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河岸基础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3:38: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河岸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岸基础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正在大量的开展,主要治理方案为新建河堤、新建护坡、新建护岸、河堤加固等,治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和质量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河堤较长,河道演变等造成地形条件变化较大;地质条件变化大,由于河道长,勘察断面少,造成施工过程中基础变化大,基础处理、基坑防渗难度大。
3.护岸基础需开挖至河床以下,满足冲刷要求,基坑防渗难度大,且河道为天然状态,河道水位波动较大,对基础处理不利。河堤护岸基础不能满足护岸和堤防工程的要求,对护岸基础进行处理是满足施工要求,减小施工隐患的需要,是满足河道防洪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现在用于护岸基础处理的主要方法包括基础开挖、块石回填等,基础开挖造价较低,但是基坑较深,基坑防渗困难,需进行临时支护,施工难度较大,且基坑开挖造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块石回填造价较高,且需开辟石料场,施工难度较大,且难以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河道护岸基础处理的问题,主要针对现有基础处理的抗渗性、生态环境影响、安全性、施工难度、使用年限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河岸基础防护结构,该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埋设入河岸的方式,可以减少基坑开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减小基坑开挖后防渗要求。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岸基础防护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管桩和水泥搅拌桩,数根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埋设在河岸下方,数根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连排形成防渗层;所述河岸下方埋设数根水泥搅拌桩,数根所述水泥搅拌桩连排形成加固层,所述加固层设置在防渗层远离河水的一侧;所述防渗层和加固层上方铺设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上方铺设混凝土护脚,所述混凝土护脚沿河岸铺设。
6.优选的,数根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连排形成稳固层,所述加固层设置在防渗层和稳固层之间;所述防渗层和稳固层之间由第一钢筋连接。
7.优选的,所述防渗层中设置有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贯穿设置在防渗层中。
8.优选的,所述加固层的排布密度疏于防渗层的排布密度;所述稳固层的排布密度疏于加固层的排布密度。
9.优选的,所述防渗层中预制混凝土管桩的间距为0.3-0.5m;所述稳固层中预制混凝土管桩的间距为1.5-2.5m;所述加固层中水泥搅拌桩的间距为0.8-1m。
10.优选的,所述防渗层和加固层之间、加固层和稳固层之间的距离为1-1.5m。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制混凝土管桩,可以直接将预制混凝土管桩埋入河岸下方,通过管桩连排布置,可以减少河床内地下水渗透进入基坑;采用
管桩埋设的方式,可以减少基础开挖,从而减小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减少开挖也使得弃渣量减少,相应的弃渣场面积变小,从而保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小。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俯视图。
14.图中:1-河岸;2-稳固层;3-防渗层;4-加固层;5-碎石层;6-混凝土护脚;7-第一钢筋;8-第二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6.如图1-2所示,一种河岸基础防护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管桩和水泥搅拌桩,预制混凝土管桩需在场外进行预制,预制好后通过机械直接打入河岸下方的土中即可。
17.数根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埋设在河岸1下方,数根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连排形成防渗层3,防渗层3靠近河水的位置,能够起到防渗、防冲的作用,防渗层3中的预制混凝土管桩间距为0.3-0.5m,本实用新型优选预制混凝土管桩间距为0.5m。
18.所述河岸1下方埋设数根水泥搅拌桩,数根所述水泥搅拌桩连排形成加固层4,从而对地基进行加固,所述加固层4设置在防渗层3远离河水的一侧,所述加固层4中水泥搅拌桩的间距为0.8-1m,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水泥搅拌桩的间距为1m;所述防渗层3和加固层4上方铺设碎石层5,碎石层5用于使得加固层4和防渗层3的受力均衡,所述碎石层5上方铺设混凝土护脚6,所述混凝土护脚6沿河岸1铺设,混凝土护脚6防止土堤边坡因为冲刷堤脚破坏造成的垮塌,混凝土护脚6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设置。
19.数根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连排形成稳固层2,所述加固层4设置在防渗层3和稳固层2之间;所述防渗层3和稳固层2之间由第一钢筋7连接。如图1所示,设置了稳固层2,稳固层2用于拉住前排的防渗层3,加强防渗层3的稳定性。防渗层3和稳固层2之间由第一钢筋7连接,通过第一钢筋7稳固防渗层3,第一钢筋7弯折设置,从而保证对防渗层3的稳固。
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防渗层3中设置有第二钢筋8,所述第二钢筋8贯穿设置在防渗层3中。在防渗层3中设置有贯穿的第二钢筋8,第二钢筋8将防渗层3中的所有预制混凝土管桩连接成一体,再通过第一钢筋7的连接,使得稳固层2拉住防渗层3,对防渗层3的整体进行支撑和稳固。
21.如图2所示,所述加固层4的排布密度疏于防渗层3的排布密度;所述稳固层2的排布密度疏于加固层4的排布密度。所述稳固层2中预制混凝土管桩的间距为1.5-2.5m,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稳固层2中预制混凝土管桩的间距为2m。连接时,第一钢筋7弯折后从加固层4中穿过,第一钢筋7从加固层4中的两个水泥搅拌桩之间穿过,与水泥搅拌桩相离。
22.所述防渗层3和加固层4之间、加固层4和稳固层2之间的距离为1-1.5m,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防渗层3和加固层4之间、加固层4和稳固层2之间的距离相等,皆为1m。
23.具体工作方式:根据河岸的具体情况制定施工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制混凝
土管桩,待预制混凝土管桩达到施工要求后,运送至现场进行施工;根据设计点位依次将预制混凝土管桩和水泥搅拌桩埋设入河岸下方,形成防渗层3、加固层4和稳固层2,使得防渗层3形成稳定的防渗、防冲层,保证对河岸基础的防护;最后再防渗层3、加固层4和稳固层2上铺设碎石层5,使得防渗层3、加固层4和稳固层2受力均衡。
24.该结构减少基础开挖,从而减小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减少开挖也使得弃渣量减少,相应的弃渣场面积变小,从而保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小。
25.上述实施方式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河岸基础防护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管桩和水泥搅拌桩,其特征在于:数根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埋设在河岸(1)下方,数根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连排形成防渗层(3);所述河岸(1)下方埋设数根水泥搅拌桩,数根所述水泥搅拌桩连排形成加固层(4),所述加固层(4)设置在防渗层(3)远离河水的一侧;所述防渗层(3)和加固层(4)上方铺设碎石层(5),所述碎石层(5)上方铺设混凝土护脚(6),所述混凝土护脚(6)沿河岸(1)铺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基础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数根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连排形成稳固层(2),所述加固层(4)设置在防渗层(3)和稳固层(2)之间;所述防渗层(3)和稳固层(2)之间由第一钢筋(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岸基础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3)中设置有第二钢筋(8),所述第二钢筋(8)贯穿设置在防渗层(3)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岸基础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层(4)的排布密度疏于防渗层(3)的排布密度;所述稳固层(2)的排布密度疏于加固层(4)的排布密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岸基础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3)中预制混凝土管桩的间距为0.3-0.5m;所述稳固层(2)中预制混凝土管桩的间距为1.5-2.5m;所述加固层(4)中水泥搅拌桩的间距为0.8-1m。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河岸基础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3)和加固层(4)之间、加固层(4)和稳固层(2)之间的距离为1-1.5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岸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岸基础防护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管桩和水泥搅拌桩,数根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埋设在河岸下方,数根所述预制混凝土管桩连排形成防渗层;所述河岸下方埋设数根水泥搅拌桩,数根所述水泥搅拌桩连排形成加固层,所述加固层设置在防渗层远离河水的一侧;所述防渗层和加固层上方铺设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上方铺设混凝土护脚,所述混凝土护脚沿河岸铺设。目的在于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埋设入河岸的方式,可以减少基坑开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减小基坑开挖后防渗要求。挖后防渗要求。挖后防渗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邓祥雨 杨显娥 李瑞谨 孙道蕊 有东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润晶工程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5
技术公布日:2022/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