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外墙保温板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19:19: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外墙保温板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墙体结构本身虽然具备一定的保温性能,但是不足以现代社会中人们对高水平生活的需求,因此在建筑的外墙结构施工完成后,会在外墙的表面增设相应的保温板结构,采用岩棉或者泡沫材质的一体式保温板结构虽然具备一定效果的保温性能,但是现有技术中同类的装配式保温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保温板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相应的粘接剂对外墙表面以及保温板的内表面进行粘贴操作,但是在粘接的过程中极易因为高空作业而容易出现对接位置不精准的问题,这就导致保温板的整个内表面与粘接剂接触后还需要取下重新对准,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原本涂抹均匀的粘接剂分布不均,并且由于整个板面结构与墙体接触、因此重新取下调整的过程阻力较大较为费力;2.保温板在运输过程中一般呈上下堆叠的姿态,而为了保温板与墙面粘接剂接触的稳定性,保温板的内表面大多为粗糙的结构,这就导致在运输过程中板体之间的相互摩擦,会导致保温板的外表面磨损影响美观以及保温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外墙保温板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保温板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相应的粘接剂对外墙表面以及保温板的内表面进行粘贴操作,但是在粘接的过程中极易因为高空作业而出现对接位置不精准的问题,这就导致保温板的整个内表面与粘接剂接触后还需要取下重新对准,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原本涂抹均匀的粘接剂分布不均,并且由于整个板面结构与墙体接触、因此重新取下调整的过程阻力较大较为费力;保温板在运输过程中一般呈上下堆叠的姿态,而为了提高保温板与墙面粘接剂接触的稳定性,保温板的内表面大多为粗糙的结构,这就导致在运输过程中板体之间的相互摩擦,会导致保温板的外表面磨损影响美观以及保温性能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外墙保温板,包括外框架和保温部,所述保温部包含有外板和内板,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外板和内板的内表面,所述外框架中固定有水平分布的隔板,所述外板和内板分别位于隔板的上下两侧,且连接件垂直贯穿隔板,并且隔板和连接件为滑动连接结构,所述外板的初始位置位于外框架顶端的上方,所述内板的初始位置位于外框架的内部,且外框架的内部开设有分别与外板和内板相吻合的凹槽,并且内板的外表面为与外框架内壁贴合的橡胶材料,并且外板和内板与两个凹槽的开口处均相互吻合,外板和内板通过连接件在外框架中滑动,初始状态的保温板通过外板吻合在内板所处的凹槽中进行上下拼接;还包括拼接结构,所述拼接结构包含有外胶皮和拼接孔,两者分别设置在外框架
的左右两端,外胶皮覆盖在第一气囊的外侧,所述第一气囊安装在外框架的外壁中,且第一气囊通过气管和第二气囊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囊的外表面与拼接杆相连,并且滑动连接在外框架侧壁的所述拼接杆与拼接孔水平对应。
5.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板状结构的第一保温件,所述第一保温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外板下端面和内板的上端面,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保温件之间还设置有贴合在内板上端面的第二保温件,且第二保温件同样为板状结构。
6.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滑杆,所述滑杆固定在外板和内板的中心处,且滑杆的外侧环绕分布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三气囊的顶端固定在隔板的底端,且第三气囊的底端和内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推动所述外板通过滑杆带动内板朝向下方移动,所述第三气囊受拉力膨胀实现保温效果。
7.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三气囊的内部还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均固定在第三气囊的内壁中,并且所述第三气囊的内部填充有羽绒件,所述第三气囊被拉伸膨胀使羽绒件充斥在第三气囊内部,使第三气囊通过羽绒实现保温效果。
8.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三气囊还与气孔相连通,所述气孔开设在隔板上,并且与气孔对应分布的密封杆固定在外板的内壁中,外板向下移动、第三气囊被内板拉扯形变 、第三气囊通过气孔吸入空气、使羽绒件中的绒朵菱节充满空气、密封杆吻合在气孔中,并且所述气孔靠近第三气囊的一端覆盖有活性炭滤网。
9.作为优选的,所述外板上开设有第一卡槽,且外框架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宽度相同,且位移后外板上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上下对应分布,并且两个卡槽均与卡板相吻合,所述卡板安装在转轴上。
10.作为优选的,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外框架侧壁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中,所述转轴的中段为方形杆,所述方形杆和卡板的内端构成沿着通孔轴线方向滑动连接的结构,所述转轴的内端为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和位于通孔内端的螺孔螺纹连接。
11.一种装配式外墙保温板的安装方法,所述安装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步骤一:可首先拿住外板,并将外框架的底端对准需要安装的位置,在确保位置正确后再将外框架与墙面贴合,由于不是整个板面结构和墙面接触,因此如若出现贴合位置不准确的现象,直接调整与墙面接触面积更小的外框架的位置,会更加省力方便,且不会造成粘接剂被过度打乱的问题,随后即可按压外板,使其外表面与外框架的顶端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即可,此时内板的内表面也会相应的完整的和墙面接触从而完成保温板整体的安装固定;步骤二:在安装过程中,两个外框架之间相互挤压,第一气囊8便会在受力压迫下形变并将内部气体输送至第二气囊中,此时第二气囊相应形变,因此拼接杆会相应的从外框架1中伸出并嵌入另一个外框架侧壁开设的拼接孔中,从而完成水平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的固定;步骤三:完成保温板整体与墙面的对接安装后,可直接转动转轴,转轴在转动的过程中、内端的螺纹杆在螺孔中移动,因此转轴整体为在转动中朝向通孔中移动,由于转轴的中段和卡板滑动连接,因此卡板仅仅会跟随转轴一同转动,一个外框架上的一个转轴在转动的时候,一侧的卡板会吻合在该外框架自带的外板内部的第一卡槽中,从而使外板保持在安装后的状态,而且另一侧的卡板会相应的吻合在另一个外框架中的第二卡槽中,从而
实现上下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的拼接固定。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配式外墙保温板及其安装方法,将保温板重新设计为内芯(也就是外板和内板)与外框活动连接的活动式结构,这样既能通过外板与凹槽的吻合实现运输堆叠放置时两个外框结构的接触、避免摩擦损毁,还能够在安装过程中减少保温板整体与粘接剂的接触面积,方便保温板与墙面之间的精准对接以及后续调整;1.拼接结构的设置,能够在安装左右相邻的两个保温板整体结构时,利用相邻两个外框架之间的挤压促使第一气囊形变并使第二气囊膨胀、使拼接杆能够同步伸出并嵌入拼接孔中,从而实现水平方向上安装的保温板的限位固定;2.使用同样结构的保温板/件作为连接件连接外板和内板,能够在保证外板和内板能够正常滑动调节位置的基础上,保证安装后的保温板具备与现有保温板相同的保温性能;进一步的,通过使用滑杆作为连接件,并利用内板的移动作为第三气囊的膨胀动力源,通过在第三气囊内部填充羽绒的方式、增加外板与内板之间的保温效果,相比较传统的岩棉或泡沫保温板材料,保温效果更好,并且第三气囊初始的压缩状态,也保证了羽绒不会从气孔处溢出,连接绳的使用、也能够通过第三气囊膨胀过程中摩擦产生的静电、保证羽绒在充气后能够更加均匀的分布在第三气囊中,实现更好的保温效果;3.转轴以及卡板相关结构的设计,能够在外板推进外框架内部后、通过转动转轴的方式对外板和外框架进行固定固定限位设置,同时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设置,使转动后的卡板不仅能够限位外板与外框架、还能够对上下分布的两个安装后的保温板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保温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图6中第三气囊膨胀后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外框架对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图8中转轴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外框架;2、保温部;3、外板;4、内板;5、隔板;6、拼接孔;7、外胶皮;8、第一气囊;9、气管;10、第二气囊;11、拼接杆;12、第一保温件;13、第二保温件;14、滑杆;15、第三气囊;16、连接绳;17、羽绒件;18、气孔;19、密封杆;20、第一卡槽;21、第二卡槽;22、卡板;23、转轴;24、通孔;25、方形杆;26、螺纹杆;27、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装配式外墙保温板,包括外框架1和保温部2,保温部2包含有外板3和内板4,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用于连接外板3和内板4的内表面,外框架1中固定有水平分布的隔板5,外板3和内板4分别位于隔板5的上下两侧,且连接件垂直贯穿隔板5,并且隔板5和连接件为滑动连接结构,外板3的初始位置位于外框架1顶端的上方,内板4的初始位置位于外框架1的内部,且外框架1的内部开设有分别与外板3和内板4相吻合的凹槽,并且内板4的外表面为与外框架1内壁贴合的橡胶材料,并且外板3和内板4与两个凹槽的开口处均相互吻合,外板3和内板4通过连接件在外框架1中滑动,初始状态的保温板通过外板3吻合在内板4所处的凹槽中进行上下拼接,如图1和图4所示,在初始状态下,进行两个保温板之间的上下拼接以方便运输时,可将最低端的保温板整体按照外板3朝上内板4朝下的方式放置,随后即可将其他保温板上下逐个嵌套,下方保温板中的外板3会相应的吻合在上方保温板中外框架1下半段的内部空间中,完成对接后,外板3与位于其上方的内板4不接触,而是上下两个外框架1之间相互接触,从而实现保温板上下接触且不会对板面造成磨损的目的;在进行安装时,可首先拿住外板3,并将图1中所示外框架1的底端对准需要安装的位置,在确保位置正确后再将外框架1与墙面贴合,由于不是整个板面结构和墙面接触,因此如若出现贴合位置不准确的现象,直接调整与墙面接触面积更小的外框架1的位置,会更加省力方便,且不会造成粘接剂被过度打乱的问题,随后即可按压外板3,使其外表面与外框架1的顶端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即可,此时内板4的内表面也会相应的完整的和墙面接触从而完成保温板整体的安装固定;还包括拼接结构,拼接结构包含有外胶皮7和拼接孔6,两者分别设置在外框架1的左右两端,外胶皮7覆盖在第一气囊8的外侧,第一气囊8安装在外框架1的外壁中,且第一气囊8通过气管9和第二气囊10相连通,第二气囊10的外表面与拼接杆11相连,并且滑动连接在外框架1侧壁的拼接杆11与拼接孔6水平对应,在安装过程中,两个外框架1之间相互挤压,此时图3中的第一气囊8便会在受力压迫下形变并将内部气体输送至第二气囊10中,此时第二气囊10相应形变,因此拼接杆11会相应的从外框架1中伸出并嵌入另一个外框架1侧壁开设的如图2所示的拼接孔6中,从而完成水平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的固定。
17.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为板状结构的第一保温件12,第一保温件1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外板3下端面和内板4的上端面,相邻两个第一保温件12之间还设置有贴合在内板4上端面的第二保温件13,且第二保温件13同样为板状结构,使用同样为保温板的结构作为连接件以供内板4和外板3能够在外框架1中滑动调节,既能通过板结构更大的体积来保证滑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内板4和外板3之间空间的保温性能与现有的保温板保温性能基本持平,并且由于内板4和外板3之间不是全实心结构,因此相比较传统的保温板,其重量更加轻盈,更不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
18.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连接件为滑杆14,滑杆14固定在外板3和内
板4的中心处,且滑杆14的外侧环绕分布有第三气囊15,第三气囊15的顶端固定在隔板5的底端,且第三气囊15的底端和内板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推动外板3通过滑杆14带动内板4朝向下方移动,第三气囊15受拉力膨胀实现保温效果,第三气囊15的内部还设置有连接绳16,连接绳16的两端均固定在第三气囊15的内壁中,并且第三气囊15的内部填充有羽绒件17,第三气囊15被拉伸膨胀使羽绒件17充斥在第三气囊15内部,使第三气囊15通过羽绒实现保温效果,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滑杆14作为连接件结构,其重量进一步降低,并且在滑杆14的周围使用内部填充羽绒的第三气囊15作为保温结构,使得图6中的外板3被按压时,第三气囊15会如图7所示、被内板4同步拉伸,因此外界气体经由气孔18进入到第三气囊15中,在此气流冲击作用下,原本处于压缩紧贴状态的羽绒件17会重新恢复蓬松状态下,并且在静电作用下稳定的处于第三气囊15内部以及连接绳16上,从而利用羽绒件17中绒朵菱节充满空气所带来的保温效果、代替实施例一以及现有技术中的泡沫或岩棉保温材料所实现的保温效果,大幅度的提升了保温板的整体保温效果并且整体重量更进一步的降低。
19.第三气囊15还与气孔18相连通,气孔18开设在隔板5上,并且与气孔18对应分布的密封杆19固定在外板3的内壁中,外板3向下移动、第三气囊15被内板4拉扯形变 、第三气囊15通过气孔18吸入空气、使羽绒件17中的绒朵菱节充满空气、密封杆19吻合在气孔18中,并且气孔18靠近第三气囊15的一端覆盖有活性炭滤网,活性炭网的使用,能够对经由气孔18进入第三气囊15内部的空气进行除湿操作,保证羽绒件17在该气囊中的蓬松度。
20.本实施例中还包含了如下技术方案,外板3上开设有第一卡槽20,且外框架1上开设有第二卡槽21,第一卡槽20和第二卡槽21的宽度相同,且位移后外板3上的第一卡槽20与第二卡槽21上下对应分布,并且两个卡槽均与卡板22相吻合,卡板22安装在转轴23上,转轴23转动安装在外框架1侧壁中心处开设的通孔24中,转轴23的中段为方形杆25,方形杆25和卡板22的内端构成沿着通孔24轴线方向滑动连接的结构,转轴23的内端为螺纹杆26,螺纹杆26和位于通孔24内端的螺孔27螺纹连接,在完成保温板整体与墙面的对接安装后,可直接转动如图9所示的转轴23,转轴23在转动的过程中、内端的螺纹杆26在螺孔27中移动,因此转轴23整体为在转动中朝向通孔24中移动,由于转轴23的中段和卡板22滑动连接,因此卡板22仅仅会跟随转轴23一同转动,如图8所示,一个外框架1上的一个转轴23在转动的时候,一侧的卡板22会吻合在该外框架1自带的外板3内部的第一卡槽20中,从而使外板3保持在安装后的状态,而且另一侧的卡板22会相应的吻合在另一个外框架1中的第二卡槽21中,从而实现上下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的拼接固定。
21.一种装配式外墙保温板的安装方法,安装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步骤一:可首先拿住外板3,并将外框架1的底端对准需要安装的位置,在确保位置正确后再将外框架1与墙面贴合,由于不是整个板面结构和墙面接触,因此如若出现贴合位置不准确的现象,直接调整与墙面接触面积更小的外框架1的位置,会更加省力方便,且不会造成粘接剂被过度打乱的问题,随后即可按压外板3,使其外表面与外框架1的顶端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即可,此时内板4的内表面也会相应的完整的和墙面接触从而完成保温板整体的安装固定;步骤二:在安装过程中,两个外框架1之间相互挤压,第一气囊8便会在受力压迫下形变并将内部气体输送至第二气囊10中,此时第二气囊10相应形变,因此拼接杆11会相应
的从外框架1中伸出并嵌入另一个外框架1侧壁开设的拼接孔6中,从而完成水平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的固定;步骤三:完成保温板整体与墙面的对接安装后,可直接转动转轴23,转轴23在转动的过程中、内端的螺纹杆26在螺孔27中移动,因此转轴23整体为在转动中朝向通孔24中移动,由于转轴23的中段和卡板22滑动连接,因此卡板22仅仅会跟随转轴23一同转动,一个外框架1上的一个转轴23在转动的时候,一侧的卡板22会吻合在该外框架1自带的外板3内部的第一卡槽20中,从而使外板3保持在安装后的状态,而且另一侧的卡板22会相应的吻合在另一个外框架1中的第二卡槽21中,从而实现上下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的拼接固定。
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