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打印设备和液体储存容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23:29: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和液体储存容器。


背景技术:

2.已知如以喷墨打印机为代表的包括用于排出液体的打印头的打印设备。打印头消耗的液体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中。其设计为,如果打印设备处于使用时的姿势,液体不会由于打印头和液体储存容器的配置所导致的水头差(head difference)而从打印头泄漏。然而,根据运输或包装状态,打印设备可能被安置在不同于使用时的姿势。例如,可能存在运输时将打印设备的侧部设在上侧的姿势安置打印设备的情况。
3.结果,液体储存容器可能位于打印头的液体排出面上方。如果打印头的液体排出面没有被盖覆盖并且喷嘴的弯液面由于异物粘附而破坏,则液体可能会因重力而从打印头泄漏。作为抑制由打印设备的姿势变化引起的液体泄漏的技术,日本特开2017-177789号公报公开了通过设置两个用于储存墨的储存室(墨室)来减少墨泄漏量的技术。储存室被柔性膜部分地密封。
4.在日本特开2017-177789号公报中公开的墨罐的配置中,膜位于打印设备的外壁侧。在这种配置中,在制造打印设备的过程中,当引入外装部件时可能会损坏膜。此外,为了让使用者确认剩余墨量,通常在打印设备的外壁上形成窗部,通过该窗部可以从外部视觉识别墨罐的储存室。在日本特开2017-177789号公报中公开的配置中,膜面向窗部并因此可能由于异物从打印设备的外部进入而损坏。这种损坏可能会使膜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以与使用时的姿势不同的姿势安置打印设备时抑制液体泄漏的技术。
6.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其包括液体储存容器,所述液体储存容器包括:储存室,其构造成储存被供应到通过排出液体来打印图像的打印装置的液体;液体的出口部;以及通道,其构造成连接所述储存室和所述出口部,其中,所述液体储存容器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位于由所述打印装置执行打印的打印区域所在侧,所述第二侧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部的相反侧,并且所述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部。
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其包括第一液体储存容器和第二液体储存容器,所述第一液体储存容器和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容器均包括:储存室,其构造成储存被供应到通过排出液体来执行打印的打印装置的液体;液体的出口部;以及通道,其构造成连接所述储存室和所述出口部,其中,所述第一液体储存容器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位于由所述打印装置执行打印的打印区域所在侧,所述第二侧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一液体储存容器的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部,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容器包括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所述第三侧部位于所述打印区域所在侧,所述第四侧部位于所述第三侧部的相反侧,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容器的通道形成于所述第四侧部,所述
第一液体储存容器在所述打印设备的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打印设备的左侧,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容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打印设备的右侧,并且所述打印区域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储存容器和所述第二液体储存容器之间。
8.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储存容器,其包括构造成储存液体的储存室、液体的出口部以及构造成连接所述储存室和所述出口部的通道,所述液体储存容器被设置在打印设备中,所述打印设备包括构造成通过排出液体来执行打印的打印装置,所述液体储存容器包括:第一侧部,其位于由所述打印装置执行打印的打印区域所在侧;和第二侧部,其位于所述第一侧部的相反侧,其中,所述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部。
9.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10.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
11.图2是从另一角度观察时图1所示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
12.图3是图1所示的打印设备的内部机构的示意图;
13.图4a和图4b是分别示出滑架的位置的说明图;
14.图5a和图5b分别是滑架和液体储存容器的主视图和平面图;
15.图6a和图6b是液体储存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16.图7a和图7b分别是液体储存容器的主体的右视图和左视图;
17.图8a和图8b是液体储存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18.图9a和图9b分别是液体储存容器的主体的右视图和左视图;
19.图10a至图10c是打印设备的不同姿势的说明图;
20.图11a和图11b是打印设备的不同姿势的说明图;
21.图12a和图12b是打印设备的不同姿势的说明图;
22.图13a和图13b是打印设备的不同姿势的说明图;和
23.图14a和图14b是打印设备的不同姿势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注意,以下实施方式并非旨在限制要保护的发明的范围。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多个特征,但并不限制需要所有这种特征的发明,可以适当组合多个这种特征。此外,在附图中,为相似或相同的构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重复说明。
25.《打印设备的概述》
26.图1和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设备1的立体图。打印设备1是串行式喷墨打印设备,其中打印头安装于往复移动的滑架。然而,本发明也适用于其它打印设备,诸如包括所谓的全幅打印头的喷墨打印设备,在全幅打印头中设置有用于将液体排出到与打印介质的宽度相对应的区域的多个喷嘴。在图1和图2中,箭头d1和d2表示彼此正交的水平方向,并且箭头d3表示竖直方向(重力方向)。在以下说明中,关于使用打印设备1时的各个方向,假定打印设备1安置于水平面,将d1方向设定为深度方向,将d2方向设定为左右方向,并将d3方向设定为高度方向,除非另有说明。
27.注意,“打印”不仅包括诸如字符和图形等重要信息的形成,还广义地包括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片、图形、图案等,或者对介质进行处理,无论它们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也无论它们是否被可视化到能够被人类视觉感知。另外,本实施方式假定片状纸作为“打印介质”,但也可以使用例如一块布或塑料膜。
28.打印设备1整体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并且包括形成打印设备1的外壁部的壳体101。在打印设备1的前部,供打印对象的打印介质放置的托盘110设置成可在d1方向上滑动。排出已打印的打印介质的排出口111形成在托盘110上方。
29.多个窗部104至109形成在壳体101中。使用者能够通过窗部104至109视觉识别壳体101的内部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能够通过窗部104至109视觉识别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参见图3)中的墨的剩余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窗部104至109是形成在壳体101中的开口。窗部104至109可以用透明构件替代开口来形成,并且这些构件均可以是有色透明构件或无色透明构件。窗部104至107形成在壳体101的前部中,其中窗部104形成于左端部,窗部105至107形成于右端部。托盘110和排出口111位于窗部104和窗部105至107之间。窗部108形成在壳体101的左侧部中的前侧,窗部109形成在壳体101的右侧部中的前侧。
30.打印设备1包括能够打开/关闭的盖102和103。当每个盖102和103打开时,可以用液体墨补充配置于盖的内侧(下侧)的液体储存容器(稍后说明)。盖102位于打印设备1上部的左前端,并且盖103位于打印设备1上部的右前端。
31.在图1和图2之外,还参照了图3至图5b。图3是打印设备1的内部机构的示意图。图4a和图4b是分别示出滑架2的位置的说明图。图5a和图5b是分别示出滑架2和多个液体储存容器6b、6c、6m和6y的配置的主视图和平面图。请注意,图1和图2是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上部部分地打开以示出壳体101的内部配置的状态。
32.滑架2由在d2方向上延伸的轨道3支撑,并且设置为可通过驱动机构(未示出)沿d2方向往复移动。驱动机构包括例如具有连接到滑架2的环形带的带传动机构以及用作用于驱动带传动机构的驱动源的马达。滑架2在安装有打印头9的情况下沿d2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架2上安装了与墨类型对应的两个打印头9(参见图5a)。一个打印头9排出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b中的液体墨,另一个打印头9排出储存在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中的液体墨。每个打印头9均包括墨排出面9a,墨排出面9a上形成有用于排出墨的多个喷嘴,并且墨排出面9a面对支撑打印介质p的台板8。通过在移动滑架2的过程中将墨从打印头9排出到打印介质p来打印图像。该操作在下文中将被称为打印扫描。墨排出面9a随着滑架2的移动范围在台板8上的移动范围对应于执行打印的打印区域。
33.输送单元7是用于输送打印介质p的机构。输送单元7包括输送辊7a。夹送辊(未示出)压靠输送辊7a,并且通过输送辊7a的转动在辊隙部夹持打印介质p的情况下将打印介质p输送到d1方向上的前侧。输送单元7间歇地输送打印介质p通过台板8和墨排出面9a之间的部分。通过交替重复通过输送单元7对打印介质p的输送操作和打印扫描,能够在打印介质p上打印每页的图像。
34.恢复单元4设置于滑架2的移动范围的一端处。恢复单元4是用于维持每个打印头9的墨排放性能的机构。恢复单元4包括覆盖打印头9的盖4a。为每个打印头9设置盖4a,盖4a盖住墨排出面9a以防止喷嘴变干。另外,恢复单元4能够例如通过在盖4a中设定负压来执行从打印头9抽吸墨的恢复操作。图4a示出了滑架2位于移动范围的右端(原始位置)的状态。
滑架2位于恢复单元4的上方,在该位置可以通过盖4a盖住墨排出面9a并且可以进行打印头9的恢复操作。图4b示出了滑架2位于移动范围的左端的状态。在该位置处,滑架2不位于恢复单元4的上方,因此不能盖住墨排出面9a。
35.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b、6c、6m和6y均是储存待由打印头9排出的液体墨的墨罐。在以下说明中,当液体储存容器6b、6c、6m和6y被统称或相互不区分时,将它们表示为液体储存容器6。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储存容器6是固定至打印设备1的固定式容器。如果剩余墨量减少,则使用者无需将液体储存容器6从打印设备1上拆下就可以用墨补充液体储存容器6。
36.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储存不同类型的墨。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储存容器6b、6c、6m和6y分别储存黑色墨、青色墨、品红色墨和黄色墨。注意,由打印头9排出的液体墨的类型数量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四种,并且可以是一种或四种以外的多种类型。液体储存容器的数量只需等于或大于液体墨的类型数量。
37.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是具有相同结构的容器,并且液体储存容器6b是容量大于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的容器。因此,液体储存容器6b是在d2方向上的宽度比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宽的容器。液体储存容器6b配置在打印设备1的前部的左端。液体储存容器6b由透明材料制成,并且使用者能够通过窗部104和108视觉识别储存的墨的剩余量。当进行墨补充时,使用者打开盖102。这使得液体储存容器6b的上部露出,从而可以进行墨的补充。
38.液体储存容器6c至6y在打印设备1的前部的右端沿d2方向并排配置。打印头9(或由打印头9执行打印的打印区域)位于液体储存容器6b和液体储存容器6c至6y之间。液体储存容器6c至6y也由透明材料制成。使用者能够通过窗部105视觉识别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c中的墨的剩余量、通过窗部106视觉识别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m中的墨的剩余量以及通过窗部107和109视觉识别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y中的墨的剩余量。当用墨补充液体储存容器6c至6y中的每一者时,使用者打开盖103。这使得液体储存容器6c至6y的上部露出,从而可以进行墨的补充。
39.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b、6c、6m和6y均经由单独的管5连接至打印头9,并且经由管5将墨供应到打印头9。管5是柔性的,并且无论滑架2的移动和位置如何,都能够稳定地向打印头9供应墨。
40.《液体储存容器的结构》
41.《液体储存容器6b的结构》
42.将参照图5a和图5b以及图6a和图6b说明液体储存容器6b的结构。图6a和图6b是液体储存容器6b的分解立体图。
43.液体储存容器6b整体上具有长方体的外形,并且包括前侧部6a、左侧部6b、右侧部6c、顶部6d、底部6e和后侧部6f。前侧部6a和后侧部6f是彼此相反的侧部,左侧部6b和右侧部6c是彼此相反的侧部。当比较左侧部6b和右侧部6c的位置时,右侧部6c是打印头9所在侧的设备内部的侧部,并且左侧部6b是在相反侧的设备外侧的侧部。即,右侧部6c是在由打印头9执行打印的打印区域那侧的侧部。后侧部6f在d3方向上的中途部分设置有台阶,并且液体储存容器6b在d1方向上的宽度在顶部6d那侧短,而在底部6e那侧长。
44.液体储存容器6b包括主体11和固定到主体11的密封构件12和13。根据本实施方式
的密封构件12和13是柔性膜并且通过粘合或熔接固定到主体11。密封构件12配置于液体储存容器6b的右侧部6c中,覆盖并密封主体11的右侧部的开口和槽。密封构件13配置于液体储存容器6b的左侧部6b,并密封主体11的左侧部的开口和槽。主体11是由树脂制成的中空结构,并且是形成后述各部件的成型构件。主体11和密封构件12、13都是透明构件,因此可以从外部视觉识别液体储存容器6b的内部。这些构件中均可以是有色透明构件或无色透明构件。
45.液体储存容器6b包括由主体11在顶部6d中形成的筒形注入部21。当盖102打开时,注入部21露出。当进行墨补充时,从注入部21注入墨。可拆卸的罩20安装于注入部21。在主体11的顶部6d中围绕注入部21形成有槽21a。槽21a在墨补充时接收滴落到注入部21外部的墨。
46.液体储存容器6b包括由主体11在后侧部6f的台阶部中形成的筒形出口部22。出口部22是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b中的墨的出口,并且是用于使墨流向打印头9的液体出口。管5连接到出口部22,并且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b中的墨经由管5从出口部22供给到打印头9。
47.液体储存容器6b包括由主体11在顶部6d中形成的筒形空气连通部23。空气连通部23是用于使液体储存容器6b的内部与大气连通并随着储存的墨的流出进行气液交换的连通口。
48.液体储存容器6b包括由主体11在前侧部6a中形成的墨可视面25。墨可视面25是供使用者从外部(窗部104和108)视觉识别储存在墨可视面25后面的储存室26中的墨的剩余量的透明表面。在墨可视面25上,指示剩余量的下限用的准线的下限显示部25b给出了墨补充的时机,上限显示部25a指示当进行墨补充时的上限用的准线,显示部25c指示恢复单元4能够进行恢复操作的剩余量用的准线。这些显示部25a至25c均通过主体11的形状(凹部或凸部的形成等)或线图的印刷形成。
49.液体储存容器6b包括由主体11在前侧部6a中形成的接合部24a和由主体11在后侧部6f中形成的接合部24b。接合部24a和24b与形成在壳体101中的接合部(未示出)接合,从而固定和定位液体储存容器6b。
50.液体储存容器6b包括在底部6e侧储存墨的储存室26,并且包括在顶部6d侧的缓冲室29a至29e。储存室26经由缓冲室29a至29e与空气连通部23连通。缓冲室29a至29e防止墨从储存室26流到空气连通部23而泄漏到液体储存容器6b的外部。
51.储存室26由主体11和密封构件12限定。主体11包括作为形成储存室26的部件的具有开口26c的周壁部26a、26b和26d至26f,并且开口26c被密封构件12密封以形成液密储存室26。周壁部26a、26b和26d至26f分别形成储存室26的前壁部、左壁部、上壁部、底壁部和后壁部。开口26c通向主体11的右侧部,并且密封构件12形成了储存室26的右壁部。
52.周壁部(上壁部)26d将储存室26和作为储存室26上方的空间的缓冲室29a至29e分隔开。周壁部(上壁部)26d与作为连通部26d’(参见图7b)中的周壁部26d上方的空间的注入路径28连通,并且注入路径28与注入部21连通。注入路径28由主体11和密封构件12限定。从注入部21注入的墨经由注入路径28流入储存室26并被储存。周壁部(左壁部)26b包括形成液体储存容器6b的左侧部6b的下部并向外(向左)突出的突出部26g。突出部26g突出到窗部108。使用者能够经由具有透明性的突出部26g从打印设备1的外部视觉识别储存室26的剩余墨量。通过形成突出部26g,能够扩大储存室26的墨储存空间。
53.在储存室26中,配置有由主体11形成的多个肋27。肋27从周壁部(左壁部)26b延伸到靠近开口26c的位置,并从内部支撑密封构件12,从而减少密封构件12的凹凸的发生。
54.如果在储存室26中储存了最大量的墨,则液面几乎与上限显示部25a的位置一致。出口部22位于比上限显示部25a高的位置。因此,如果在储存室26中储存了最大量的墨,则出口部22位于墨的液面上方,并且墨绝不会从出口部22泄漏。
55.缓冲室29a至29e由主体11和密封构件13限定。主体11包括分别形成缓冲室29a至29e的向左侧部开口的周壁部。当开口被密封构件13密封时,形成了缓冲室29a至29e。
56.在图6a和图6b之外,还将参照图7a和图7b说明设置在液体储存容器6b中的通道。
57.通道31是使储存室26和出口部22彼此连通的通道。通道31形成在液体储存容器6b的左侧部6b中。更具体地,通道31由形成在主体11的周壁部(左壁部26b)中的槽31c和密封槽31c的密封构件13限定。通道31包括沿d3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沿d1方向延伸的部分,并因此整体上具有l形。通道31的一端部31a是储存室26侧的端部,并且贯通周壁部(左壁部26b)的前部中的下部而向储存室26开口。通道31的另一端部31b是出口部22侧的端部,并且与出口部22连通。
58.通道32是使注入路径28与缓冲室29a彼此连通的通道。通道32形成在液体储存容器6b的左侧部6b中。更具体地,通道32由形成在主体11中的槽32c和密封槽32c的密封构件13限定。通道32的一端部32a是注入路径28侧的端部,并且向注入路径28开口。端部32a形成为从注入路径28的左壁部向右侧突出的突出部。通道32的另一端部32b是在缓冲室29a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a开口。
59.通道33是使缓冲室29a和29b彼此连通的通道。通道33形成在液体储存容器6b的右侧部6c中。更具体地,通道33由形成在主体11中的槽33c和密封槽33c的密封构件12限定。通道33的一端部33a是在缓冲室29a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a开口。通道33的另一端部33b是在缓冲室29b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b开口。
60.通道34是使缓冲室29b和29c彼此连通的通道。通道34形成在液体储存容器6b的右侧部6c中。更具体地,通道34由形成在主体11中的槽34c和密封槽34c的密封构件12限定。通道34的一端部34a是在缓冲室29b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b开口。通道34的另一端部34b是在缓冲室29c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c开口。
61.通道35是使缓冲室29c和29d彼此连通的通道。通道35弯曲并形成在液体储存容器6b的右侧部6c中。更具体地,通道35由形成在主体11中的槽35c和密封槽35c的密封构件12限定。通道35的一端部35a是在缓冲室29c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c开口。端部35a形成为从缓冲室29c的右壁部向左侧突出的突出部。通道35的另一端部35b是在缓冲室29d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d开口。
62.通道36是使缓冲室29d和29e彼此连通的通道。通道36形成在液体储存容器6b的右侧部6c中。更具体地,通道36由形成在主体11中的槽36c和密封槽36c的密封构件12限定。通道36的一端部36a是在缓冲室29d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d开口。通道36的另一端部36b是在缓冲室29e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e开口。缓冲室29e与空气连通部23连通。
63.注意,可以在使储存室26和空气连通部23彼此连通的各通道32至36中设置气液分离膜。这可以减少当墨从储存室26流到空气连通部23时墨从空气连通部23向外部的泄漏。
64.《液体储存容器6y的结构》
65.在图5a和图5b之外,还将参照图8a和图8b说明液体储存容器6y的结构。图8a和图8b是液体储存容器6y的分解立体图。注意,液体储存容器6c和6m具有与液体储存容器6y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66.除了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更窄、切换了左右方向的配置并且设置了支撑部41a之外,液体储存容器6y具有与液体储存容器6b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液体储存容器6y的部件中,在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液体储存容器6b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注意,支撑部41a是支撑线束(未示出)的部分。
67.液体储存容器6y整体上具有长方体的外形,并且包括前侧部6a、左侧部6b、右侧部6c、顶部6d、底部6e和后侧部6f。前侧部6a和后侧部6f是彼此相反的侧部,左侧部6b和右侧部6c是彼此相反的侧部。当比较左侧部6b和右侧部6c的位置时,左侧部6b是在打印头9所在侧的设备内部的侧部,并且右侧部6c是在相反侧的设备外侧的侧部。即,左侧部6b是在由打印头9执行打印的打印区域那侧的侧部。后侧部6f在d3方向上的中途部分设置有台阶,并且液体储存容器6y在d1方向上的宽度在顶部6d那侧短,而在底部6e那侧长。
68.液体储存容器6y包括与液体储存容器6b的主体11相对应的主体41、固定至主体41并与液体储存容器6b的密封构件12相对应的密封构件43、以及固定至主体41并与液体储存容器6b的密封构件13相对应的密封构件42。
69.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42和43是柔性膜并且通过粘合或熔接固定至主体41。密封构件43配置于液体储存容器6y的右侧部6c中,覆盖并密封主体41的右侧部的开口和槽。密封构件42配置于液体储存容器6y的左侧部6b中,并密封主体41的左侧部的开口和槽。主体41是由树脂制成的中空结构,并且是形成后述各部件的成型构件。主体41和密封构件42、43都是透明构件,因此可以从外部视觉识别液体储存容器6y的内部。这些构件均可以是有色透明构件或无色透明构件。
70.液体储存容器6y包括由主体41在顶部6d中形成的筒形注入部21。当盖103打开时,注入部21露出。当进行墨补充时,从注入部21注入墨。可拆卸的盖20安装至注入部21。在主体41的顶部6d中围绕注入部21形成有槽21a。槽21a在墨补充时接收滴落到注入部21外部的墨。
71.液体储存容器6y包括由主体41在后侧部6f的台阶部分中形成的筒形出口部22。出口部22是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y中的墨的出口,并且是用于使墨流到打印头9的液体出口。管5连接到出口部22,并且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y中的墨经由管5从出口部22供给到打印头9。
72.液体储存容器6y包括由主体41在顶部6d中形成的筒形空气连通部23。空气连通部23是用于使液体储存容器6y的内部与大气连通并随着储存的墨的流出进行气液交换的连通口。
73.液体储存容6y包括由主体41在前侧部6a中形成的墨可视面25。墨可视面25是供使用者从外部(窗部107和109)视觉识别储存在墨可视面25后面的储存室26中的墨的剩余量的透明表面。在墨可视面25上,指示剩余量的下限用的准线的下限显示部25b给出了墨补充的时机,上限显示部25a指示当进行墨补充时的上限用的准线,显示部25c指示恢复单元4能够执行恢复操作的剩余量用的准线。这些显示部25a至25c均通过主体41的形状(凹部或凸部的形成等)或线图的印刷形成。
74.液体储存容器6y包括由主体41在前侧部6a中形成的接合部24a和由主体41在后侧部6f中形成的接合部24b。接合部24a和24b与形成在壳体101中的接合部(未示出)接合,从而固定和定位液体储存容器6y。
75.液体储存容器6y包括在底部6e侧储存墨的储存室26,并且包括在顶部6d侧的缓冲室29a至29e。储存室26经由缓冲室29a至29e与空气连通部23连通。缓冲室29a至29e防止墨从储存室26流到空气连通部23而泄漏到液体储存容器6y的外部。
76.储存室26由主体41和密封构件42限定。主体41包括作为形成储存室26的部件的具有开口26c的周壁部26a、26b和26d至26f,并且开口26c被密封构件42密封以形成液密储存室26。周壁部26a、26b和26d至26f分别形成储存室26的前壁部、右壁部、上壁部、底壁部和后壁部。开口26c通向主体41的左侧部,并且密封构件42形成了储存室26的左壁部。
77.周壁部(上壁部)26d将储存室26和作为储存室26上方的空间的缓冲室29a至29e分隔开。周壁部(上壁部)26d与作为连通部26d’(参见图9b)中的周壁部26d上方的空间的注入路径28连通,并且注入路径28与注入部21连通。注入路径28由主体41和密封构件42限定。从注入部21注入的墨经由注入路径28流入储存室26并被储存。周壁部(右壁部)26b包括形成液体储存容器6y的右侧部6c的下部并向外(向右)突出的突出部26g。突出部26g突出到窗部109。使用者能够经由具有透明性的突出部26g从打印设备1的外部视觉识别储存室26的剩余墨量。通过形成突出部26g,能够扩大储存室26的墨储存空间。
78.在储存室26中,配置有由主体41形成的多个肋27。肋27从周壁部(右壁部)26b延伸到靠近开口26c的位置,并从内部支撑密封构件42,从而减少密封构件42的凹凸的发生。
79.如果在储存室26中储存了最大量的墨,则液面几乎与上限显示部25a的位置一致。出口部22位于比上限显示部25a高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储存室26中储存了最大量的墨,墨也绝不会从出口部22泄漏。
80.缓冲室29a至29e由主体41和密封构件43限定。主体41包括分别形成缓冲室29a至29e的向右侧部开口的周壁部。当开口被密封构件43密封时,形成了缓冲室29a至29e。
81.在图8a和图8b之外,还将参照图9a和图9b说明设置在液体储存容器6y中的通道。
82.通道31是使储存室26和出口部22彼此连通的通道。通道31形成在液体储存容器6y的右侧部6c中。更具体地,通道31由形成在主体41的周壁部(右壁部26b)中的槽31c和密封槽31c的密封构件43限定。通道31包括沿d3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沿d1方向延伸的部分,并因此整体上具有l形。通道31的一端部31a是储存室26侧的端部,并且贯通周壁部(右壁部26b)的前部中的下部而向储存室26开口。通道31的另一端部31b是出口部22侧的端部,并且与出口部22连通。
83.通道32是使注入路径28与缓冲室29a彼此连通的通道。通道32形成在液体储存容器6y的右侧部6c中。更具体地,通道32由形成在主体41中的槽32c和密封槽32c的密封构件43限定。通道32的一端部32a是注入路径28侧的端部,并且向注入路径28开口。端部32a形成为从注入路径28的右壁部向左侧突出的突出部。通道32的另一端部32b是在缓冲室29a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a开口。
84.通道33是使缓冲室29a和29b彼此连通的通道。通道33形成在液体储存容器6y的左侧部6b中。更具体地,通道33由形成在主体41中的槽33c和密封槽33c的密封构件42限定。通道33的一端部33a是在缓冲室29a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a开口。通道33的另一端部33b
是在缓冲室29b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b开口。
85.通道34是使缓冲室29b和29c彼此连通的通道。通道34形成在液体储存容器6y的左侧部6b中。更具体地,通道34由形成在主体41中的槽34c和密封槽34c的密封构件42限定。通道34的一端部34a是在缓冲室29b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b开口。通道34的另一端部34b是在缓冲室29c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c开口。
86.通道35是使缓冲室29c和29d彼此连通的通道。通道35弯曲并形成在液体储存容器6y的左侧部6b中。更具体地,通道35由形成在主体41中的槽35c和密封槽35c的密封构件42限定。通道35的一端部35a是在缓冲室29c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c开口。端部35a形成为从缓冲室29c的左壁部向右侧突出的突出部。通道35的另一端部35b是在缓冲室29d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d开口。
87.通道36是使缓冲室29d和29e彼此连通的通道。通道36形成在液体储存容器6y的左侧部6b中。更具体地,通道36由形成在主体41中的槽36c和密封槽36c的密封构件42限定。通道36的一端部36a是在缓冲室29d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d开口。通道36的另一端部36b是在缓冲室29e侧的端部,并且向缓冲室29e开口。缓冲室29e与空气连通部23连通。
88.注意,可以在使储存室26和空气连通部23彼此连通的各通道32至36中设置气液分离膜。这可以减少当墨从储存室26流到空气连通部23时墨从空气连通部23向外部的泄漏。
89.《打印设备的姿势》
90.将说明在将打印设备1设置为使用时的姿势以外的姿势时抑制墨泄漏的机制。图10a示意性地示出了当打印设备1处于使用时的姿势时液体储存容器6和滑架2(以及打印头9)的配置。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在储存室26中储存最大量的墨10。当在该姿势下将滑架2在d2方向上的一侧称为内侧并将相反侧称为外侧时,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的通道31位于液体储存容器6的外侧并且形成储存室26的壁部的密封构件12和42位于内侧。
91.由于密封构件12和42形成储存室26的壁部,所以密封构件12和42的损坏直接导致墨泄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12和42是膜,因此容易损坏。如果密封构件12或42位于液体储存容器6的外侧,则在安装液体储存容器6b或6y时,密封构件12或42可能会接触到壳体101的内壁面或其周边部件,从而损坏密封构件12或42。在使用时,密封构件12和42可能会经由窗部108和109接触异物。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密封构件12和42配置于液体储存器6的内侧,所以可以改善密封构件12和42的保护性能,并在结构上抑制对它们的损坏。
92.通道31位于液体储存容器6的外侧的事实有助于当打印设备1被设置为使用时的姿势之外的姿势时的墨泄漏抑制。将针对打印设备1的各姿势说明当从图10a所示的使用时的姿势(最大墨量)改变为其它姿势时的墨泄漏抑制。
93.将说明滑架2位于原始位置的情况。当打印设备1的操作正常结束时,控制滑架2停止在原始位置。
94.图10b示出了将打印设备1的右侧部设置在下侧并且将打印设备1的左侧部设置在上侧的姿势的示例。在该姿势下,液体储存容器6b位于上侧,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以及滑架2位于下侧。
95.在该姿势下,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的高度与打印头9的墨排出面9a的高度之间的差小。因此,即使墨排出面9a上的弯液面被破坏,储存在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也低。
96.另一方面,液体储存容器6b位于比打印头9的墨排出面9a高的位置。然而,液体储存容器6b的通道31位于比储存室26高的位置。换句话说,通道31的一端部31a位于储存室26的墨液面上方。因此,通道31未被储存室26中的墨填充,并且墨不会从出口部22流到外部。结果,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b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也低。
97.将说明打印设备1长时间放置在该姿势并且外部大气压改变的情况。例如,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增大,则建立空气从空气连通部23流入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大气压状态,因此不会发生墨泄漏。反之,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降低(例如,打印设备1被运送到高原或热带气旋到达安置打印设备1的区域),则建立储存室26中的墨从注入路径28移动到缓冲室29a的大气压状态。
98.在这种情况下,关于液体储存容器6b,由于通道32形成在左侧部6b中,并且位于比储存室26和注入路径28高的位置处,所以液体储存容器6b中没有填充墨。因此,墨从空气连通部23泄漏的可能性低。
99.关于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由于通道32形成在右侧部6c中,并且位于比储存室26和注入路径28低的位置,所以液体储存容器能够填充有墨。然而,由于通道32的端部32a设置在突出部中,因此除非注入路径28中的墨的液位等于或高于突出部的高度,否则墨不会流入通道32中。在这个阶段,能够减少流入通道32的墨的量。此外,由于各个通道33至36均形成在左侧部6b中,所以其位于比储存室26和注入路径28高的位置。因此,没有墨流动。因此,墨从空气连通部23泄漏的可能性也低。
100.图10c示出了将打印设备1的左侧部设置在下侧并且将打印设备1的右侧部设置在上侧的姿势的示例。在该姿势下,液体储存容器6c、6m、6y和滑架2位于上侧,并且液体储存容器6b位于下侧。
101.在该姿势下,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的高度与打印头9的墨排出面9a的高度之间的差小。因此,即使墨排出面9a上的弯液面被破坏,储存在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也低。另外,由于液体储存容器6b位于比打印头9的墨排出面9a低的位置,所以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b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也低。
102.将说明打印设备1长时间放置在该姿势并且外部大气压改变的情况。例如,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增大,则建立空气从空气连通部23流入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大气压状态,因此不会发生墨泄漏。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降低,则建立储存室26中的墨从注入路径28移动到缓冲室29a的大气压状态。
103.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由于通道32形成在右侧部6c中,并且位于比储存室26和注入路径28高的位置处,所以液体储存容器没有填充墨。因此,墨从空气连通部23泄漏的可能性低。
104.关于液体储存容器6b,通道32形成在左侧部6b中,并且位于比储存室26和注入路径28低的位置处,所以液体储存容器6b可能填充有墨。然而,由于通道32的端部32a设置在突出部中,因此除非注入路径28中的墨的液位等于或高于突出部的高度,否则墨不会流入通道32中。在这个阶段,能够减少流入通道32的墨的量。此外,由于各个通道33至36均形成在右侧部6c中,所以其位于比储存室26和注入路径28高的位置。因此,没有墨流动。因此,墨从空气连通部23泄漏的可能性也低。
105.图11a例示了将打印设备1的前部设置在下侧并且将打印设备1的后部设置在上侧
的姿势。在该姿势下,滑架2位于上侧,并且液体储存容器6位于下侧。由于打印头9的墨排出面9a位于比液体储存容器6高的位置,所以即使墨排出面9a上的弯液面被破坏,储存在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也低。此外,出口部22位于比储存在储存室26中的墨的液面高的位置处,因此没有墨从出口部22流出。
106.将说明打印设备1长时间放置在该姿势并且外部大气压改变的情况。例如,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增大,则建立空气从空气连通部23流入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大气压状态,因此不会发生墨泄漏。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降低,则建立储存室26中的墨从注入路径28移动到缓冲室29a的大气压状态。
107.然而,由于通道32的端部32a位于比液体储存容器6的前侧部6a高的位置,所以除非注入路径28中的墨的液位等于或高于端部32a的高度,否则没有墨流入通道32中。在这个阶段,能够减少流入到通道32中的墨的量。此外,缓冲室29a至29e和通道33至36位于比注入路径28高的位置处。由于液位不会因为墨流入这些空间中的一些空间而升高,因此墨从空气连通部23泄漏的可能性也低。
108.图11b例示了将打印设备1的前部设置在上侧并且将打印设备1的后部设置在下侧的姿势。在该姿势下,液体储存容器6位于上侧而滑架2位于下侧。然而,由于通道31的端部31a位于储存室26中的高位置,因此储存室26中的墨流到通道31的可能性低。换言之,通道31的端部31a位于储存室26中墨的液面上方。
109.将说明打印设备1长时间放置在该姿势并且外部大气压改变的情况。例如,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增大,则建立空气从空气连通部23流入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大气压状态,因此不会发生墨泄漏。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降低,则建立储存室26中的墨从注入路径28移动到缓冲室29a的大气压状态。
110.然而,由于注入路径28和通道32的端部32a位于高位置,因此储存室26中的墨流入注入路径28和通道32的可能性低。因此,墨从空气连通部23泄漏的可能性也低。
111.图14a例示了打印设备1上下倒置的姿势。在该姿势下,由于液体储存容器6的高度与打印头9的墨排出面9a的高度之间的差小,因此即使墨排出面9a上的弯液面被破坏,储存在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也低。此外,由于通道31的端部31a位于储存室26中的高位置,所以通道31未填充有储存室26中的墨,并且没有墨从出口部22流到外部。从这点来看,储存在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也低。
112.将说明打印设备1长时间放置在该姿势并且外部大气压改变的情况。例如,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增大,则建立空气从空气连通部23流入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大气压状态,因此不会发生墨泄漏。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降低,则建立储存室26中的墨从注入路径28移动到缓冲室29a的大气压状态。
113.由于储存室26中的墨流入注入路径28中,但通道32的端部32a位于远离液体储存容器6的顶部6d的高位置,所以除非注入路径28中的墨的液位等于或高于端部32a,否则没有墨流入通道32。在这个阶段,能够减少流入通道32的墨的量。此外,通道33至35的端部33a至35a也位于缓冲室29a至29c中的高位置。由于液位不会由于墨流入缓冲室29a至29c中的一些空间而升高,因此墨从空气连通部23泄漏的可能性也低。
114.下面将说明滑架2位于移动范围内的原始位置的相反侧的端部(图4b所示的位置)
并且墨排出面9a上的喷嘴的弯液面被破坏的情况。如上所述,滑架2通常位于原始位置,但当打印设备1的操作异常终止或发生停电时,会设置滑架2停止在原始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墨排出面9a没有被盖4a覆盖,从而增加了墨排出面9a上的喷嘴的弯液面被破坏的可能性。
115.图12a示出了将打印设备1的右侧部设置在下侧并且将打印设备1的左侧部设置在上侧的姿势的示例。在该姿势下,液体储存容器6b和滑架2位于上侧,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位于下侧。
116.在该姿势下,由于液体储存容器6b的高度与打印头9的墨排出面9a的高度之间的差小,所以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b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低。此外,由于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位于比打印头9低的位置,所以储存在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低。
117.将说明打印设备1长时间放置在该姿势并且外部大气压改变的情况。例如,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增大,则建立空气从空气连通部23流入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大气压状态,因此不会发生墨泄漏。相反地,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降低,则建立储存室26中的墨从注入路径28移动到缓冲室29a的大气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与参照图10b所示的示例说明相同的原因,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墨从空气连通部23泄漏的可能性低。
118.图12b示出了将打印设备1的左侧部设置在下侧并且将打印设备1的右侧部设置在上侧的姿势的示例。在该姿势下,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位于上侧,并且液体储存容器6b和滑架2位于下侧。
119.在该姿势下,由于液体储存容器6b的高度与打印头9的墨排出面9a的高度之间的差小,所以储存在液体储存容器6b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低。
120.另一方面,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位于比打印头9的墨排出面9a高的位置。然而,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的各个通道31均位于比储存室26高的位置。换言之,通道31的端部31a位于储存室26中的墨的液面上方。因此,通道31未填充有储存室26中的墨并且没有墨从出口部22流到外部。结果,储存在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c、6m和6y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也低。
121.将说明打印设备1长时间放置在该姿势并且外部大气压改变的情况。例如,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增大,则建立空气从空气连通部23流入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大气压状态,因此不会发生墨泄漏。相反地,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降低,则建立储存室26中的墨从注入路径28移动到缓冲室29a的大气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与参照图10c所示的示例说明相同的原因,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墨从空气连通部23泄漏的可能性低。
122.图13a例示了将打印设备1的前部设置在下侧并且将打印设备1的后部设置在上侧的姿势。在该姿势下,滑架2位于上侧,并且液体储存容器6位于下侧。由于打印头9的墨排出面9a位于比液体储存容器6高的位置,因此每个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低。此外,出口部22位于比储存在储存室26中的墨的液面高的位置处,并且没有墨从出口部22流出。
123.将说明打印设备1长时间放置在该姿势并且外部大气压改变的情况。例如,如果与
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增大,则建立空气从空气连通部23流入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大气压状态,因此不会发生墨泄漏。相反地,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降低,则建立储存室26中的墨从注入路径28移动到缓冲室29a的大气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与参照图11a所示的示例说明相同的原因,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墨从空气连通部23泄漏的可能性低。
124.图13b例示了将打印设备1的前部设置在上侧并且将打印设备1的后部设置在下侧的姿势。在该姿势下,液体储存容器6位于上侧而滑架2位于下侧。然而,由于通道31的端部31a位于储存室26中的高位置,所以储存室26中的墨流入通道31的可能性低。换言之,通道31的端部31a位于储存室26中的墨的液面上方。
125.将说明打印设备1长时间放置在该姿势并且外部大气压改变的情况。例如,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增大,则建立空气从空气连通部23流入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大气压状态,因此不会发生墨泄漏。相反地,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降低,则建立储存室26中的墨从注入路径28移动到缓冲室29a的大气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与参照图11b所示的示例说明相同的原因,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墨从空气连通部23泄漏的可能性低。
126.图14b例示了打印设备1上下倒置的姿势。在该姿势下,由于液体储存容器6的高度与打印头9的墨排出面9a的高度之间的差小,因此各液体储存容器6内储存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露的可能性低。此外,由于通道31的端部31a位于储存室26中的高位置,所以通道31未填充有储存室26中的墨,并且没有墨从出口部22流到外部。从这点来看,储存在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墨从墨排出面9a泄漏的可能性也低。
127.将说明打印设备1长时间放置在该姿势并且外部大气压改变的情况。例如,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增大,则建立空气从空气连通部23流入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大气压状态,因此不会发生墨泄漏。相反地,如果与放置开始时相比外部大气压降低,则建立储存室26中的墨从注入路径28移动到缓冲室29a的大气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与参照图14a所示的示例说明相同的原因,各个液体储存容器6中的墨从空气连通部23泄漏的可能性低。
128.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打印设备1设置为与使用时不同方向的姿势,也可以降低墨流出的可能性,并且能够减少墨泄漏量。
129.《其它实施方式》
130.上述实施方式例示了将用于黑色墨的打印头以及用于青色墨、品红色墨和黄色墨的打印头设置为打印头9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配置,而是可以使用用于四种颜色的打印头。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储存室26的数量和缓冲室29a至29e的数量仅是示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131.以上实施方式例示了包括突出部26g的液体储存容器6,但液体储存容器6不是必须包括突出部26g。此外,已经例示了在前侧部6a中包括墨可视面25的液体储存容器6。然而,墨可视面25可以形成在诸如左侧部6b或右侧部6c的其它表面上。已经例示了包括窗部104至109的壳体101,但可以采用没有任何窗部的配置。
13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
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133.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这些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