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水运动相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9:41: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运动相机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运动相机。


背景技术:

2.运动相机是一种专用于记录动作过程的相机,主要用于拍摄体育赛事中的特写镜头,运动相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支持长时间的特点,采用超广角或鱼眼镜头使得视频录制高清。
3.相关技术中,在帆船、潜水、探险和骑行等一些户外场景中会用到防水运动相机,防水运动相机本身内部具有防水结构,因此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另外还会在相机外围加装防水装置,搭配为运动相机设计的潜水壳。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水下较深深度摄影时,一般防水运动相机的电池盖、按键、喇叭口等处容易进水,导致运动相机故障,无法进行拍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避免在潜水较深深度状态下运动相机出现故障无法拍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运动相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水运动相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水运动相机,包括相机主体与潜水壳,所述潜水壳包括潜水壳前盖与潜水壳后盖,所述潜水壳前盖与潜水壳后盖转动连接合围成安装腔,所述相机主体嵌设在安装腔内,所述潜水壳后盖上设置有连接扣合潜水壳前盖与潜水壳后盖的扣合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潜水壳前盖和潜水壳后盖转动连接合围成安装腔后,便于相机主体的嵌设固定,同时对相机起到防水作用,避免相机进水出现故障无法使用,通过扣合机构将潜水壳前盖和潜水壳后盖连接扣合,使潜水壳的扣合更加紧密,同时防水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在潜水壳满足最大使用深度的水压下,可完全潜入水中进行拍摄。
8.可选的,所述扣合机构包括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所述潜水壳后盖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二活动部转动连接在连接件上,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活动部上,所述第一活动部另一端卡接在潜水壳前盖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件方便将第二活动部转动连接在潜水壳后盖上,第一活动部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活动部上、第一活动部另一端卡接在潜水壳前盖上便于扣合机构对潜水壳进行扣合。
10.可选的,所述潜水壳前盖上远离潜水壳前盖与潜水壳后盖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凸条,所述第一活动部开设有与所述凸条相适配的凹槽,第一活动部与潜水壳前盖扣合时所述凸条卡接在凹槽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条与凹槽相适配实现第一活动部与潜水壳前盖的卡接,紧固了潜水壳前盖和潜水壳后盖的盖合效果。
12.可选的,所述第二活动部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第二活
动部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滑动连接在连接杆上与弹簧抵接,所述潜水壳后盖上靠近第二活动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卡接卡扣的凸块,所述卡扣滑动卡接在凸块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扣滑动卡接在凸块上实现第二活动部与潜水壳后盖的卡接效果,将卡扣滑动连接在连接杆上,方便施加作用力推开卡扣,带动弹簧转动,实现对扣合机构的开关控制。
14.可选的,所述卡扣设置为l形扣,所述卡扣靠近第一活动部的l形扣一端与连接杆连接,所述卡扣与连接杆垂直的l形扣另一端开口朝向凸块,所述凸块设置为与卡扣相适配的l块,所述凸块开口朝向卡扣。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扣和凸块均设置为相适配的l形,便于卡扣滑动卡接在凸块上实现卡接效果。
16.可选的,所述潜水壳前盖内壁上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沿潜水壳前盖的周向边缘设置,所述凸缘朝向潜水壳前盖的外侧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卡接在凸缘上,潜水壳前盖与潜水壳后盖盖合后,橡胶圈与潜水壳后盖贴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橡胶圈卡接在凸缘上,方便潜水壳前盖与潜水壳后盖盖合后橡胶圈与潜水壳后盖紧密贴合,防止水进入潜水壳内影响相机的使用。
18.可选的,所述相机主体包括相机前盖与相机后盖,所述相机前盖与相机后盖固定连接,所述相机前盖上设有按键,所述按键上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与相机前盖固定粘连。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护层与相机前盖的其他部位紧密粘连,遮罩住按键与按键孔之间的缝隙,隔绝水分进入相机主体,对机身进行防水处理。
20.可选的,所述潜水壳后盖上开设有若干按钮孔,所述按钮孔内设有按压相机的弹簧按钮,所述弹簧按钮的端部与防护层表面抵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潜水壳后盖上的弹簧按钮方便对相机按键进行按压操作,弹簧按钮底部的防护层可避难水沿按钮孔进入相机影响相机使用。
22.可选的,所述相机后盖底部位置上设置有电池盖,所述电池盖内壁上粘贴有用于密封电池口的硅胶防护层。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硅胶防护层对电池口进行密封,隔绝从电池盖缝隙进入的水渗入到电池仓内,对相机主体机身进行进一步的防水处理。
24.可选的,所述相机后盖的端面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相机后盖的端面胶贴。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显示屏采用胶水与相机后盖贴合,使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使用本技术装置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潜水壳前盖和潜水壳后盖转动连接合围成安装腔后,便于相机主体的嵌设固定,同时对相机起到防水作用,避免相机进水出现故障无法使用,通过扣合机构将潜水壳前盖和潜水壳后盖连接扣合,使潜水壳的扣合更加紧密,同时防水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在潜水壳满足最大使用深度的水压下,可完全潜入水中进行拍摄;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条与凹槽相适配实现第一活动部与潜水壳前盖
的卡接,紧固了潜水壳前盖和潜水壳后盖的盖合效果;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护层与相机前盖的其他部位紧密粘连,遮罩住按键与按键孔之间的缝隙,隔绝水分进入相机主体,对机身进行防水处理。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潜水壳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相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相机主体的剖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相机主体;11、相机前盖;111、按键;112、防护层;113、电池盖;114、硅胶防护层;12、相机后盖;13、显示屏;2、潜水壳;21、潜水壳前盖;211、凸条;212、凸缘;213、橡胶圈;22、潜水壳后盖;221、连接件;222、凸块;223、按钮孔;224、弹簧按钮;3、扣合机构;31、第一活动部;311、凹槽;32、第二活动部;321、连接杆;322、弹簧;323、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运动相机主要用于拍摄体育赛事中的特写镜头,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支持长时间的特点,防水运动相机有两种,一种是本身具有防水性能的,这种运动相机内部具有防水结构,另一种是加装防水装置的户外运动相机,搭配为之设计的潜水盒,在帆船、潜水、探险和骑行等一些户外场景中会使用到。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水运动相机。参照图1,一种防水运动相机包括相机主体1、潜水壳2和扣合机构3,相机主体1嵌设在潜水壳2中,扣合机构3固定连接在潜水壳2上,相机主体1嵌入到潜水壳2中之后,扣合机构3将潜水壳2扣合,完成对相机主体1的密封。
36.本技术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相机主体1包括相机前盖11与相机后盖12,相机前盖11与相机后盖12固定盖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相机主体1外壳,相机前盖11上设置有若干按键孔,按键孔内设置有实现各种功能的各种按键111,包括开机键、菜单键、确认键等,通过热熔按压工艺在各个按键111上热压一层防护层112,防护层112采用高分子防水材料,防护层112与相机前盖11的其他部位相粘结,防护层112用于遮罩按键111与按键孔形成的缝隙,隔绝水分进入相机主体1内部,通过防护层112可对相机主体1的机身内部进行一定的防水处理。
37.相机前盖11的底部侧面位置上设置有电池盖113,电池盖113上设置有相机充电口,充电口上设置有防尘塞,防尘塞嵌套在电池盖113上,防尘塞闭合在电池盖113上密闭性较好,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在电池盖113的内壁上增设一层硅胶防护层114,硅胶防护层114采用热熔按压工艺紧粘贴于电池盖113的内壁上,用于密封电池口,隔绝外界从电池盖113缝隙进入的水,阻止水渗透到电池仓内,影响对电池的使用,通过硅胶防护层114可对相机主体1的机身进行进一步的防水处理。
38.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相机后盖12的端面上设置有显示屏13,显示屏13沿整个相机后盖12的端面设置,位于端面正中间位置,显示屏13与相机后盖12的端面采用
日本胶sekisui 5230psb进行胶粘贴合,使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使相机主体1的机身具有进一步的防水效果。
39.本技术实施例中,相机前盖11上设置有镜头、传感器和聚焦系统等,均与相机前盖11紧密连接,且都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所采用的传感器像素为1200万像素,配合传感器使用的镜头是7片无畸变玻璃,会使拍摄的图片视频更加清晰,并且镜头前面的部分使用防雾化处理,改善由于机器内部温度高、外界温度低有雾气的现象,对相机主体1的机身通过以上方式进行防水处理后,使得机身防水深度可达8米,方便在水下较浅深度状态进行拍摄。
40.潜水壳2主要为防水运动相机的防水做进一步加强处理,参照图4和图5,潜水壳2包括潜水壳前盖21与潜水壳后盖22,潜水壳前盖21一侧壁与潜水壳后盖22一侧壁中间设置有转动轴,通过转动轴使潜水壳前盖21和潜水壳后盖22转动盖合围形成一个安装腔,潜水壳前盖21内壁形状和相机后盖12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潜水壳后盖22内壁形状与相机前盖11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潜水壳前盖21为一矩形板,潜水壳后盖22为一凹型壳,便于形成符合相机主体1外形的安装腔,安装腔的体积略大于相机主体1的体积,方便相机主体1的拿取和安放。
41.潜水壳2所采用的材料为透明材料,便于及时观察安装腔内的情况,对相机主体1的安全使用进行实时观测,相机主体1嵌设在安装腔内,通过安装腔可对相机主体1进行一个限位固定,通过加装潜水壳2,可使相机主体1在满足最大使用深度的水压下,完全潜入到水中一定深度进行安全拍摄。
42.潜水壳后盖22上端面按键111的一侧设置有扣合机构3,扣合机构3用来扣合潜水壳前盖21和潜水壳后盖22,使潜水壳2的扣合更加紧密,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扣合机构3设置为f扣,扣合机构3包括第一活动部31和第二活动部32,第一活动部31设置为f形块,第二活动部32设置为中间带有扣合结构的矩形块。
43.潜水壳后盖22朝向扣合机构3的端面上均匀设置有两个连接件221,连接件221设置为圆环状,第二活动部32通过两个连接件221转动连接在潜水壳后盖22上,第二活动部32上相对连接件22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321,连接杆321设置为圆杆,第一活动部31通过连接杆321铰接在第二活动部32上,便于扣合机构3对潜水壳2进行扣合。
44.第二活动部32上还设置有弹簧322和卡扣323,弹簧322套接在连接杆321上,卡扣323设置为l形卡扣,卡扣323靠近第一活动部31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连接杆321上与弹簧322抵接,潜水壳后盖22上设置有与卡扣323相适配的凸块222,凸块222设置为l形卡块,卡扣323的开口朝向凸块222,凸块222的开口朝向卡扣323,方便卡扣323与凸块222卡接,当施加水平作用力推开卡扣323时,带动卡扣323内的弹簧322运动,会解除卡接效果,翻转第一活动部31,就能打开f扣,方便相机本体1的放置和拿取。
45.潜水壳前盖21上远离潜水壳前盖21与潜水壳后盖22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凸条211,凸条211沿卡扣323水平滑动方向设置,长度小于第一活动部31的尺寸,第一活动部3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凸条211相适配的凹槽311,当第一活动部31与潜水壳前盖21配合卡接后,凸条211能正好卡接在凹槽311中,可紧固潜水壳前盖21和潜水壳后盖22的盖合效果。
46.潜水壳前盖21的内壁上沿周向边缘设置有凸缘212,凸缘212沿高于潜水壳前盖21高度的水平面设置,凸缘212朝向潜水壳前盖21的外侧还设有一圈橡胶圈213,橡胶圈213采用耐磨防水材料制作,橡胶圈213卡接在凸缘212上且潜水壳前盖21和潜水壳后盖22盖合后
与潜水壳后盖22紧密贴合,可以阻挡水进入潜水壳2内,避免影响相机主体1的正常使用。通过以上方式对潜水壳2进行防水处理后,将防水相机主体1放置在潜水壳2中,可在水深30-40米内进行拍摄。
47.潜水壳后盖22上开设有若干按钮孔223,按钮孔223在潜水壳后盖22上的位置与相机前盖11上所设的按键111位置相对,按钮孔223内设置有弹簧按钮224,弹簧按钮224与潜水壳后盖22密封连接,弹簧按钮224在潜水壳后盖22内的底面端部与防护层112的表面抵接,方便在水下拍摄时,通过弹簧按钮224对相机按键111进行按压操作。
48.本技术实施例中,潜水壳前盖21和潜水壳后盖22的铰接轴处还设置有手持把手,把手转动连接在铰接轴上,方便在水下拍摄时对潜水壳2进行手持抓握,把手的底部还转动连接有底座,方便相机拍摄完毕后在桌面上平稳放置。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水运动相机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对相机前盖11上的各个按键111热压一层防护层112,遮盖按键111与按键孔之间的缝隙,隔绝水从缝隙进入相机主体1的内部,接着在电池盖113的内壁上热压硅胶防护层114,用于密封电池口,阻止水沿电池口缝隙渗透到电池仓内,利用胶将显示屏13与相机后盖12粘接,使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通过以上方式对相机主体1的机身进行防水处理后,可使机身防水的潜水深度达到8米。
50.接着对潜水壳2进行防水处理,通过扣合机构3使潜水壳前盖21和潜水壳后盖22的扣合更加紧密,推动卡扣323解除与凸块222的卡接效果,翻转第一活动部31,就可打开f扣,方便将相机主体1放置和拿取出潜水壳2。
51.潜水壳前盖21和潜水壳后盖22盖合后,凸条211与凹槽311卡接,紧固了潜水壳前盖21和潜水壳后盖22的盖合效果,通过将橡胶圈213卡接在凸缘212上,可使橡胶圈213与潜水壳后盖22紧密贴合,阻挡水进入潜水壳2内,通过以上方式对潜水壳2进行防水处理后,将防水相机主体1放置在潜水壳2中,可在水深30-40米内进行拍摄。
52.另外,将相机主体1放置到潜水壳2中,通过按压潜水壳后盖22上的弹簧按钮224,可对相机按键111进行操作,方便在水下进行拍摄。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