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8:57: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oled显示面板因具有发光亮度好、发光效率高、视角范围宽、自发光等特点,已成为有机光电显示领域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3.现有技术中显示器件为了提高亮度、发光效率、降低功耗以及延长寿命,会采用光取出结构进行出光提取,该光取出结构基本原理为利用界面两侧的折射率差,将发光像素侧向出射的光汇聚到正面,因此聚光结构的折射率和斜面角度是决定光取出效果的两个关键参数。在实际光刻制程中,斜面角度无法保持一个恒定的值,因此使结构的光汇聚效果降低。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型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oled面板中的光取出结构尺寸较小,在制备过程中光取出结构的斜面的倾斜角度无法保持一个恒定的值,导致光汇聚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能够解决现有oled面板中的光取出结构尺寸较小,在制备过程中光取出结构的斜面的倾斜角度无法保持一个恒定的值,导致光汇聚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之上的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之上的封装层、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之上的聚光复合膜层。
7.所述聚光复合膜层包括聚光结构和覆盖在所述聚光结构的平坦化层,所述聚光结构为折射率渐变层,且所述折射率渐变层的折射率渐变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出光的方向,所述折射率渐变层的最大折射率小于所述平坦化层的折射率。
8.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聚光结构为低折射率透明材料,所述聚光结构的折射率范围为1.3至1.6;所述平坦化层为高折射率透明材料,所述平坦化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5至1.9。
9.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聚光结构的材料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环氧系有机材料和亚克力系有机材料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组合材料;所述平坦化层的材料为环氧系有机材料和亚克力系有机材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材料,所述平坦化层还掺杂有zro2纳米粒子、tio2纳米粒子和金属氧烷的高分子。
10.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聚光结构的折射率由所述发光器件层朝向所述平坦化层的方向逐渐递增或递减。
11.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由所述发光器件层指向所述聚光复合膜层的二分之一高度处,所述聚光结构的折射率逐渐减少,由所述聚光复合膜层的二分之一高度处指向所
述平坦化层,所述聚光结构的折射率逐渐增加。
12.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聚光结构至少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极层对位的感应电极层,所述驱动电极层、所述感应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层和所述感应电极层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触控器件。
13.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绝缘层对应所述感应电极层两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极引线和第二驱动电极引线,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引线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引线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极层两端电连接。
14.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引线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引线的截面形状为l型。
15.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驱动电极引线、第二驱动电极引线、所述感应电极层和所述驱动电极层均为透明导电薄膜。
16.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聚光结构的侧面为弧形或倾斜斜面,所述聚光结构与所述发光器件层中的发光器件错位设置。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聚光复合膜层;该聚光复合膜层包括聚光结构和覆盖在所述聚光结构上的平坦化层,所述聚光结构为折射率渐变层,且所述折射率渐变层由所述发光器件层指向所述平坦化层的方向为折射率渐变方向,所述折射率渐变层的最大折射率小于所述平坦化层的折射率。针对聚光结构制备过程侧面形成不同角度的倾斜角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折射率渐变层的聚光结构来抵消不同的折射角度带来的影响,使聚光结构的各部分都维持较高的聚光效果,提高显示器件整体出光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光取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聚光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图中虚线表示在结构中并不存在的,仅仅说明结构的形状和位置。
[0025]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oled面板100包括衬底101、位于所述衬底101之上的发光器件层102、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02之上的封装层103、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103之上的聚光复合膜层;聚光复合膜层包括光取出结构104和覆盖光取出结构104的平坦化层105,光取出结构104的材料为光刻胶,平坦化层105为固化胶,光取出结构104的侧面为具有预定角度的斜面,光取出结构104与发光器件层102中的发光器件错位设置,发光器件出射光线s1到达光取出结构104的侧面时,发生反射后,再次出射s2,出射s2向显示面板的中心偏移,形成光汇聚效果。如图2所示,由于光取出结构104位于发光器件的间隙上方,尺寸较小,在制备过程中光取出结构的斜面的倾斜角度无法保持一个恒定的值,形成不同倾斜角度的弧形的斜坡,导致光汇聚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
[0026]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之上的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之上的封装层、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之上的聚光复合膜层;所述聚光复合膜层包括聚光结构和覆盖在所述聚光结构的平坦化层,所述聚光结构为折射率渐变层,且所述折射率渐变层的折射率渐变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出光的方向,在制备过程优选地采用携带不同折射率材料的喷头来回喷墨打印制备,所述折射率渐变层的最大折射率小于所述平坦化层的折射率;本发明使用折射率渐变层的聚光结构来抵消不同的不同角度的折射面带来的影响,使聚光结构的各部分都维持较高的聚光效果,提高显示器件整体出光效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缺陷。
[0027]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200包括基底201、位于所述基底201之上的发光器件层202、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202之上的封装层203、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203之上的聚光复合膜层。所述聚光复合膜层包括聚光结构204和覆盖在所述聚光结构204的平坦化层205,所述聚光结构204为折射率渐变层,且所述折射率渐变层的折射率渐变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出光的方向,所述折射率渐变层的最大折射率小于所述平坦化层205的折射率。所述聚光结构204的侧面为弧形或倾斜斜面,所述聚光结构204与所述发光器件层202中的发光器件错位设置。针对聚光结构制备过程侧面形成不同倾斜角的折射面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折射率渐变层的聚光结构来抵消不同倾斜角的折射面的带来的影响,使聚光结构的各部分都维持较高的聚光效果,提高器件整体出光效率。
[0028]
基底201优选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膜层,该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膜层包括柔性衬底,设于柔性衬底上的遮光层、设于柔性衬底上且覆盖遮光层的缓冲层、设于缓冲层上的有源层、设于有源层上的第一栅绝缘层、设于第一栅绝缘层上的第一栅极、设于第一栅绝缘层上且覆盖第一栅极的第二栅绝缘层,设于第二栅绝缘层上的第二栅极,设于第二栅绝缘层上且覆盖第二栅极的第一层间绝缘层,设于第一层间绝缘层上源极和漏极,设于第一层间绝缘层上且覆盖源极和漏极的第二层间绝缘层,设于第二层间绝缘层上的平坦化层。其中,有源层包括对应于第一栅绝下方的沟道区以及分别位于沟道区两侧的源极接触区与漏极接触区,源极接触区与漏极接触区为导体化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沟道区的材料为保持半导体特性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在第一层间绝缘层、第二栅绝缘层、以及第一栅绝缘层上设有分别对应于源极接触区与漏极接触区上方的源极接触孔与漏极接触孔,源极与漏极分别通过源极接触孔与漏极接触孔和有源层的源极接触区与漏极接触区电性连接,遮光层在柔性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有源层在柔性基板上的正投影,从而使遮光层能够对有源
层进行完全遮盖,防止有源层受到光线照射,避免了驱动电路层的阈值电压产生负漂。
[0029]
发光器件层202位于基底201上,包括阳极层,位于阳极上方的像素定义层、以及位于像素定义层上的隔垫物,例如一个像素开口两侧设置有隔垫物和隔垫物,隔垫物用于支撑发光层,像素定义层分离设置形成像素开口,在像素开口中,发光层平铺在阳极层上,阴极层平铺在发光层上。阳极通过阳极过孔与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膜层的驱动晶体管中漏极电性接触,该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柔性印刷电路板贴附有相应驱动芯片,外接电源的负极通过绑定区,将相应电性号传递到电源走线层,最后电源走线层将相应电性号传递到显示区中发光功能层中阴极层,当外接电源正负两极为2v至10v的直流电压时,阳极层产生空穴,阴极层产生电子,在发光层相遇,电子和空穴分别带负电和正电,它们相互吸引,激发发光层中有机材料发光,以实现oled显示面板100的正常工作。封装层203位于发光器件层202上,且覆盖发光器件层202。封装层203包括第一无机层、有机层、以及第二无机层,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制备的,有机层一般使用喷墨式打印的方式,不仅具备较高的光透过率,并且能够有效缓解无机层应力。
[0030]
本实施例的所述聚光复合膜层包括聚光结构204和覆盖在所述聚光结构204的平坦化层205,所述聚光结构204为折射率渐变层,且所述折射率渐变层的折射率渐变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出光的方向,所述折射率渐变层的最大折射率小于所述平坦化层204的折射率,有利于出射光线向显示面板的中心偏移,形成光汇聚效果。
[0031]
所述聚光结构204为低折射率透明材料,所述聚光结构204的折射率范围为1.3至1.6;所述平坦化层205为高折射率透明材料,所述平坦化层205的折射率范围为1.5至1.9。所述聚光结构204的材料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环氧系有机材料和亚克力系有机材料中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组合材料;所述平坦化层205的材料为环氧系有机材料和亚克力系有机材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材料,所述平坦化层205还掺杂有zro2纳米粒子、tio2纳米粒子和金属氧烷的高分子。
[0032]
所述聚光结构204的折射率由所述发光器件层朝向所述平坦化层的方向逐渐递增或递减。由所述发光器件层指向所述聚光复合膜层204的二分之一高度处h2,即所述聚光复合膜层204的底部h1指向聚光复合膜层204的二分之一高度处h2的这段膜层之间,所述聚光结构204的折射率逐渐减少,由所述聚光复合膜层的二分之一高度处h2指向所述平坦化层,即所述聚光复合膜层204的二分之一高度处h2指向所述聚光复合膜层204的顶面h3的这段膜层之间,所述聚光结构204的折射率逐渐增加,聚光复合膜层204的折射率先逐渐减少,后增加,刚才抵消对应聚光复合膜层204的弧形墨滴的侧面不同的折射角度带来的影响,参考图4。
[0033]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聚光结构204至少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041和第二绝缘层2042,所述第一绝缘层2041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极层2061,所述第二绝缘层表面2042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极层2061对位的感应电极层2062,所述驱动电极层2061、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层2061和所述感应电极层2062之间的部分第二绝缘层2042、以及所述感应电极层2062形成触控器件。所述第二绝缘层2042对应所述感应电极层2062两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极引线2063和第二驱动电极引线2064,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引线2063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引线2064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极层2061两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引线206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引线2062的截面形状为
l型。第一驱动电极引线2063、第二驱动电极引线2064、所述感应电极层2062和所述驱动电极层2061均为透明导电薄膜。
[003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引线2061、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引线2062和感应电极层2062与对应的触控显示驱动芯片电性连接,其中,触控显示驱动芯片可以设置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内,也可以设置显示面板200的边框中。
[0035]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极层2061和感应电极层2062与对应的触控显示驱动芯片电性连接,其中,触控显示驱动芯片可以设置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内,也可以设置显示面板200的边框中。在另外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电极引线2063、第二驱动电极引线2064与显示面板200中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
[0036]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之上的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之上的封装层、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之上的聚光复合膜层;所述聚光复合膜层包括聚光结构和覆盖在所述聚光结构上的平坦化层,所述聚光结构为折射率渐变层,且所述折射率渐变层由所述发光器件层指向所述平坦化层的方向为折射率渐变方向,所述折射率渐变层的最大折射率小于所述平坦化层的折射率;针对聚光结构制备过程侧面形成不同角度的倾斜角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折射率渐变层的聚光结构来抵消不同的折射角度带来的影响,使聚光结构的各部分都维持较高的聚光效果,提高器件整体出光效率。
[0037]
综上,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