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能够传输大电流的高稳定性电源端子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7:17: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传输大电流的高稳定性电源端子。


背景技术:

2.板对板连接器是目前所有连接器产品类型中传输能力最强的连接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网络、金融制造、电梯、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家电、军工制造等行业。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通常将电源端子组装一绝缘或者金属壳体内,通过与另一个连接器的对插实现电流的传输,故电源端子的组装的稳定性以及对插后的接触稳定性是板对板连接器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传输大电流的高稳定性电源端子。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包括:
5.一种能够传输大电流的高稳定性电源端子,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焊接部以及弹臂部,所述弹臂部包括第一弹臂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弹臂两侧的两个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沿第一方向延伸经弯折后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臂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经弯折后向上延伸形成;
6.所述第一弹臂、两个所述第二弹臂和与该电源端子相适配的对配电源端子呈单点或者多点接触。
7.优选的,所述第一弹臂由所述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撕裂而成,所述第二弹臂由所述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撕裂而成。
8.优选的,所述第一弹臂包括呈板状的第一弹臂本体、由所述第一弹臂本体一侧延伸的第一头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弹臂本体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成型在所述焊接部的上端中部;
9.所述第二弹臂包括呈板状的第二弹臂本体、由第二弹臂本体一侧延伸的第二头部以及由所述第二弹臂本体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成型在所述焊接部的上端两侧。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头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接触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触段和所述第一弹臂本体,所述第一接触段呈弧形用于接触所述公头电源端子;
11.所述第二头部包括第二连接段和第二接触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接触段和所述第二弹臂本体,所述第二接触段呈弧形用于接触所述公头电源端子。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段和第二接触段的端部的宽度由下到上逐渐减小。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弹臂主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所述第二弹臂主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宽度。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弹臂主体、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弹臂主体、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由下到上逐渐减小。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弹臂本体上开设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由所述第一头部的端部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弹臂本体内。
16.优选的,所述分隔槽将所述第一弹臂本体分割为对称设置的第一弹臂单元a和第一弹臂单元b,所述第一弹臂单元a和所述第一弹臂单元b分别与所述公头电源端子单点接触。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传输大电流的高稳定性电源端子,本电源端子对称设置的弹臂部使其受力平衡更稳定,且在与对配电源端子接触时为多点接触,使得接触电阻更低,稳定性更好;同时,本电源端子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在厚度方向延伸后向上折弯,增大了其正向力,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更好的接触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电源端子的正视示意图;
20.图3为电源端子的侧视示意图;
21.图4为对配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母座电源端子;10-焊接部;11-弹臂部;11-1-第一弹臂;110-第一弹臂本体;1100-分隔槽;110-1-第一弹臂单元a;110-2-第一弹臂单元b;111-第一头部;1110-第一连接段;1111-第一接触段;112-第一弯折部;11-2-第二弹臂;120-第二弹臂本体;121-第二头部;1210-第二连接段;1211-第二接触段;122-第二弯折部;
24.2-公头电源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
26.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传输大电流的高稳定性电源端子,其通常作为母座电源端子使用,但并不限定为作为公头电源端子使用,与其相适配的对配电源端子2的结构可以是常规的板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所述对配电源端子的结构,目的为保护具有本实用新型该结构的电源端子具有稳定的结构设计以及能够与对配电源端子2实现多点接触。
27.下面仅描述将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端子作为母座电源端子使用,而所述对配电源端子呈板状的公头电源端子的互配使用情形,其他利用了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8.具体地,连接器组件包括相适配的公头和母座,其中,所述公头包括若干公头电源端子2,所述母座包括若干母座电源端子1;当将所述公头和母座对配时,所述公头电源端子2与所述母座电源端子1电接触,具体地,所述公头电源端子1插入所述母座电源端子1内,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母座电源端子1和所述公头电源端子2可以实现多点接触,使得接触电阻更小,更有利于稳定性。
29.具体地,所述母座电源端子1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焊接部10以及弹臂部11,通过所述焊接部10使所述母座电源端子1焊接在其pcb板上,而通过所述弹臂部11实现与公头电源端子2的电接触;其中,所述弹臂部11包括第一弹臂11-1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弹臂11-1两侧的两个第二弹臂11-2;且所述第一弹臂11-1沿第一方向延伸经弯折后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臂11-2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经弯折后向上延伸形成;如图1所示,将x方向设定为所述母座电源端子的宽度方向,而将y方向设定为母座电源端子的厚度方向,将z方向设定为所述母座电源端子的高度方向;所述公头电源端子由z方向插入,所述第一弹臂11-1和第二弹臂11-2以及所述焊接部10在厚度方向上分布,若将焊接部10的位置定义为与坐标系x轴重合的位置,则所述第二弹臂11-2位于 y轴段,而所述第一弹臂11-1位于-y轴段,即分别位于x轴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弹臂11-2对称设在所述第一弹臂11-1的两端。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臂11-1也呈轴对称设置,即在所述第一弹臂11-1上开设有分隔槽1100,所述分隔槽1100将第一弹臂11-1分隔成为以所述分隔槽1100的z方向的中心轴l为对称轴的呈对称设置的第一弹臂单元a110-1和第一弹臂单元b110-2,使得所述弹臂部11整体为对称设计。而所述公头电源端子2呈板状,所述第一弹臂11-1、两个所述第二弹臂11-2与所述公头电源端子2呈单点或者多点接触,从而避免了弹臂部11整体上与公头单元端子形成单点接触。
3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弹臂11-2分别与所述公头电源端子2形成一个单点接触,所述第一弹臂单元a110-1和第二弹臂单元b110-2分别与公头电源端子2形成一个单点接触,即所述弹臂部11与所述公头电源端子2形成了四点接触,使得接触电阻更低,稳定性更好。
3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臂单元a110-1、第二弹臂单元b110-2、两个第二弹臂11-2还可以进一步分隔形成更进一步的单元,以使其分别与所述公头电源端子形成多点接触。
33.优选的,所述第一弹臂11由所述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y)撕裂而成,所述第二弹臂由所述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 y)撕裂而成,使得所述弹臂部11在厚度方向上最大化,使得正向力也更大,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接触传输性能。
3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臂11-1包括呈板状的第一弹臂本体110、由所述第一弹臂本体110一侧延伸的第一头部111以及由所述第一弹臂本体110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一弯折部112;所述第一弯折部112成型在所述焊接部10的上端中部,同时,所述第二弹臂11-2包括呈板状的第二弹臂本体120、由第二弹臂本体120一侧延伸的第二头部121以及由所述第二弹臂本体120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弯折部122;所述第二弯折部122成型在所述焊接部10的上端两侧。即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112、所述第二弯折部122,使得所述弹臂部11能够在厚度方向上最大化。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头部111包括第一连接段1110和第一接触段1111;所述第一连接段1110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触段1111和所述第一弹臂本体110,所述第一接触段110呈弧形用于接触所述公头电源端子2;同样地,所述第二头部121包括第二连接段1210和第二接触段1211;所述第二连接段1210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接触段1211和所述第二弹臂本体120,所述第二接触段1211呈弧形用于接触所述公头电源端子,如图1和图3所示,所
述第一接触段1111和所述第二接触段1211的凸弧面相面对设置,所述公头电源端子2插入在所述第一弹臂11-1和第二弹臂11-2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接触段1111和第二接触段1211的凸弧面与所述公头电源端子2的板面接触。
36.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段1111和第二接触段1211的端部的宽度由下到上逐渐减小,可以增加更大的压力,进而达到更好的稳定性,。
37.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臂主体11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110的宽度;所述第二弹臂主体120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1210的宽度,同时,所述第一弹臂主体110、所述第一连接段1110、所述第二弹臂主体120、所述第二连接段1210的厚度由下到上逐渐减小,即所述第一弹臂11-1和第二弹臂11-2整体呈底部厚而顶端薄的特征,减少了弹性空间,增加了弹簧寿命。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