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山体危岩局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4:16: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山体危岩局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山体危岩的危害较大,目前的治理手段有遮挡、拦截、打桩和构筑防护墙等,这些治理手段普遍用于区域治理,但是在较为陡峭的山坡和小范围的山体危岩,考虑到成本因素,上述治理手段的适用性就会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山体危岩局部固定装置,通过小范围的拖拽方式来固定山体危岩,有助于降低山体危岩的处理成本。
4.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山体危岩局部固定装置,包括:
6.底座,用于固定在山体的安全地带;
7.牵引模组,设在底座上;
8.主牵引绳,固定在牵引模组上;
9.多根辅助牵引绳,第一端与主牵引绳连接;
10.第一连接绳,顺序与每一根辅助牵引绳的第二端连接;
11.第二连接绳,顺序与每一根辅助牵引绳连接,相邻的第二连接绳之间存在间隙;以及
12.固定带,设在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上。
1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紧固装置,紧固装置包括:
14.固定杆,固定在第一连接绳的第二端上;
15.多根第一螺杆,铰接在固定杆上;
16.第二螺杆,固定在第二连接绳的第一端上;以及
17.螺纹套,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螺纹连接;
18.其中,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
1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带粘接在山体危岩上。
2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21.多个固定件,间隔设在辅助牵引绳上;
22.通孔,设在固定件上,通孔的轴线垂直于辅助牵引绳的轴线;以及
23.螺栓,设在固定件上, 螺栓能够伸入到通孔内。
2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螺栓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通孔的半径。
2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位移检测单元,位移检测单元包括:
26.基准单元,设在底座附近的山体上;
27.距离检测单元,设在底座上,距离检测单元的检测端朝向以及基准单元;
28.无线通讯单元,用于向上位机反馈距离检测单元的检测数据。
2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距离检测单元和无线通讯单元按照一定的检测频率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体危岩局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绳与固定带的连接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件与辅助牵引绳的连接示意图。
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距离检测单元的工作示意图。
3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距离检测单元的工作示意图。
3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向上位机进行反馈的数据流向示意图。
37.图中,11、底座,12、牵引模组,13、主牵引绳,14、辅助牵引绳,15、第一连接绳,16、第二连接绳,17、固定带,2、紧固装置,21、固定杆,22、第一螺杆,23、第二螺杆,24、螺纹套,31、固定件,32、通孔,33、螺栓,4、位移检测单元,41、基准单元,42、距离检测单元,43、无线通讯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山体危岩局部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由底座11、牵引模组12、主牵引绳13、辅助牵引绳14、第一连接绳15、第二连接绳16和固定带17等组成,底座11固定安装在山体的安全地带上,作用是提供足够的固定力,牵引模组12安装在底座11上,作为底座11与主牵引绳13之间的过渡。
4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牵引模组12由安装在底座11上的滑道、滑动连接在滑道上的滑块和安装在底座上的丝杠三部分组成,丝杠与滑块螺纹连接,转动丝杠时,滑块会在滑道上滑动。
41.为了防止丝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自主性的转动,可以在滑块上增加至少一根顶紧螺栓,顶紧螺栓的螺杆部分能够伸入到滑块上的螺纹孔内并抵接在丝杠上。
42.主牵引绳13的第一端固定在丝杠上,另一端与多根辅助牵引绳14连接,第一连接绳15顺序与每一根辅助牵引绳1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绳16顺序与每一根辅助牵引绳14连接,并且,相邻的第二连接绳16之间存在间隙。
43.第一连接绳15和第二连接绳16的作用是配合多根辅助牵引绳14形成一个网状的结构,将山体危岩罩住并对山体危岩施加一个拉力,避免发生坠落。固定带17设在第一连接绳15和第二连接绳16上,作用是增加第一连接绳15和第二连接绳16与山体危岩的接触面积。
44.应理解,考虑到施工的便捷性,使用粘接方式进行固定是最方便的,但是受限于第一连接绳15和第二连接绳16的形状(圆柱形),导致粘接的面积较小,施加的拉力也不足,还
容易发生脱离现象。使用固定带17增加接触面积后,能够有效缓解上述情况。
45.结合一个具体的使用过程,首先将底座11安装在山体的安全地带上,接着在安全地带附近安装主牵引绳13、辅助牵引绳14、第一连接绳15、第二连接绳16和固定带17。
4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牵引绳13、辅助牵引绳14、第一连接绳15、第二连接绳16和固定带17是一体成型的,主牵引绳13、辅助牵引绳14、第一连接绳15、第二连接绳16和固定带17使用现场测绘的数据进行生产。
4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带17使用铁丝绑扎在第一连接绳15和第二连接绳16上。
48.接着工作人员使用吊绳等移动到山体危岩附近,然后将辅助牵引绳14、第一连接绳15和第二连接绳16组成的拦截网罩在山体危岩上,最后使用胶水将固定带17粘贴在山体危岩上。
49.对于胶水的使用,可以选用环氧系的陶瓷胶或者性质类似的胶水。
50.和遮挡、拦截、打桩与构筑防护墙等拦截方式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方式明显更加方便,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施工,花费成本也偏低,针对性更强,尤其是在陡峭的山坡中进行作业,优势会更加明显。
51.请参阅图3,作为申请提供的山体危岩局部固定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增加了紧固装置2,紧固装置2由固定杆21、第一螺杆22、第二螺杆23和螺纹套24等组成,其中,固定杆21固定在第一连接绳15的第二端上,第二螺杆23固定在第二连接绳16的第一端上,第一螺杆22的数量与第二螺杆23的数量相同并均铰接在固定杆21上,第一螺杆22和匹配的第二螺杆23通过螺纹套24连接,螺纹套24内有两节螺纹,这两节螺纹的旋向相反。转动螺纹套24时,就可以对辅助牵引绳14上的张力进行调整。
52.应理解,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受限于测绘数据的准确程度和安装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体成型的制作方式可能会出现部分辅助牵引绳14无法绷紧的情况,这会导致固定效果的下降,使用紧固装置2对每一根辅助牵引绳14进行调整后,可以使每一根辅助牵引绳14都处于紧绷状态,能够得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53.请参阅图4,作为申请提供的山体危岩局部固定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连接绳16通过固定件31连接在辅助牵引绳14上,具体而言,每一根辅助牵引绳14上都间隔固定有多个固定件31,固定件31上开设有通孔32,通孔32的轴线还垂直于辅助牵引绳14的轴线。
54.每一个固定件31上还拧有一个螺栓33,螺栓33能够伸入到通孔32内,使用时,将第一连接绳15或者第二连接绳16穿过固定件31上的通孔32,接着转动螺栓33,使螺栓33顶在第一连接绳15或者第二连接绳16上。
5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辅助牵引绳14穿过固定件31上的通孔。
56.请参阅图4,作为申请提供的山体危岩局部固定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螺栓33的轴线与通孔3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通孔32的半径,也就是螺栓33在进入到通孔32内后,螺栓33的螺杆部分的侧面会对位于通孔32内的第一连接绳15或者第二连接绳16施加一个挤压力,将第一连接绳15或者第二连接绳16固定在固定件31上。
57.相比于直接向下施压的固定方式,这种固定方式更不易发生松动,能够得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58.请参阅图5和图6,作为申请提供的山体危岩局部固定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增加了位移检测单元4,位移检测单元4的作用是检测底座11是否出现了位移或者位移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59.位移检测单元4由基准单元41、距离检测单元42和无线通讯单元43三部分组成,基准单元41设在底座11附近的山体上,作用是反射距离检测单元42发出的检测信号。距离检测单元42的作用是检测自身与基准单元41之间的距离,检测结果有两种,第一种是能够得到检测数据,第二种是无法得到检测数据。
60.在能够得到检测数据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检测数据的差值来判断底座11的位移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在无法得到检测数据的情况下,说明底座11的位移超出了允许范围。
61.请参阅图7,无线通讯单元43的作用是将距离检测单元42的检测数据反馈给上位机。
6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距离检测单元42使用红外距离传感器。
63.进一步地,距离检测单元42和无线通讯单元43按照一定的检测频率进行检测,这样可以延长位移检测单元4的使用时间。应理解,位移检测单元4的使用环境是在野外,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只能使用电池进行供电,使用频率检测而不是持续检测的方式就能够有效的延长位移检测单元4的使用时间。
6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移检测单元4每24小时或者48小时检测一次。
6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