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重力发电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3 00:07: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重力发电转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力发电转换器。


背景技术:

2.发电转换器就是将物质能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现有的电能转换器包括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等多种电力转换装置,根据中国专利提供的“重力发电转换器”(张海龙,专利号:201710436182.0),在34卷4901期2018年12月04日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布,该专利中记载了“通过该转换器设置了直轨、滚轮,使滚轮在直轨上做摆动运动,重力旋转器、箱体通过直轨、滚轮以及支柱固定在支撑架上,使整个装置在支撑架内做摆动运动;而且,旋转轴内部中空,通过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的转动,使气流由外部向旋转轴内部流动,经排气管排出,这样就会形成气流,推动重力旋转器经滑轮在圆轨上运动,接着带动旋转轴运动,依次带动第一卧轮齿盘、第二卧轮齿盘转动,使得发电机转子旋转运动,产生电能;同时,摆动杆、弹性件的左右摆动,不仅柔性调节下箱体内交替排气,而且,通过排气摆动来调节箱体和旋转器重量落差,聚合能量并助力,促使旋转器释放更多能量;另外,该转换器构思巧妙,利用自身动力收集气流为载体,又为自身运转发电提供动力,以滚轮支点为界上比下重,使产能效率一直是正数,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节省了大量物质能源,投资小,产能高、资源无限、能源清洁,能够保持可持续性,有效杜绝污染”但是该专利中旋转器的重力中心落在其圆轨上,利用滑轮在圆轨上滚动对旋转器进行支撑,但是这样产生的机械摩擦损耗较大消耗能量较高,为了避其短板和不足在尊重能量守恒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又进行了下述局部改造,消除内损和扩大效果并能实现将重力更有效的转换成动力,就会在不消耗物质量能源的情况下,不需要从消耗任何燃料中获取动力,也不需要外在风力、电力、磁力、水力、太阳能的协助,不受时间、资源和地点的限制,能够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廉价绿色自然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零碳排放保护环境不被污染,资源无限廉价易得的清洁能源和机械摩擦降损增效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重力发电转换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重力发电转换器,包括支撑架、箱体、重力旋转器和气流罩,所述支撑架内底部设置有两个挡板,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位于第二隔板的上侧,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箱体内的空间分为上箱室、中箱室和下箱室,所述上箱室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发电机,发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一卧轮齿盘啮合,第一卧轮齿盘卡接在旋转轴的外表面,所述旋转轴套设在第一隔板上表面卡接的第三轴承内,第三轴承的外表面与u形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6.所述旋转轴的顶端贯穿箱体的上表面并通过多根第一固定杆与重力旋转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重力旋转器内设置有排气管,重力旋转器的外表面对应排气管一端的
位置开设有排气孔,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旋转轴的顶端连通,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表面通过多个第一固定杆与圆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直轨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直轨上设置有滚轮,滚轮固定连接在支柱的一侧面,支柱的顶端与圆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柱的底端与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旋转轴为空心轴。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二卧轮齿盘,第二卧轮齿盘的下侧啮合有两个第三齿轮,两个第三齿轮左右对称设置,第三齿轮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齿轮,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两个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卡接在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的一侧面,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的相对面均卡接有第四轴承,第四轴承内套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的下侧,第四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扇,风扇位于箱体两侧面开设的进气口内。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重力旋转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套设气流罩内壁上表面卡接的第五轴承内。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滚轮以上各部件的重力总和大于滚轮以下各部件的重力总和,获取的总能量大于内耗和输出能量总和。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第二隔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上卡环,上卡环通过悬杆与下卡环连接,下卡环固定连接在第二摆动杆上,两个第二摆动杆的相对面均卡接有惯性冲带件,惯性冲带件位于第二摆动杆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圆凸头,圆凸头嵌卡在第二摆动杆内,所述惯性冲带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片,两个挡片之间通过弹性件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摆动杆相远离的一端均橡胶垫固定连接有第一摆动杆,第一摆动杆的一端穿过箱体中下箱室中部正面开设的圆孔。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重力旋转器的外侧设置有气流罩,气流罩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导气管,导气管与气流罩连通且为硬管,导气管的另一端为下箱室内。
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风扇和旋转轴,风扇旋转时能够将外部气流抽入箱体内,然后气流通过空心的旋转轴进入重力旋转器内部,通过设置排气管,气流进入重力旋转器内部后能够通过排气管排出,从而能够形成螺旋状气流,进而推动重力旋转器转动,通过设置第一卧轮齿盘和第四齿轮,在其作用下,第一卧轮齿盘转动时能够带动第四齿轮转动,从而能够带动发电机的输出轴旋转,让发电机内部的转子旋转运动,从而能够产生电能。
23.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摆动杆、第二摆动杆和弹性件的左右摆动,不仅柔性调节箱体内交替排气,而且通过排气摆动来调节箱体和旋转器重量落差,聚合能量并助力,促使旋转器释放更多能量。
24.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直轨和滚轮,使滚轮在直轨上做摆动运动,重力旋转器、箱体通过直轨、滚轮以及支柱固定在支撑架上,使整个装置在支撑架内做摆动运动。
25.4、本发明中,该转换器构思巧妙,利用自身动力收集气流为载体,又为自身运转发电提供动力,以滚轮支点为界上比下重,使产能效率一直是正数,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节省了大量物质能源,投资小,产能高、资源无限、能源清洁,能够保持可持续性,有效杜绝污染。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重力发电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重力发电转换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重力发电转换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重力发电转换器的惯性冲带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30.图例说明:
31.1、支撑架;2、发电机;3、上箱室;4、悬杆;5、中箱室;6、第一摆动杆;7、挡板;8、箱体;9、弹性件;10、第二固定杆;11、挡片;12、惯性冲带件;13、橡胶垫;14、第二卧轮齿盘;15、支柱;16、第一轴承;17、圆框;18、重力旋转器;19、旋转轴;20、滚轮;21、直轨;22、排气孔;23、排气管;24、第四齿轮;25、第一固定杆;26、第一卧轮齿盘;27、第二轴承;28、第一齿轮;29、第二齿轮;30、第三齿轮;31、圆孔;32、固定轴;33、下箱室;34、气流罩;35、风扇;36、进气口;37、第二摆动杆;38、第五轴承;39、第三轴承;40、第四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重力发电转换器,包括支撑架1、箱体8、重力旋转器18和气流罩34,所述支撑架1内底部设置有两个挡板7,所述箱体8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位于第二隔板的上侧,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箱体8内的空间分为上箱室3、中箱室5和下箱室33,所述上箱室3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发电机2,发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24,第四齿轮24与第一卧轮齿盘26啮合,第一卧轮齿盘26卡接在旋转轴19的外表面,所述旋转轴19为空心轴,通过设置旋转轴19为空心轴,因此箱体8即中箱室5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旋转轴19进入至重力旋转器18内,所述旋转轴19套设在第一隔板上表面卡接的第三轴承39内,第三轴承39的外表面与u形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34.所述第二隔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上卡环,上卡环通过悬杆4与下卡环连接,下卡环固定连接在第二摆动杆37上,两个第二摆动杆37的相对面均卡接有惯性冲带件12,惯性冲带件12位于第二摆动杆37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圆凸头,圆凸头嵌卡在第二摆动杆37内,所述惯性冲带件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片11,两个挡片11之间通过弹性件9固定连接,两
个第二摆动杆37相远离的一端均橡胶垫13固定连接有第一摆动杆6,第一摆动杆6的一端穿过箱体8即下箱室33中部正面开设的圆孔31,通过设置悬杆4、第一摆动杆6和第二摆动杆37,箱体8内即下箱室33的第一摆动杆6和第二摆动杆37在悬杆4的拉动下,每摆到一侧最高点,橡胶垫13会堵住箱体8即下箱室33该侧的圆口,第一摆动杆6端点碰到挡板7,挡板7给第一摆动杆6一个回力,弹性件9同时给第二摆动杆37一个回拉力,使第一摆动杆6和第二摆动杆37继续摆动,在箱体8即下箱室33内保证了一个辅助排气;
35.所述旋转轴19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二卧轮齿盘14,第二卧轮齿盘14的下侧啮合有两个第三齿轮30,两个第三齿轮30左右对称设置,第三齿轮30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第一齿轮28,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两个第二轴承27,两个第二轴承27分别卡接在第二固定杆10和第三固定杆的一侧面,第二固定杆10和第三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10和第三固定杆的相对面均卡接有第四轴承40,第四轴承40内套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9,第二齿轮29与第一齿轮28啮合,第二齿轮29位于第一齿轮28的下侧,第四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扇35,风扇35位于箱体8内中箱室5一侧面开设的进气口36内,通过设置第二卧轮齿盘14和第三齿轮30,第二卧轮齿盘14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三齿轮30旋转,第三齿轮30能够带动第二转轴旋转,第二转轴能够带动第一齿轮28旋转,第一齿轮28能够带动第二齿轮29旋转,第二齿轮29能够通过第四转轴带动风扇35旋转,风扇35能够将箱体8外侧的空气抽吸至箱体8内中箱室5内部,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杆10和第三固定杆,第二固定杆10和第三固定杆能够对第二轴承27和第四轴承40进行固定,让第二转轴和第四转轴能够稳定进行工作,避免第一齿轮28和第二齿轮29出现错位无法带动风扇35工作的情况发生;
36.所述旋转轴19的顶端贯穿箱体8的上表面并通过多根第一固定杆25与重力旋转器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重力旋转器18内设置有排气管23,重力旋转器18的外表面对应排气管23一端的位置开设有排气孔22,排气管23的另一端与旋转轴19的顶端连通,所述重力旋转器18的外侧设置有气流罩34,气流罩34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导气管,导气管与气流罩34连通且为硬管,导气管的另一端为下箱室33内,气流罩34能够收集从重力旋转器18中排出的气流,并通过导气管输送到下箱室33内,经圆孔31将下箱室33内气流排出箱体外,让两个摆动杆在气体流动的作用下促进整体机械摆动做功;
37.所述旋转轴19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轴承16,第一轴承16的外表面通过多个第一固定杆25与圆框1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重力旋转器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轴32,固定轴32套设气流罩34内壁上表面卡接的第五轴承38内,通过设置固定轴32和第五轴承38,固定轴32可以在第五轴承38内旋转,因此机械摩擦更小导致损耗更小;
38.所述支撑架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直轨21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直轨21上设置有滚轮20,所述滚轮20以上各部件的重力总和大于滚轮20以下各部件的重力总和,滚轮20固定连接在支柱15的一侧面,支柱15的顶端与圆框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柱15的底端与箱体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9.工作原理:实质属重力能转换,物理并机械复杂力学综合控制和利用,启动时有两种选择,首先在中箱室5内,能够添加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风扇35连接,在电动机内部设置蓄电池组件,蓄电池组件通过导线与发电机2相连接,电动机通过遥控器进行开关控制。发电机2通过导线与外部设备相连接,蓄电池组件能够为电动机供电,因滚轮20以上总
重量大于滚轮20以下总重量在不添加电动机时启动只给与一个外力都能正常工作了。或添加电动机时,通过遥控器启动电动机运转,两种方法都能够带动风扇35旋转,风扇35进入吸风工作状态,使气流从风扇35进入经旋转轴19上升至排气管23,经排气孔22排出,在排气孔22外形成气流斡旋,推动重力旋转器18转动带动固定轴32在第五轴承38内稳定转动,并带动旋转轴19快速旋转。
40.接着,重力旋转器18旋转过程中,整个装置的重心发生偏移,同时,以滚轮20为分界点,滚轮20以上各部件的重力总和大于滚轮20以下各部件的重力总和,这样,在重力的作用下,滚轮20不仅会在直轨21上做往复摆动运动,同时,滚轮20带动重力旋转器18和箱体8也在做往复摆动运动,箱体8中下箱室33内的第一摆动杆6和第二摆动杆37在悬杆4的拉动下,每摆到一侧最高点,橡胶垫13会堵住箱体8中下箱室33该侧的圆口,第一摆动杆6端点碰到挡板7,挡板7给第一摆动杆6一个回力,弹性件9同时给第一摆动杆6一个回拉力,使第二摆动杆37继续摆动,在箱体8中下箱室33内保证了一个辅助排气。
41.最后,通过旋转轴19旋转,带动第一卧轮齿盘26、第二卧轮齿盘14进行转动,第一卧轮齿盘26转动带动发电机2内部的转子旋转运动,使发电机2进行发电工作,并将电能通过导线传输到外部设备中;同时排气孔22排出的气流被气流罩34束缚,气流罩34能够收集从重力旋转器18中排出的气流,并通过导气管输送到箱体8中下箱室33内,经圆孔31排出箱体外,气流能为整体机械摆动服务,这纯粹是以重力转换发电就达到目的了,从而源源不断的产生电能。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