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调节的新型光电成像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01:05: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光电成像探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新型光电成像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光电成像探测器在如今的科技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广泛的应用与军用和民用等领域,同时在一些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也可以起到搜寻救人的作用,光电成像探测装置是以成像为基础的观察、记录粒子的装置。
3.公开号为“cn203275672u”提供的一种新型光电成像探测装置,包括激光光源和可利用激光光源射向目标物从而使目标物成像的成像系统,成像系统的出像侧设有接收成像系统成像图像的光纤光锥,该光纤光锥的一端为排列整齐的锥面光纤头,另一端为光纤束,所述锥面光纤头正对着成像系统,而各个光纤束各自连接到光电探测器阵列,所述光电探测器阵列的输出信号连接到数据采集卡并获取整个目标物的图像信息。其利用光锥和光电二极管阵列一种新型光电成像探测装置。
4.但是上述装置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5.现有的新型光电成像探测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对一块区域进行全方位的扫描探测的时候,在水平地面的时候,操作人员只需手持探测装置使之与地面保持平行即可,但是如果遇到上坡的地面,由于现有技术中探测器缺少旋转固定角度的功能,往往需要操作人员抬起操作柄,使探测器和具有坡度的地面平行,并保持这一状态,这样一来,当对具有一定坡度的地面进行探测时十分的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新型光电成像探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便于调节的新型光电成像探测装置,包括手柄、探测仪以及和手柄固定连接的调节箱,所述调节箱内部开设有两个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部活动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和调节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调节板固定连接有活动伸出调节腔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和探测仪之间通过旋转块旋转连接;
9.所述调节腔内壁开设有若干卡槽;
10.所述调节板内部开设有提升腔和卡扣腔,所述提升腔内部活动设置有提升板,所述提升板和提升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块,所述提升板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部活动卡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和活动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块,所述驱动杆远离活动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块,所述卡扣腔内部设置有活动卡住卡槽的卡扣组件;
11.所述调节腔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调节箱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供电腔和第二供电腔,所述调节箱内部开设有和第二供电腔连通的出气道,所述第
一供电腔内部设置有为第一电磁铁供电的第一供电组件,所述第二供电腔内部设置有为第二电磁铁供电的第二供电组件。
12.优选的,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卡扣腔内部的卡杆,所述卡杆和卡扣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块,所述卡杆一端活动伸入提升腔内部且与提升板活动接触,所述磁块在不受外力时提升板和卡杆成挤压状态,且卡杆伸入卡槽内部。
13.优选的,所述第一供电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第一供电腔内部的气压板,所述气压板由气压组件驱动,所述气压板和第一供电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弹性块,所述气压板固定连接有活动挡住出气道的挡气板,所述挡气板板身上开设有透气口,所述挡气板在不受外力时透气口处于出气道内部,所述气压板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五弹性块和第一蓄电池,所述第一供电腔内壁固定设置有和第一电磁铁电性连接的第一接电块,所述第一蓄电池和第一接电块配合控制第一电磁铁。
14.优选的,所述气压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探测仪上且与地面活动接触的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和第一供电腔之间通过软管连通。
15.优选的,所述第二供电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第二供电腔内部的活塞板,所述活塞板和第二供电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六弹性块,所述活塞板固定连接有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二供电腔内部设置有和第二电磁铁电性连接的第二接电块,所述第二蓄电池和第二接电块配合控制第二电磁铁,所述活塞板由控制组件驱动。
16.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开设在调节箱内部的驱动腔和密闭腔,所述密闭腔和第二供电腔之间通过气道连通,所述气道由阀门组件控制,所述驱动腔和调节腔连通,所述驱动腔内部活动设置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和驱动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密闭腔内部活动设置有密闭板,且密闭板和密闭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七弹性块,且密闭板一端伸入驱动腔内部与驱动块活动接触。
17.优选的,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开设在调节箱内部的阀门腔,所述阀门腔内部设置有活动挡住气道的阀门板,所述阀门板和阀门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八弹性块,且阀门板在不受外力时挡住气道,所述阀门板由识别组件驱动。
18.优选的,所述识别组件包括开设在调节箱内部的的识别腔,所述识别腔内部设置有活动伸入调节腔内部且与调节板活动接触的识别杆,所述识别杆和识别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九弹性块,所述识别杆和阀门板之间连接有拉绳。
19.优选的,所述卡杆活动伸入提升腔内部且与提升板活动接触的一端为锥形。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1.通过在调节箱内部设置调节腔,调节腔内部活动设置调节板,同时将探测仪和调节板之间通过旋转块和调节杆连接,当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有坡度的地面时,弹性气囊和地面发生挤压,将弹性气囊内的气体挤压进入到第一供电腔内部,驱动第一供电组件为第一电磁铁供电,此时电磁铁吸引磁块拉动提升板,从而驱动调节板上升,完成探测仪角度的调节,整个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通过手柄调整探测仪角度,十分方便;
22.2.第一电磁铁吸引磁块上移的过程中,磁块先是拉动提升板上升,此时卡杆失去了提升杆的挤压,在第三弹性块的作用下退出卡槽,当提升板运动到和提升腔上臂接触时,此时磁块则通过提升板间接驱动调节板上升,当角度调节完成后,弹性气囊不再受到地面的挤压,此时第一供电组件停止为第一电磁铁供电,此时磁块失去吸引力,也失去了对提升
板的拉力,此时提升板复位,再次挤压卡杆,使得卡杆再次卡住卡槽,此时调节板便固定在调整后的位置;
23.3.当地面的坡度较大时,上升侧的调节板上升到调节腔的上壁,仍为完成角度的调节时,调节板上升的过程中,将调节腔内部的气体挤压到驱动腔内部,驱动驱动块和密闭板接触,挤压密闭板,使得密闭腔内部形成高压,当调节板上升至挤压识别杆时,识别杆驱动阀门板退出气道,此时密闭板内部的气体进入到第二供电腔内部,驱动第二供电组件为第二电磁铁供电,此时第二电磁铁将磁块下推,从而带动调节板和调节杆下移,从而驱动探测仪继续调节角度;
24.4.当下降端的角度调节完成后,此时弹性气囊不再与地面发生挤压,此时第一供电组件复位,复位的过程中,气压板带动挡气板复位,此时挡气板上的透气口进入到出气道中,此时第二供电腔内部的气体释放,第二供电组件复位,此时第二电磁铁断电失去磁性,调节板卡在调整后的位置完成第二阶段的调节。
25.本发明的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手持手柄,遇到上坡地形时无需通过手柄改变探测仪和地面之间的角度,当遇到上坡地形时,弹性气囊和地面发生挤压,将弹性气囊内部的气体挤压进入到第一供电腔内部,驱动活塞板带动第一蓄电池和第一接电块接触为第一电磁铁供电,此时第一电磁铁吸引磁块带动调节板上升,从而对探测仪角度进行调节,在磁块带动调节板上升的过程中,通过提升板和卡扣组件的配合,使得调节板需要上升时,卡杆退出卡槽,在完成调节后,卡杆再次卡住卡槽,当上升端的调节板上升至调节腔上壁处仍未完成调节时,在上升侧的调节板上升的过程中,将调节腔内部的气体挤压进入到驱动腔内部,使得驱动块挤压密闭板,使得密闭腔内部的气体呈高压状态,当上升侧的调节板挤压到识别杆时,识别杆带动阀门板退出气道,此时密闭腔内部的气体进入到第二供电腔内部,因为上升侧的调节并未使得探测仪角度完成调整,此时弹性气囊仍然处于和地面压缩的状态,气压板仍处于拉动挡气板的状态,此时透气口处于出气道外部,挡气板挡住出气道,所以此时进入到第一供电腔内部的气体得以驱动第二供电组件为第二电磁铁供电,第二电磁铁推动磁块带动调节板下移继续对探测仪角度进行调节,当调节完成后,弹性气囊不再受到地面的挤压,此时第一供电组件复位,同时带动透气口进入到出气道内部,此时第二供电腔内部的气体释放,第二供电组件复位,完成最终的调节。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图;
28.图3为本发明调节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调节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提升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手柄、2探测仪、3调节箱、301出气道、4调节腔、5调节板、6第一弹簧、7调节杆、8 旋转块、9卡槽、10提升腔、11卡扣腔、12提升板、13第一弹性块、14活动槽、15驱动杆、16第二弹性块、17磁块、18第一电磁铁、19第二电磁铁、20第一供电腔、21第二供电腔、22卡杆、23第三弹性块、24气压板、25第四弹性块、26挡气板、2601透气口、27第五弹性块、28第一
蓄电池、29第一接电块、30弹性气囊、31软管、32活塞板、33第六弹性块、34第二蓄电池、35第二接电块、36驱动腔、37密闭腔、38气道、39驱动块、40第二弹簧、41密闭板、42第七弹性块、43阀门腔、44阀门板、45第八弹性块、46识别腔、47识别杆、48第九弹性块、49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5.实施例一:
36.一种便于调节的新型光电成像探测装置,包括手柄1、探测仪2以及和手柄1固定连接的调节箱3,探测仪2和调节箱3之间通过调节杆7和旋转块8连接,调节箱3通过控制调节杆7的上下运动来调节探测仪2和地面之间的角度,调节箱3内部开设有两个调节腔4,两个调节腔4位对称设置,调节腔4 内部活动设置有调节板5,两个调节腔4内部都设置有相同的调节板5,调节板5和调节腔4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用于后续结构的复位,且调节板5固定连接有活动伸出调节腔4的调节杆7,调节杆7和探测仪2之间通过旋转块8旋转连接,通过旋转块8的设置使得调节杆7的上升能够对探测仪2的角度进行调节;
37.调节腔4内壁开设有若干卡槽9,初始状态下,调节板5和卡槽9时卡住的状态,后续当调节板5 需要运动时,调节板5内部的卡扣组件和卡槽9分离,当调节板5运动结束时,卡扣组件再次和卡槽9 卡合,从而固定调节板5;
38.调节板5内部开设有提升腔10和卡扣腔11,卡扣腔11设置于提升腔10的两侧,提升腔10内部活动设置有提升板12,提升板12和提升腔10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块13,提升板12内部开设有活动槽14,活动槽14内部活动卡设有驱动杆15,驱动杆15和活动槽14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块16,驱动杆15远离活动槽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块17,驱动杆15活动伸出活动槽14,活动伸入调节腔4 内部,磁块17处于调节腔4内部,卡扣腔11内部设置有活动卡住卡槽9的卡扣组件,初始状态下卡扣组件和卡槽9处于卡合的状态,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磁块17驱动驱动杆15,从而带动提升板12的上下运动来控制卡扣组件;
39.实施例二:
40.单独设置一个调节腔4的话通过调节杆7的上下运动也可以对探测仪2的角度进行调节,但是调节的角度大小有限,为防止遇到大角度的上坡,单侧的调节无法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所以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调节腔4,同时一个调节腔4内部结构用于带动调节杆7上升,从而带动探测仪2的一端上升,二另一个调节腔4内部结构用于带动调节杆7下降,从而带动探测仪2的一端下降,这样一端可上升,一端可下降的设置,使得探测仪2能够调节的角度更加大,调节腔4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铁18和第二电磁铁19,第一电磁铁18和磁块17之间的磁力为吸引力,第二电磁铁19和磁块17之间的磁力为斥力,调节箱3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供电腔20和第二供电腔21,调节箱3内部开设有和第二供电腔 21连通的出气道301,第一供电腔20内部设置有为第一电磁铁18供电的第一供电组件,第二供电腔 21内部设置有为第二电磁铁19供电的第二供电组件。
41.实施例三:
4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实施例一中的卡扣组件结构进行公开,卡扣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卡扣腔 11内部的卡杆22,卡杆22和卡扣腔11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块23,卡杆22一端活动伸入提升腔 10内部且与提升板12活动接触,磁块17在不受外力时提升板12和卡杆22成挤压状态,且卡杆22伸入卡槽9内部,初始状态下提升板12和卡杆22之间呈挤压状态,此时卡杆22一端伸入到卡槽9内部,因为本实施例中提升板12时通过磁块17驱动的,所以当磁块17没有收到外力时,此时卡杆22处于卡住卡槽9的状态,且此时第三弹性块23处于蓄能状态,当提升板12上下运动时,此时卡杆22失去了提升板12的挤压力,此时在第三弹性块23的作用下,卡杆22退出卡槽9,此时调节板5得以运动。
43.实施例四:
44.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实施例二中的第一供电组件结构进行公开,第一供电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第一供电腔20内部的气压板24,气压板24和第一供电腔20内壁形成密闭空间,当有气体进入到第一供电腔20内部时,此时进入的气体得以驱动气压板24运动,气压板24由气压组件驱动,气压板24 和第一供电腔20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弹性块25,气压板24固定连接有活动挡住出气道301的挡气板 26,挡气板26板身上开设有透气口2601,挡气板26在不受外力时透气口2601处于出气道301内部,挡气板26贯穿出气道301,当透气口2601处于出气道301内部时,此时出气道301处于通气的状态,当挡气板26运动时,透气口2601离开出气道301.此时挡气板26处于挡住出气道301的状态,气压板 24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五弹性块27和第一蓄电池28,第一蓄电池28和气压板24之间通过第五弹性块 27连接,当第一供电组件为第一电磁铁18供电时,进入第一供电腔20内部的气体,驱动气压板24,气压板24调动第一蓄电池28和第一接电块29接触,此时第一电磁铁18便通电具有磁性,此时如果弹性气囊30继续受到挤压时,其内部的气体继续进入到第一供电腔20内部,气压板24开始挤压第五弹性块27,这样的设置为实际使用的过程留有余地,更加的合理,如果将第五弹性块27去掉的话,当第一蓄电池28和第一接电块29接触时,此时第一供电腔20内部便形成了机械硬接触,此时如果弹性气囊30继续受到挤压时,其内部的气体无法进入到第一供电腔20内部,这部分的挤压力便会直接的转移到探测仪2上,容易对装置造成损坏,第一供电腔20内壁固定设置有和第一电磁铁18电性连接的第一接电块29,第一蓄电池28和第一接电块29配合控制第一电磁铁18,当第一蓄电池28和第一接电块 29接触时,第一电磁铁18通电具有磁性,反之第一电磁铁18断电失去磁性。
45.实施例五:
46.考虑到需要装置能够识别到上坡区域,本实施例通过弹性气囊30是否和地面发生挤压,来使得装置自我判断是否遇到上坡路段,气压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探测仪2上且与地面活动接触的弹性气囊30,弹性气囊30和第一供电腔20之间通过软管31连通,弹性气囊30设置于探测仪2的底部,当遇到上坡路段时,弹性气囊30便首先和地面挤压接触,初始状态下弹性气囊30和第一供电腔20内部形成平衡状态,当弹性气囊30受到挤压时,弹性气囊30内部的气体挤压进入到第一供电腔20内部,当弹性气囊30受到的挤压力变小时,此时弹性气囊30利用自身的弹性将原来进入到第一供电腔20内部的气体吸回。
47.实施例六:
48.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实施例二中的第二供电装置结构进行公开,第二供电组
件包括活动设置在第二供电腔21内部的活塞板32,活塞板32和第二供电腔21内壁形成密闭空间,活塞板32和第二供电腔21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六弹性块33,活塞板32固定连接有第二蓄电池34,第二供电腔21内部设置有和第二电磁铁19电性连接的第二接电块35,第二蓄电池34和第二接电块35配合控制第二电磁铁19,当第二蓄电池34和第二接电块35接触时,第二电磁铁19通电具有磁性,活塞板32由控制组件驱动。
49.实施例七:
50.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对实施例六内部的控制组件结构进行公开,控制组件包括开设在调节箱3 内部的驱动腔36和密闭腔37,密闭腔37和第二供电腔21之间通过气道38连通,气道38由阀门组件控制,驱动腔36和调节腔4连通,调节板5运动时能够将调节腔4内部的气体挤压进入到驱动腔36 内部,驱动腔36内部活动设置有驱动块39,驱动块39和驱动腔36内壁形成密闭空间,进入驱动腔36 内部的气体,能够驱动驱动块39运动,驱动块39和驱动腔36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0,密闭腔37 内部活动设置有密闭板41,且密闭板41和密闭腔37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七弹性块42,且密闭板41一端伸入驱动腔36内部与驱动块39活动接触,当有气体进入驱动腔36内部时,驱动驱动块39运动,此时驱动块39挤压密闭板41,使得密闭腔37内部形成高压状态,当后续的阀门组件不再挡住气道38时,密闭腔37内部的高压瞬间进入到第二供电腔21内部,驱动活塞板32迅速运动,使得第二阶段的调节反应更快。
51.实施例八:
52.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对阀门组件内部的结构进行公开,阀门组件包括开设在调节箱3内部的阀门腔43,阀门腔43内部设置有活动挡住气道38的阀门板44,阀门板44和阀门腔43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八弹性块45,且阀门板44在不受外力时挡住气道38,阀门板44由识别组件驱动,初始状态下阀门板 44处于挡住气道38的状态,当阀门板44受到拉绳49的拉力时,此时阀门板44退出气道38。
53.实施例九:
54.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对实施例八中的识别组件结构进行公开,识别组件包括开设在调节箱3内部的的识别腔46,识别腔46内部设置有活动伸入调节腔4内部且与调节板5活动接触的识别杆47,识别杆47和识别腔46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九弹性块48,识别杆47和阀门板44之间连接有拉绳49,本实施例的设置时,当上升侧的调节板5上升至调节腔4的顶端时,如果无法使得探测仪2的角度满足要求,此时再驱动下降侧的调节板5启动第二阶段的调节,本实施例中的识别组件设置于上升侧调节腔4的顶端,当调节板5运动到调节腔4的顶端时挤压识别杆47,此时识别杆47通过拉绳49使得阀门板44退出气道38,此时密闭腔37内部的气体得以进入第二供电腔21内部,驱动第二供电组件。
55.优选的,卡杆22活动伸入提升腔10内部且与提升板12活动接触的一端为锥形。
56.工作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遇到上坡地形时,弹性气囊30和地面发生挤压,将弹性气囊30 内部的气体挤压进入到第一供电腔20内部,驱动气压板24带动第一蓄电池28和第一接电块29接触,为第一电磁铁18供电,此时第一电磁铁18通电具有磁性;
57.第一电磁铁18吸引磁块17带动提升板12上升,从而带动调节板5的上升,调节板5通过调节杆 7带动探测仪2一端上升,对探测仪2的角度进行调节,在提升板12上升的过程中,卡杆22失去了提升板12的挤压,此时卡杆22在第三弹性块23的作用下退出卡槽9,保证了调节板5能够顺利的上升;
58.当调节板5上升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探测仪2的角度调节时,弹性气囊30和地面不再发生挤压,此时第一供电腔20内部的气体返回到弹性气囊30内部,气压板24带动第一蓄电池28复位,此时第一电磁铁18断电失去磁性,此时磁块17以及提升板12复位,提升板12再次挤压卡杆22,使得卡杆22插入卡槽9内部,使得调节板5固定在调节后的位置;
59.当上升侧的调节板5上升至调节腔4的上壁时仍未完成对探测仪的调节时,此时弹性气囊30和地面仍处于挤压的状态,此时第一供电腔20内部的气压板24处于被气压推动的状态,此时在气压板24 的牵引下,挡气板26上的透气口2601处于出气道301的外部,此时挡气板26挡住出气道301,在上升侧的调节板5上升的过程中,将调节腔4内部的气体挤压到驱动腔36内部,驱动驱动块39挤压密闭板41,使得密闭腔37内部形成高压空间,当上升侧的调节板5挤压识别杆47时,识别杆47通过拉绳 49使得阀门板44退出气道38,此时密闭腔37内部的气体进入第二供电腔21内部,此时出气道301 处于被挡气板26挡住的状态,进入第二供电腔21内部的气体,驱动活塞板32带动第二蓄电池34和第二接电块35接触,为第二电磁铁19供电;
60.第二电磁铁19推动该侧的磁块17带动调节板5下移,使得探测仪2另一端做下移动作,从而实现对探测仪2的角度调节;
61.当第二阶段的调节完成后,弹性气囊30不再和地面发生挤压,此时第一供电组件复位,此时挡气板26上的透气口2601进入到出气道301内部,此时第二供电腔21内部的气体得以释放,第二供电组件得以复位,此时第二电磁铁19断电,磁块17和提升板12复位,此时下降侧的调节板5在卡扣组件的配合下,卡在调整完成时的位置,此时完成对探测仪2最终调节。
6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