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7:35: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属于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输送装置具有运送量大,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煤炭、矿山、冶金等行业。相关技术中,输送装置一般包括输送机构以及秤架,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架以及位于输送架上方的皮带,秤架由多个杆件焊接而成,秤架设置皮带的下部,秤架上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与皮带下部接触的滚轮;秤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沿皮带的延伸方向平行且间隔的设置,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均与输送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上均设置有检测装置,每一检测装置通过拉杆与秤架连接,以使秤架悬浮在皮带的下部。使用时,皮带带动其上的物料移动,在经过秤架的过程中,各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拉杆的拉力,即可获得此时皮带上物料的质量。
3.然而相关技术中,秤架由多个杆件焊接而成,焊接之后秤架存在内应力,在使用的过程中,秤架容易发生变形,导致检测精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秤架由多个杆件焊接而成,焊接之后秤架存在内应力,在使用的过程中,秤架容易发生变形,导致检测精度不足的问题。
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秤架、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以及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架、位于所述输送架上方的皮带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支撑在所述皮带的下部,所述支撑架上具有与所述皮带接触的滚轮;所述秤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以及横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皮带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支撑架可拆的与所述秤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均与所述输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沿所述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均与所述秤架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对所述秤架的拉力。
6.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横梁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纵梁朝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侧面贴合,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纵梁之间通过第一紧固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纵梁朝向所述第一纵梁的侧面贴合,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纵梁之间通过第二紧固螺栓连接。
7.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秤架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
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纵梁背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纵梁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连接;
8.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纵梁背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纵梁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紧固螺栓连接。
9.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一纵梁的顶端贴合,所述第二弯折部和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一纵梁的底端贴合。
10.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端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二纵梁的顶端贴合,所述第二弯折部和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二纵梁的底端贴合。
11.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秤架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下部,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位于所述秤架的上部;所述第一纵梁上沿所述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的设置有第一吊孔和第三吊孔,所述第二纵梁上沿所述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的设置有第二吊孔和第四吊孔;所述第一吊孔、所述第二吊孔、所述第三吊孔以及所述第四吊孔位于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处;
12.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上具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二传感器上具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过所述第一吊孔后与第一螺母配合,所述第二螺杆穿过第二吊孔后与第二螺母配合;
13.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上具有第三螺杆,所述第四传感器上具有第四螺杆,所述第三螺杆穿过所述第三吊孔后与第三螺母配合,所述第四螺杆穿过第四吊孔后与第四螺母配合。
14.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二螺母、所述第三螺母以及所述第四螺母均为防松螺母;
15.或者,所述第一螺杆上还设置第一辅助螺母,所述第一辅助螺母位于所述第一螺母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螺母抵接;
16.所述第二螺杆上还设置第二辅助螺母,所述第二辅助螺母位于所述第二螺母外侧,且与所述第二螺母抵接;
17.所述第三螺杆上还设置第三辅助螺母,所述第三辅助螺母位于所述第三螺母外侧,且与所述第三螺母抵接;
18.所述第四螺杆上还设置第四辅助螺母,所述第四辅助螺母位于所述第四螺母外侧,且与所述第四螺母抵接。
19.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架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底梁和第二底梁,所述第一底梁和所述第二底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皮带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秤架位于所述第一底梁和所述第二底梁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均支撑在所述第一底梁和所述第二底梁的顶端。
20.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
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贴附在所述第一支撑梁朝向输送架一侧的端部,所述第二支撑板体贴附在所述第一支撑梁朝向输送架一侧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一钩体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钩体钩持在所述第一底梁的底端,所述第二钩体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钩体钩持在所述第二底梁的底端。
21.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体包括第一杆体、位于第一杆体末端的第一抵顶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抵顶杆末端的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杆体背离所述第一抵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抵顶杆抵顶在所述第一底梁的底端,所述第一止挡部抵顶在所述第一底梁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侧;
22.所述第二钩体包括第一杆体、位于第一杆体末端的第一抵顶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抵顶杆末端的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杆体背离所述第一抵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抵顶杆抵顶在所述第二底梁的底端,所述第一止挡部抵顶在所述第二底梁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侧。
23.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秤架、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以及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架、位于输送架上方的皮带以及支撑架,支撑架支撑在皮带的下部,支撑架上具有与皮带接触的滚轮;秤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以及横梁,横梁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可拆卸的连接;支撑架可拆的与秤架连接;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均与输送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沿皮带的延伸方向间隔的设置,第一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均与秤架连接,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对秤架的拉力。使用时,皮带带动其上的物料移动,经过秤架的过程时,秤架的横梁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可拆卸的连接,可消除秤架的内应力,秤架不易发生变形,提高了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输送装置的爆炸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秤架与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的爆炸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纵梁与横梁的连接示意图;
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钩体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秤架;
ꢀꢀꢀꢀꢀꢀꢀꢀꢀꢀꢀꢀꢀꢀꢀꢀꢀ
162-第二架板;
ꢀꢀꢀꢀꢀꢀꢀꢀ
312-第四安装板;
32.110-第一纵梁;
ꢀꢀꢀꢀꢀꢀꢀꢀꢀꢀꢀꢀ
1311-第一弯折部;
ꢀꢀꢀꢀꢀ
313-第三螺杆;
33.120-第二纵梁;
ꢀꢀꢀꢀꢀꢀꢀꢀꢀꢀꢀꢀ
1411-第三弯折部;
ꢀꢀꢀꢀꢀ
314-第四螺杆;
34.130-横梁;
ꢀꢀꢀꢀꢀꢀꢀꢀꢀꢀꢀꢀꢀꢀꢀꢀ
20-第一支撑梁;
ꢀꢀꢀꢀꢀꢀꢀ
321-第三螺母;
35.111-第一吊孔;
ꢀꢀꢀꢀꢀꢀꢀꢀꢀꢀꢀꢀ
211-第一安装板;
ꢀꢀꢀꢀꢀꢀ
322-第四螺母;
36.112-第二吊孔;
ꢀꢀꢀꢀꢀꢀꢀꢀꢀꢀꢀꢀ
212-第二安装板;
ꢀꢀꢀꢀꢀꢀ
331-第三钩体;
37.121-第三吊孔;
ꢀꢀꢀꢀꢀꢀꢀꢀꢀꢀꢀꢀ
213-第一螺杆;
ꢀꢀꢀꢀꢀꢀꢀꢀ
332-第四钩体;
38.122第四吊孔;
ꢀꢀꢀꢀꢀꢀꢀꢀꢀꢀꢀꢀꢀ
214-第二螺杆;
ꢀꢀꢀꢀꢀꢀꢀꢀ
341-第三支撑板;
39.131-第一连接板;
ꢀꢀꢀꢀꢀꢀꢀꢀꢀꢀ
221-第一螺母;
ꢀꢀꢀꢀꢀꢀꢀꢀ
342-第四支撑板;
40.133-第三连接板;
ꢀꢀꢀꢀꢀꢀꢀꢀꢀꢀ
222-第二螺母;
ꢀꢀꢀꢀꢀꢀꢀꢀ
40-输送机构;
41.135-第一横梁;
ꢀꢀꢀꢀꢀꢀꢀꢀꢀꢀꢀꢀ
231-第一钩体;
ꢀꢀꢀꢀꢀꢀꢀꢀ
410-输送架;
42.136-第二横梁;
ꢀꢀꢀꢀꢀꢀꢀꢀꢀꢀꢀꢀ
232-第二钩体;
ꢀꢀꢀꢀꢀꢀꢀꢀ
420-皮带;
43.142-第二固定板;
ꢀꢀꢀꢀꢀꢀꢀꢀꢀꢀ
2311-第一杆体;
ꢀꢀꢀꢀꢀꢀꢀ
430-支撑架;
44.144-第四固定板;
ꢀꢀꢀꢀꢀꢀꢀꢀꢀꢀ
2312-第一抵顶杆;
ꢀꢀꢀꢀꢀ
411-第一底梁;
45.151-第一紧固螺栓;
ꢀꢀꢀꢀꢀꢀꢀꢀ
2313-第一止挡部;
ꢀꢀꢀꢀꢀ
412-第二底梁;
46.152-第二紧固螺栓;
ꢀꢀꢀꢀꢀꢀꢀꢀ
241-第一支撑板;
ꢀꢀꢀꢀꢀꢀ
432-滚轮;
47.153-第三紧固螺栓;
ꢀꢀꢀꢀꢀꢀꢀꢀ
242-第二支撑板;
ꢀꢀꢀꢀꢀꢀ
441-第一底板;
48.154-第四紧固螺栓;
ꢀꢀꢀꢀꢀꢀꢀꢀ
30-第二支撑梁;
ꢀꢀꢀꢀꢀꢀꢀ
442-第二底板。
49.161-第一架板;
ꢀꢀꢀꢀꢀꢀꢀꢀꢀꢀꢀꢀ
311-第三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1.输送装置是一种在输送物料的同时实现测量物料质量的装置,其称重原理与静态台秤的称重原理相似,是利用称重传感器及秤架来实现质量的测量。相关技术中,输送装置一般包括输送机构以及秤架,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架以及位于输送架上方的皮带,秤架由横梁和纵梁焊接而成,纵梁的延伸方向与皮带的延伸方向平行,秤架设置在皮带的下部,秤架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与皮带下部接触的滚轮;秤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沿皮带的延伸方向平行且间隔的设置,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均与输送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上均设置有检测装置,每一检测装置包括传感器和拉杆,通过拉杆与秤架连接,以使秤架悬浮在输送装置的下部。使用时,皮带带动其上的物料移动,在经过秤架的过程中,各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通过检测拉杆的拉力,即可获得此时皮带上物料的质量。
52.然而,在相关技术中,秤架由横梁和纵梁焊接而成,焊接之后秤架存在内应力,在使用的过程中,秤架容易发生变形,使得每个拉杆受力不同,导致检测精度不足。
53.相应地,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使秤架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与通过焊接方式形成的秤架相比,在使用的过程中,避免在秤架内部产生内应力,以免秤架变形,进而提高了检测精度。
54.请参阅图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输送装置的爆炸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包括:秤架10、第一支撑梁20、第二支撑梁30以及输送机构40,其中:
55.输送机构40包括:输送架410、位于输送架410上方的皮带420以及支撑架430,支撑架430支撑在皮带420的下部,支撑架430上具有与皮带420接触的滚轮432。
56.输送架410作为皮带420输送装置的基础,用于承载整个皮带420输送装置;示例性的,输送架410可以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底梁411和第二底梁412,第一底梁411和第二底梁412的延伸方向与皮带420的延伸方向平行,具体的第一底梁411、第二底梁412可由工字钢或槽钢切割而成。第一底梁411和第二底梁412朝向地面的一侧可设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一端与第一底梁411或第二底梁412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地面上,通过支撑杆可以使整个输送架410支离地面。
57.当然输送架410也可为结构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架,矩形架具有承载能力。
58.支撑架430设置在皮带420和输送架410之间,支撑架430可为角钢焊接的具有支撑作用的架子,支撑架430数量可依据载荷情况而定,本技术实施例中不作要求。支撑架430上设有滚轮432,滚轮432可以为多个;示例性的,设置在每一支撑架上的滚轮可以为3个,位于中间的滚轮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位于两侧的滚轮中心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得多个滚轮432组成内凹陷结构,使得滚轮432与皮带420贴合,并滚轮432随皮带420传动方向转动。滚轮432为皮带420提供了支撑,同时降低皮带420在传动过程中的摩擦。
59.进一步地,输送机构40还包括驱动装置、张紧装置。驱动装置为皮带420传动提供动力,具体可包括电机、减速齿轮传动机构、主动轮从动轮,具体的,电机可固定安装于输送架410上,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减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齿数不同的大小齿轮,减速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主动轮连接,从动轮安装也可安装于输送架410上,并可以自转,主动轮和从动轮与皮带接触,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带动皮带传动。
60.工作时,电机的输出轴电机驱动减速齿轮传动机构,带动皮带420主动轮转动进而实现皮带420的传动;张紧装置的作用是使输送带保持必要的初张力,以免在传动滚轮上打滑,并保证滚轮432间输送带的垂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张紧装置可为螺旋式、小车重锤式和垂直重锤式等。
61.秤架10包括第一纵梁110、第二纵梁120以及横梁130,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的延伸方向与皮带420的延伸方向平行,横梁130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可拆卸的连接;支撑架430可拆的与秤架10连接。
62.秤架10用来支撑支撑架430,在输送架410包括第一底梁411和第二底梁412的实现方式中,秤架10可以设置在第一底梁411、第二底梁412之间,且秤架10的顶端位于第一底梁411、第二底梁412构成的空间内,当然,秤架10的顶面也可以位于第一底梁411和第二底梁412构成的空间内外。
63.进一步地,横梁130位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之间,示例性的,横梁130可以垂直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当然,横梁130可以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之间具有其他的夹角,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64.横梁130及第一纵梁110、第二纵梁120可为槽钢、工字钢等型钢切割而成,也可为钢板焊接而成。可依据载荷情况设置横梁130个数,如可在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延伸方向间隔地设置第一横梁135和第二横梁136。
65.本实施例中,横梁130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可拆卸的连接,示例性的,横梁130可螺接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上,具体方式如图3、图4所示,以横梁130包括第
一横梁135和第二横梁136为例,第一横梁135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板131,第一横梁135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连接板,具体地,第一连接板131、第二连接板可为具有一定强度的钢板切割而成,第一连接板131、第二连接板可焊接于第一横梁135的两端,也可通过螺栓紧固于第一横梁135两端。第一连接板131与第一纵梁110朝向第二纵梁120的侧面贴合,且第一连接板131与第一纵梁110之间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51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纵梁120朝向第一纵梁110的侧面贴合,且第二连接板与第二纵梁120之间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52连接,其中第一螺栓151、第二螺栓152的个数可视载荷情况设置一个或多个。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横梁135可靠地连接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间,同时实现了可方便拆装的效果。
66.同样地,第二横梁136的一端具有第三连接板133,第二横梁136的另一端具有第四连接板,第三连接板133与第一纵梁110朝向第二纵梁120的侧面贴合,且第三连接板133与第一纵梁110之间通过第三紧固螺栓153连接;第四连接板与第二纵梁120朝向第一纵梁110的侧面贴合,且第四连接板与第二纵梁120之间通过第四紧固螺栓154连接。
67.在横梁130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可拆卸的连接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在第一纵梁110、第二纵梁120朝向横梁的一侧开有卯眼,在横梁130上两端设有榫头,安装时,将榫头插入对应的卯眼中,进而实现横梁130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的快速连接。
68.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架430可拆的与秤架10连接,具体方式可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架430的底面一端设有第一底板441,底面另一端设有第二底板442,第一底板441、第二底板442上均可设有通孔;另在第一纵梁110背离第二纵梁120的一侧设有固定安装的第一架板161,第一架板161可为钣金件,也可为角钢,第一架板161的顶面要高于输送架410顶面,在输送架410包括第一底梁411和第二底梁412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架板161高于第一底梁411的顶面,第二纵梁120背离第一纵梁110的一侧设有固定安装的第二架板162,第二架板162可为钣金件,也可为角钢,第二架板162的顶面要高于第二底梁412的顶面,第一架板161、第二架板162上均设有与第一底板441、第二底板442相配合的通孔。然后将第一架板161与第一底板441用螺栓固定安装,第二架板162与第二底板442用螺栓固定安装,进而实现支撑架430可拆的与秤架10连接,其中第一架板161、第二架板162的上表面平齐,且高于第一底梁411和第二底梁412的上表面,其目的是使得支撑架430底面悬于两个底梁上,避免第一底梁411和第二底梁412分担物料的重力,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69.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均与输送架410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沿皮带420的延伸方向间隔的设置,第一支撑梁20上设置有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支撑梁30上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均与秤架10连接,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秤架10的拉力。
70.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输送架410包括第一底梁411和第二底梁412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均支撑在第一底梁411和第二底梁412的顶端。其中,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为中空的又具有支撑强度的壳体结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20、第二支撑梁30可包括槽体和盖板两部分,待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安装槽体内后,将盖板活动地或可拆卸地固定于槽体上,上述设置可方便维护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
71.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20、第二支撑梁30还可以设置成一体结构的壳体,在壳体背离输送架410的一侧开有大于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的安装孔,另设有大于安
装孔的安装板211,待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通过安装孔安装在第一支撑梁10内和第二支撑梁30后,将安装板211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孔上。上述设置可方便的维护检测装置,同时还保证了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的强度。
72.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梁20、第二支撑梁30朝向输送架410的一侧开有检测装置安装孔,安装孔用于检测装置与秤架10的连接。
73.进一步地,秤架10位于支撑架430的下部,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位于秤架10的上部,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均与输送架410固定连接,第一纵梁110上沿皮带420的延伸方向间隔的设置有第一吊孔111和第三吊孔121,第二纵梁120上沿皮带420的延伸方向间隔的设置有第二吊孔112和第四吊孔122;第一吊孔111、第二吊孔112、第三吊孔121以及第四吊孔122位于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处。具体地,第一吊孔111、第二吊孔112与第三吊孔121、第四吊孔122,为分别设置在第一纵梁110、第二纵梁120上的通孔。
74.进一步地,第一检测装置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可以为拉力型称重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上具有第一螺杆213,第二传感器上具有第二螺杆214,第一螺杆213通过第一支撑梁20上的安装孔,并同时穿过第一吊孔111后与第一螺母221配合,第二螺杆214通过第一支撑梁20上的安装孔,并同时穿过第二吊孔112后与第二螺母222配合。
75.同样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上具有第三螺杆313,第四传感器上具有第四螺杆314,第三螺杆313通过第二支撑梁30上的安装孔,并同时穿过第三吊孔121与第三螺母321配合,第四螺杆314通过第二支撑梁30上的安装孔,并同时穿过第四吊孔122与第四螺母322配合。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与秤架10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在承载标校环节,可以通过调节螺母来调节秤架10平面的高低,进而使得四个传感器的受力均匀,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精度。
76.本实施提供的皮带420输送装置,工作时,物料放置在皮带420上,物料的重力通过皮带420传给滚轮432、滚轮432又经支撑架430作用在秤架10上,秤架10的压力通过螺杆转化为对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的拉力,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安装在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上,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支撑在输送架410的顶端,因此,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受到的拉力通过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作用在输送架410上,最终输送架410受到的压力由地面提供的支撑力平衡。
77.测量时,物料的重力通过滚轮432及支撑架430传递给秤架10,再由秤架10作用到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上,进而实现质量的测量。
7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皮带420输送装置,输送架410、位于输送架410上方的皮带420以及支撑架430,支撑架430支撑在皮带420的下部,支撑架430上具有与皮带420接触的滚轮432,秤架10可包括第一纵梁110、第二纵梁120以及横梁130,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的延伸方向与皮带420的延伸方向平行,由于横梁130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可拆卸的连接;支撑架430可拆的与秤架10连接。与相关技术中焊接一体的秤架结构相比,消除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避免了秤架10因内应力而产生的形变,保证了秤架10平面与输送架410平面的平行性,使得检测装置的受力均匀,进而提高了检测精度。
79.另外,由于秤架10为可拆卸安装,秤架10的各部分可堆叠打包在一起,大大缩减了运输件的体积,同时在一些特殊工况,如应用于狭窄空间的煤矿井下作业时,可拆卸安装秤
架10的方式方便了运输和携带。
80.在第一连接板131与第一纵梁110之间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51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纵梁120之间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52连接的实现方式中,秤架10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142,第一固定板可为与第一连接板131相同的结构,第二固定板142可为与第二连接板相同的结构。
81.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一纵梁110背离第二纵梁120的一侧,第一固定板、第一纵梁110以及第一连接板131之间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51连接;第二固定板142位于第二纵梁120背离第一纵梁110的一侧,第二固定板142、第二纵梁120以及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52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将第一横梁135安装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上,进一步地提高了秤架10安装的牢固性。
82.同样地,在横梁130还包括第二横梁136的实施例中,秤架10还包括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144,第三固定板位于第一纵梁110背离第二纵梁120的一侧,第三固定板、第一纵梁110以及第三连接板133之间通过第三紧固螺栓153连接;第四固定板144位于第二纵梁120背离第一纵梁110的一侧,第四固定板144、第二纵梁120以及第四连接板之间通过第四紧固螺栓154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将第二横梁136安装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上,进一步地提高了秤架10安装的牢固性。
8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131的顶端具有第一弯折部1311,第一连接板13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第一固定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弯折部1411,第一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第四弯折部,第一弯折部1311和第三弯折部1411与第一纵梁110的顶端贴合,第二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与第一纵梁110的底端贴合。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弯折部1311、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1411和第四弯折部的顶端中间处设有半圆的凹槽,便于第一螺杆213穿设。
84.同样地,第二连接板的顶端具有第五弯折部,第二连接板的底端设置有第六弯折部,第二固定板142的顶端设置有第七弯折部,第二固定板142的底端设置有第八弯折部,第五弯折部和第七弯折部与第二纵梁120的顶端贴合,第六弯折部和第八弯折部与第二纵梁120的底端贴合。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五弯折部、第六弯折部、第七弯折部和第八弯折部的顶端中间处设有半圆的凹槽,便于第二螺杆214穿设。折弯部结构,进一步加强了横梁130与第一纵梁110和第二纵梁120间安装的牢固性。
8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母221、第二螺母222、第三螺母321以及第四螺母322均为防松螺母;或者,第一螺杆213上还设置第一辅助螺母,第一辅助螺母位于第一螺母221外侧,且与第一螺母221抵接;第二螺杆214上还设置第二辅助螺母,第二辅助螺母位于第二螺母222外侧,且与第二螺母222抵接;第三螺杆313上还设置第三辅助螺母,第三辅助螺母位于第三螺母321外侧,且与第三螺母321抵接;第四螺杆314上还设置第四辅助螺母,第四辅助螺母位于第四螺母322外侧,且与第四螺母322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设置防松螺母或辅助螺母提高了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与秤架10连接的可靠性。
8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5所示,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钩体231和第二钩体232;第一支撑梁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41,第一支撑梁2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42,第一支撑板241贴附在第一支撑梁20朝向输送架410一侧的端部,第二支撑板242体贴附在第一支撑梁20朝向输送架410一侧的另一端部,具体地贴附方式可为第一支撑
板241、第二支撑板242可用螺栓紧固于第一支撑梁20上,当然第一支撑板241、第二支撑板242也可焊接于第一支撑梁20上。
87.进一步地,第一钩体231与第一支撑板241可拆卸的连接,第一钩体231钩持在第一底梁411的底端,第二钩体232与第二支撑板242拆卸的连接,第二钩体232钩持在第二底梁412的底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钩体231和第二钩体232,使得第一支撑梁20与第一底梁411、第二底梁412固定连接,即为第一支撑梁20输送架410固定连接。
88.同样地,第二支撑梁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板341,第二支撑梁3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支撑板342,第三支撑板341贴附在第二支撑梁30朝向输送架410一侧的端部,第四支撑板342体贴附在第二支撑梁30朝向输送架410一侧的另一端部;第三钩体331与第三支撑板341可拆卸的连接,第三钩体331钩持在第一底梁411的底端,第四钩体与第四支撑板342拆卸的连接,第四钩体332钩持在第二底梁412的底端。通过第三钩体331和第四钩体332使第二支撑梁30与输送架410固定连接。
8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钩体231包括第一杆体2311、位于第一杆体2311末端的第一抵顶杆2312、以及位于第一抵顶杆2312末端的第一止挡部2313,第一杆体2311背离第一抵顶杆231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241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抵顶杆2312抵顶在第一底梁411的底端,第一止挡部2313抵顶在第一底梁411背离第一杆体2311的一侧。具体地,可将第一止挡部2313设置为向第一杆体2311倾斜的结构,以使第一支撑梁与输送架的连接更牢固。
90.在另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可在第一支撑板241上开有通孔,第一杆体2311背离第一抵顶杆2312的一端设有螺纹结构,螺纹结构穿过通孔与配套的螺母拧紧,进而实现第一杆体2311与第一支撑板241可拆卸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钩体232、第三钩体331和第四钩体332与第一钩体231结构相同,皆是保证第一支撑梁20和第二支撑梁30与输送架410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在此不再赘述。
9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