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防尘性能的自调心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7:34: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总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防尘性能的自调心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


背景技术:

2.汽车传动系统通过离合器传递动力,离合器安装在变速箱与发动机之间的大壳内。目前汽车离合器大部分为干摩擦式离合器,在分离结合尤其半离合状态时从动盘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在变速箱大壳底部会开窗口,窗口覆盖有百叶窗,在非公路的恶劣工况下会有粉尘进入。另外从动盘摩擦片在分离结合过程中也会掉落材料粉末,这些灰尘随着离合器旋转会在变速箱大壳内扬起,因此拉式分离轴承单元始终工作时始终处在具有大量粉尘的环境中。现有的拉式分离轴承单元在轴承与套筒总成之间没有防尘密封元件,并且端面间隙约 2mm,随着汽车的使用,粉尘越来越多,轴承在旋转过程中,灰尘会被吸入轴承与套筒总成中间的空隙并堆积。一方面粉尘会淤积在外罩内径与外圈外径之间的间隙内,导致轴承丧失调心性能,分离轴承在随着离合器一同旋转时,受力不均,造成轴承单元的过早失效;另外一方面粉尘会逐渐进入轴承内部,导致轴承烧蚀卡滞无法旋转。
3.另外,目前工程汽车除了公路用牵引车外,还有大部分工程汽车长期处在道路泥泞、粉尘飞扬、跋山涉水、高温、高寒等恶劣条件下连续作业,因此对离合器内部的分离轴承的密封性提出一定的要求,而现有国内外的同类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不能完全满足高密封性能,导致轴承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提供一种高防尘性能的自调心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该轴承总成具有能够有效防止灰尘从套筒端面间隙进入且轴承密封性强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高防尘性能的自调心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包括轴承、外罩、套筒、波形弹簧以及内防尘密封圈;所述套筒套接于变速箱一轴管套上,所述套筒的一端沿着径向向筒体外延伸出一承压凸缘,所述轴承的外侧设有一将轴承的外圈碾压固定于承压凸缘上侧的外罩,所述轴承的内圈高于外圈,所述内圈的顶端外侧通过拉式配件与离合器膜片簧分离指相连接;
7.所述轴承的下端面与承压凸缘之间预留安装间隙,所述波形弹簧垫设于安装间隙内,所述内圈的内壁与套筒的上端面之间还设有能够密封遮盖安装间隙的内防尘密封圈,所述内防尘密封圈的一端固定于内圈上,其另一端与套筒的上端面动密封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内注塑有尼龙衬套,所述内防尘密封圈的一端固定于内圈内壁上,其另一端与尼龙衬套的上端面贴合且动密封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内圈与套筒相邻的内壁上内凹加工一密封槽,所述内防尘密封圈
的一端卡装固定于密封槽内,所述内防尘密封圈的另一端与尼龙衬套的上端面接触的唇口设置的比较长且橡胶厚度比较薄。
10.进一步地,所述拉式配件包括通过固定环固定安装于离合器膜片簧分离指背面的分离拉环以及卡箍,所述内圈的外侧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卡箍套装于内圈外侧,所述卡箍一端与分离拉环的内孔相连接,其另一端卡入分离轴承内圈的环形槽内。
11.进一步地,所述外罩与分离拉环的下端面之间还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螺旋压紧弹簧,以防止分离拉环的轴向移动。
12.进一步地,所述内防尘密封圈采用高温改性丁腈橡胶材质;所述尼龙衬套注塑后的上端面与套筒端面齐平。
13.进一步地,轴承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防尘密封圈的内防尘密封圈唇口抵靠于尼龙衬套的上端面并且二者之间设置一定的过盈量。
14.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内的尼龙衬套注塑时采用阻燃、高强度且具有自润滑性能的尼龙材料,且尼龙衬套表面光滑。
15.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内的钢球通过保持架固定,所述钢球上、下部的内圈外侧均设有台阶槽,两个金属防尘盖分别过盈装配于对应的台阶槽内并且两者均能够随着内圈同步转动;所述外圈与两个台阶槽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环形密封槽,两片橡胶密封圈轴向过盈装配于对应的密封槽内;所述橡胶密封圈设计成三唇口密封结构,即所述橡胶密封圈远离密封槽的外侧沿着径向设置两唇口,所述橡胶密封圈的一端沿着轴向设置一唇口;所述橡胶密封圈的径向两唇口与对应的金属防尘盖内侧壁接触配合,位于所述橡胶密封圈一端的轴向唇口与金属防尘盖的端面接触配合。
16.进一步地,所述外罩内径比轴承外圈外径大约2mm,所述外罩的下侧内壁上设有一半圆环凸起,所述套筒的外侧设有一环形凹槽,通过将凸起卡入环形凹槽内进而实现将外罩固定连接于套筒上。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轴承总成由于在旋转的内圈与套筒端面设置有内防尘密封圈,阻挡了外部粉尘进入轴承端面和套筒端面之间的安装间隙,一方面避免了粉尘淤积在轴承密封圈处,另一方面避免粉尘进入外罩内壁与外圈外壁之间的间隙内,保证了轴承单元的调心性能。
19.2、该轴承总成中,由于轴承单面采用双密封结构,橡胶密封圈采用三唇结构,且与金属防尘盖相配合,不仅防止外部粉尘、泥浆等异物进入轴承内部,而且能够阻止轴承内部润滑脂泄露。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内防尘密封圈及其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断裂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记名称:轴承1、内圈2、环形槽21、内圈密封槽22、外圈3、拉式配件4、分离拉环41、固定环42、卡箍43、外罩5、套筒6、尼龙衬套61、尼龙衬套端面62、波形弹簧7、离合器膜片簧分离指8、内防尘密封圈9、内防尘密封圈唇口91、钢球13、保持架14、金属防尘盖15、橡胶密封圈16。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第一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的一种高防尘性能的自调心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包括:轴承1、外罩5、套筒6、波形弹簧7以及内防尘密封圈9;其中套筒6套接于变速箱一轴管套上,套筒6的一端沿着径向向筒外延伸出一承压凸缘,轴承1的外侧设有一将轴承1的外圈3碾压固定于承压凸缘上侧的外罩5,外罩5内径比轴承1外圈3外径大约2mm,轴承1 的内圈2高于外圈3,内圈2高于外圈3的外侧通过拉式配件4与离合器膜片簧分离指8相连接;使用时,轴承1的内圈2随着离合器同步转动,而外罩5承受分离力。
27.其中,轴承1相对于套筒6能够在径向方向移动,从而弥补离合器与变速箱一轴管套的偏心。
28.本实施例中,轴承1的下端面与承压凸缘之间预留安装间隙,波形弹簧7垫设于安装间隙内,弹簧的正压力能够防止轴承1在径向方向自由窜动;内圈2的内壁与套筒6的上端面之间还设有能够密封遮盖安装间隙的内防尘密封圈9,内防尘密封圈9的一端固定于内圈2 上,其另一端与套筒6的上端面即尼龙衬套端面62动密封连接。
29.其中,套筒6内注塑有尼龙衬套61,内防尘密封圈9的一端固定于内圈2上,其另一端与尼龙衬套端面62贴合且动密封连接。
30.使用时,内防尘密封圈9一方面能够跟随内圈2同步转动,另一方面可以阻挡外部灰尘进入轴承1与套筒6上侧承压凸缘之间的安装间隙内。
31.本实施例中,内圈2与套筒6相邻的内壁上内凹加工一密封槽,内防尘密封圈9的一端卡装固定于密封槽内,内防尘密封圈9的另一端与尼龙衬套端面62接触的内防尘密封圈唇口 91设置的比较长且橡胶厚度比较薄。
32.请参阅图1,拉式配件4包括:通过固定环42固定安装于离合器膜片簧分离指8背面的分离拉环41以及卡箍43,内圈2的外侧设置有环形槽21,卡箍43套装于内圈2外侧;外罩 5与分离拉环41的下端面之间还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螺旋压紧弹簧,以防止分离拉环41的轴向移动。
33.使用时,卡箍43一端与分离拉环41的内孔相连接,其另一端卡入分离轴承1内圈2的环形槽21内,可以起到与离合器相连接的作用。
34.本实施例中,内防尘密封圈9采用高温改性丁腈橡胶材质,耐磨性好;尼龙衬套61采用阻燃高强度尼龙注塑而成,尼龙衬套61注塑后的尼龙衬套端面62与套筒6端面齐平。
35.其中,尼龙衬套端面62设置一定的端面宽度,以保证内防尘密封圈9随轴承1径向调心时,采用橡胶材质的内防尘密封圈唇口91仍能与尼龙衬套端面62接触,进而起到防尘作用。
36.本实施例中,轴承1处于自由状态时,防尘密封圈9的内防尘密封圈唇口91抵靠于尼龙衬套端面62并且二者之间设置一定的过盈量(即在唇口的压力作用下衬套端面的凹陷量),可以弥补轴承1在拉伸状态下的轴向游隙以及外罩5碾压造成的高度位置变化,保证了密封性能的同时轴承1旋转力矩不会过大。
37.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套筒6内筒壁注塑需选用具有较好自润滑
性能的尼龙材料,且尼龙衬套61表面粗糙度需控制,表面要尽量光滑。
38.第二实施例:
39.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轴承1采用双密封结构,轴承1 内的钢球13通过保持架14固定,钢球13上、下部的内圈2外侧均设有台阶槽,两个金属防尘盖15分别过盈连接于对应的台阶槽内并且两者均能够随着内圈2同步转动;外圈3与两个台阶槽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环形密封槽,两片橡胶密封圈16轴向过盈装配于对应的密封槽内。
40.本实施例中,橡胶密封圈16设计成三唇口密封结构,橡胶密封圈16远离密封槽的外侧沿着径向设置两唇口,橡胶密封圈16的一端沿着轴向设置一唇口;橡胶密封圈16的径向两唇口与对应的金属防尘盖15内侧壁接触配合,防止外部粉尘、泥浆等异物进入轴承1内部;轴向唇口与金属防尘盖15的端面接触配合,一方面防止轴承1内部润滑脂泄露,另一方面是给外部的粉尘、泥浆等异物再设置一道阻碍,这样更好地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41.本实施例中未提及的部分同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42.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