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1-05 20: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3.相关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220238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全预制装配式结构,包括顶板、四周墙板和底板混凝土预制构件,相邻混凝土预制构件间预留有装配间隙接缝,混凝土预制构件平行连接的接缝处为l型错缝搭接,且预制墙板之间通过预埋对拉螺栓连接或者采用预留钢筋及相适配的孔洞灌浆浇筑连接,预制墙板与顶板和底板间的垂直接缝处为预留钢筋及相适配的孔洞灌浆浇筑连接;所预留装配间隙接缝内设有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并灌注有水泥基灌浆料,在所预留装配间隙接缝两侧端口上设有密封胶。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发明人认为,预制墙板一般通过预留钢筋及相适配的孔洞灌浆浇筑连接的方式实现与底板和顶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但在采用该连接方式安装预制墙板时,因为预留钢筋位于预制墙板的下端和上端,处于工作人员视野盲区,且预制墙板在吊装过程中会容易发生晃动,当工作人员在未对准预留钢筋和孔洞时边将预制墙板与底板和顶板连接时,很容易造成预留钢筋损坏,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预留钢筋存在损坏风险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和预制墙板,还包括:连接凸沿,所述连接凸沿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连接凸沿分别设置于顶板的下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且各所述连接凸沿分别设置于底板和顶板的各个周侧;其中,在预制墙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定位槽,各所述定位槽均沿着预制墙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当预制墙板与顶板和底板连接时,各所述连接凸沿分别嵌设于两道定位槽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预制墙板与顶板和底板连接时,只需要将相应的连接凸沿与限位槽对准,即可实现预制墙板沿宽度方向上的精准定位安装,同时,因为连接凸沿与限位槽之间的配合,能够避免预制墙板发生左右晃动,最后调整预制墙板沿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以使得设置于预制墙板上的预留钢筋能够与设置于底板或顶板上的孔洞对准,从而达到确保预制墙板安全安装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预制墙板包括:内墙板,所述内墙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位置相应的两道连接凸沿靠近底板中心的一侧相接;外墙板,所述外墙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位置相应的两道连接凸沿远离底板中心的一侧相接;第一钢筋笼,所述第一钢筋笼的两侧分别与内墙板和外墙板连接;以及浇筑部,所述浇筑部由混凝土浇筑于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的空腔形成;其中,所述定位槽由内墙板和外墙板围合形成,所述浇筑部于内墙板和外墙板安装完成后浇筑成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钢筋笼能够将外墙板和内墙板稳定的连接在一起,且能够作为浇筑部的钢筋骨架使用,使得预制墙板的整体强度能够得到保障,且利用外墙板与内墙板之间的配合能够围合形成与连接凸沿配合的限位槽。
11.可选的,各所述连接凸沿均包括: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沿着连接凸沿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布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连接凸台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设置;其中,所述内墙板和内墙板上设置有若干道限位凸板,当预制墙板与连接凸沿连接时,各所述连接凸台的两侧面分别与相应的两道限位凸板贴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分隔为多件连接凸台,并将设置于内墙板和外墙板上的限位凸板与连接凸台的侧面贴合,使得未浇筑有浇筑部的预制墙板在与底板和顶板连接时,预制墙板与底板或顶板之间能够预留较大的检修间隙,便于施工人员检查。
13.可选的,各连接凸台上均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有四道,各所述限位部均布于连接凸台的两侧面上,且各所述限位部均布于连接凸台底部的两端上;其中,当限位凸板与连接凸台的侧面相接时,所述限位凸板的两等腰边分别与位于连接凸台同一侧上的两道限位部相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部和限位凸板之间的配合,能够对预制墙板沿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位,使得施工人员更容易的将预留钢筋和孔洞对齐,进一步降低施工难度。
15.可选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限位部的正视均呈等腰三角形状设置,当限位部与限位凸板连接时,所述限位部远离限位凸板的一倾斜边与连接凸沿的等腰面重合,且所述限位部靠近限位凸板的一倾斜边与限位凸板的等腰面贴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部与限位凸板之间的配合,使得连接凸台的等腰边与限位部的倾斜边保持平整,便于施工人员安全检修。
17.可选的,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限位槽均布于底板和顶板相向设置的一侧面上,且各所述限位槽均布于各道连接凸台的两侧面上;其中,当预制墙板与底板和顶板连接时,各所述限位凸板远离预制墙板中心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各道限位槽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槽与限位凸板之间的配合,使得预制墙板与底板或顶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进一步增加。
19.可选的,还包括:第二钢筋笼,所述第二钢筋笼设置有若干件,各所述第二钢筋笼分别设置于各道连接凸沿内,任意相邻设置的两道连接凸台之间预留有第二钢筋笼裸落于空气中的部分;其中,当预留墙板与连接凸沿连接时,第一钢筋笼和第二钢筋笼相向设置的部分利用焊接的方式固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筋笼能够作为预制墙板的钢筋骨架使用,第二钢筋笼能够作为底板和顶板的钢筋骨架使用,利用第二钢筋笼与第一钢筋笼之间的配合,使得预制墙板的钢筋骨架能够与底板或顶板的钢筋骨架连接,进一步确保预制墙板与底板或顶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如上所述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2.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预制成型的底板,并使得设置于底板上的连接凸沿朝上设置;s2、将未浇筑有浇筑部的预制墙板安装在底板上,此时,设置于底板上的连接凸沿的两侧面分别与内墙板和外墙板相向设置的一侧面贴合;s3、安装预制成型的顶板,并使得设置于顶板上的连接凸沿朝下设置,此时,该连接凸沿的两侧面分别与内墙板和外墙板相向设置的一侧面贴合;s4、于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即可形成浇筑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s1和s2能够完成底板与未浇筑有浇筑部的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利用s3能够完成未浇筑有浇筑部的预制墙板与顶板之间的连接,最后利用s4能够完成浇筑部的成型,确保预制墙板的整体强度,并确保预制墙板与底板和顶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24.可选的,当s4进行前,在预制墙板的两侧面上均安装有模板,模板封闭住相邻设置的两道限位凸板之间的空腔,当s4完成后,将模板拆除。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模板能够起到封闭相邻设置的两道限位凸板之间空腔,能够避免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浇注混凝土后,混凝土直接从连接凸台和限位凸板围合形成的间隙溢出。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能够快速实现预制墙板与底板和顶板之间的定位安装,避免预制墙板上的预留钢筋受损;能够实现预制墙板的钢筋骨架与底板和顶板的钢筋骨架之间的固定连接,提高预制墙板的安装强度和稳定性。
27.预制墙板安装完成后能够对预制墙板的内部进行在此检查,确保预制墙板的质量。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凸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底板;11、连接凸沿;111、第二钢筋笼;112、连接凸台;113、限位部;12、限位槽;2、顶板;3、预制墙板;31、定位槽;32、内墙板;33、外墙板;34、第一钢筋笼;35、浇筑部;36、限位凸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参照图1和图2,该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底板1、顶板2和预制墙板3,预制墙板3的下端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预制墙板3的上端与顶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其中,预制墙板3由若干叠合板拼接形成,利用各件叠合板能够拼接形成首尾端相接的预制墙板3。
32.参照图2和图4,在底板1的上表面以及顶板2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连接凸沿11,两道连接凸沿11分别与底板1和底板1一体成型,在预制墙板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分别供两道连接凸沿11插接的定位槽31,通过连接凸沿11和定位槽31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确保预制墙板3与底板1和顶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及稳定性。
33.参照图3,连接凸沿11包括第二钢筋笼111和连接凸台112,第二钢筋笼111沿着连接凸沿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首尾端相接,第二钢筋笼111其中一侧与底板1(或顶板2)的钢筋骨架通过绑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且第二钢筋笼111的另外一侧伸出底板1(或顶板2)表面外,连接凸台112沿着第二钢筋笼111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布设置有若干件,任意相邻设置的两道连接凸台112之间裸露有第二钢筋笼111的部分,利用第二钢筋笼111能够增加各道连接凸台112的整体强度,同时确保连接凸台112与底板1(或顶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
34.参照图4和图5,预制墙板3包括内墙板32、外墙板33、第一钢筋笼34和浇筑部35,内墙板32和外墙板33互相对称设置,且内墙板32和外墙板33利用浇筑分别包覆住第一钢筋笼34的两侧,预制墙板3与底板1(或顶板2)连接时,首先将一体成型的内墙板32、外墙板33和第一钢筋笼34安装在连接凸沿11上,然后在内墙板32和外墙板33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浇筑部35即可。
35.其中,参照图3和图4,在内墙板32和外墙板33远离预制墙板3中心的一端面上均设置有限位凸板36,在底板1和顶板2相向设置的一侧面上均设置有若干道限位槽12,各道限位槽12均布于各道连接凸台112的两侧上,当预制墙板3与底板1(或顶板2)连接时,各道限位凸板36远离预制墙板3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各道限位槽12内,并且,各道限位凸板36靠近第一钢筋笼34的一侧面上与连接凸台112的侧面贴合,同时,第一钢筋笼34会与第二钢筋笼111相接,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一钢筋笼34和第二钢筋笼111固定为一体。
36.当预制墙板3与底板1和顶板2连接时,由施工人员将未浇筑有浇筑部35的预制墙板3与外界相通的部分封堵住,然后向预制墙板3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浇筑部35即可。
37.参照图3和图4,各道连接凸台112以及各道限位凸板36的正视均呈形状相同设置的等腰梯形状设置,在连接凸台112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两道限位部113,两道限位部113分别设置于连接凸台112的两端上,两道限位部113相反设置的一倾斜边分别与连接凸台112的两等腰边重合,且两道限位部113相向设置的一倾斜边分别与限位凸板36的两等腰边贴合。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预制墙板3与底板1或顶板2连接时,首先将一体成型的内墙板32、外墙板33和第一钢筋笼34与连接凸沿11连接,然后封堵住内墙板32和外墙板33围合形成的间隙与外界相通的各个部位,最后向内墙板32和外墙板33之间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浇筑部35即可。
39.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用于如上所述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预制成型的底板1,并使得设置于底板1上的连接凸沿11朝上设置;s2、将未浇筑有浇筑部35的预制墙板3安装在底板1上,此时,设置于底板1上的连接凸沿11的两侧面分别与内墙板32和外墙板33相向设置的一侧面贴合;s3、安装预制成型的顶板2,并使得设置于顶板2上的连接凸沿11朝下设置,此时,该连接凸沿11的两侧面分别与内墙板32和外墙板33相向设置的一侧面贴合;s4、于内墙板32和外墙板33之间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即可形成浇筑部35。
40.其中,当s4进行前,在预制墙板3的两侧面上均安装有模板,模板封闭住相邻设置的两道限位凸板36之间的空腔,当s4完成后,将模板拆除。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