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01:54: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适用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为了开发利用水资源、打造景观带,越来越多的固定堰坝或活动堰坝在天然河道上筑起。现状堰坝多采用混凝土或砾石等材料构筑而成,主要满足防洪、蓄水和灌溉作用,功能、形式单一,造成了河流系统的破碎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游行通道和上下游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交换,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亲水性和生态性都较差,且对控制面源污染所起的作用甚微。
3.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科学开展河道整治、加强污染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亟需设计一种景观效果好、生态性强、具有水污染净化功能的生态堰坝,能够对河道水体的水位水量进行调控,同时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能力和观赏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景观效果好、生态性强、具有水污染净化功能的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
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安装在浅流型河道上,其特征在于:具有若干沿浅流型河道内水流流向布置的堰坝,所述堰坝的坝顶处具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水渠。
6.所述浅流型河道上相邻两个堰坝上的水渠在河道断面上成错位布置,浅流型河道上堰坝的水渠在河道水面上成“s”形布置。
7.所述堰坝的高度不超过0.3m,堰坝的水渠的深度为10cm~15cm。
8.所述堰坝具有布置在河道底部的坝体基座和在坝体基座上搭建的坝体。
9.所述坝体为在坝体基座上将碎石、砂石和砾石按一定比例组合搭建形成。
10.所述堰坝两侧表面在常水位以上种植有挺水植物,堰坝两侧表面在常水位一下种植有沉水植物。
11.在堰坝两侧的浅流型河道底面上布置有碎石垫。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在浅流型河道上沿水流流向布置多个堰坝,堰坝两侧表面在常水位以上种植有挺水植物,堰坝两侧表面在常水位一下种植有沉水植物,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作用,堰坝两侧的河道底面上布置有碎石垫,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13.2、在浅流型河道上相邻的两个堰坝之间在下游侧的堰坝的上游侧形成跌水塘,堰坝上游的跌水塘中水体流速缓慢,在堰坝的坝顶处开设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水渠,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使跌水塘作为良好的鱼类栖息地,浅流型河道上水流在经过生态堰坝结构上由碎石、砂石和砾石按一定比例组合搭建形成的坝体时,水流可直接穿过堰坝,减慢了浅流型河道上水流的流速并增大了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在堰坝两侧面上种植的沉水植物,使浅流型河道上相邻的两个堰坝之间的跌水塘内具有良好的生态功
能。
14.3、堰坝的坝体由碎石、砂石和砾石按一定比例组合搭建形成,粒径较大的悬浮颗粒物不能通过孔道,被拦截在坝前,较小的悬浮物被拦截在坝体5,水中的总磷和其他的一些矿物质经过孔道时,在砾石的吸附作用下被截留,能够有效拦截、吸附、分解污染物质,且通过多级叠水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具有良好的净化水质的功能。
15.4、高度较低的堰坝也使得当浅流型河道内出现较大水流量时,水流可直接漫过堰坝从而减少对泄洪的影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专利所提供的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的平面布置图。
17.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18.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19.图4为图1中c-c方向的剖视图。
20.图中各符号说明:1、堰坝;2、跌水塘;3、水生植物;4、碎石垫;5、坝体;6、坝体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22.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本实施例中,在浅流型河道上,沿水流的流向方向均匀布置有若干堰坝1,在相邻的两个堰坝1之间会因为下游侧堰坝1的阻挡而在下游侧堰坝1的上游形成一个跌水塘2,在跌水塘2内水流的流速较慢,可以作为鱼类的栖息地,在堰坝1坝顶的水渠也构成了鱼类的洄游通道,浅流型河道内水流在穿过堰坝1坝体5处的流速较慢,水流在穿过堰坝1水渠处的流速较快,使得浅流型河道内的水流也在“s”形布置的水渠的作用下大致呈“s”形流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堰坝1的高度不超过0.3m,堰坝1的水渠的深度为10cm~15cm。
23.本实例中,堰坝1由坝体基座6和坝体5组成,坝体基座6固定安装在浅流型河道底面上,并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坝体5搭建在坝体基座6上。本实施例中的坝体5由碎石、砂石和砾石按一定比例组合搭建形成,使得坝体5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能使堰坝1上游侧的河水透过堰坝1时水渗过坝体5时,粒径较大的悬浮颗粒物不能通过孔道,被拦截在坝前,较小的悬浮物被拦截在坝体5,水中的总磷和其他的一些矿物质经过孔道时,在砾石的吸附作用下被截留,从而达到吸附污染物、净化水质的目的。
24.为了使该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在堰坝1两侧的河道底面上布置碎石垫4,并在堰坝1两侧的表面上种植适地适种、耐污能力强、净化能力强、经济和观赏价值高的水生植物3,在常水位以上种植挺水植物,堰坝1两侧表面在常水位一下种植沉水植物,在使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具有良好的观赏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去污净化作用。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安装在浅流型河道上,其特征在于:具有若干沿浅流型河道内水流流向布置的堰坝,所述堰坝的坝顶处具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水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流型河道上相邻两个堰坝上的水渠在河道断面上成错位布置,浅流型河道上堰坝的水渠在河道水面上成“s”形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堰坝的高度不超过0.3m,堰坝的水渠的深度为10cm~1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堰坝具有布置在河道底部的坝体基座和在坝体基座上搭建的坝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为在坝体基座上将碎石、砂石和砾石按一定比例组合搭建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堰坝两侧表面在常水位以上种植有挺水植物,堰坝两侧表面在常水位一下种植有沉水植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堰坝两侧的浅流型河道底面上布置有碎石垫。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适用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安装在浅流型河道上,其特征在于:具有若干沿浅流型河道内水流流向布置的堰坝,所述堰坝的坝顶处具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水渠。所述浅流型河道上相邻两个堰坝上的水渠在河道断面上成错位布置,浅流型河道上堰坝的水渠在河道水面上成“S”形布置。本发明在浅流型河道上相邻的两个堰坝之间在下游侧的堰坝的上游侧形成跌水塘,堰坝上游的跌水塘中水体流速缓慢,在堰坝的坝顶处开设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水渠,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使跌水塘作为良好的鱼类栖息地,使浅流型河道上相邻的两个堰坝之间的跌水塘内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生态功能。生态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盛晟 郭雪琪 周国旺 邓晨 樊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7
技术公布日:2022/2/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