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工厂化蚯蚓养殖用蚯蚓幼苗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4:21: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蚯蚓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厂化蚯蚓养殖用蚯蚓幼苗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2.蚯蚓在养殖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养殖环境,因此在不同阶段养殖时需要将蚯蚓幼苗转移至不同的环境,蚯蚓在幼苗期间抵抗力较弱,在转移时一般需要连同泥土一起转移,由于泥土重量较重,因此需要用到转移装置。
3.由于蚯蚓喜欢生活在温暖且潮湿的环境中,最适宜的温度为15℃—30℃之间,且蚯蚓的生活环境不能过于干燥,但也不能过于潮湿,而现有的转移装置无法调节湿度和温度,使得蚯蚓在转移过程的生存环境不佳,导致蚯蚓幼苗容易出现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厂化蚯蚓养殖用蚯蚓幼苗转移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工厂化蚯蚓养殖用蚯蚓幼苗转移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两侧对称设有框体,所述框体内部设有盛装箱,所述盛装箱呈倒凸字型,所述框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盛装箱的高度,且所述框体内顶部设有支撑盛装箱用的台阶;
6.所述本体内中部设有隔板,所述本体底部设有储水箱,所述本体顶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储水箱内,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输出管一连接有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设置在所述隔板内部,所述分流接头两侧均连接有输水管二的一端,所述输水管二的另一端贯穿框体底部侧壁和本体的侧壁且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通过输水管三连接所述储水箱顶部;
7.所述本体的侧壁设有加湿器,所述本体内顶部设有加热板,所述本体的前端侧壁设有操作面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壁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且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操作面板电性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本体底部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加湿器的一侧侧壁连接有扶手。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储水箱顶部一侧设有加水口,所述储水箱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本体的前端侧壁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侧壁上连接有把手。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框体顶部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表面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箱体,且所述加湿器
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箱体一侧连通所述本体内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盛装箱的顶部两侧对称连接有提手。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在本体顶部设有加热板,在本体一侧设有加湿器,本体顶部设有水泵,其底部设有储水箱,水泵的输入端连接储水箱,水泵的输出端通过输水管一连接有分流接头,分流接头两侧均连接有输水管二,输水管二贯穿框体和本体且连接有接头,接头通过输水管三连接储水箱,在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与本体前端侧壁上的操作面板电性连接,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以时刻了解本体内的环境情况,当温度和湿度不适宜蚯蚓生存时,此时可以通过加湿器对内部进行加湿,通过加热板对内部进行升温和除湿,且能通过将储水箱内的水导入至输水管二可以对本体内进行降温,从而使得该装置在转移蚯蚓幼苗时能够给其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进而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16.2.通过在框体顶部设置盖板,且在盖板的表面设有若干个透气孔,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盛装箱内的透气性更好,给蚯蚓生存提供足够的氧气,且可以防止蚯蚓沿着框体与盛装箱的侧壁爬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盛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本体;2、框体;3、盛装箱;4、水泵;5、加湿器;6、加热板;7、隔板;8、输水管一;9、分流接头;10、输水管二;11、接头;12、输水管三;13、储水箱;14、加水口;15、出水管;16、阀门;17、支腿;18、万向轮;19、箱体;20、盖板;21、温度传感器;22、密封门;23、把手;24、操作面板;25、扶手;26、提手;27、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5.如图1-5所示,一种工厂化蚯蚓养殖用蚯蚓幼苗转移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两侧对称设有框体2,框体2内部设有盛装箱3,盛装箱3呈倒凸字型,框体2的高度大于盛装箱3的高度,且框体2内顶部设有支撑盛装箱3用的台阶,通过如此的设置,使得盛装箱3距框体2底部有一定的距离,本体1内中部设有隔板7,本体1底部设有储水箱13,本体1顶部设有水泵4,水泵4的输入端设置在储水箱13内,水泵4的输出端通过输水管一8连接有分流接头9,分流接头9设置在隔板7内部,分流接头9两侧均连接有输水管二10的一端,输水管二10的另一端
贯穿框体2底部侧壁和本体1的侧壁且连接有接头11,接头11通过输水管三12连接储水箱13顶部,本体1的侧壁设有加湿器5,本体1内顶部设有加热板6,本体1的前端侧壁设有操作面板24,隔板7的两侧壁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21和湿度传感器27,且温度传感器21和湿度传感器27均与操作面板24电性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当需要转移蚯蚓幼苗时,首先将该装置移动至蚯蚓养殖地旁,然后人工将带泥土的蚯蚓幼苗铲入至盛装箱3内,接着将盛装箱3放入框体2内,接着通过温度传感器21和湿度传感器27所检测的本体1内的环境情况传输至操作面板24,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观察到其内部的情况,当湿度不够时,此时可以通过启动加湿器5,加湿器5可以对本体1内部进行加湿,而湿度过高时,此时可以启动加热板6将其内部的湿空气进行烘干,而当温度过低时,此时也可以启动加热板6对本体1内部进行升温,当温度过高时,此时可以启动水泵4,水泵4的输入端将储水箱13内的水导入至输水管一8,接着进入到分流接头9,然后通过分流接头9分流至其两侧的输水管二10,由于输水管二10贯穿了框体2底部侧壁,且设置在盛装箱3的下方,输水管二10正好经过盛装箱3底部与框体2底部空隙,从而使得输水管二10中是水分能够带走框体2内的一些热量,进而达到对盛装箱3降温的目的,使得蚯蚓幼苗能够有个适宜生产的温度,且水流通过接头11到达至输水管三12,最后到达储水箱13内,完成水的循环,从而不会浪费水资源。
26.具体的:本体1底部连接有支腿17,支腿17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8,本体1远离加湿器5的一侧侧壁连接有扶手25,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通过人工操作,达到便于移动的目的。
27.具体的:储水箱13顶部一侧设有加水口14,储水箱13底部设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上设有阀门16,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便捷的更换储水箱13内的水。
28.具体的:本体1的前端侧壁铰接有密封门22,密封门22的侧壁上连接有把手23,通过上述设置,便于打开密封门22,然后将装有蚯蚓幼苗的盛装箱3放入或是取出。
29.具体的:框体2顶部铰接有盖板20,盖板20表面设有若干个透气孔,通过如此的设置,可以增加框体2内的透气性,使得框体2内部的盛装箱3能够更便捷的得到本体1内的湿度和温度,并且透气孔极小,可以防止蚯蚓从框体2和盛装箱3的侧壁爬出。
30.具体的:本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箱体19,且加湿器5设置在箱体19内部,箱体19一侧连通本体1内部,通过如此的设置,使得加湿器5在工作时更加的稳定。
31.具体的:盛装箱3的顶部两侧对称连接有提手,通过如此的设置,工作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将盛装箱3提起,从而便于盛装箱3的放入和取出。
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厂化蚯蚓养殖用蚯蚓幼苗转移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33.首先将该装置移动至蚯蚓养殖地旁,然后打开密封门22,将盛装箱3从框体2内取出,接着将养殖有蚯蚓的土壤铲入盛装箱3内,然后将盛装箱3内放置在框体2内,再然后盖上盖板20,接着关上密封门22,此时可以贯穿操作面板24,操作面板24的数据由温度传感器21和湿度传感器27传输过来,从而能够较为方便的了解到本体1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情况,当湿度不够时,此时可以通过启动加湿器5,加湿器5可以对本体1内部进行加湿,而湿度过高时,此时可以启动加热板6将其内部的湿空气进行烘干,而当温度过低时,此时也可以启动加热板6对本体1内部进行升温,当温度过高时,此时可以启动水泵4,水泵4的输入端将储水箱13内的水导入至输水管一8,接着进入到分流接头9,然后通过分流接头9分流至其两侧的输水管二10,由于输水管二10贯穿了框体2底部侧壁,且设置在盛装箱3的下方,输水管二10
正好经过盛装箱3底部与框体2底部空隙,从而使得输水管二10中是水分能够带走框体2内的一些热量,进而达到对盛装箱3降温的目的,使得蚯蚓幼苗能够有个适宜生产的温度,且水流通过接头11到达至输水管三12,最后到达储水箱13内,完成水的循环,从而不会浪费水资源。
3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