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快速高效的污水混凝沉淀池用混凝沉淀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9:0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高效的污水混凝沉淀池用混凝沉淀设备。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污水处理中污水处理用混凝沉淀池主要用来清除污水中的颗粒状杂质,在污水处理中,污水处理用混凝沉淀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3.混凝沉淀原理是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
4.混凝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因混凝剂为电解质,在废水里形成胶团,与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发生电中和,形成绒粒沉降。混凝沉淀不但可以去除废水中的粒径为10-3~10-6mm的细小悬浮颗粒,而且还能够去除色度、油分、微生物、氮和磷等富营养物质、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等。
5.废水在未加混凝剂之前,水中的胶体和细小悬浮颗粒的本身质量很轻,受水的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颗粒都带有同性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阻止微粒间彼此接近而聚合成较大的颗粒;其次,带电荷的胶粒和反离子都能与周围的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形成一层水化壳,又阻碍各胶体的聚合。一种胶体的胶粒带电越多,其电位就越大;扩散层中反离子越多,水化作用也越大,水化层也越厚,因此扩散层也越厚,稳定性越强。
6.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后,胶体因电位降低或消除,破坏了颗粒的稳定状态(称脱稳)。脱稳的颗粒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的过程称为凝聚。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可形成大的颗粒,这种现象称为絮凝。不同的化学药剂能使胶体以不同的方式脱稳、凝聚或絮凝。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
7.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有的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混凝剂投放到污水中,导致对混凝剂投放不均匀,不利于污水中杂质的凝聚和絮凝,污水处理效果差,而且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不利于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现有的混凝剂投放设备需要多次投放动作才能达到均匀投放的目的,耗费时间长,效率不高。在将混凝剂投入到污水中后,混凝剂与污水混合不够充分,降低了反应效率,在进行向外排水时,很有可能会将沉淀在沉淀池底部的杂物经由水流带出,使杂物进入下一道工序内,影响整体的污水净化效果。由于现有混凝沉淀设备对污水和混凝剂不能够起到充分高效的混合作用,使污水处理效率不高、处理时间延长、处理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污水混凝沉淀池用混凝沉淀设备,旨在通过提升混凝反应效果和速度并提高沉淀分离效果,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污水混凝沉淀池用混凝沉淀设备,包括:
10.混凝反应池,所述混凝反应池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混凝反应池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混凝反应池侧壁周向设有多组第一出水口,所述混凝反应池内设有搅拌装置;
11.多个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一一对应且连通,所述沉淀池远离所述第一出水口一侧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每组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对应位置均设有闸门;
12.药剂投放装置,所述药剂投放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混凝反应池和所述进料口之间的分料盘、驱动所述分料盘晃动的驱动机构以及挡板,所述分料盘上均布填充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存料孔,混凝剂通过存料孔均匀投放于所述混凝反应池,所述挡板具有封堵和打开所述存料孔的自由度。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
14.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设于所述混凝反应池的侧壁或底面;
15.第一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由所述搅拌电机动作端驱动旋转的转杆和沿所述转杆的轴向螺旋或平直设于所述转杆周向的至少一个第一桨叶,所述第一桨叶上开设有多个贯通的第一水流孔。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
17.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转动设于所述转杆外侧的转筒和沿所述转筒的轴向螺旋或平直设于所述转筒周向的至少一个第二桨叶,所述第一桨叶上开设有多个贯通的第二水流孔;
18.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所述转杆上的第一伞齿轮、固定设于所述转筒上的第二伞齿轮和设于所述第一伞齿轮和所述第二伞齿轮之间的第三伞齿轮,所述第三伞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伞齿轮和所述第二伞齿轮啮合传动,以使所述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相对旋转。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组所述第一出水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水口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混凝反应池和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向下倾斜的斜道,所述斜道上设有多个扰流柱,所述扰流柱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对应依次多排交错布置。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沉淀池内底部活动设有收集网,所述收集网上设有倒刺,所述第二出水口设有第一过滤板。
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内活动设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位于所述收集网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且与所述收集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过滤板将所述沉淀池分隔为絮凝腔和水流腔。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料盘两侧固定设有转轴,所述分料盘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设于相对所述混凝反应池固定的支撑柱上,所述分料盘外侧面设有围板,所述围板上穿设有吹气孔,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分料盘来回旋转。
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24.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相对所述混凝反应池固定设置;
25.第一沟槽凸轮,所述第一沟槽凸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
26.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互相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固定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齿条只具有沿所述齿轮转动方向平移的自由度,所述齿条一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沟槽凸轮的沟槽内;
27.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沟槽凸轮旋转,带动所述齿条左右平移,以使所述分料盘左右旋转。
28.示例性的,所述挡板滑动设于所述分料盘下端面,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还连接有第二沟槽凸轮,所述挡板一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沟槽凸轮的沟槽内;
29.所述第一沟槽凸轮和所述第二沟槽凸轮配合,以使所述分料盘在倾斜时,所述挡板封堵所述存料孔,所述分料盘在水平位置时,所述挡板打开所述存料孔。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上料机,所述上料机包括:
31.提升输送带,所述提升输送带表面沿输送带的方向设有多个档条,所述提升输送带向上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进料口输送;
32.料斗,所述料斗位于所述提升输送带底部且朝向所述提升输送带倾斜。
33.本技术实施例中,混凝反应池用来使污水与混凝剂充分混合反应,进水口用来向混凝反应池内注入污水,闸门用来控制对应的第一出水口的开闭,搅拌装置能够加速污水与混凝剂的反应并使充分混合反应;每个沉淀池用来承接由对应的第一出水口流出的经充分混合的污水,污水中的颗粒在沉淀池内脱稳、凝聚和絮凝,并通过吸附下沉,然后经第二出水口将沉淀后的水排出;药剂投放装置用来向混凝反应池内均匀投放混凝剂,其中,驱动机构驱动分料盘晃动,使经进料口倒入的混凝剂进入存料孔内,并由挡板封堵存储在存料孔内,在分料盘水平平稳后,打开挡板,混凝剂均匀撒在混凝反应池。
34.该快速高效的污水混凝沉淀池用混凝沉淀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药剂投放装置能够使混凝剂均匀投放于混凝反应池,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并使污水中杂质更快凝聚和絮凝;通过分料盘的晃动,使混凝剂均布于存料孔,打开挡板即可均匀布撒于混凝反应池,减少了均匀投放所耗费的时间,提升了整体速率;混凝反应池通过多组第一出水口分别与多个沉淀池连通,可依次将混合后的污水排入各个沉淀池内,提高了混凝反应池的利用率,加快了污水整体的处理速度;提升了混凝反应效果和速度并提高了沉淀分离效果,继而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高效的污水混凝沉淀池用混凝沉淀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3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3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搅拌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搅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药剂投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41.图7为图6中a部分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4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药剂投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43.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分料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6.图12为图11中所示的上料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7.图13为图11中所示的进料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8.附图标记说明:
49.1、混凝反应池;11、第一出水口;
50.2、沉淀池;21、第二出水口;22、收集网;23、第一过滤板;24、第二过滤板;
51.3、药剂投放装置;31、分料盘;311、存料孔;312、围板;313、吹气孔;314、转轴;315、导槽;316、导轨;32、驱动机构;321、驱动电机;322、第一沟槽凸轮;323、齿条;3231、第一推杆;324、齿轮;325、第二沟槽凸轮;33、挡板;331、第二推杆;332、通槽;34、支撑柱;341、滑槽;35、支撑座;
52.4、进料口;41、漏斗;42、阀门;
53.5、搅拌装置;51、转杆;52、第一桨叶;521、第一水流孔;53、转筒;54、第二桨叶;541、第二水流孔;55、第一伞齿轮;56、第二伞齿轮;57、第三伞齿轮;58、第一挡块;59、第二挡块;
54.6、闸门;
55.7、斜道;71、扰流柱;72、护板;73、第三过滤板;
56.8、上料机;81、提升输送带;811、档条;82、料斗;83、导料件;831、导料通道;832、导引面;84、护栏;
57.9、固定面。
具体实施方式
58.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59.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快速高效的污水混凝沉淀池用混凝沉淀设备进行说明。所述快速高效的污水混凝沉淀池用混凝沉淀设备,包括混凝反应池1、多个沉淀池2和药剂投放装置3;混凝反应池1一侧设有进水口(图中未示出),混凝反应池1上方设有进料口4,混凝反应池1侧壁周向设有多组第一出水口11,混凝反应池1内设有搅拌装置5;沉淀池2与第一出水口11一一对应且连通,沉淀池2远离第一出水口11一侧设有第二出水口21,第二出水口21和每组第一出水口11的对应位置均设有闸门6;药剂投放装置3包括设于混凝反应池1和进料口4之间的分料盘31、驱动分料盘31晃动的驱动机构32以及挡板33,分料盘31上均布填充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存料孔311,混凝剂通过存料孔311均匀投放于混凝反应池1,挡板33具有封堵和打开存料孔311的自由度。
60.本技术实施例中,混凝反应池1用来使污水与混凝剂充分混合反应,进水口用来向混凝反应池1内注入污水,闸门6用来控制对应的第一出水口11的开闭,搅拌装置5能够加速污水与混凝剂的反应并使充分混合反应;每个沉淀池2用来承接由对应的第一出水口11流
出的经充分混合的污水,污水中的颗粒在沉淀池2内脱稳、凝聚和絮凝,并通过吸附下沉,然后经第二出水口21将沉淀后的水排出;药剂投放装置3用来向混凝反应池1内均匀投放混凝剂,其中,驱动机构32驱动分料盘31晃动,使经进料口4倒入的混凝剂进入存料孔311内,并由挡板33封堵存储在存料孔311内,在分料盘31水平平稳后,打开挡板33,混凝剂均匀撒在混凝反应池1。
61.其中,混凝反应池1和沉淀池2可以是开设于地面内,也可以是由砖块累积而成,或者由钢铁材料制成。混凝反应池1底面高于沉淀池2顶端,或者混凝反应池1的满载的污水排入沉淀池2后,沉淀池2内污水的上端面低于混凝反应池1底面,以防止污水排出时,滞留在混凝反应池1内,减慢整个污水流程。
62.进一步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通外部污水,其中,进水口处设有过滤箱,过滤箱内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由靠近混凝反应池1一侧向上倾斜,由此,可方便杂质沉淀并过滤。过滤板可拆卸地设置于过滤箱内。
63.可选地,沉淀池2内也设有搅拌组件,以加速絮凝,但是,沉淀池2内的搅拌组件较慢速度较慢,以利于沉淀。
64.具体地,闸门6可以由电机控制上下,可以通过齿轮齿条组件传动上下,以封闭或开启。
65.本实施例中,混凝反应池1为长方体结构,其四面分别设有对应的四个沉淀池2。作为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沉淀池2还可以是圆形或其他多面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对应沉淀池2的数量。
66.具体地,存料孔311上下贯穿分料盘31,存料孔311上端开设有倒置的锥形槽,以方便混凝剂在分料盘31的晃动作用下进入到存料孔311中。
67.存料孔311与混凝反应池1对应,以使挡板33在打开后,混凝剂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混凝反应池1内,其中存料孔311均匀填充布置于分料盘31,通过分料盘31的晃动,使混凝剂均布于均匀设置的存料孔311内,以使混凝剂投放均匀。
68.本实施例提供的快速高效的污水混凝沉淀池用混凝沉淀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药剂投放装置3能够使混凝剂均匀投放于混凝反应池1,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并使污水中杂质更快凝聚和絮凝;通过分料盘31的晃动,使混凝剂均布于存料孔311,打开挡板33即可均匀布撒于混凝反应池1,减少了均匀投放所耗费的时间,提升了整体速率;混凝反应池1通过多组第一出水口11分别与多个沉淀池2连通,可依次将混合后的污水排入各个沉淀池2内,提高了混凝反应池1的利用率,加快了污水整体的处理速度;提升了混凝反应效果和速度并提高了沉淀分离效果,继而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6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搅拌装置5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4及图5,搅拌装置5包括搅拌电机和第一搅拌桨;搅拌电机固定设于混凝反应池1的侧壁或底面;第一搅拌桨包括由搅拌电机动作端驱动旋转的转杆51和沿转杆51的轴向螺旋或平直设于转杆51周向的至少一个第一桨叶52,第一桨叶52上开设有多个贯通的第一水流孔521。
70.本实施例中,搅拌电机固定于混凝反应池1下方,第一搅拌桨竖直设置于混凝反应池1内的中间位置。通过旋转第一桨叶52,以搅拌混凝反应池1内的污水,以使混凝剂充分溶解形成胶团,与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发生电中和,形成绒粒沉降。第一桨叶52贯穿设置第一水流孔521,以使污水通过,以增加污水的扰动,使充分混合。
71.可选的,第一桨叶52为螺旋状,以使水流不止有水平面的流动,还有垂直方向的流动,以使混凝剂得到充分使用。其中,螺旋状的桨叶可以是使水流朝向下方转动的方式,以使投放与污水上表面的混凝剂进入污水内部及底部,以快速反应,高效絮凝。
72.具体地,搅拌电机可以是带有法兰盘的电机,以通过法兰盘固定于混凝反应池1下端面。
73.本实施例中,第一桨叶52的数量为三个,且平直设于转杆51周向。
74.可选地,第一桨叶52的宽度可是不同的多个,或上下多个设置,以增加污水的扰动。
75.可选地,在水平方向也设有多个搅拌装置5,可以展示水平方向设置,也可以与竖直方向的搅拌装置5配合,以增加扰动。竖直方向的搅拌装置5也可以设置多个,充分扰动,填充一个搅拌装置5不能影响的位置,或者防止桨叶过大而易损坏。
7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搅拌装置5还可以增加如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4,搅拌装置5还包括第二搅拌桨和第一传动组件;第二搅拌桨包括转动设于转杆51外侧的转筒53和沿转筒53的轴向螺旋或平直设于转筒53周向的至少一个第二桨叶54,第一桨叶52上开设有多个贯通的第二水流孔541;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设于转杆51上的第一伞齿轮55、固定设于转筒53上的第二伞齿轮56和设于第一伞齿轮55和第二伞齿轮56之间的第三伞齿轮57,第三伞齿轮57分别与第一伞齿轮55和第二伞齿轮56啮合传动,以使第一桨叶52和第二桨叶54相对旋转。
77.本实现方式中,第二搅拌桨转动设于转杆51上第二桨叶54可以与第一桨叶52的结构相同,通过三个伞齿轮的传动,以使第一桨叶52和第二桨叶54沿相反的方向转动,以使水流方向不同,达到充分扰动的目的,以提到混凝沉淀的速度和效率。
78.具体地,第三伞齿轮57转动设于混凝反应池1外侧,两侧分别与固定于转筒53上的第二伞齿轮56和固定于转杆51上的第一伞齿轮55啮合传动垂直连接,搅拌电机通过旋转转杆51,带动第一搅拌桨转动,并带动第一伞齿轮55转动,第一伞齿轮55带动垂直的第三伞齿轮57转动,第三伞齿轮57带动第二伞齿轮56转动,使与第二伞齿轮56固定的转筒53带动第二桨叶54相对第一桨叶52向相反方向转动。
79.可选地,转筒53与转杆51之间设置有轴承,转筒53及第二伞齿轮56两侧设有第一挡块58和第二挡块59,以限制转筒53位移。
80.可选地,第一桨叶52与第二桨叶54的宽度不同,以充分扰动污水。
81.可选地,第一桨叶52为螺旋式,第二桨叶54为平直式,第二桨叶54位于第一桨叶52下方。
8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每组第一出水口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出水口11依次间隔设置,混凝反应池1和沉淀池2之间设有向下倾斜的斜道7,斜道7上设有多个扰流柱71,扰流柱71与第一出水口11对应依次多排交错布置。
83.本实施例中,增设向下倾斜的斜道7,以方便打开闸门6后,污水由混凝反应池1流入沉淀池2,通过每组多个第一出水口11与多排多个的扰流柱71交错布置,以使污水在下流过程中受到扰流作用,以进一步混合混凝。
84.具体地,第一出水口11设置在混凝反应池1侧面底部位置,以方便污水流出,闸门6设置在,一排扰流柱71与第一出水口11位置对应,以扰动流出的污水。
85.具体地,扰流柱71为圆柱体,还可以是多边体。
86.进一步的,参见图2,在斜道7上方设有护板72,以防止污水溅出。斜道7呈45
°
向下倾斜。可选地,护板72与斜道7活动连接,以方便清洗斜道7。护板72与斜道7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铰接,也可以是扣合连接,螺栓连接,磁铁吸附,销钉固定等,可以打开及固定于斜道7的连接方式。
87.进一步的,沉淀池2和斜道7之间还设有第三过滤板73,通过第三过滤板73过滤掉部分絮凝物及杂质,以减轻后续沉淀分离及过滤的负担,提升分离效果机构效率。
88.可选地,第三过滤板73上下滑动设于沉淀池2和斜道7之间,沉淀池2和斜道7之间设有匹配第三过滤板73上下滑动的滑道,以方便取放清洗第三过滤板73。
89.在一些可能的是新方式中,上述沉淀池2内可以设置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2及图3,沉淀池2内底部活动设有收集网22,收集网22上设有倒刺,第二出水口21设有第一过滤板23。
90.本实施例中,收集网22设于沉淀池2底部,收集网22上设置倒刺,方便留住沉淀的絮凝体,第一过滤板23设置在第二出水口21,在沉淀完成后,打开出水口闸门6,通过收集网22和第一过滤板23过滤掉絮凝体,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91.具体地,收集网22两侧设有连接柱,连接柱向上伸出于沉淀池2并与沉淀池2边缘扣合,在沉淀完成并排出处理后的水后,可通过拉起连接柱,将收集网22取出,以方便清理收集网22。
92.可选地,收集网22底部设置有顶推机构,通过顶推机构动作,以使收集网22升起。顶推机构可以是电缸、油缸或气缸,还可以是电机连接曲柄滑杆结构的方式,只要能实现使收集网22上下升降即可。
93.可选地,收集网22上连接有绳索,绳索另一端固定于沉淀池2顶端,在需要取出收集网22时,拉拽绳索即可。可选地,绳索绕设与沉淀池2顶端的立柱上。
94.具体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第二出水口21内,第二出水口21设置在沉淀池2侧壁,第二出水口21处的闸门6设置在沉淀池2和第一过滤网之间。在污水流入沉淀池2时,闸门6将第二出水口21封闭,以防止污水流出。
95.可选地,第一过滤网与第二出水口21过盈配合,以卡入第二出水口21内。
96.第一过滤网还可以通过滤网架与沉淀池2侧壁铰接、螺栓连接等活动连接方式连接。
9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沉淀池2内还可以增加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2及图3,沉淀池2内活动设有第二过滤板24,第二过滤板24位于收集网22和第二出水口21之间且与收集网22间隔设置,第二过滤板24将沉淀池2分隔为絮凝腔和水流腔。
98.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板24用来在污水排入沉淀池2后,并在沉淀完成后,放入沉淀池2中,然后打开第二出水口21的闸门6,沉淀的絮凝体会因第二过滤板24的阻挡而无法流出沉淀池2,以提高净水效果。
99.进一步的,第二过滤板24铰接在沉淀池2靠近第二出水口21的侧壁并位于收集网22与第二出水口21之间,在污水流入并沉淀时,第二过滤板24打开靠近沉淀池2侧壁,以使污水在凝聚、絮凝过程中,絮凝体不会落在第二过滤板24上侧,即第二过滤板24靠近第二出水口21一侧;在沉淀完成后,控制第二过滤板24旋转并与第三过滤板73、沉淀池2底面或斜
道7底面中的任一项抵接并固定,以将沉淀的絮凝体分割在第二过滤板24远离第二出水口21的一侧,即絮凝腔内。
100.可选地,沉淀池2上还固定有旋转驱动机构32,旋转驱动机构32的动作端与第二过滤板24连接以驱动第二过滤板24旋转。旋转驱动机构32还可以替换为氮气弹簧,以在不使用额外能源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第二过滤板24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
101.上述第二过滤板24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为,包括设置在沉淀池2内的支撑架,支撑架上阵列有多个通过中心轴铰接的过滤片,多个中心轴之间铰接有控制杆,通过移动控制杆可控制过滤片开合。在沉淀过程中,控制过滤片打开,以使絮凝体沉淀在絮凝腔,在沉淀完成后,移动控制杆,控制过滤片闭合,以抵挡絮凝体流出絮凝腔。
10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药剂投放装置3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6及图9,分料盘31两侧固定设有转轴314,分料盘31通过转轴314转动设于相对混凝反应池1固定的支撑柱34上,分料盘31外侧面设有围板312,围板312上穿设有吹气孔313,驱动机构32驱动分料盘31来回旋转。
10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轴314和支撑柱34,并由驱动机构32驱动分料盘31绕转轴314来回旋转,以实现晃动,使由进料口4撒入分料盘31的混凝剂分别进入存料孔311内。设置围板312以防止混凝剂跑出,设置吹气孔313能够在一些混凝剂无法通过左右晃动的情况下,通过由吹气孔313吹气,将混凝剂吹入存料孔311内。
104.具体地,转轴314与支撑柱34之间设置有轴承。支撑柱34固定在固定面9上,固定面9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由支撑组件支撑起的平面。
105.可选地,混凝反应池1顶端外侧设置有围墙,以围护混凝反应池1和药剂投放装置3。围板312与转动轴向同向的侧面为弧形面,以防止围板312与围墙冲突。围板312的高度使分料盘31转动至设定的最大角度后,不致使混凝剂洒出,分料盘31转动至设定的最大角度也不致使混凝剂由存料孔311脱出。
106.具体地,吹气孔313设置在靠近支撑柱34的两侧的围板312底部位置,本实施例中,吹气孔313设有多个,以通过吹气孔313吹气形成气流,使混凝剂沿气流移动,即使混凝剂沿分料盘31的转动轴向移动,以使混凝剂充分均匀分布在各存料孔311内。
107.通过驱动机构32驱动分料盘31来回旋转,通过吹气孔313向分料盘31内吹起,两者配合,以使混凝剂在分料盘31内沿不同方向滚动,方便混凝剂进入不满的存料孔311内。
10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驱动机构32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结构。参见图6及图7,驱动机构32包括驱动电机321、第一沟槽凸轮322和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电机321相对混凝反应池1固定设置;第一沟槽凸轮322与驱动电机321的驱动端连接;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互相啮合的齿轮324和齿条323,齿轮324固定设于转轴314上,齿条323只具有沿齿轮324转动方向平移的自由度,齿条323一端滑动设于第一沟槽凸轮322的沟槽内;驱动电机321通过驱动第一沟槽凸轮322旋转,带动齿条323左右平移,以使分料盘31左右旋转。
109.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21与支撑柱34固定,齿条323一端滑动设于第一沟槽凸轮322的沟槽内,通过驱动电机321驱动第一沟槽凸轮322转动,带动齿条323平移,齿条323平移带动齿轮324转动,齿轮324带动分料盘31左右摇摆。
110.具体地,参见图8,齿条323位于立柱上的滑槽341内,齿条323与滑槽341滑动配合,且滑槽341上设有与齿条323配合的限位面,以使齿条323只能来回滑动于滑槽341。
111.可选地,第一沟槽凸轮322为四阶段凸轮,分为推程-停止-回程-停止,以带动齿条323在一定距离内来回平移,进而带动齿轮324及分料盘31左右摇摆。在分料盘31上设置有陀螺仪或者接近开关传感器组件,以通过陀螺仪或者接近开关传感器组件检测分料盘31是否水平,以控制电机动作,使分料盘31水平,然后打开挡板33,将混凝剂撒在混凝反应池1。
112.上述第一沟槽凸轮322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为,曲柄滑块机构,滑块连接有齿条323,通过驱动电机321动作,带动滑块平移,以使分料盘31左右摇摆。
113.上述第一沟槽凸轮322和第二传动组件还可以采用连杆机构代替,连杆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321动作端连接的第一连杆和铰接于第一连杆另一端的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另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第三连杆另一端与转轴314连接,第一连杆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的长度,以通过旋转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摇摆,进而带动第三连杆及分料盘31摇摆。
114.上述分料盘31晃动的方式还可以采用振动电机驱动,分料盘31四周设有弹簧支撑,通过振动电机动作,使分料盘31晃动。
11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药剂投放装置3还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8及图10,挡板33滑动设于分料盘31下端面,驱动电机321的驱动端还连接有第二沟槽凸轮325,挡板33一端滑动设于第二沟槽凸轮325的沟槽内;第一沟槽凸轮322和第二沟槽凸轮325配合,以使分料盘31在倾斜时,挡板33封堵存料孔311,分料盘31在水平位置时,挡板33打开存料孔311。
116.本实施例中,分料盘31底部两侧设有导轨316,挡板33两侧滑动设置在导轨316内,挡板33的滑动方向与齿条323的移动方向相同,通过挡板33的移动,挡住或打开存料孔311。挡板33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沟槽凸轮325的沟槽内,通过第二沟槽凸轮325的转动,带动挡板33的左右平移。
117.具体地,第一沟槽凸轮322为六阶段凸轮,包括推程-停止-推程-停止-回程-停止,在第一个停止阶段,分料盘31处在水平位置,在第二个停止和第三个停止阶段,分料盘31分别处于两侧倾斜的极限位置;相应的,第二沟槽凸轮325为四阶段凸轮,包括推程-停止-回程-停止,驱动电机321同时驱动两个凸轮旋转;在第一沟槽凸轮322带动分料盘31处于第一个停止阶段的水平位置时,第二沟槽凸轮325位于挡板33打开存料孔311的停止阶段,并在持续转动过程中,第二沟槽凸轮325进入推程或回程阶段;在第一沟槽凸轮322带动分料盘31倾斜时,第二沟槽凸轮325带动挡板33移动并位于封堵存料孔311状态。通过两个凸轮的配合,实现了只需一个驱动电机321控制完成药剂投放装置3的摇摆和投放动作,使药剂投放更加高效快速,配合更加协调。
118.具体地,第一沟槽凸轮322和第二沟槽凸轮325之间由长轴连接,且之间设置有支撑长轴的支撑座35。
119.具体地,齿条323上设有第一推杆3231与第一沟槽凸轮322配合,挡板33上设有第二推杆331与第二沟槽凸轮325配合,参见图7,第二推杆331贯穿开设在围板312上的导槽315,以传动平移。
120.具体地,参见图10,挡板33上设有多个通槽332,通槽332与存料孔311对应。
12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图11及图12,为使上料更加方便,还包括上料机8,上料机8包括提升输送带81和料斗82;提升输送带81表面沿输送带的方向设有多个档条811,提升输送带81向上倾斜设置且朝向进料口4输送;料斗82位于提升输送带81底部且
朝向提升输送带81倾斜。
122.本实施例中,料斗82用于放置混凝剂,混凝剂由于料斗82的倾斜,会滚入移动的提升输送带81上,再由提升输送带81上的档条811推动斜向上移动,在提升输送带81的高位末端,位于提升输送带81上的混凝剂由于重力作用落入进料口4内,该上料机8无需人员登高投料,只需将混凝剂放入料斗82内即可完成自动投料,省时省力,效率高。
123.具体地,料斗82下方连接设置有与提升输送带81紧密配合的阻挡面,提升输送带81两侧设置有护栏84,以阻挡混凝剂脱离提升输送带81的带面。
124.进一步的,参见图11及图13,提升输送带81末端固定有导料件83,导料件83下端固定有漏斗41,进料口4位于漏斗41内,导料件83靠近提升输送带81末端底部位置包围设置有导引面832,导引面832用来使混凝剂移动至提升输送带81末端及下侧时,来导引混凝剂继续移动,在导料件83的内部贯通开设有导料通道831,导料通道831朝向下设置,导料通道831的上端位于导引面832且位于提升输送带81末端的下侧,导料通道831的下端位于漏斗41的上方,及进料口4的上方,在混凝剂经过导引面832的导引及档条811的推动输送,移动至提升输送带81末端的下侧时,混凝剂由于重力作用经导料通道831进入漏斗41内,漏斗41底部设有阀门42,以控制混凝剂是否下落至分料盘31。
125.可选地,漏斗41上端设置有光电传感器,以检测漏斗41内的混凝剂是否已满,以控制提升输送带81的动作。
126.具体地,进料口4位于分料盘31正上方。
127.本混凝沉淀设备的具体工作方法为,打开进水口,将混凝反应池1内注满污水;将混凝剂投放于料斗82内,提升输送机将混凝剂提升输送至进料口4;打开阀门42,混凝剂撒于分料盘31上;驱动电机321带动第一沟槽凸轮322转动,以使分料盘31摇摆,使混凝剂进入由挡板33封堵的存料口内;吹气孔313吹气;驱动电机321还带动第二沟槽凸轮325转动,在分料盘31持续位于水平位置时,吹气孔313停止吹气,第二沟槽凸轮325带动挡板33打开,以使混凝剂均撒于混凝沉淀池2内;搅拌装置5动作,以使混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打开其中一组第一出水口11对应的闸门6,污水经第一出水口11、斜道7及其扰流柱71、第三过滤板73进入沉淀池2内;该组第一出水口11对应的闸门6关闭,重复上述步骤,以进入不同的沉淀池2内;位于沉淀池2内的污水沉淀完毕后,盖合第二过滤板24;打开沉淀池2对应的闸门6,经沉淀后的水经第二出水口21及第一过滤板23流出。
1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