴装配在气缸升降单元上,气缸驱动气缸升降单元并带动若干组喷嘴进行升降运动;压缩空气进气管包括两路输出端,其中一路输出端经气路通断阀连接至若干组喷嘴,另一路输出端经气缸换向阀分别连接至气缸和气缸升降单元上;
7.机械运动单元包括流水线辊道;箱体类零件在流水线辊道上传送,且箱体类零件的开口朝下扣在流水线辊道上,流水线辊道的传送末端设有箱体定位档铁;
8.若干组喷嘴在气缸升降单元的带动下通过流水线辊道对箱体类零件进行吹扫。
9.优选的,气缸升降单元包括气缸固定架、移动托盘、升降杆组件和调整固定螺杆;气缸装配在气缸固定架上,气缸固定架的两端分别通过调整固定螺杆穿过移动托盘后固定在流水线辊道的下方;升降杆组件一端固定设置在气缸固定架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移动托盘;移动托盘通过升降杆组件在气缸的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移动托盘上均匀排布若干组喷嘴。
10.进一步的,升降杆组件包括导柱和导套;导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缸固定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托盘的底端;导套套设在导柱上,且固定在气缸固定架上设置,导柱沿
着导套伸缩运动。
11.优选的,若干组所述喷嘴的可调整喷射角度设置。
12.优选的,流水线辊道中的若干相邻辊道之间存在间隙,若干组喷嘴在若干相邻辊道之间的间隙中进行升降运动。
13.优选的,压缩空气进气管的一路输出端通过气体三联件后气路连接气缸换向阀至气缸。
14.优选的,电路控制器采用脚踏式开关控制装置,脚踏式开关控制装置的控制输出端分别连接气缸换向阀和气路通断阀。
15.优选的,流水线辊道上还设有光电传感器单元,光电传感器单元连接电路控制器,箱体类零件在流水线辊道上传送中,当移动至遮挡光电传感器单元的位置时触发光电传感器单元,光电传感器单元的信号发送至电路控制器后对箱体类零件进行吹扫。
16.进一步的,电路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信号输入模块,输出端分别连接计数器和信号输出模块,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光电传感器单元,信号输出端模块分别连接气缸换向阀和气路通断阀。
17.优选的,若干组喷嘴对准箱体类零件内的筋腔和夹层死角进行精准对位吹扫。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水线辊道上自动吹扫装置,电路控制器控制气动元件单元和机械运动单元有效的对箱体类零件内的筋腔和夹层死角中的屑类进行吹扫,在气动元件单元中压缩空气进气管分别对气路通断阀和气缸换向阀进行空气补给,气路通断阀有效的控制若干组喷嘴进行吹扫;而气缸换向阀有效的控制气缸和气缸升降单元进行升降和落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中,在箱体流水线辊道下方安装若干组喷嘴,通过对气路通断阀和气缸换向阀同时加电,实现了工件在辊道传送的过程中自动清洁功能,解决了箱体内腔夹层中的屑类,减少人工繁琐的吹扫过程,使吹扫过程自动化高效率。
20.进一步的,气缸升降单元便于带动若干组喷嘴在通过流水线辊道对箱体类零件进行精准对位吹扫,对若干组喷嘴实现了抬起和落下功能。
21.更进一步的,升降杆组件在对气缸升降单元上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便于气缸升降单元与辊道之间和箱体工件相互干涉。
22.进一步的,若干组喷嘴的可调整喷射角度设置,便于对箱体类零件腔体内的筋腔和夹层死角中粘附大量的屑类进行精准对位彻底吹扫,提高了箱体类零件内的清洁程度。
23.进一步的,流水线辊道中的若干相邻辊道之间存在间隙,若干组喷嘴在若干相邻辊道之间的间隙中进行升降运动,便于对箱体类零件进行彻底吹扫。
24.进一步的,压缩空气进气管的一路输出端通过气体三联件后气路连接气缸换向阀至气缸。气体三联件作用是调节气压大小,过滤空气杂质,气体通过油杯后,气体中含有润滑油润滑换向阀芯切换移动,润滑气缸活塞移动,具有调压、过滤、润滑三种作用。
25.进一步的,电路控制器采用脚踏式开关控制装置,脚踏式开关控制装置的控制输出端分别连接气缸换向阀和气路通断阀,通过脚踏开关来同时控制气缸换向阀和气路通断阀,实现了脚踏控制吹扫过程。
26.进一步的,流水线辊道上还设有光电传感器单元,通过箱体传输和档铁定位,遮挡触发光电传感器单元,将信号传递给电路控制器,电路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通过接收光
电传感器单元所传递的信号对气动元件单元进行控制,实现自动控制吹扫过程。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吹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化开关控制方式电路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脚踏开关控制方式电路图;
30.图中:1-压缩空气进气管;2-箱体定位档铁;3-第一箱体零件;4-第一光电传感器;5-第二箱体零件;6.-第二光电传感器;7-流水线辊道;8-喷嘴;9-移动托盘;10-气缸固定架;11-导柱;12-导套;13-气缸;14-调整固定螺杆;15-气缸换向阀;16-气路通断阀;17-气体三联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34.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水线辊道上自动吹扫装置,根据流水线辊道工况条件,在箱体流水线辊道下方安装自动吹扫装置,解决了箱体内腔夹层中的屑类,减少人工繁琐的吹扫过程,使吹扫过程自动化高效率。
35.具体的,该自动吹扫装置包括箱体类零件、气动元件单元、机械运动单元和电路控制器;所述电路控制器分别与气动元件单元和机械运动单元电源连接,所述气动元件单元位于机械运动单元的下方设置;
36.气动元件单元包括压缩空气进气管1、气路通断阀16、气缸13、气缸换向阀15、气缸升降单元和若干组喷嘴8;气缸13和若干组喷嘴8装配在气缸升降单元上,气缸13驱动气缸升降单元并带动若干组喷嘴8进行升降运动;所述压缩空气进气管1包括两路输出端,其中一路输出端经气路通断阀16连接至若干组喷嘴8,另一路输出端经气缸换向阀15分别连接至气缸13和气缸升降单元上,其中,压缩空气进气管1的一路输出端通过气体三联件后气路连接气缸换向阀15至气缸13,若干组所述喷嘴8的可调整喷射角度设置。
37.机械运动单元包括流水线辊道7;所述箱体类零件在流水线辊道7上传送,且箱体类零件的开口朝下扣在流水线辊道7上,流水线辊道7的传送末端设有箱体定位档铁2;
38.若干组喷嘴8在气缸升降单元的带动下通过流水线辊道7对箱体类零件进行精准对位吹扫。
39.其中,流水线辊道7中的若干相邻辊道之间存在间隙,若干组喷嘴8在若干相邻辊道之间的间隙中进行升降运动。
40.具体的,气缸升降单元包括气缸固定架10、移动托盘9、升降杆组件和调整固定螺杆14;所述气缸13装配在气缸固定架10上,气缸固定架10的两端分别通过调整固定螺杆14穿过移动托盘9后固定在流水线辊道7的下方;所述升降杆组件一端固定设置在气缸固定架10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移动托盘9;移动托盘9通过升降杆组件在气缸13的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移动托盘9上均匀排布若干组喷嘴8。
41.升降杆组件包括导柱11和导套12;所述导柱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缸固定架10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托盘9的底端;所述导套12套设在导柱11上,且固定在气缸固定架10上设置,导柱11沿着导套12伸缩运动。
42.具体的,电路控制器采用脚踏式开关控制装置,脚踏式开关控制装置的控制输出端分别连接气缸换向阀15和气路通断阀16。
43.具体的,流水线辊道7上还设有光电传感器单元,光电传感器单元连接电路控制器,箱体类零件在流水线辊道7上传送中,当移动至遮挡光电传感器单元的位置时,触发光电传感器单元,光电传感器单元的信号发送至电路控制器后对箱体类零件进行自动吹扫。
44.其中,电路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信号输入模块,输出端分别连接计数器和信号输出模块,信号输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光电传感器单元,信号输出端模块分别连接气缸换向阀15和气路通断阀 16。
45.本实用新型中气动元件单元的工作原理,从压缩空气进气管1分别通过气路通断阀16连接到喷嘴8,通过气路通断阀16的通断,控制对箱体零件盲区对位精准吹扫的启动;
46.从压缩空气进气管1分别接通气源到气体三联件17,与气缸换向阀15 连接,通过气缸换向阀15的加电和断电,实现气缸13的抬起和落下往复动作。使移动托盘9及喷嘴8,导柱11沿着导套12一起向上从流水线辊道7 之间伸到箱体类零件内吹扫,待吹扫完成后,气缸换向阀15断电,移动托盘9及喷嘴8,导柱11沿着导套12落下,隐藏在辊道7下方。
47.机械运动单元的工作原理,当箱体类零件在流水线辊道7传送到末端后,被辊道箱体定位档铁2定位;
48.通过气缸13与气缸固定架10连接紧固,在与流水线辊道7通过调整紧固螺杆14连接调整,形成气缸13与移动托盘9连接紧固,通过导柱11、导套12导正定位,喷嘴8分别与移动托盘9连接紧固,在抬起落下的过程中,与辊道7之间;避开辊道的干涉部位上下运动。
49.本实用新型中在流水线辊道7上传送第一箱体零件3和第二箱体零件 5,并在移动托盘9上设有8组16个可调角度喷嘴8,在该装置在不工作状态时移动托盘落下,使得8组16个可调角度喷嘴8隐藏于轨道下方,当第一箱体零件3和第二箱体零件5通过辊道进入吹扫位置,由辊道上安装的箱体定位档铁2对其箱体零件进行限位。
50.实施例1
51.通过脚踏式控制方式,如图3所示,脚踏开关连接24

直流电源模块后,通过脚踏开关闭合接通电源,气缸换向阀15和气路通断阀16同时加电,气缸换向阀15接通,气缸13抬起移动托盘9,八组喷嘴8从流水线辊道7之间分别伸到第一箱体零件3和第二箱体零件5的
内腔。气路通断阀 16接通主气路到八组喷嘴8,吹扫第一箱体零件3和第二箱体零件5腔内屑类。在踩脚踏开关断电后,气缸带动移动托盘9落下,八组喷嘴8脱离流水线辊道7下方,并同时停止吹气,实现脚踏控制吹扫过程。
52.实施例2
53.流水线辊道7上还设有第一光电传感器4和第二光电传感器6,第一光电传感器4和第二光电传感器6连接电路控制器,电路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如图2所示,第一箱体零件3和第二箱体零件5在到达流水线辊道7 传输到末端后,第一箱体零件3和第二箱体零件5被箱体定位档铁7定位后,两箱体依次紧贴,并分别遮挡两组光电传感器4.6。当满足第一光电传感器4和第二光电传感器6遮档后,第一光电传感器4和第二光电传感器6 反馈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发令给24

直流中间继电器线圈吸合,气缸换向阀15和气路通断阀16同时加电,气缸换向阀15接通,气缸13抬起移动托盘9,八组喷嘴8从流水线辊道7之间伸到第一箱体零件3和第二箱体零件5的内腔。气路通断阀16接通主气路到八组喷嘴8,吹扫第一箱体零件3和第二箱体零件5腔内屑类。设置plc控制器的计时器,在5秒吹扫后断电,气缸13带动移动托盘9落下,八组喷嘴8脱离流水线辊道7下方,并同时停止吹气,实现自动控制吹扫过程。
54.本实用新型在自动吹扫装置动作可靠,可以在产品转运的过程中实现产品自动清洁功能。
55.本实用新型第一箱体零件3和第二箱体零件5在通过流水轨道7后,到达箱体定位档铁2,被箱体定位档铁2定位,如图1所示;
56.通过脚踏式控制或自动化控制方式启动气缸换向阀15和气路通断阀16,气缸13抬起移动托盘9,八组喷嘴8从流水线辊道7之间伸到第一箱体零件3和第二箱体零件5的内腔。气路通断阀16接通主气路到八组气嘴 8,吹扫第一箱体零件3和第二箱体零件5腔内屑类。
57.通过脚踏式控制或自动化控制方式再次启动气缸换向阀,断开气路通断大,结束八组喷嘴8的吹扫,气缸带动移动托盘9落下,八组喷嘴8脱离流水线辊道7下方,并同时停止吹气,恢复至吹扫前的状态。
5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