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托辊输送机构及穿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4:15: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托辊输送机构及穿管装置。


背景技术:

2.产品的特性不同,对产品输送结构的结构会提出特殊的要求。
3.以换热管输送为例,于大型换热器,换热管的长度可达十几米或几十米,由于长度较长,换热器穿管加工需要解决换热管输送的问题。
4.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输送结构为输送带输送、履带输送等。通常需要配合传动机构、张紧机构等,若保证输送的稳定性,需要将输送带体做长,必然导致较为复杂的结构和造价成本。因此,单一的输送带或履带式输送机构不适用于较长产品的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适用于较长物体输送的托辊式输送装置及换热管穿管装置。
6.一种托辊输送机构,包括:
7.底座;
8.支架结构:设置于底座上;
9.托辊架:沿托辊架长度方向,其与支架结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滑动配合结构,托辊架可沿滑动配合结构与支架间产生相对运动;
10.托辊:数量为若干个,沿托辊架长度方向并行间隔排列安装在托辊架上;
11.运动驱动机构:与托辊架连接,以驱动托辊架沿支架运动。
12.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包括:
13.第一支架:其朝向托辊架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工字梁;
14.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并行间隔设置,其朝向托辊架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工字梁;
15.沿托辊架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第一工字梁型槽内,所述第二滑块位于第二工字梁型槽内;
16.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工字梁、第二滑块与第二工字梁匹配构造为两组滑动配合结构。
17.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以托辊架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为基准,所述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托辊架长度中心对称的两端。
18.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电机连接的丝杠及设置在丝杠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托辊架连接。
19.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托辊架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处。
20.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护板结构,包括:
21.护板支架:设置于底座上;
22.护板:设置于护板支架上,数量为若干块,间隔排列设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托辊之间;
23.托辊纵向高度位于护板端面之上。
24.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护板支架包括:
25.支脚:数量为若干个,设置在底板上,对称排列设置在托辊架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两侧支脚阵列;
26.纵向梁:连接一侧的支脚阵列;
27.所述纵向梁的高度位于托辊架之上。
28.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护板覆盖底座宽度方向。
29.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辊架上间隔设置有托辊支座,所述托辊与托辊支座转动连接。
30.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排列在端部的托辊为主动辊,连接有驱动电机。
31.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剪叉升降机构,所述剪叉机构的升降端与底座下端面连接。
32.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进一步提供一种穿管系统,包括穿管输送机构及上述的托辊输送机构,所述穿管输送机构设置在托辊输送机构输送方向的前端,所述穿管输送机构上设置有激光感测装置,所述激光感测装置的光射出方向朝向底座侧端面。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有益效果在于:
34.1、采用多托辊并行排列的结构,托辊数量可根据产品长度调整,可对较长的待输送产品稳定支撑,可通过对托辊增加驱动装置或与其他主动输送结构配合使用,也可以通过与现有技术中输送带或履带配合,组成完整的输送链,完成较长产品的输送。
35.2、多托辊的位置可被整体调整,可方便适应输送位置及上料位置调整托辊位置。底座高度方向可调,以适配不同的输送高度要求。
36.3、整体采用框架结构,并增加了护板以防护部件,相比输送带等传统输送结构,造价低、结构简单灵活。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为托辊式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托辊架与支架结构配合结构局部放大图;
40.图3为带有护板的托辊式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41.图4为主动式夹持送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42.图5为主动式夹持送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43.图6为管束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压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45.图8为压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46.图9为调节部件的剖面图;
47.图10为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48.图11为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49.图12为销子通孔和立柱通孔的放大图;
50.图13为压紧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4为穿管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52.图15为配置有剪叉升降机构的底座落下状态结构示意图;
53.图16为配置有剪叉升降机构的底座升起状态结构示意图;
54.图17为底座与激光感测装置作用示意图;
55.图18为底座与激光感测装置作用示意图;
56.以上附图中:
57.1-底座;
58.2-托辊架,201-第一滑块;
59.3-托辊;
60.4-托辊支座;
61.5-驱动电极;
62.6-丝杠;
63.7-滑块;
64.801-第一支架,802-第二支架,803-工字梁;
65.901-护板支架,9011-支脚,9012-纵向梁,902-护板;
66.10-框架;
67.11-横梁;
68.12-压管机构;1201-连接板;1202-安装板;1204-调节部件;12041-柱状结构;12042-立柱;12043-弹簧;12044-销子通孔;12045-立柱通孔;12011-下凹结构;12012-通孔;
69.13-压管驱动机构;1301-贯穿通孔;1302-进油口;1303-出油口;
70.14-辅助压管机构;
71.1501-辊轮;1502-辊轮驱动件;
72.1601-壳体;1602-第一侧壁;1603-第二侧壁;1604-第一轴安装结构;1605-第二轴安装结构;1606-第三轴安装结构;1607-第四轴安装结构;1608-第
73.一滚轮组件;1609-第二滚轮组件;
74.17-剪叉升降机构;
75.18-激光感测装置;
76.19-折流板;
77.a托辊输送机构;b主动式夹持送管机构;c穿管输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7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7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托辊输送机构,可用于具有一定长度物品的辅助托送,尤其适用于管状产品的输送。
80.托辊输送机构,结构参考图1,包括底座1、支架结构、托辊架2、托辊3。
81.底座1,作为整个机构的支撑基础。
82.支架结构:设置于底座1上,作为托辊架2的支撑。
83.托辊架2:沿托辊架2长度方向,其与支架结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滑动配合结构,托辊架2可沿滑动配合结构与支架间产生相对运动;支架结构作为托辊架2的支撑基础,二者之间设置为可相对运动结构,进一步的,两组滑动结构可以保证二者之间更稳定的运动配合结构。
84.托辊3:数量为若干个,沿托辊架2长度方向并行间隔排列安装在托辊架2上;托辊3作为待输送产品的支撑基础;具体的,没根托辊3的长度方向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设置,多根托辊3沿底座1长度方向平行排列设置在底座上,以使待输送产品可被置于连续排列的没根托辊3上。当托辊架2沿支架结构运动,托辊3随之运动。托辊3数量的选择参考待输送产品的长度,以保证待输送产品可被稳定支撑为原则。托辊3的宽度的选择参考单次输送产品的数量,由于待输送产品是并排排列在托辊3上的,因此托辊3越宽,单次可输送产品数量越多。
85.为解决托辊3安装的问题,托辊架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托辊支座4,每个托辊3对应一组托辊支座,与托辊支座4转动连接。具体的,一组托辊支座4包括对称设置得两个子支座,子支座端口设置有槽口,每个托辊3的两端轴部位于槽口内,并经固定件封闭槽口,固定。这种结构可保证每个托辊3的转动性能,维护方便。
86.运动驱动机构:与托辊架2连接,作为动力机构,以驱动托辊架2沿支架运动。本实施例中,运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与电机5连接的丝杠6及设置在丝杠6上的滑块7;滑块7与托辊架2连接。作为该方案的替代,也可以选择气缸等作为驱动机构。为了实现更稳定对称的驱动效果,避免托辊架2运动不均匀,驱动机构设置在托辊架2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处。
87.托辊输送机构可配合其他动力型输送结构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为一个或几个托辊设置为主动辊,为主动辊配置驱动电机。本实施例中,选择将输送方向最前端的托辊3设置为主动辊,其被驱动为:相对向输送方向的前方转动。执行输送工作时,将待输送产品并行排列设置在托辊3上,主动辊或其它动力型输送机构配合将产品向前输送。
88.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以下试试结构解决支架结构和托辊架2之间的配合结构。参考图2,托辊支架包括:
89.第一支架801:其朝向托辊架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工字梁803;
90.第二支架802:与第一支架801并行间隔设置,其朝向托辊架2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工字梁;
91.沿托辊架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一滑块201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201设置于第一工字梁型槽内,第二滑块位于第二工字梁型槽内;
92.第一滑块201与第一工字梁803、第二滑块与第二工字梁匹配构造为前文所述的两组滑动配合结构,滑块可沿工字梁型槽运动。
93.为了实现更稳定的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以托辊2长度方向的轴对称中心为基准,第一支架801和第二支架802设置在托辊2长度中心对称的两端。
94.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在底座上设置更多组的支架,每组支架与第一支架801和第二支架802的结构相同,相应的,在托辊架底部设置更多的滑块,与相应的支架配合。这可以解决随着托辊架2长度的增加而带来的稳定性问题。
95.支架结构、托辊架3的配合结构本构造为一种相对底座1的悬空结构,为了解决部件防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设计了护板结构,参考图3,包括:
96.护板支架901: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
97.护板902:数量为若干块,设置于护板支架901上,位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托辊之间;
98.托辊3纵向高度位于护板901端面之上。护板902的尺寸被配置为:沿底座1宽度方向,其可以覆盖底座1宽度方向,沿底座1长度方向,每块护板902可以覆盖任意两个托辊3之间的间隙,又不会干涉托辊3的运动。
99.底座1、支架结构、托辊架2、驱动机构均位于护板902之下,形成一种相对封闭的结构,一方面,可对底座1、支架结构、托辊架2、驱动机构起到防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因异常情况导致待输送产品从托辊3滑落时,支撑产品,避免产品损毁。
100.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护板支架901包括:
101.支脚9011:数量为若干个,固定设置在底板901上,对称排列设置在托辊架3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支脚阵列;
102.纵向梁9012:连接一侧的支脚9011;
103.纵向梁90123的纵向高度位于托辊架2之上,托辊支座4的下方。这种结构可以保证护板架902的防护作用,以及避免对托辊3运动的干涉。
104.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为适配不同的输送高度要求,底座1底部可安装剪叉升降机构17,通过剪叉升降机构17升降可带动底座1整体升降,进而带动支架结构、托辊架2、托辊3升降。参考图15和图16,为配置有剪叉升降机构17的底座结构示意图,该图中省略了底座1上部安装的托辊3等结构。
105.如前文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辊输送机构可配合其他动力型输送结构使用,来构造完整的输送链,以下将给出具体的实施结构。
106.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托辊式输送机构可配合主动夹持送管机构使用,作为前端机构,被配置在主动夹持送管机构的前端。
107.图4为主动式夹持送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框架10、横梁11、压管机构12、压管驱动机构13、辅助压管机构1412、至少一组辊轮和辊轮驱动件1502,其中,框架10上设置有一容置空间;横梁11设置在框架10的顶部;压管机构12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压管驱动机构13的一端与横梁11连接,压管驱动机构13的另一端与压管机构12固定连接,压管驱动机构13带动压管机构12沿着框架10相对横梁11运动;辅助压管机构1412固定安装在框架10相对压管机构12的下方;每组辊轮包括安装在辅助压管机构1412上的辅助辊轮和安装在压管转动机构上的驱动辊轮,辅助辊轮和驱动辊轮之间形成一压管可调空间;辊轮驱动件1502,与驱动辊轮连接,辊轮驱动件1502带动驱动辊轮转动。
108.为了更好的满足整个穿管生产线的空间位置以及安装需求,框架10设置为一个框架底座和两个并排安装在框架底座一侧的门型架,框架底座上留有其上不安装部件的一段距离,用于配合后端的穿管装置的前后移动。
109.为了更好的实现导向效果,还设置有管束导向机构,管束导向机构包括第一管束
导向结构,沿管束输送方向设置在框架10的前端,具体包括:
110.导向结构壳体:可被固定安装至框架10的前端;壳体16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602和第二侧壁1603,沿第一侧壁1602高度方向(以管束导向机构安装后的方向为基准),第一侧壁1602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轴安装结构1604和第二轴安装结构1605,第二侧壁1603上对应间隔设置有第三轴安装结构1606和第四轴安装结构1607;轴安装结构可以为槽孔或轴槽;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为轴槽,为配合轴的固定,在轴槽处设置有固定件,以封闭轴槽的开口,防止轴脱落;
111.滚轮机构:包括第一滚轮组件1608和第二滚轮组件1609,滚轮组件包括轮轴以及设置在轮轴上的轮辊。每个轮辊均包括沿其侧周面设置的轮槽。第一滚轮组件1608和第二滚轮组件1609的结构相同,第一滚轮组件1608的轮轴的两端对应安装至第一轴安装结构1604和第三轴安装结构1606之间,第二滚轮组件1609的轮轴的两端对应安装至第二轴安装结构1605和第四轴安装机构之间。两个轮轴上轮辊的尺寸、第一轴安装结构1604和第二轴安装结构1605的间距被配置为:第一滚轮组件1608上轮辊与第二滚轮组件1609上轮辊的凹槽间隙与管束管径相同或略大于管束管径,可允许管束通过,且不会产生过度的位置偏移。
112.壳体1601朝向管束传递方向的两个侧面呈开放结构,以使管束可传入滚轮组件之间间隙,并经滚轮组件之间间隙穿出。
113.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导向效果,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二管束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的具体结构与第一导向结构相同,沿管束传递方向,第二导向结构位于框架10的后端。两组导向结构中轮辊的位置及间隙对应匹配。
114.为了更好的导向,管束导向机构的第一滚轮组件1608和第二滚轮组件1609形成内管束通过空间,管束通过空间的下表面与辅助辊轮的上表面齐平。
1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更高的压紧作用,图7、8为压管机构12的结构示意图一、二,如图7-8所示,将压管机构12设置为包括与压管驱动机构13固定连接的连接板1201、用于安装辊轮驱动件1502和驱动辊轮的安装板1202,安装板1202和连接板1201之间设置有调节部件1204,通过调节部件1204改变连接板1201和安装板1202之间的距离。
11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将调节部件1204进一步设置为从上至下设置有柱状结构12041和立柱12042,柱状结构12041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板1201,柱状结构12041的下端活动插入立柱12042中,立柱12042的下端与安装板1202连接,柱状结构12041上套设有弹簧12043,弹簧12043的一端连接连接板1201,弹簧12043的另一端连接立柱12042,柱状结构12041的下端还开设有一销子通孔12044,立柱12042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大于销子通孔12044的立柱通孔12045,立柱通孔12045和销子通孔12044贯穿一销子。
117.需要说明的是,调节部件1204设置为四个,分设在安装板1202和连接板1201的四周,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将与管束运动方向垂直的两个调节机构通过了矩形连接板1201连接。
1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压管机构12稳定无偏差的沿着框架10运动,在立柱12042的侧壁上安装有凹型滑块,并在框架10的门型架上设置有轨道,调节部件1204经由凹型滑块沿着框架10的轨道上下运动。
119.需要说明的是,图9为调节部件1204的剖面图,如图9所示,立柱12042设置为内部中空的柱状体,柱状体贯穿设置有两个立柱通孔12045,如图12所示,柱状结构12041的对应
立柱通孔12045上端的位置上开设有一个销子通孔12044,在装配过程中,将弹簧12043套接在柱状结构12041上后,将柱状结构12041的上端与连接板1201通过螺栓连接,然后将柱状结构12041的下端安装到立柱12042的中空结构中,同时将销子插入到立柱通孔12045和销子通孔12044中,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通过弹簧12043增大压紧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销子、立柱通孔12045和销子通孔12044起到限位的作用。
12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压紧驱动机构的结构稳定性,图10、11为连接板1201的结构示意图一、二,如图10、11所示,在连接板1201上开设有一个下凹结构12011,下凹结构12011与压管驱动机构13固定安装。
121.下凹结构12011上开设有四个通孔,用于与压紧驱动机构进行连接,从而方便带动压管机构12和驱动辊轮上下动作。
122.图13为压紧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压紧驱动机构可以设置为气缸或者油缸,以油缸为例,油缸的伸缩端固定安装在横梁11上,油缸的固定端安装在下凹结构12011上,通过油缸带动连接板1201及其连接机构沿着框架10上下运动,油缸的与下凹结构12011通孔的相对位置处开设有贯穿通孔1301,油缸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进油口1302和出油口1303。
123.上述进油口1302和出油口1303上下设置且具有一定距离,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提示进油口1302和出油口1303之间的位置不宜设置其他部件,防止影响装配。
12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助压管机构1412的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对应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结构,辅助辊轮安装在安装结构上。
125.辅助压管机构1412固定安装在框架10的门型架上,辅助压管机构1412整体可以设置为凹型结构,其与管束运行方向相同的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前后开设有两个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可以设置为槽孔或轴槽,辅助辊轮的两端安装在安装结构中。安装结构的位置与驱动辊轮的位置相对应,驱动辊轮与辅助辊轮之间的间距等于管束直径或略大于管束直径,允许管束通过,又不会产生过度的位置偏移。
12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辊轮设置为两组,辊轮驱动件1502连接有一主动齿轮1503,主动齿轮1503啮合连接两个从动齿轮1504,两个从动齿轮1504分别连接两个驱动辊轮,辊轮驱动件1502经由主动齿轮1503和从动齿轮1504带动驱动辊轮转动。
127.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辊轮设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调整,并不作为限制。
128.连接板1201的上部安装了辊轮驱动件1502,连接板1201的下部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开设有轴连接结构,驱动辊轮安装在轴连接结构上,辊轮驱动件1502的驱动端连接主动齿轮1503,主动齿轮1503的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1504,从动齿轮1504套设在驱动辊轮上,辊轮驱动件1502经由主动齿轮1503、两个从动齿轮1504带动两个驱动辊轮朝着一个方向转动。
129.托辊输送机构和主动式夹持送管机构配合使用时,将托辊输送机构设置于主动加持送管机构的前端。调整好托辊架2的位置,使管向前输送时,对准第一滚轮组件1608和第二滚轮组件1609形成的管间隙。
130.上述主动式夹持送管机构的工作过程中,驱动辊轮一直处于旋转的状态,通过压管驱动机构13带动压管机构12向下运动,实现对管束的压紧;在这过程中,当油缸的运动行程大于管束能接受的最大行程时,油缸继续伸展,压管机构12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立柱通
孔12045相对于销子通孔12044向上移动,安装板1202和立柱12042会向上运动,从而压缩柱状结构12041上的弹簧12043,同时,弹簧12043施加一个反作用力至驱动辊轮,以实现更好的压紧管束。
131.基于托辊输送机构和主动式夹持送管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穿管生产线,图14为穿管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包括托辊输送机构a、上述主动式夹持送管机构b以及穿管输送机构c。这种配合结构可以实现换热管全自动穿管。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主动夹持送管机构b。
132.穿管输送机构c设置在托辊输送机构a输送方向的前端述穿管输送机构c用于将换热管输送插装至换热器折流板19。
133.穿管输送机构c安装有驱动机构,可在多自由度上调整位置,以适配折流板19上不同行列的换热孔。当穿管输送机构c的位置调整后,需要托辊输送机构适配调整位置。
134.对于高度位置调整:在穿管输送机构c上设置有激光感测装置18,激光感测装置18的光射出方向朝向底座1朝向穿管输送机构c一侧的侧端面。参考图17,当激光感测装置18的发出光可照射在该侧端面时,其可检测到折返光,表明托辊输送机构a和穿管输送机构c位于相同的输送高度输送范围。参考图18,当激光感测装置18的发出光不能照射在该侧端面,表明托辊输送机构a和穿管输送机构c不在相同的输送高度,通过调整剪叉升降机构17的位置,跟随调整底座1的高度,直至激光感测装置18可检测到折返光。
135.更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个激光感测装置18,当托辊输送机构a和穿管输送机构c对准时,两个激光感测装置18的发射辊分别位于侧端面的上沿和下沿。可结合两个激光感测装置18的发射光,更精确的实现高度位置对准。
136.对于水平位置的调整:使穿管输送机构c和托辊输送机构a采用同步驱动调整,以使二者始终保持相同的水平位置。
1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