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枢转连接结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10: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3c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枢转连接结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无线充电器可以包括底座和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无线充电盘,无线充电盘可以转动至与底座平行或与底座垂直,从而对不同状态的电子设备无线充电。例如,智能手表在表带处于展开或卷绕状态时,即可以通过平置或立置的无线充电盘来充电,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也可以平放或立靠的方式来充电。无线充电盘转动的松紧程度与客户的体验感相关,既要保证转动时不会过于费劲,又要保证立设时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支撑电子设备。
3.无线充电盘的转动松紧程度与其转轴的结构相关,目前的转轴相关结构是通过多个可拧紧的螺丝顶靠在一弹片上,且弹片另一侧顶靠在转轴上,并通过螺丝拧紧在弹片上的程度,来调节弹片与转轴之间的干涉程度,这种结构转轴相关零件偏多,组装困难,且不同的零件均具有尺寸公差,转轴自身也具有外观尺寸公差,在装配后,不能保证转轴在各个位置的转动力矩相同,难以确保转轴的转动稳定性,并且不同的产品的转动力矩也相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枢转连接结构和电子设备,能够提高装配效率,能够确保枢转结构的转动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枢转连接结构,所述枢转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枢转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枢转连接部,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一端围绕第一轴线呈螺旋延伸,且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自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包络形成有圆柱状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二枢转件,位于所述第一枢转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枢转件包括第二枢转连接部,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包括第二容纳空间,且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共轴线设置;以及转轴,沿所述第一轴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所述转轴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且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与所述转轴过盈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且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枢转件被设置为受控与所述第一枢转件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包覆所述转轴并对所述转轴提供阻尼力。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被设置为受控自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缠绕卷曲形成。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枢转连接结构还包括:固持件;第一凸部,凸设于所述固持件,所述第一凸部上具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凸部,凸设于所述固持件,且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相隔有间距,所述第二凸部上具有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
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共线设置,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于所述固持件上,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所述转轴还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持件上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固持件的表面相齐平;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限制所述第一枢转件在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上的运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枢转连接结构还包括:垫片,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之间。
1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枢转连接结构,且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枢转件的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二枢转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连接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被设置为受控相对所述第一部分转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枢转件以及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主体部由所述安装槽伸出并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二主体部伸出的缺口,且所述第二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缺口活动设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上具有走线口,所述走线口连通到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主体部内具有过线通道,所述过线通道的一端连通到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过线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主体部外;所述第二部分上引出有线材,所述线材经所述过线通道、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以及所述走线口伸出。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抵接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式限位限位所述第一枢转件和所述第二枢转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范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对称分设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枢转件也具有两个,并对称分设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相对的两侧。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枢转连接结构和电子设备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节省人力物力,且由第一枢转连接部对转轴提供阻尼力,相比于多元件对转轴提供阻尼力,单一部件不存在叠加公差,且单一部件可以保证更小的尺寸公差,进而使得结构具备更高的精度,可以提高在转动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16.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枢转连接结构的一种角度下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枢转连接结构的另一种角度下的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枢转连接结构的分解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枢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枢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枢转件在成型前的原材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固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平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第一枢转件1,第一主体部11,第一枢转连接部12,第一端121,第二端122,第一容纳空间13;
30.第二枢转件2,第二主体部21,第二枢转连接部22,走线口221,限位块222,第二容纳空间23;
31.转轴3,垫片31;
32.固持件4,第一凸部41,第一通孔411,第二凸部42,第二通孔421,第一凹槽43;
33.第一部分5,第一壳体51,安装槽511,第一缺口512,弧形面513,第二壳体52,第二缺口521;
34.第二部分6;
35.第一轴线x。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37.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38.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0.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枢转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所述枢转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枢转件1、第二枢转件2和转轴3。第一枢转件1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第一枢转连接部12,第一枢转连接部12具有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第一端121与第一主体部11连接,第二端122自第一端121围绕第一轴线x呈螺旋延伸,且第一枢转连接部12自第一端121至第二端122包络形成有圆柱状的第一容纳空间13。第二枢转件2位于第一枢转件1的一侧,第二枢转件2包括第二枢转连接部22,第二枢转连接部22包括第二容纳空间
23,且第二容纳空间23与第一容纳空间13共轴线设置。转轴3沿第一轴线x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13和第二容纳空间23中,转轴3的一端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3中,且第一枢转连接部12与转轴3过盈连接,转轴3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容纳空间23中,且第二枢转连接部22与转轴3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枢转件2被设置为受控与所述第一枢转件1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12包覆所述转轴3并对所述转轴3提供阻尼力。
41.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11为片状,第一轴线x位于第一主体部11外,且第一轴线x与第一主体部1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第一枢转连接部12形成为螺旋盘绕状,第一容纳空间13则包覆于第一枢转连接部12内。
42.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枢转连接部22形成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且第二枢转连接部22的中空部分也是圆柱状空间。
43.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空间13和第二容纳空间23均为圆柱状,第一容纳空间13和第二容纳空间23共轴线设置,转轴3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容纳空间13和第二容纳空间23中。
44.在转轴3穿设于第一容纳空间13的一端,转轴3与第一枢转连接部12过盈配合,例如,转轴3的直径为2.00cm,第一枢转连接部12的内直径(也即第一容纳空间13的直径)为1.96cm。容易理解,转轴3和第一枢转连接部12之间的相对过盈程度与转轴3和第一枢转连接部12之间的摩擦力相关,进一步地,与转轴3受控转动时,第一枢转连接部12对转轴3的阻力矩相关。
45.在转轴3穿设于第二容纳空间23的一端,转轴3与第二枢转连接部22固定连接,例如,可以是通过焊接、胶粘连接或其他本领域常见的方式固定连接。由此,第二枢转件2受控与第一枢转件1相对转动时,第二枢转件2带动转轴3同步转动,由于转轴3与第一枢转件1之间过盈配合,因此,当第二枢转件2上的驱动力矩大于转轴3与第一枢转连接部12之间的摩擦力矩时,可以使得转轴3与第一枢转件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枢转件1和第二枢转件2相互转动。进一步地,当撤去驱动力时,由于转轴3与第一枢转件1之间具有过盈配合,因此,在机构未受外力、或者外力小于转轴3与第一枢转连接部12之间的摩擦力时,转轴3与第一枢转连接部12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进而使得第一枢转件1和第二枢转件2也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也就是说,第一枢转件1和第二枢转件2可以保持相对转动后的角度。
46.本实施例的枢转连接结构可以应用于无线充电器。现有的无线充电器可以包括底座和充电盘,其中,充电盘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上。充电盘相对于底座转动,可以使得电子设备以适宜的姿态放置在底座上充电。例如,充电盘平行于底座时,电子设备可以平放于底座上。充电盘与底座呈角度时,电子设备可以靠设在充电盘上,若电子设备是手机,则在靠设时可以方便地观看视频等,若电子设备是智能手表,则手表在表带卷绕的状态既可以方便地靠在充电盘上。不难发现,充电盘与底座呈角度时,充电盘需要具有一定的承受强度,以确保电子设备靠设时不会发生倾倒。
47.充电器的底座与充电盘之间通过一转轴可转动地连接,现有的充电器结构中,通常采用多个可拧紧的螺丝设置在转轴上,通过调节螺丝拧紧在转轴上的程度,来调节螺丝对转轴转动的干涉力大小,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多个螺丝与转轴之间设置一弹片,使得多个螺丝可以通过所述弹片以同一接触面与转轴接触,提高螺丝干涉的均匀程度。当螺丝或阻尼片对转轴的干涉较大时,转轴的转动阻力矩较大,充电盘更容易保持与底座的相对姿态,
但是充电盘与底座之间不易相对转动;当螺丝或阻尼片对转轴的干涉较小时,充电盘难以保持姿态,因此,通常设置多个螺丝或阻尼片在转轴的不同位置,来兼顾以上两个问题。由此,转轴附近的零件数量过多,生产组装困难;且无论是螺丝方式还是阻尼片方式,螺丝或阻尼片都具有尺寸公差,多个螺丝或者多个阻尼片设置在转轴的不同位置,使得转轴在不同位置的转动阻力矩不同,转动不稳定;且转轴自身也存在外观公差,不同的充电器的转动力矩相差较大,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48.底座和充电盘之间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枢转连接结构连接,底座与第一枢转件1连接,充电盘与第二枢转件2连接。第一枢转件1通过第一枢转连接部12与转轴3连接,零件数量少,降低了生产组装的难度。且第一枢转连接部12与转轴3连接,只存在一个轴孔配合公差,相较多个螺丝或多个阻尼片分别过盈连接在转轴3的不同位置,转轴3在各个位置受到的转动阻力矩更均匀,这可以有效提高转轴3的转动稳定性,进而还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稳定性、质量,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49.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轴线x的设置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情况,例如,第一轴线x的方向可以是与第一主体部11呈角度的。且第一枢转件1、第二枢转件2的结构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情况,只要第一容纳空间13、第二容纳空间23形成为圆柱状空间,均可以基于上述原理使得第一枢转件1和第二枢转件2枢转连接。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应调整。
50.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转轴3的直径不限于2.00mm,第一枢转连接部12的内直径也不限于1.96mm,转轴3的直径和第一枢转连接部12的内直径的差值也不限于0.04mm,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容易理解,转轴3的直径与第一枢转连接部12的内直径的差值不同,使得转轴3与第一枢转连接部12之间的相对过盈程度不同,进而使得转轴3转动时其受到的转动阻力矩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产品特性和实际情况而调整。
51.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3上还套设有垫片31,且垫片31位于第二凸部42和第二枢转连接部22之间。由此,长时间使用时,垫片31可以避免第一枢转连接部12和第二枢转连接部22之间的磨损,从而提高结构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但是这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枢转连接部12和第二枢转连接部22之间可以相隔也可以贴合,若相隔其二者之间可以设有垫片也可以未设垫片,这均不影响上述的原理。
52.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级进冲压成型工艺成型第一枢转件1。具体地,第一枢转件1可以是片材,且第一枢转连接部12呈直线状,且第一枢转连接部12与第一主体部11呈角度,该角度可以是锐角。第一枢转件1的第一主体部11受夹持固定、第一枢转连接部12的第二端122与冲压机器(未图示)连接,所述冲压机器驱动第一枢转连接部12由第二端122向第一端121缠绕卷曲,从而形成螺旋状结构。其中,第一枢转连接部12卷曲的圈数可以是两圈或两圈以上,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由此,第一枢转连接部12是由同一冲压机器在同一工艺中成型,确保了第一容纳空间13在沿第一轴线x的各位置具有更小的直径尺寸公差,具备更高的精度。进而使得当转轴3穿设在第一容纳空间13中时,第一枢转连接部12在沿第一轴线x的各位置施于转轴3有相等或接近相等的径向力,使得转轴3的转动力矩更均匀,转动稳定性更高。
53.如图1-4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枢转连接结构还包括固持件4、第一凸
部41、第二凸部42。其中,第一凸部41和第二凸部42均凸设于固持件4上,且第一凸部41和第二凸部42之间相隔有间距。第一凸部41上具有第一通孔411、第二凸部42上具有第二通孔421。其中,第一通孔411和第二通孔421的轴线与第一轴线x共线设置,第一主体部11设置于固持件4上,第一枢转连接部12位于第一凸部41和第二凸部42之间,转轴3还活动穿设于第一通孔411和第二通孔421中。固持件4用于固持第一枢转件1及供转轴3穿设,使得转轴3在转动时更具稳定性,且固持件4还可以用于将第一枢转件1连接至其他结构上。
54.在本实施例中,固持件4为块状,第一凸部41和第二凸部42由固持件4的一侧向外凸起。第一枢转件1设置在固持件4上时,第一主体部11设置在固持件4的块状主体上,第一枢转连接部12延伸至所述块状主体外并位于第一凸部41和第二凸部42之间。由此,第一通孔41、第一枢转连接部12、第二通孔42、第二枢转连接部22均是以第一轴线x为轴线的共轴设置,且转轴3也是以第一轴线x为轴线设置。其中,第一凸部41和第二凸部42与第一枢转连接部12的端部之间可以是相贴合也可以是相隔有间距,这均不影响转轴3的转动,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55.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持件4上具有第一凹槽43,第一主体部11设置于第一凹槽43中,且第一主体部11与固持件4的表面相齐平。第一凹槽43的槽壁限制第一枢转件1在第一轴线x的方向上的运动。优选地,当第一枢转件1的第一主体部11位于第一凹槽43中时,第一主体部11的表面与第一凸部41和第二凸部42齐平,第一枢转连接部12向下方卷曲,由此,在固持件4和第一枢转件1组装后,结构更加紧凑、更加节省空间。
56.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凹槽43在沿第一轴线x方向上的槽壁与第一主体部11相贴合,由此,第一凹槽43可以限制第一枢转件1的运动,从而避免在机构运动时,第一枢转件1发生未期望的晃动。
57.如图3、图4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转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71,固持件4和第一枢转件1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71固定连接。例如,在第一主体部11和固持件4上可以具有一组或多组对齐的紧固孔(未在图中标示),并通过第一紧固件71穿设于所述紧固孔中固定连接第一枢转件1和固持件4。第一紧固件71还可以将固持件4和第一枢转件1固定连接至其他结构上。
58.本实施例的枢转连接结构具备更高的精度,具体地,对于目前常用的螺丝调节和阻尼片调节方式,前者的螺丝拧紧深浅度有
±
0.2mm的公差,弹片厚度有
±
0.05mm的公差,转轴的卡槽直径有
±
0.05mm的公差,卡槽与载台之间的高度还具有
±
0.1mm的公差;后者的阻尼片内直径有
±
0.1mm的公差,并且,对于上述两种方式,不同产品的转轴的直径尺寸也具有
±
0.08mm的公差,进而使得在装配后,产品的叠加公差较大,精度难以保证。本实施例的第一枢转连接部的内直径具有
±
0.02mm的公差,且经过测试,阻尼片调节结构的转轴扭矩波动范围约为30%(螺丝调节结构的转轴扭矩波动范围更大),本实施例的枢转连接结构的转轴扭矩波动范围约为10%,具备更高的精度,可以提高转轴转动时的稳定性,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59.图8-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8-图10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枢转连接结构,且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部分5和第二部分6。其中,第一部分5与第一枢转件1的第一主体部11连接,第二枢转件2还包括与第二枢转连接部22连接的第二主体部21,电子设备的第二部分6与第二主体部21连接,进而使得
第一部分5与第二部分6相对枢转设置。
60.下面,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是无线充电器为例,但是应理解,所述电子设备不局限于无线充电器,可以是任何具有枢转或转动结构的电子设备。另外,图8-图10仅示出了无线充电器的转动相关结构,未示出其他部分的结构。
61.其中,第一部分5可以是无线充电器的底座,第二部分6可以是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盘,充电盘相对于底座枢转设置,使得充电盘可以以不同的姿态与待充电设备配合,可以提高充电的灵活性和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62.如图8-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5包括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第一壳体51内设有安装槽511,第一枢转件1以及第二枢转连接部22设于安装槽511内,第二主体部21由安装槽511伸出并与第二部分6连接。第二壳体52与第一壳体51拆卸连接,第二壳体52连接于第一壳体51上时,与第一壳体51之间形成有供第二主体部21伸出的缺口,且第二主体部21相对于所述缺口活动设置。
63.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连接后,可以保护内部的第一枢转件1和第二枢转连接部22,第二主体部2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部分5内并与第二枢转连接部22连接,第二主体部21的另一部分伸出第一部分5并与第二部分6连接。由此,第二部分6受控转动时,带动第二主体部21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枢转连接部22和转轴3同步转动,由于转轴3与第一枢转件1之间过盈连接,因此,第一枢转件1以及第一部分5不跟随转轴3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部分5和第二部分6相对转动,也即无线充电器的底座和充电盘可以相对转动。并且,容易理解,只有当第二部分6上的扭矩大于第一枢转件1和转轴3之间的阻力矩时,第一枢转件1和转轴3之间才可以相对转动,第一枢转件1和转轴3之间的阻力矩与第一枢转件1和转轴3的相对过盈程度有关。同时,为了避免第一枢转件1和第一部分5受所述阻力矩的影响而晃动,可选地,可以在第一部分5上增加配重结构,或者提示使用者在使用时一手固定第一部分5、而另一只手转动第二部分6。
64.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枢转连接部22上具有走线口221,走线口221连通到第二容纳空间23。第二主体部21内具有过线通道(未示于图中),过线通道的一端连通到第二容纳空间23,过线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二主体部21外。第二部分6上引出有线材(未示于图中),线材经过线通道、第二容纳空间23以及走线口221伸出。其中,当转轴3的一端位于第二容纳空间23中时,可以是部分占据第二容纳空间23的空间,另一部分未被占据的第二容纳空间23可以连通走线口221与过线通道。可选的,过线通道可以是位于第二主体部21内的通孔,也可以是位于第二主体部21表面的槽体。
65.第一部分5可以是无线充电器的底座,第二部分6可以是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盘,则充电盘上引出有导线(即所述线材),当第二主体部21与第二部分6连接时,过线通道的一端连通至第二部分6的引出有导线的部分。因此,导线可以依次经由过线通道、第二容纳空间23、走线口221伸出。可选的,在第一部分5上可以设有用于与电源连接的连接器(未示于图中),导线由走线口221伸出后可以在第一部分5内走线并连接至所述连接器,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过多赘述。
66.如图8-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5的第一壳体51上具有第一缺口512,第二壳体52上具有第二缺口521,在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52连接后,第一缺口512和第二缺口521相连通并形成供第二枢转件2的第二主体部21穿出的缺口。
67.如图5、图8-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21形成为u形,第一缺口512位于第一壳体51的一侧弧形面513(参照图8,所述弧形面用于包容圆形的第二部分6)上,第二缺口521位于第二壳体52的底面。当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连接后,第一缺口512和第二缺口521连通,并且连通后的缺口尺寸大于第二主体部21的尺寸,使得第二主体部21可以在所述缺口中活动,且第二主体部21形成为u形,当第二部分6受控转动(转动的角度是锐角),第二主体部21的中部镂空部分包容第一部分5(参照图9),使得第二主体部21与第一部分5的相对转动范围最大可以转动至90
°
,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灵活性。
6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可以是通过卡扣可拆卸地连接,从而方便组装和后续拆装维护。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也可以是通过紧固件或其他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69.如图1-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枢转连接部22上还设有限位块222,限位块222通过抵接第一部分5的方式限位第一枢转件1和第二枢转件2之间的相对转动范围。限位块222可以是固定连接在第二枢转连接部22上,例如通过胶粘或者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当第一部分5和第二部分6相对处于平行状态时,限位块222与安装槽511的槽壁相隔有间距,当第二部分6受控相对于第一部分5转动时,限位块222跟随第二枢转件2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部分5与第二部分6相对转动90
°
时,限位块222触碰到安装槽511的槽壁从而止动第一部分5和第二部分6的相对转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限位块222可以被设置为在第一部分5和第二部分6相对转动任意锐角时止动。
70.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枢转连接部22具有两个,两个第二枢转连接部22分别连接于第二主体部21的相对两侧。第一枢转件1也具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第二主体部21的相对两侧,且第一枢转连接部12与第二枢转连接部22相对齐。转轴3也具有两个,并分别穿设于两组第一枢转连接部12和第二枢转连接部22中。由此,枢转连接结构通过两侧的转动结构实现两部件间的相对转动,转动更加稳定。可选的,可以是一侧的第二枢转连接部22上设有走线口221,另一侧的第二枢转连接部22上设有限位块222。
71.如图3和所示,在此提供一种可选的电子设备的装配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是先组装第一枢转件1和固持件4,具体地,将第一主体部11放入第一凹槽43,并使第一枢转连接部12夹于第一凸部41和第二凸部42之间。然后,组装转轴3与垫片31,具体地,将转轴3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凸部41、第一枢转连接部12和第二凸部42之间,并使转轴3的另一端露出进而待与第二枢转件2连接,且在转轴3的中部套设垫圈31,所述中部在装配后位于第一枢转连接部12和第二枢转连接部22之间。然后,组装第二枢转件2,具体地,转轴3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枢转连接部22中,并激光焊接转轴3与第二枢转连接部22。然后焊接限位块222于第二枢转连接部22上。最后,通过第一紧固件71固定第一枢转件1、固持件4于第一部分5的第一壳体51上,并连接第二部分6与第二枢转件2,再将第二壳体52连接于第一壳体51上。需说明的是,以上仅是一种可选的装配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施例。
72.应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设备并不局限于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其他电子设备,对于结构中具有至少两个可相互转动部分的电子设备,均适用于第一实施例的枢转连接结构。
73.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实施例的枢转连接结构实现两个部分之间的相对转动,转动性能稳定,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转动质量,可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7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枢转连接结构和电子设备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节省人力物
力,且转动结构具备更高的精度,可以提高在转动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7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