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超高负载的新能源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负载的新能源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继电器(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继电器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3.但是现有的新能源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静触点和动触点单点接触,导致静触点和动触点在接触的一刹那温度过高,易引发电路损坏,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继电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因汽车晃动导致接触不良,造成电路时闭时合,不利于电路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一)实用新型目的
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高负载的新能源继电器,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多触点连通,避免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时某一点的温度过高,防止损坏继电器,静触点的外壁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通孔,从而加块静触点和动触点连接后热量的扩散,通过静触点和动触点相互嵌合,提高静触点和动触点的连接强度,避免因晃动导致静触点和动触点接触不良,影响使用,此装置适合广泛推广。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负载的新能源继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铁芯,所述铁芯的外壁缠绕有线圈,所述底板的顶部左侧和顶部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贯穿有销轴,所述销轴远离铁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销轴靠近铁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动铁片,所述动铁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体棒,所述导体棒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远离导体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动触点,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静触点,所述第二导板远离铁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板。
8.优选的,所述弹簧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端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采用橡胶、塑料或漆布等绝缘材料制作。
9.优选的,所述线圈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接线柱,所述线圈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接线柱,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接线柱,所述第三导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接线柱。
10.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贯穿壳体顶部的呈环形阵列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远离壳体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所述第
一引脚和第三引脚通过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和第四引脚通过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三接线柱和第四接线柱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相适配,所述静触点的外壁均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正面开设有放置销轴的通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3.1、该装置通过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等结构,实现了多触点连通,从而避免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时某一点的温度过高,防止损坏继电器,采用多个动触点和静触点相互嵌合,且静触点的外壁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通孔,从而加块静触点和动触点连接后热量的扩散。
14.2、该装置通过静触点和动触点等结构,实现了增加动触点和静触点连接的稳定性的效果,通过静触点和动触点相互嵌合,提高静触点和动触点的连接强度,避免因晃动导致静触点和动触点接触不良,影响使用,避免因此损坏电路,造成电路短路。
15.综上所述,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多触点连通,避免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时某一点的温度过高,防止损坏继电器,静触点的外壁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通孔,从而加块静触点和动触点连接后热量的扩散,通过静触点和动触点相互嵌合,提高静触点和动触点的连接强度,避免因晃动导致静触点和动触点接触不良,影响使用,此装置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高负载的新能源继电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高负载的新能源继电器的销轴、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高负载的新能源继电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连接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壳体;2、第二支撑板;3、第二接线柱;4、底板;5、铁芯;6、线圈;7、第一支撑板;8、弹簧;9、第一固定块;10、第四引脚;11、第一引脚;12、第三引脚;13、第二引脚;14、接线端子;15、第一导板;16、第一接线柱;17、销轴;18、第二固定块;19、限位块;20、第三接线柱;21、动铁片;22、导体棒;23、动触点;24、静触点;25、第二导板;26、第三导板;27、第四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高负载的新能源继电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4,便于安装铁芯5,底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铁芯5,铁芯5的外壁缠绕有线圈6,线圈6通电后,产生电磁力,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带动动铁片2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动触点23嵌入静触点24内部,底板4的顶部左侧和顶部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7的顶部贯穿有销轴17,便于通过第二固定块18带动动铁片21转动,销轴17远离铁芯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9,第一固定块9的底部固定连接
有弹簧8,当线圈6断电后,电磁力消失,在弹簧8的作用下动触点23与静触点24脱离,从而第二引脚13和第四引脚10形成断路,销轴17靠近铁芯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8,第二固定块18远离第一支撑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动铁片21,动铁片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9,限位块1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体棒22,导体棒22远离限位块19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板15,便于固定动触点23,第一导板15远离导体棒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动触点23,第二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板25,便于固定静触点24,第二导板2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静触点24,第二导板25远离铁芯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板26。
22.弹簧8远离第一固定块9的一端与底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板4、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2均采用橡胶、塑料或漆布等绝缘材料制作,避免电流经第一支撑板7、第二支撑板2和底板4向壳体1流动,线圈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接线柱16,线圈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接线柱3,限位块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接线柱20,第三导板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接线柱27,便于连接导线,方便形成回路,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贯穿壳体1顶部的呈环形阵列的接线端子14,接线端子14远离壳体1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引脚11、第二引脚13、第三引脚12、第四引脚10,第一引脚11和第三引脚12通电形成回路后,进而使第二引脚13和第四引脚10闭合,第一引脚11和第三引脚12通过接线端子14分别与第一接线柱16和第二接线柱3电性连接,第二引脚13和第四引脚10通过接线端子14分别与第三接线柱20和第四接线柱27电性连接,动触点23和静触点24相适配,静触点24的外壁均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通孔,便于热量扩散,第一支撑板7的正面开设有放置销轴17的通孔。
23.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外接电源对第一引脚11供电,电流经第一引脚11和接线端子14由导线传输到线圈6内,再由导线、接线端子14和第三引脚12回到外接电源的负极,从而形成回路,从而产生电磁效应,使动铁片21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以销轴17为圆心向下转动,进而带动限位块19向下移动,限位块19带动导体棒22向下移动,导体棒22带动第一导板15向下移动,第一导板15带动呈等距分布的动触点23向下移动,动触点23与静触点24嵌合,由于静触点24和动触点23均呈等距分布且相适配,从而避免动触点23与静触点24接触时某一点的温度过高,防止损坏继电器,且通过静触点24和动触点23相互嵌合,提高静触点24和动触点23的连接强度,避免因晃动导致静触点24和动触点23接触不良,影响使用,静触点24与动触点23接触后,电流经第三接线柱20、第四接线柱27和接线端子14由导线传输连通第二引脚13和第四引脚10,从而闭合第二引脚13和第四引脚10,当线圈6断电后,电磁力消失,在弹簧8的作用下动触点23与静触点24脱离,从而第二引脚13和第四引脚10形成断路。
24.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