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拆装的PC外墙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具及其拆装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18:38: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方便拆装的pc外墙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具及其拆装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生产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方便拆装的pc外墙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具及其拆装方法。


背景技术:

2.预制构件顾名思义就是预先指定的构件,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主要为现场预先制成的钢、木或混凝土构件,在预制构件生产时,需要使用到预制构件生产模具,生产模具也是生产过程中常用到的结构,生产模具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结构质量好坏。
3.中国专利公开了(cn109397492a)一种用于生产预制构件的立式模具,包括用于围成预制构件浇注空间的立式侧模、端模和顶模,所述端模和顶模被夹持在两个所述立式侧模之间;所述立式侧模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夹紧两个所述立式侧模的夹紧结构。采用本发明的立式模具,成型拆模后可直接吊装、运输,不需要翻转工序;避免了卧式浇注保温墙板必须分别浇注两个混凝土层的弊端,提高了生产质量,提升了生产效率;可实现l、f、e、日、目等等各种形状复杂的三维结构的浇注;预制墙体各个面成型良好,不需要额外的刮平工序,但该生产模具在大多是拼接组装式的模具,但在其外部并未配套设置有开模结构,在模具使用完毕后,由于组装式的紧固性,导致在开模时不易进行开模,开模效率极低,且需要借助外部的开模工具进行开模,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模具在内并未设置有可快速定位组合的结构,导致模具进行组合定位时,需要借助外部组合零件,且定位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拆装的pc外墙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具及其拆装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生产模具在大多是拼接组装式的模具,但在其外部并未配套设置有开模结构,在模具使用完毕后,由于组装式的紧固性,导致在开模时不易进行开模,开模效率极低,且需要借助外部的开模工具进行开模,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模具在内并未设置有可快速定位组合的结构,导致模具进行组合定位时,需要借助外部组合零件,且定位操作繁琐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拆装的pc外墙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具,包括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所述第一组合模具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组合模具,所述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模具顶板与模具底板,所述模具底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开模组件。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开模组件包括开模顶杆与安装杆套,所述开模顶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片,所述安装杆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开模顶杆的外部设置有开模弹簧,所述开模弹簧的顶端与顶片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开模弹簧的底端与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开模顶杆的内部设置有侧孔,所述侧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置弹簧,所述内置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位头,所述卡位头与侧孔滑动连接,
所述卡位头的一端位于安装杆套的外侧。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模具顶板与模具底板之间设置有气流增速组件,所述模具底板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一端通过转动轴固定安装有扰流风扇,所述扰流风扇位于气流增速组件内,所述气流增速组件包括第一组合壳与第二组合壳,所述第一组合壳与第二组合壳的体积大小一致,所述第一组合壳与第二组合壳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斜向内导流风槽,所述的第一组合壳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组合壳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出风孔。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第二组合模具外部设置有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轴套与连接杆,所述轴套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内槽,所述安装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杆与安装内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触发杆,所述触发杆与卡位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组合模具的一侧设置有侧行程槽,所述第一组合模具的内部设置有组装内槽,所述组装内槽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组件与限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轴与横置滑杆,所述横置滑杆横置固定安装在组装内槽的内部,所述横置滑杆的外部滑动安装有定位轴,所述横置滑杆的外部套装有第一外弹簧,所述定位轴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侧移动块,所述侧移动块的一端位于侧行程槽内,所述侧移动块的内部设置有顶孔。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纵置滑杆与承压轴,所述纵置滑杆纵置固定安装在组装内槽的内部,所述纵置滑杆的外部滑动安装有承压轴,所述纵置滑杆的外部套装有第二外弹簧,所述承压轴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侧限位杆,所述定位轴的顶部设置有与侧限位杆相互适配的卡孔。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组合模具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组装轴,所述定位轴的一端卡嵌至组装轴的侧壁上设置的卡孔内,所述承压轴位于组装轴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组合模具的外壁上设置有卡位组件,所述卡位组件包括卡位轴与安装滑套,所述安装滑套固定安装在第一组合模具的外表面上,所述安装滑套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卡位轴,所述安装滑套与卡位轴之间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卡位轴与顶孔相互适配,所述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的体积大小一致。
14.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方便拆装的pc外墙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具的拆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s1、先对于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进行组合,使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对位拼接,第二组合模具的组装轴进入组装内槽内;
16.s2、组装轴会对于限位组件的承压轴进行挤压,承压轴发生位移,带动侧限位杆同步位移,脱离定位组件的定位轴的卡孔内;
17.s3、第一外弹簧失去限定,将定位轴快速侧推,推入组装轴侧面的卡孔内,可完成对于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快速稳定组合;
18.s4、在模具使用后,需要对于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进行分拆时,先通过推动侧移动块移动定位轴,使其一端与组装轴脱离连接,下移卡位轴,使其一端卡入侧移动块
的顶孔内;
19.s5、侧拉触发组件的拉杆,拉伸弹簧受到拉伸,松开拉杆,拉伸弹簧会带动拉杆快速回弹,此时触发杆也会快速回弹,对于开模组件的卡位头进行触压;
20.s6、卡位头快速压入开模顶杆内部设置的侧孔内,此时开模弹簧失去限定作用,快速将开模顶杆上顶,顶片对于第一组合模具的模具顶板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对于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进行快速开模;
21.s7、在生产后,需要对于模具进行快速降温时,可直接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带动扰流风扇转动,使气流增速组件的内部产生气流,由于气流增速组件内部的构型设计,气流可通过气流增速组件内侧的内导流风槽快速流动,最终通过出风孔送出,对于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进行快速散热降温。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3.1、本发明通过在内部设置有定位组件与限位组件,在对于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进行组合时,使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对位拼接,第二组合模具的组装轴进入组装内槽内,组装轴会对于限位组件的承压轴进行挤压,承压轴发生位移,带动侧限位杆同步位移,脱离定位组件的定位轴的卡孔内,此时第一外弹簧失去限定,将定位轴快速侧推,推入组装轴侧面的卡孔内,可完成对于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快速稳定组合,设计合理巧妙,摒弃了传统的利用外部结构对于模具进行组合安装的设计,通过直接拼接两个模具,通过联动作用,可实现两模具的快速定位组合,安装固定效果好,且安装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提高安装效率。
24.2、本发明通过在外部设置有开模组件与触发组件,在模具使用后,需要对于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进行分拆时,先通过推动侧移动块移动定位轴,使其一端与组装轴脱离连接,下移卡位轴,使其一端卡入侧移动块的顶孔内,此时侧拉触发组件的拉杆,拉伸弹簧受到拉伸,松开拉杆,拉伸弹簧会带动拉杆快速回弹,此时触发杆也会快速回弹,对于开模组件的卡位头进行触压,将卡位头快速压入开模顶杆内部设置的侧孔内,此时开模弹簧失去限定作用,快速将开模顶杆上顶,顶片对于第一组合模具的模具顶板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对于第一组合模具与第二组合模具进行快速开模,设计合理,通过简单操作,即可通过联动作用实现模具的快速开模,无需使用开模工具,开模方便快捷,且开模效果好。
25.3、本发明通过在外部设置有气流增速组件,在生产后,需要对于模具进行快速降温时,可直接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带动扰流风扇转动,使气流增速组件的内部产生气流,由于气流增速组件内部的构型设计,气流可通过气流增速组件内侧的内导流风槽快速流动,最终通过出风孔送出,设计巧妙,在驱动电机功率一定的前提下,起到气流增加增速的作用,有效提高对于对于模具的快速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侧视的局部剖视图;
29.图4为本发明中气流增速组件的放大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中开模组件的放大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中触发组件的放大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模具顶板;2、第一组合模具;3、第二组合模具;4、开模组件;41、顶片;42、开模弹簧;43、开模顶杆;44、安装杆套;45、侧孔;46、内置弹簧;47、卡位头;48、底座;5、模具底板;6、触发组件;61、轴套;62、安装内槽;63、拉伸弹簧;64、连接杆;65、拉杆;66、触发杆;7、气流增速组件;71、第一组合壳;72、内导流风槽;73、通孔;74、出风孔;75、第二组合壳;8、驱动电机;9、扰流风扇;10、卡位组件;101、卡位轴;102、安装滑套;11、侧行程槽;12、定位组件;121、顶孔;122、侧移动块;123、定位轴;124、横置滑杆;125、第一外弹簧;13、限位组件;131、纵置滑杆;132、第二外弹簧;133、侧限位杆;134、承压轴;14、组装轴;15、组装内槽。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拆装的pc外墙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具,包括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所述第一组合模具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组合模具3,所述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模具顶板1与模具底板5,所述模具底板5的顶面上设置有开模组件4;
37.如图1-5所示,所述开模组件4包括开模顶杆43与安装杆套44,所述开模顶杆4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片41,所述安装杆套4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48,所述开模顶杆43的外部设置有开模弹簧42,所述开模弹簧42的顶端与顶片4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开模弹簧42的底端与底座48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开模顶杆43的内部设置有侧孔45,所述侧孔4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置弹簧46,所述内置弹簧4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位头47,所述卡位头47与侧孔45滑动连接,所述卡位头47的一端位于安装杆套44的外侧;
38.如图1-6所示,所述的第二组合模具3外部设置有触发组件6,所述触发组件6包括轴套61与连接杆64,所述轴套6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内槽62,所述安装内槽6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拉伸弹簧63,所述拉伸弹簧6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4,所述连接杆64与安装内槽62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6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杆65,所述拉杆6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触发杆66,所述触发杆66与卡位头4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9.其具体实施方式为:在模具使用后,需要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进行分拆时,先通过推动侧移动块122移动定位轴123,使其一端与组装轴14脱离连接,下移卡位轴101,使其一端卡入侧移动块122的顶孔121内,此时侧拉触发组件6的拉杆65,拉伸弹簧63受到拉伸,松开拉杆65,拉伸弹簧63会带动拉杆65快速回弹,此时触发杆66也会快速回弹,对于开模组件4的卡位头47进行触压,将卡位头47快速压入开模顶杆43内部设置的侧孔45内,此时开模弹簧42失去限定作用,快速将开模顶杆43上顶,顶片41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的模具顶板1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进行快速开模;
40.如图1-8所示,所述第一组合模具2的一侧设置有侧行程槽11,所述第一组合模具2
的内部设置有组装内槽15,所述组装内槽1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组件12与限位组件13,所述定位组件12包括定位轴123与横置滑杆124,所述横置滑杆124横置固定安装在组装内槽15的内部,所述横置滑杆124的外部滑动安装有定位轴123,所述横置滑杆124的外部套装有第一外弹簧125,所述定位轴123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侧移动块122,所述侧移动块122的一端位于侧行程槽11内,所述侧移动块122的内部设置有顶孔121,所述限位组件13包括纵置滑杆131与承压轴134,所述纵置滑杆131纵置固定安装在组装内槽15的内部,所述纵置滑杆131的外部滑动安装有承压轴134,所述纵置滑杆131的外部套装有第二外弹簧132,所述承压轴134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侧限位杆133,所述定位轴123的顶部设置有与侧限位杆133相互适配的卡孔;
41.如图1-8所示,所述第二组合模具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组装轴14,所述定位轴123的一端卡嵌至组装轴14的侧壁上设置的卡孔内,所述承压轴134位于组装轴14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组合模具2的外壁上设置有卡位组件10,所述卡位组件10包括卡位轴101与安装滑套102,所述安装滑套102固定安装在第一组合模具2的外表面上,所述安装滑套102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卡位轴101,所述安装滑套102与卡位轴101之间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卡位轴101与顶孔121相互适配,所述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的体积大小一致;
42.其具体实施方式为:在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进行组合时,使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对位拼接,第二组合模具3的组装轴14进入组装内槽15内,组装轴14会对于限位组件13的承压轴134进行挤压,承压轴134发生位移,带动侧限位杆133同步位移,脱离定位组件12的定位轴123的卡孔内,此时第一外弹簧125失去限定,将定位轴123快速侧推,推入组装轴14侧面的卡孔内,可完成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快速稳定组合
43.如图1-4所示,所述模具顶板1与模具底板5之间设置有气流增速组件7,所述模具底板5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一端通过转动轴固定安装有扰流风扇9,所述扰流风扇9位于气流增速组件7内,所述气流增速组件7包括第一组合壳71与第二组合壳75,所述第一组合壳71与第二组合壳75的体积大小一致,所述第一组合壳71与第二组合壳75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斜向内导流风槽72,所述的第一组合壳71的内部设置有通孔73,所述第二组合壳75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出风孔74;
44.其具体实施方式为:在生产后,需要对于模具进行快速降温时,可直接开启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可带动扰流风扇9转动,使气流增速组件7的内部产生气流,由于气流增速组件7内部的构型设计,气流可通过气流增速组件7内侧的内导流风槽72快速流动,最终通过出风孔74送出,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进行快速散热降温;
4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方便拆装的pc外墙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具的拆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6.s1、先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进行组合,使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对位拼接,第二组合模具3的组装轴14进入组装内槽15内;
47.s2、组装轴14会对于限位组件13的承压轴134进行挤压,承压轴134发生位移,带动侧限位杆133同步位移,脱离定位组件12的定位轴123的卡孔内;
48.s3、第一外弹簧125失去限定,将定位轴123快速侧推,推入组装轴14侧面的卡孔内,可完成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快速稳定组合;
49.s4、在模具使用后,需要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进行分拆时,先通过推动侧移动块122移动定位轴123,使其一端与组装轴14脱离连接,下移卡位轴101,使其一端卡入侧移动块122的顶孔121内;
50.s5、侧拉触发组件6的拉杆65,拉伸弹簧63受到拉伸,松开拉杆65,拉伸弹簧63会带动拉杆65快速回弹,此时触发杆66也会快速回弹,对于开模组件4的卡位头47进行触压;
51.s6、卡位头47快速压入开模顶杆43内部设置的侧孔45内,此时开模弹簧42失去限定作用,快速将开模顶杆43上顶,顶片41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的模具顶板1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进行快速开模;
52.s7、在生产后,需要对于模具进行快速降温时,可直接开启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可带动扰流风扇9转动,使气流增速组件7的内部产生气流,由于气流增速组件7内部的构型设计,气流可通过气流增速组件7内侧的内导流风槽72快速流动,最终通过出风孔74送出,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进行快速散热降温。
53.本发明工作原理:先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进行组合,使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对位拼接,第二组合模具3的组装轴14进入组装内槽15内,组装轴14会对于限位组件13的承压轴134进行挤压,承压轴134发生位移,带动侧限位杆133同步位移,脱离定位组件12的定位轴123的卡孔内,第一外弹簧125失去限定,将定位轴123快速侧推,推入组装轴14侧面的卡孔内,可完成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快速稳定组合,在模具使用后,需要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进行分拆时,先通过推动侧移动块122移动定位轴123,使其一端与组装轴14脱离连接,下移卡位轴101,使其一端卡入侧移动块122的顶孔121内,侧拉触发组件6的拉杆65,拉伸弹簧63受到拉伸,松开拉杆65,拉伸弹簧63会带动拉杆65快速回弹,此时触发杆66也会快速回弹,对于开模组件4的卡位头47进行触压,卡位头47快速压入开模顶杆43内部设置的侧孔45内,此时开模弹簧42失去限定作用,快速将开模顶杆43上顶,顶片41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的模具顶板1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进行快速开模,在生产后,需要对于模具进行快速降温时,可直接开启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可带动扰流风扇9转动,使气流增速组件7的内部产生气流,由于气流增速组件7内部的构型设计,气流可通过气流增速组件7内侧的内导流风槽72快速流动,最终通过出风孔74送出,对于第一组合模具2与第二组合模具3进行快速散热降温。
54.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55.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56.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