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踢脚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5:06: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踢脚线结构。


背景技术:

2.踢脚板是建筑装潢中非常普遍的装潢用品。目前使用的踢脚板包括固定条和踢脚线,其中固定条贴着地板通过固定螺丝固定于墙面上,踢脚线扣合于固定条上。这样当安装装饰灯时,只能将装饰灯直接粘贴在踢脚线上方的墙面上,当对地板进行打扫时,扫把等清洁工具很容易碰触到装饰灯,对其造成污染或损害,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踢脚线上的装饰灯易被污染或损坏,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以对装饰灯进行有效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的踢脚线结构。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踢脚线结构,包括:
5.沿墙体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踢脚线和第二踢脚线,所述第一踢脚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踢脚线的第二端部相互靠近,二者之间预留有灯带的第一安装空间,且所述第一端部远离墙体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以形成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的遮挡部。
6.可选地,所述第二踢脚线包括主体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墙体固定设置,且朝向所述第一踢脚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形成在所述第一踢脚线的第一端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主体部朝向第一端部的端面围合的空间中。
7.可选地,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墙体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8.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墙体之间预留有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设有支撑件和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墙体固定。
9.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胶黏剂。
10.可选地,所述第一踢脚线沿垂直于墙体的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踢脚线沿垂直于墙体的方向的长度。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形成在所述第一踢脚线垂直于墙体的端面上。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踢脚线与墙体之间设有调平件,所述调平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踢脚线抵接,另一端插入墙体中。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踢脚线结构,灯带安装在第一踢脚线和第二踢脚线相互靠近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一安装空间中,且第一安装空间被第一端部部分覆盖,这样既不影响灯带的正常发光,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还由于第一端部的阻挡,降低了在对地板进行清洁时有可能对灯带造成的污染或损坏,延长了灯带的使用寿命。
1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踢脚线结构,遮挡部与固定部在墙体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在
不影响灯带正常发光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其造成的破坏。
16.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踢脚线结构,第一踢脚线沿垂直于墙体的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踢脚线沿垂直于墙体的方向的长度。这样可以有效遮挡第二踢脚线顶部的毛边,避免其剐蹭清扫工具,同时使得整个踢脚线结构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踢脚线结构与墙体安装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踢脚线结构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墙体;2、第一踢脚线;3、第二踢脚线;4、地板;5、主体部;6、固定部;7、龙骨;8、第一安装空间;9、遮挡部;10、第二安装空间;11、支撑件;12、紧固件;13、胶黏剂;14、调平件;15、第一端部;16、第二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4.如图1和2所示的踢脚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沿墙体1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踢脚线2和第二踢脚线3,其中,第一踢脚线2设置在上,第二踢脚线3设置在下,贴近地板4设置。第一踢脚线2和第二踢脚线3均为一体加工成型的弯折板,包括空心设置的主体部5和与墙体1固定的固定部6。墙体1外侧靠近地板4安装有龙骨7,第一踢脚线2和第二踢脚线3均固定在龙骨7外侧。
25.所述第一踢脚线2的第一端部15和第二踢脚线3的第二端部16相互靠近,且二者之间预留有灯带的第一安装空间8,灯带直接粘贴在第一端部15上;且所述第一端部15远离墙体1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端部16竖直延伸,以形成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安装空间8的遮挡部9,所述遮挡部9与所述固定部6在所述墙体1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即第一踢脚线2的遮挡部9与第二踢脚线3的固定部6相互交错设置,以使得灯带发出的光可以通过二者之间的空隙向外发散。
26.所述第二踢脚线3的固定部6朝向所述第一踢脚线2方向延伸,且与第一踢脚线2的第一端部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安装空间8形成在所述第一踢脚线2的第一端部15、所述固定部6与所述主体部5朝向第一端部15的端面围合的空间中,且位于所述第一踢脚线2垂直于墙体1的端面上。该间隙在竖直方向的宽度略大于灯带的厚度,以方便灯带的安装、
维修和更换。
27.为便于第二踢脚线3的安装,在所述第二踢脚线3的固定部6与所述墙体1之间预留有第二安装空间10,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0中设有支撑件11和紧固件12,支撑件11为与主体部5形状一致的卡件,紧固件12为螺栓,所述紧固件12依次贯穿所述支撑件11、龙骨7与墙体1固定。为保证支撑件11和固定部6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在所述支撑件11与所述固定部6之间设有胶黏剂13,例如1mm厚的双面胶。
28.由于第二踢脚线3的固定部6的边缘在加工时势必会产生一些毛边,影响视觉效果,因此将所述第一踢脚线2沿垂直于墙体1的方向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踢脚线3沿垂直于墙体1的方向的长度,即第一踢脚线2的宽度略大于第二踢脚线3的宽度。这样由于第一踢脚线2和第二踢脚线3的位置较低,人站立看向地板4时为俯视,第一踢脚线2的下边缘刚好能够遮挡第二踢脚线3的上边缘。
29.为保证第一踢脚线2的安装效果,在所述第一踢脚线2与墙体1之间设有调平件14,所述调平件14一端与所述第一踢脚线2抵接,另一端贯穿龙骨7后插入墙体1中。具体的,调平件14为钉型塑料涨塞及紧固件,与第一踢脚线2抵接的一端为抵靠平面端,另一端为尖头端,安装时先将尖头端贯穿龙骨7后再部分插入墙体1,待将抵靠平面端调整完后,再紧固整个调平件。
30.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第一踢脚线2的遮挡部9还可以朝向墙体1方向倾斜设置。
31.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