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循环冗余通风系统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9:42: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冗余通风系统及应用。


背景技术:

2.本发明对于背景技术的描述属于与本发明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发明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发明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3.在传统的作业方舱或厢体内,一般装备有顶置式空调机组,其送风、回风均在头顶部位。在较大的方舱里,安装两台或以上的空调机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有以下问题:
4.人员在方舱或厢体内工作时,空调送风往往直接吹至头顶处,给人员造成不适的感觉;空调送、回风风口集中在一处或两处,容易发生“串风”、“风路短路”等问题,导致舱内制冷效果不佳,空间内冷热不均,人员体感不适;当大型方舱或厢体的某个空间内的空调因意外不能正常工作时,没有冗余备份方式;顶置式空调机组直接送风时,往往没有经过风道,内部的循环风机的噪音会直接传入方舱或厢体内。
发明内容
5.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冗余通风系统及应用,本发明的循环冗余通风系统解决了方舱或厢体内常规送回风循环方式和风道的缺点,该循环风方式可以有效的将空调机组的冷风均匀送至方舱或厢体内,一侧送风,另一侧回风,不直吹人员头顶,避免造成人员的不适感;风道内包括有导流板、风阀等,可在意外情况下实现不同空间内的冗余备份送风;风道内设置的静音板还可以有效隔离和消减空调机组的噪音。
6.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循环冗余通风系统,包括:
8.空调机组;
9.送风风道,所述的送风风道与所述的空调机组的送风口对接;
10.回风风道,所述的回风风道与所述的空调机组的回风口对接;
11.送风导风管,所述的送风导风管与所述的送风风道的开口对接;
12.回风导风管,所述的回风导风管与所述的回风风道的开口对接;
13.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固定。
14.进一步的,还包括风道导流板,所述的风道导流板设置在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中,所述的送风风道内的风道导流板设置在送风风道与空调机组的送风口对接处;所述的回风风道内的风道导流板设置在回风风道与空调机组的回风口对接处。
15.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通风装置用于多个空间的通风时,还包括风道内风阀,所述的风道内风阀设置在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中,所述的风道内风阀位置与多个空间之间的隔断位置对应。
16.进一步的,还包括风道内静音板,所述的风道内静音板平均距离为0.5-2m。
17.进一步的,所述的送风风道由多个模块化送风风道段连接而成;所述的回风风道由多个模块化回风风道段连接而成。
18.进一步的,所述的送风风道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所述的回风风道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
19.进一步的,所述的送风风道与所述的空调机组之间设有风道弧形导流板。
20.进一步的,所述的送风风道与所述的空调机组的送风口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回风风道,所述的回风风道与所述的空调机组的回风口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的循环冗余通风系统包括内饰件,用于遮挡。
22.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冗余通风系统的应用,将上述的循环冗余通风系统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到放舱或箱体的顶部用于空气调节。
23.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采用本发明的循环冗余通风系统,在方舱或厢体内能将冷风均匀的送至一侧,带走空间内热量后,从另一侧回风,完全避免了“风路短路”;
25.本发明的风道和导风管可以形成静压腔,保证均匀的风压,从而保证每个出风口均匀而缓慢的风速,也没有直吹头顶,人员更加舒适;
26.本发明内部设置静音板与吸音棉可以有效的消耗空调机组的噪音能量,达到良好的静音效果;
27.同时,利用百叶风阀和控制设备,可以实现在两个独立空间内的冗余通风,保证了设备可靠性。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送、回风风道示意图(回风风道侧);
29.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送、回风风道示意图(送风风道侧);
30.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典型的方舱或厢体中的示例性通风方式示意;
31.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典型的方舱或厢体中的示例性冗余备份通风方案示意;
32.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风道内的导流板示意;
33.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风道内的静音板示意;
34.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模块化的风道部件的连接方式示意;
35.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风道内的百叶风阀的示意;
36.图标:1-送风风道、2-回风风道、3-空调机组、4-安装支架、5-回风导风管、6-送风导风管、7-方舱或厢体、8-方舱或厢体内饰件、9-循环通风方式的空气流动方向;10-风道弧形导流板;11-典型方舱或厢体隔断;12-风道内风阀;13-风道人形导流板;14-风道内静音板;15-冷风导流方向示意;16-模块式风道组件连接法兰;17-静音板处的空气流动方向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在下述说明中,不同
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39.结合附图1-2,一种循环冗余通风系统,包括:
40.空调机3;
41.送风风道1,所述的送风风道与所述的空调机组的送风口对接;
42.回风风道2,所述的回风风道与所述的空调机组的回风口对接;
43.送风导风管6,所述的送风导风管与所述的送风风道的开口对接;
44.回风导风管5,所述的回风导风管与所述的回风风道的开口对接;
45.安装支架4,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的风道通过安装支架,可以与方舱或厢体的顶部和侧壁固定。
46.本发明的装置将空调机组的冷风均匀的送至方舱的某一侧壁内侧,回风经由方舱或厢体的另一侧壁内侧抽回至空调机组,从而在方舱或厢体内形成良好的循环效果。
4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避免风道内产生涡流和风噪,在送风风道内部设置的导流板13,可将空调机组的冷风有效分割送风方向,图5所示为风道内人形导流板13在某一段模块化的送风风道1组件中的示意。人形导流板13为人字形,固定安装在送风风道1内,具体位置根据冷风流动需求设定,主要安装在冷风垂直转弯处。当空调机组3吹出冷风时,经由人形导流板13时,冷风将依照其形状自然分流至送风风道1的长度方向,而不会在送风风道内部形成涡流,影响制冷效率,也避免了产生风噪。所述的风道导流板13设置在送风风道1和回风风道2中,所述的送风风道1内的风道导流板13设置在送风风道1与空调机组3的送风口对接处;所述的回风风道2内的风道导流板13设置在回风风道2与空调机组3的回风口对接处。为保证均匀的出风效果,送风风道的截面积与空调机组的风量相匹配,在送风风道的空间容积内能形成静压腔,从而在送风风道内保持基本恒定的风压,在较大距离的送风出风口位置能保证均匀的出风风速和风量。如图1、图2所示为应用本发明的循环冗余通风方式的风道安装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示意。该示例包括了送风风道1、回风风道2、送风导风管6、回风导风管5以及安装支架4。空调机组3是一种示例性的典型空调机组。送风风道1、回风风道2使用橡胶密封圈压紧对接空调机组3的送风回和回风口,以保证空调机组的可维修性,方便拆卸。送风导风管6与送风风道1的开口处之间使用铝制铆钉固定安装,回风导风管5与回风风道2开口处之间也使用铝制铆钉固定安装,安装的对接面需使用硅硐密封胶,以保证导风管与风道之间的密封性。
4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通风装置用于多个空间的通风时,还包括风道内风阀12,所述的风道内风阀12设置在送风风道1和回风风道2中,所述的风道内风阀12位置与多个空间之间的隔断位置对应。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循环冗余通风方式及风道在典型方舱或厢体7的冗余应用示例。如图4所示,典型方舱或厢体的隔断11将方舱或厢体7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间,根据隔断11的位置,在送风风道1和回风风道2的内部安装有百叶式风阀12,在正常状态下,两个风阀12均为关闭状态,因此,送风风道1和回风风道2实际意义上为两个独立的风道,两台空调机组3是分别给两个独立空间制冷。当空调机组3的某一台因意外情况停止工作后,控制设备可以将送风风道1和回风风道2内安装的风阀12均打开,这时,另一台正常工作的空调机组3仍可将冷风送至整个送风风道1内,从而实现冗余备份。图
8所示为风道内安装的风阀12示意。根据本发明的风道在方舱或厢体7中实际应用布局,在风道内隔断11的相应位置,使用风阀12上的法兰翻边,与送风风道1和回风风道2固定安装。风阀12的控制电缆与方舱或厢体7内的控制设备连接,手动控制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送风风道1和回风风道2内部的分隔或连通和两个独立空间的冗余备份通风。
4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静音风道为有效隔离和消减空调机组的噪音,在风道内设置有静音板,平均距离约1m,所有风道内部均贴覆15mm厚的吸音棉,从而可以将空调机组的噪音能量消耗在风道内,达到静音效果。图6所示为送风风道1内安装的静音板14示意。静音板14在每个模块化的送风风道1组件中都固定安装两块,两块静音板14分别安装在送风风道1的上、下面内侧。静音板14的高度约为送风风道1的一半高,当冷风经由送风风道1流动时,将绕过静音板14的,如图6所示的静音板处的空气流动方向示意17。在这过程中,静音板14和送风风道1内部所贴覆的隔热吸音棉可以吸收和消耗掉空调机组3的循环风机传递过来的噪音,从而实现吸音降噪,达到静音效果。
5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送风风道由多个模块化送风风道段连接而成;所述的回风风道由多个模块化回风风道段连接而成。如图3所示为应用本发明的循环冗余通风方式的风道安装在典型的方舱或厢体内的示意或通风方式示意;方舱或厢体的长度、宽度、高度并无特指,本发明的风道可以根据方舱或厢体的内部尺寸合理搭配不同部件,以便于安装使用。如图3所示,先分别将送风导风管6、回风导风管5与送风风道1、回风风道2通过铆钉固定,再将送风风道1和回风风道2通过安装支架4,使用螺钉安装固定在方舱或厢体7的顶部和侧壁。送风风道1的长度和送风导风管的6的数量根据方舱或厢体7的长度、所要求的风速和制冷效率而确定。图7所示为模块化的送风风道1或回风风道2组件的连接安装示意。模块化的组件的长度为1200mm,能最大程度利用标准板材料的面积。根据本发明的风道在方舱或厢体7中实际应用布局,选择搭配不同数量的送风风道1组件和回风风道2组件,并在需要冷风流通、送风导风管6和回风导风管5的位置开口。然后在模块化组件之间使用连接法兰16铆钉连接固定,连接法兰16安装的对接面需使用硅硐密封胶,以保证组件之间的密封性。风道段之间有法兰盘,可以提高风道的密闭性和方便风道的装配。
5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送风风道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所述的回风风道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
5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送风风道与所述的空调机组之间设有风道弧形导流板。
5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送风风道与所述的空调机组的送风口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回风风道,所述的回风风道与所述的空调机组的回风口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5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循环冗余通风系统包括内饰件,用于遮挡。安装完本发明所涉及的所有风道组件后,一般还安装有内饰件8,以保证美观;同时,内饰件8也可根据需要,对送风导风管6和回风导风管5进行局部遮挡或隐藏。
55.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冗余通风系统的应用,将上述的循环冗余通风系统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到放舱或箱体的顶部用于空气调节。
56.本发明中未限定的部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本领域常用的手段来实现的,如导风管的数量,各部件的材质及大小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7.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介绍仅为本发明的优选
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