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视化沥米饭煲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21:53: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且特别涉及一种可视化沥米饭煲。


背景技术:

2.现有电饭煲煮饭方法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市面常见的米和水一起放在锅中,通过发热盘或者ih技术加热锅体,提升锅内温度,使得米饭变熟。另一种是米和水一起放入锅中,发热盘加热锅体以使米和水的温度一起上升至一定温度,如80-100度;米吸水至一定量后开始把锅内的热水排掉;然后,再采用蒸汽蒸饭。在这两种煮饭方式中,为使米充分吸水,在吸水阶段内米和水是一起煮沸的,在这个过程中米内的淀粉会逐渐的水解,水解的淀粉会不断糊化米的表面。因此,做出的米饭表面糊化严重、粘牙、口感差、容易消化吸收、不耐饿且非常不利于血糖控制。此外,在这两种煮饭方式中,由于米是在受热的状态下吸水,米的每个部位的受热情存在差异,这导致每个部位的吸水情况不同。因此,米饭极易出现吸水不均而导致爆裂,米饭变得很柴且不再具有弹性,严重影响米饭的口感。
3.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能制作沥米饭的烹饪器具,由于沥米饭制作中需要严格控制泡米的时间,因此,其对锅体内水位的监测非常的关键。现有的沥米饭烹饪器具中,液位传感器设置于锅体内,接触式监测锅体内的液面。由于液位传感器需要与外部的控制器进行电连接,因此需要在锅体上打孔进行安装,不仅安装复杂且打孔后还需兼顾密封性。进一步的,传感器和液体的长时间接触也会影响传感器的寿命和性能。此外,现有的米饭烹饪器具中,用户无法直观查看到锅体内的情况,包括水量变化和米饭的变化等,用户在烹饪时可能会出现譬如忘记启动烹饪器具或水量放置太少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视化沥米饭煲。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视化沥米饭煲,其包括底座、玻璃外锅、内锅、蒸格、中空内罩、盖体、水位传感器、加热组件以及调压组件。玻璃外锅可分离式设置于底座。内锅可拆卸式密封连接于玻璃外锅,内锅和玻璃外锅之间形成调压腔。蒸格设置于内锅,蒸格上具有多个沥水孔。中空内罩设置于内锅,中空内罩、内锅以及玻璃外锅之间具有相互连通的水流通道,中空内罩的顶部延伸至蒸格的下方且中空内罩上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盖体打开或盖合于内锅。水位传感器设置于玻璃外锅的外侧壁,非接触式检测玻璃外锅内的水位。加热组件与中空内罩相对设置于玻璃外锅。调压组件设置于底座,玻璃外锅的侧壁或内锅的上缘部具有气口,调压组件通过气口连通调压腔,将玻璃外锅内的水通过水流通道压入内锅和中空内罩内并浸没位于蒸格上的食物;或将内锅和中空内罩内的水回吸。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视化沥米饭煲还包括连接于底座且向上延伸的连接臂,水位传感器设置于连接臂且紧贴玻璃外锅的外侧壁。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气口形成于玻璃外锅的侧壁,连接臂的内侧具有与气口对接或分离的输气接口,调压组件的输气管沿连接臂向上延伸至输气接口。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件、加热连接件、加热固定架以及加热密封圈,加热件设置于中空内罩内,加热固定架设置于玻璃外锅的外底壁且连接于底座,加热连接件穿射玻璃外锅连接于加热固定架,加热密封圈密封加热件底部和玻璃外锅的内底壁;或者,加热组件与中空内罩相对设置于玻璃外锅外底壁。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视化沥米饭煲包括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加热组件连接于上耦合器,下耦合器设置于底座,当玻璃外锅放置于底座时,加热组件通过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耦合连接于位于底座内的控制板。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内锅包括内锅体和隔离罩,隔离罩密封连接于内锅体下方或与内锅体一体成型,蒸格设置于内锅体内,中空内罩设置于隔离罩内。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内锅还包括形成于内锅体顶部且向外延伸的外缘部,外缘部通过锅口密封圈密封连接玻璃外锅。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视化沥米饭煲还包括对称设置于玻璃外锅的两个扣合把手,两个扣合把手将内锅扣合锁紧于玻璃外锅或解除两者的锁紧。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每一扣合把手均包括把手座、把手、锁扣以及驱动件。把手座设置于玻璃外锅,把手座上具有锁定槽。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和扣合件,把手本体转动连接于把手座,扣合件设置于内锅。锁扣活动式设置于把手本体,锁扣包括延伸出把手本体且与锁定槽相对设置的锁舌。驱动件设置于把手本体且位于锁扣的一侧,驱动件带动锁扣相对把手本体运动以使锁舌伸入或脱离锁定槽。当锁舌伸入锁定槽时,把手本体与把手座锁定,扣合件将内锅锁紧扣合于玻璃外锅;当锁舌脱离锁定槽时,把手本体相对把手座转动并带动扣合件脱离内锅。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视化沥米饭煲还包括包覆于玻璃外锅且连接于底座的外壳,外壳上具有至少一个透明的或镂空的观察窗。
15.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式可视化沥米饭煲在煮饭时可以通过控制调压腔内的压力来严格控制米吸水和时间且可实现反复多次的吸水,在确保米粒吸水充足的同时不会糊化,制作的米饭表面光滑且有弹性。基于压强调节的水位升降使得输气管与水完全隔离,不存在管道输水所带来的清洗困难,细菌滋生等问题;且进一步的,非接触式的水位检测也使得水位传感器和玻璃外锅内的水完全隔离,不仅安装方便且大大提高了水位传感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而玻璃外锅的设置则使得用户可在煮饭时能直接观察到外锅内的水位的变化,使用更加方便。
16.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沥米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所示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19.图3所示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4所示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5所示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22.图6所示为可视化沥米饭煲在泡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所示为可视化沥米饭煲在沥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所示为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25.图9所示为图1中扣合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所示为图9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沥米饭煲包括底座1、玻璃外锅2、内锅3、蒸格4、中空内罩5、盖体6、水位传感器7、加热组件8以及调压组件9。玻璃外锅2可分离式设置于底座1。内锅3可拆卸式密封连接于玻璃外锅2,内锅3和玻璃外锅2之间形成调压腔a1。蒸格4设置于内锅3,蒸格4 上具有多个沥水孔41。中空内罩5设置于内锅3,中空内罩5、内锅3以及玻璃外锅2之间具有相互连通的水流通道100,中空内罩5的顶部延伸至蒸格4的下方且中空内罩5上具有至少一个通孔51。盖体6打开或盖合于内锅3。水位传感器7设置于玻璃外锅2的外侧壁,非接触式检测玻璃外锅2内的水位。加热组件8与中空内罩5相对设置于玻璃外锅2。调压组件9设置于底座1,玻璃外锅2的侧壁或内锅3的上缘部具有气口21,调压组件9通过气口21连通调压腔 a1,将玻璃外锅2内的水通过水流通道100压入内锅3和中空内罩5内并浸没位于蒸格4上的食物;或将内锅3和中空内罩5内的水回吸。
28.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沥米饭煲通过调压组件9来改变调压腔a1内的压强,从而实现玻璃外锅2内水位的升降。当调压腔a1内的压强增加,水位上升并浸没位于蒸格4上的大米,实现大米吸水,如图6所示。当调压腔a1内的压强降低时,内锅3内的水300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水位下降,实现沥米,如图7所示。
29.为确保浸泡时上升的水位能完全浸没大米,初始时,玻璃外锅2内需要具有足够的水300。因此,需要对玻璃外锅2内的水位进行检测以判断加水量是否足够。于本实施例中,水位传感器7设置于玻璃外锅2的外侧壁,水位传感器7 不与玻璃外锅2内的水接触,实现非接触式水位检测。优选的,水位传感器7 为电容式非接触水位传感器。使用时,如图3所示,水位传感器7紧贴于非金属的玻璃外锅2的外侧壁,当玻璃外锅2内的液面高度达到水位传感器7探测的位置时即有检测信号输出至设置于底座1内的控制板10。具体而言,如图2 和图5所示,可视化沥米饭煲还包括连接于底座1且向上延伸的连接臂11,水位传感器7通过传感器压板12可拆卸式连接于连接臂11,水位传感器7的感应面紧贴玻璃外锅2的外侧壁。
30.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沥米饭煲中,透明的玻璃外锅2使得用户在烹饪过程中能直观地查看水位和米粒的变化,实现烹饪的可视化,同时也有效有避免了未按下启动案键这类误操作;且在安装时无需在玻璃外锅2上开孔,不仅简化了安装,同时也无需再考虑打孔所带来的密封性问题。进一步的,检测时水位传感器7不与玻璃外锅内的水直接接触,不仅水位传感器7寿命耐久且更卫生。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水位传感器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分离式光电水位传感器来实现玻璃外锅内水位的非接触式检测。
31.为提高玻璃外锅2的使用安全性,于其它实施例中,还可在玻璃外锅的外部包覆耐碰撞或耐磨的外壳,如塑料外壳或金属外壳等。外壳上具有至少一个透明的或镂空的观察
窗,用户可通过观察窗来直观地查看烹饪过程中玻璃外锅内水和米粒的变化。外壳可跟随玻璃外锅联动而与底座分离;或者也可与底座一体成型,而玻璃外锅则可从外壳内取出。
32.于本实施例中,气口21形成于玻璃外锅2的侧壁,连接臂11的内侧具有与气口21对接或分离的输气接口111,调压组件9的输气管93沿连接臂11向上延伸至输气接口22。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气口也可形成于内锅的上缘部。
33.于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气口21上设置有气口密封圈22,当玻璃外锅 2放置于底座上时,输气接口111经气口密封圈22插入气口21内,调压组件9 通过输气管93和气口21向调压腔a1输气增压或排气降压。具体而言,调压组件9包括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输气管93的气泵91和电磁阀92,气泵91向调压腔a1输气增压,电磁阀92连通可视化沥米饭煲外部,当电磁阀92打开时,调压腔a1排气降压。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气泵来同时实现增压和降压。
34.于本实施例中,输气管93包括连接气泵91和电磁阀92的连接管段和形成于连接臂11内的输气通道。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输气管也可为一体式的软管,其沿连接臂内的连接通道延伸至输气接口。
35.于本实施例中,气口21和水位传感器7在纵向投影面上错开,图2为过水位传感器7的剖面示意图,而图6和图7则为过气口21的剖面示意图。然而,本实用新型对两者具体排布位置不作任何限定。
36.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加热组件8包括加热件81、加热连接件82、加热固定架83以及加热密封圈84,加热件81设置于中空内罩 5内,加热固定架83设置于玻璃外锅2的外底壁且连接于底座1,加热连接件 82穿射玻璃外锅2连接于加热固定架83,加热密封圈84密封加热件81底部和玻璃外锅2的内底壁以防止漏水。于本实施例中,加热件81为加热球,位于中空内罩5内的加热球可在沥水后快速加热中空内罩5内的水以快速产生蒸汽,提高煮饭效率。然而,本实用新型对加热件的形状和设置的位置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加热件也可与中空内罩相对设置于玻璃外锅的外底壁,玻璃外锅的底壁将热量传导至中空内罩内的水,从而产生蒸汽。加热件的形状也可为圆环状的加热盘。
37.如图2和图5所示,可视化沥米饭煲还包括设置于玻璃外锅2底部的外锅底罩13,加热固定架83容纳于外锅底罩13。外锅底罩13的底部设置有上耦合器14,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与上耦合器14耦接的下耦合器15,下耦合器15连接于控制板10。当玻璃外锅2放置于底座1时,上耦合器14耦接下耦合器15,实现加热件81和控制板10的电性连接。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外锅底罩,上耦合器也可直接集成于加热固定架。
38.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8所示,内锅3包括内锅体31、形成于内锅体 31顶部且向外延伸的上缘部32以及与内锅体31一体成型的的隔离罩33,蒸格 4设置于内锅体31内,中空内罩5设置于隔离罩33内,外缘部32通过锅口密封圈34密封连接玻璃外锅2。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隔离罩也可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于内锅体。
39.如图4所示,隔离罩33的底部和玻璃外锅2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一水流间隙101,中空内罩5和玻璃外锅2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二水流间隙102,第一水流间隙101和第二水流间隙组成了水流通道100。
40.于本实施例中,可视化沥米饭煲还包括对称设置于玻璃外锅2的两个扣合把手16,
两个扣合把手16将内锅3扣合锁紧于玻璃外锅2或解除两者的锁紧。在烹饪时,扣合把手16施力于内锅的上缘部32,将内锅3密封压紧于玻璃外锅 2,从而确保调压腔a1的气密性。当需要清洗时,扣合把手16则解除两者的锁定,从而将内锅3拿出进行清洗。
41.如图9和图10所示,扣合把手16包括把手座161、把手162、锁扣163以及驱动件164。把手座161通过安装支架167设置于玻璃外锅2,把手座161上具有锁定槽1611。把手162包括把手本体1621和扣合件1622,把手本体1621 通过转轴1612转动连接于把手座161,扣合件1622设置于内锅的上缘部32。锁扣163活动式设置于把手本体1621,锁扣163包括延伸出把手本体1621且与锁定槽1611相对设置的锁舌1631。驱动件164设置于把手本体1621且位于锁扣163的一侧,驱动件164带动锁扣163相对把手本体1621运动以使锁舌1631 伸入或脱离锁定槽1611。当锁舌1631伸入锁定槽1611时,把手本体1621与把手座161锁定,扣合件1622将内锅3锁紧于玻璃外锅2。当锁舌1631脱离锁定槽1611时,把手本体1621相对把手座161转动并带动扣合件1622脱离内锅上缘部32。
42.于本实施例中,锁扣163通过锁扣弹簧165活动式连接于把手本体1621。驱动件164为设置于锁扣163上方的驱动按钮。驱动按钮通过按钮弹簧166连接于把手本体1621,驱动按钮的底端具有朝向锁扣弹簧165的驱动斜面1641,锁扣163上具有与驱动斜面1641相配合的触发斜面1632和按钮退让孔1633。当驱动按钮被按下时,如图9中箭头d1所示,驱动斜面1641抵接触发斜面1632 以使锁扣163向远离锁定槽1611所在的一运动,如图9中箭头d2所示。
43.在扣合时,扣合把手16通过内锅的上缘部32锁紧内锅3和玻璃外锅2。在脱扣时,手动施力于驱动按钮(驱动件164),锁扣163后退,锁舌1631从锁定槽 1611内脱离,把手本体1621和把手座161解锁。此时,转动把手本体1621,扣合件1622跟随把手本体1621转动,施加于内锅上缘部32的锁紧力消失,内锅3和玻璃外锅2之间解除锁定,内锅3可从玻璃外锅2内取出。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扣合把手的结构不作任何限定。
44.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0来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化沥米饭煲的工作步骤。
45.第一步:将玻璃外锅2放置于底座1上,连接臂11上的输气接口111插入气口21,上耦合器14和下耦合器15连接。在玻璃外锅2中放入一定量的水300 后依次放入内锅3、中空内罩5以及蒸格4,锅口密封圈34密封内锅3和玻璃外锅2,形成调压腔a1。水量离中空内罩5上的通孔51的距离约10mm。
46.第二步:将大米200放入蒸格4上,清洗过的大米200上的水会顺着沥水孔41流入隔离罩33和中空内罩5内。盖合盖体6,由于盖体6上具有连通内锅体31的排气孔61,故内锅体31和盖体6之间形成了连通大气的常压空间a2,如图4所示。
47.第三步:控制板10关闭电磁阀92以使调压腔a1成密闭空间,于此同时水位传感器7检测玻璃外锅2内的水位是否满足设定要求;若玻璃外锅2内的水位没有达到设定要求,则水位传感器7输出信号至控制板10,控制板10发出报警以警示用户。
48.第四步:控制板10打开气泵91,通过输气管93从气口21往调压腔a1内充入空气,由于调压腔a1的压强大于常压空间a2,玻璃外锅2内的水300被压入隔离罩33和中空内罩5内并经沥水孔41逐渐上升至内锅体31内并完全浸没位于蒸格4上的大米200。此时,可以让气泵91持续充气以继续提高常压空间a2内的液面高度直至最高点;或让气泵91停止充气以保
持液面高度。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控制板还可交替控制气泵和电磁阀,间歇性调节调压腔a1和常压空间a2的压强差,让液面高度产生上下浮动。在上下浮动的过程中,水不断的与使大米接触,从而提高吸水的均匀性和充分性。
49.于本实施例中,在该步骤中,加热组件8不工作,大米在常温下吸水,吸水的时间可为1~1440秒。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在该阶段内控制板也可控制加热组件通电加热,采用温水对大米进行浸泡,浸泡的温度小于或等于79.9度。
50.第五步:打开电磁阀92,使调压腔a1内的压强小于常压空间a2。内锅体 31内的水由于压强差和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至隔离罩33和中空内罩5内并逐渐回流至调压腔所在的玻璃外锅2内,大米和水分离,实现沥水,如图7示。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气泵进行抽气。
51.第六步:控制板10启动加热件81加热中空内罩5内的水以产生蒸汽,蒸汽通过中空内罩5上的多个通孔51上升并穿透蒸格4上的沥水孔41和大米进入常压空间a2内,蒸汽将热量传递给大米以加热大米。
52.第七步:在步骤五加热达到设定时间后,电磁阀92关闭,气泵91开始工作并通过气口21再次向调压腔a1内充气。玻璃外锅2内的水再次经过水流通道100进入隔离罩33和中空内罩5内并继续上升淹没大米,大米吸水;之后打开电磁阀92进行沥水。
53.第八步:加热件81继续通电加热并产生蒸汽。
54.第九步:重复第七、八步的步骤,直到饭熟为止。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也可以不重复第六、七步的步骤。
55.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式可视化沥米饭煲在煮饭时可以通过控制调压腔内的压力来严格控制米吸水和时间且可实现反复多次的吸水,在确保米粒吸水充足的同时不会糊化,制作的米饭表面光滑且有弹性。基于压强调节的水位升降使得输气管与水完全隔离,不存在管道输水所带来的清洗困难,细菌滋生等问题;且进一步的,非接触式的水位检测也使得水位传感器和玻璃外锅内的水完全隔离,不仅安装方便且大大提高了水位传感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而玻璃外锅的设置则使得用户可在煮饭时能直接观察到外锅内的水位的变化,使用更加方便。
56.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