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3:3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制备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2.检查井是在地下管线位置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竖井。检查井一般包括井筒、井座和井盖三部分,主要供连接、检修、维护管线和安装设备。
3.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是配有钢筋骨架用钢纤维混凝土浇注成型的检查井盖,简称井盖,位于检查井井口顶部未固定部分,其功能是封闭检查井口,需要时能够开启。井盖的外圈设置有钢箍,钢箍采用钢板或铸钢制作,用于对井盖增强。
4.目前,如图1所示,井盖的一般制备流程为:托板1放置于地面,模板2放置于托板1上,一人将钢箍3压紧于模板2上,避免钢箍3与模板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另一人往钢箍3中灌装混凝土,将混凝土夯实并擀至与钢箍3齐平后,直接将该托板1连同模板2、钢箍3、混凝土整体移动至晾干区域;待混凝土晾干成型后,将托板1、模板2拆除,钢箍3与混凝土一体成型为成品井盖,模板2上的花纹则留在成品井盖上。
5.上述生产方式,常需要两人甚至多人配合制作,机械化效率较低,导致井盖的生产效率较低,且成品质量不统一。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制备装置,其具有能够有效提高井盖生产效率的优势。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制备装置,包括托板、进给单元、振动单元以及输送单元,所述进给单元、振动单元、输送单元间隔设置;
8.所述托板设置有若干,且若干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进给单元上;
9.所述进给单元能够将所述托板进给至所述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上的所述托板供模板与钢箍放置,且所述振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模板、钢箍振动;
10.所述进给单元能够将所述振动单元上的所述托板进给至所述输送单元;
11.所述输送单元能够将所述托板输送至下料区域。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给单元将厚重的托板进给至振动单元,制作人员只需要在振动单元处的托板上放置模板以及钢箍即可,之后往钢箍内填充混凝土,在混凝土夯实并擀至与钢箍齐平后,进给单元将新的托板进给至振动单元,振动单元上原有的托板则被新托板推动至输送单元上,制作人员只需要在新托板上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完成第二个井盖的制备;已经制备完成的井盖则随原有的托板同步移动,之后输送单元将托板以及托板上制备完成井盖输送至下料区域,避免了人工反复搬运托板的问题,本制备装置有效提高了井盖的生产效率。
13.优选的,所述进给单元包括进给架、定位架、滑座以及进给驱动件,所述进给架设置于地面,所述进给架上具有朝向所述振动单元的导向槽;所述定位架设置于所述进给架上,所述定位架内具有能够供若干所述托板叠加放置的收纳区间,且所述收纳区间的下端与所述导向槽连通;所述滑座滑移连接于所述进给架内,所述滑座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能够勾住底层的所述托板,所述进给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座连接,且所述进给驱动件能够将底层的所述托板推入所述导向槽内。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层托板叠加放置于收纳区间内,便于制作人员操作,滑座上的挂钩勾住底层的托板,进给驱动件驱动滑座向振动单元方向推动,则能够将底层的托板推入导向槽内,堆叠的托板则下沉一层,进给驱动件复位后再次将底层的托板推入导向槽内,导向槽内原有的托板则被新托板推至振动单元上,实现托板的进给。
15.优选的,所述挂钩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座内,所述滑座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挂钩勾住所述托板后,所述限位块能够对所述挂钩周向限位;所述滑座内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座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挂钩连接,且所述拉簧能够驱动所述挂钩复位并与所述限位块贴靠。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挂钩勾住底层托板后,限位块、托板同时对挂钩限位,使得托板能够随进给的滑座移动;滑座复位过程中,挂钩失去托板的限位,且挂钩被新的底层托板阻挡,导致挂钩倾斜并与限位块脱离,之后便可从底层托板的下端滑过,同时,拉簧被倾斜的挂钩拉伸,在滑座复位后,挂钩被收缩复位的拉簧带动复位,使得挂钩重新与限位块贴靠。
17.优选的,所述进给单元还包括支撑油缸以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油缸固定于所述进给架内,所述支撑油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油缸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板向上滑移,且所述支撑板能够伸入所述收纳区间内。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托板较为厚重,在采用叉车将叠加的托板放置于收纳区间前,支撑油缸推动支撑板进入收纳区间,使得支撑板突出于进给架,随后叉车将叠加的托板放置于支撑板上,叉车的货叉便可较为容易的抽出,之后支撑油缸驱动支撑板下降,叠加的支撑板便可平稳落入进给架上。
19.优选的,所述振动单元包括底座、振动盘以及振动电机,所述底座放置于地面并靠近所述进给单元,所述振动盘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所述振动盘之间设置有隔离弹簧,所述振动电机固定于所述振动盘的底部。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托板进入振动盘后,将模板、钢箍放置于托板上,制作人员便可将混凝土填充至钢箍内,开启振动电机便可使得振动盘、托板、模板、钢箍同步振动,从而省略人工夯实混凝土的步骤,保证井盖质量的统一性;另外,隔离弹簧将振动盘的振动隔离,避免底座因振动而发生位移。
21.优选的,所述振动单元还包括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设置于所述振动盘上,且所述压紧组件能够将所述钢箍、模板、托板压紧于所述振动盘上。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紧组件将钢箍、模板、托板压紧于振动盘上,开启振动电机后,钢箍、模板、托板之间也不会发生位移。
23.优选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气缸一、压紧气缸二以及横杆,所述压紧气缸一、压紧气缸二间隔设置于所述振动盘上,所述压紧气缸一、压紧气缸二均的输出端均与所述
横杆连接,且所述横杆位于所述振动盘上方。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紧气缸一、压紧气缸二同步工作,从而驱动横杆上升或下降;横杆上升后,便于钢箍、模板、托板进入振动盘,或从振动盘移走;横杆下降后,便可将钢箍、模板、托板压紧于振动盘上。
25.优选的,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输送组件一,所述输送组件一包括输送架一、输送链、输送驱动源以及滚轮,所述输送架一放置于地面并靠近所述振动单元,所述输送架一具有支撑边;所述输送链转动设置于所述输送架一上,所述输送链的内圈能够与所述支撑边接触,并在所述输送链上形成有突出所述输送架一上端面的输送段;所述输送驱动源设置于所述输送架一内,且所述输送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输送链转动;所述滚轮设置有若干,若干所述滚轮间隔转动设置于所述输送架一远离所述振动单元的一侧。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随着进给单元周期性的连续进给,振动盘上的托板连同制备完成的井盖进入输送架一上,之后输送驱动源驱动输送链转动,托板便被输送链输送至滚轮上,完成托板的下料。
27.优选的,所述输送架一的上端与所述振动单元的上端齐平,或者所述输送架一的上端低于所述振动单元。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便于托板从振动单元直接平移至输送架一上,避免了托板因振动单元与输送架一之间的高度差而发生位移或振动,进一步保证了制备完成后井盖的质量。
29.优选的,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输送组件二,所述输送组件二包括输送架二、移动架、平移驱动源、升降件以及升降驱动源,所述输送架二靠近所述输送组件一设置,所述移动架滑移设置于所述输送架二上,且所述移动架能够滑移至所述输送架一的上方;所述平移驱动源设置于所述输送架二上,且所述平移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移动架平移;所述升降件滑移设置于所述移动架内,所述升降件上设置有能够勾住托板的搭扣板,所述升降驱动源设置于所述移动架上,且所述升降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升降件滑移。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平移驱动源驱动移动架平移至输送架一的上方,之后升降驱动源驱动升降件上升,使得搭扣板勾住滚轮上的托板,随着升降件的继续上升,搭扣板便可带动托板上升,之后平移驱动源驱动移动架远离输送架一,之后升降驱动源下降,便可将托板以及完成后的井盖放置于下料区域,实现托板的下料。
附图说明
31.图1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2生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3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实施例中进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实施例中进给单元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滑座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振动单元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振动单元压紧后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输送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1.图11为输送组件一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2为输送组件二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3为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1、托板;2、模板;3、钢箍;
45.100、进给单元;110、进给架;111、导向槽;112、盖板;120、定位架;121、收纳区间;130、滑座;131、挂钩;132、限位块;133、拉簧;134、连杆;140、进给驱动件;141、进给气缸;150、支撑油缸;160、支撑板;
46.200、振动单元;210、底座;220、振动盘;230、振动电机;240、隔离弹簧;250、压紧组件;251、压紧气缸一;252、压紧气缸二;253、横杆;
47.300、输送单元;
48.400、输送组件一;410、输送架一;411、支撑边;412、限位板;420、输送链;421、输送段;430、输送驱动源;431、输送电机;432、链轮;440、滚轮;
49.500、输送组件二;510、输送架二;511、从动轮;520、移动架;521、导轨;530、平移驱动源;531、平移电机;532、皮带;540、升降件;541、搭扣板;550、升降驱动源;551、升降电机;552、传动轴;560、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2.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制备装置,如图2至图13所示,包括托板1、进给单元100、振动单元200以及输送单元300,进给单元100、振动单元200、输送单元300间隔设置;
53.托板1设置有若干,且若干托板1设置于进给单元100上;
54.进给单元100能够将托板1进给至振动单元200,振动单元200上的托板1供模板2与钢箍3放置,且振动单元200能够驱动模板2、钢箍3振动;
55.进给单元100能够将振动单元200上的托板1进给至输送单元300;
56.输送单元300能够将托板1输送至下料区域。
57.进给单元100包括进给架110、定位架120、滑座130以及进给驱动件140,进给架110放置于地面,进给架110上具有朝向振动单元200的导向槽111;定位架120设置于进给架110上,定位架120内具有能够供若干托板1叠加放置的收纳区间121,且收纳区间121的下端与导向槽111连通;滑座130滑移连接于进给架110内,滑座130上设置有挂钩131,挂钩131能够勾住底层的托板1,进给驱动件140的输出端与滑座130连接,且进给驱动件140能够将底层的托板1推入导向槽111内,进给驱动件140优选为进给气缸141。
58.作为优选,导向槽111通过可拆卸连接于进给架110两侧的盖板112与进给架110围合形成,或者导向槽111直接开设于进给架110上;收纳区间121上端的开口大于下端,即收纳区间121呈漏斗状,且收纳区间121能够对进入其的托板1导向,使得托板1能够正常进入
导向槽111内。
59.进一步的,挂钩131转动设置于滑座130内,挂钩131突出于进给架110上端的高度小于单层托板1的厚度,滑座130下端设置有限位块132,限位块132靠近托板1一侧,且限位块132位于托板1与挂钩131之间,挂钩131勾住托板1的同时,限位块132能够对挂钩131周向限位;滑座130内设置有拉簧133,拉簧133的一端与滑座130连接,拉簧133的另一端与挂钩131连接,且拉簧133能够驱动挂钩131复位并与限位块132贴靠。
60.作为优选,挂钩131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挂钩131、拉簧133、限位块132相适配,即挂钩131、拉簧133、限位块132的数量一一对应,且配合方式相同;两挂钩131通过连杆134连接成整体,且两挂钩131与托板1的侧边平行。
61.进给单元100还包括支撑油缸150以及支撑板160,支撑油缸150固定于进给架110内,支撑油缸150的输出端与支撑板160连接,支撑油缸150能够驱动支撑板160向上滑移至收纳区间121内。支撑油缸150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且两支撑油缸150均与支撑板160连接,支撑板160能够伸入收纳区间121并与托板1的下端面接触。
62.振动单元200包括底座210、振动盘220以及振动电机230,底座210放置于地面并靠近进给单元100,振动盘220设置于底座210上,振动盘220的上端面与导向槽111的下端面齐平,底座210与振动盘220之间设置有隔离弹簧240,振动电机230固定于振动盘220的底部。作为其他方案,振动盘220的上端面可以略低于导向槽111的下端面,以保证托板1可以直接平移至振动盘220上方。
63.进一步的,振动单元200还包括压紧组件250,压紧组件250设置于振动盘220上,且压紧组件250能够将钢箍3、模板2、托板1压紧于振动盘220上。
64.压紧组件250包括压紧气缸一251、压紧气缸二252以及横杆253,压紧气缸一251、压紧气缸二252间隔设置于振动盘220上,压紧气缸一251、压紧气缸二252均的输出端均与横杆253枢接或固定连接,且横杆253位于托板1或钢箍3上方。进一步的,压紧组件250平行设置有至少两组。
65.输送单元300包括输送组件一400,输送组件一400包括输送架一410、输送链420、输送驱动源430以及滚轮440,输送架一410放置于地面并靠近振动单元200,输送架一410具有支撑边411;输送链420转动设置于输送架一410上,输送链420的内圈能够与支撑边411接触,并在输送链420上形成有突出输送架一410上端面的输送段421;输送驱动源430设置于输送架一410内,且输送驱动源430能够驱动输送链420转动;滚轮440设置有若干,且若干滚轮440间隔转动设置于输送架一410远离振动单元200的一侧。托板1能够滑移于滚轮440上,输送架一410远离振动单元200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对托板1限位的限位板412。
66.输送驱动源430优选为输送电机431,且输送电机431的输出端通过链轮432与输送链420连接。输送链420设置有至少两条,且两输送链420平行设置于所述输送架二510的两侧,两输送链420均通过输送电机431驱动。
67.进一步的,输送架一410的上端与振动单元200的上端齐平,或者输送架一410的上端低于振动单元200的上端,使得托板1能够平移至输送架一410的上端面。
68.输送单元300还包括输送组件二500,输送组件二500包括输送架二510、移动架520、平移驱动源530、升降件540以及升降驱动源550,输送架二510靠近输送组件一400设置,移动架520滑移设置于输送架二510上,且移动架520能够滑移至输送架一410的上方;平
移驱动源530设置于输送架二510上,且平移驱动源530能够驱动移动架520平移;升降件540滑移设置于移动架520内,升降件540上设置有能够勾住托板1的搭扣板541,升降驱动源550设置于移动架520上,且升降驱动源550能够驱动升降件540滑移。
69.平移驱动源530包括平移电机531以及皮带532,输送架二510上设置有从动轮511,皮带532套设于从动轮511与平移电机531的输出端外侧,且皮带532的中部与移动架520固定,平移电机531驱动皮带532转动后,移动架520便可随皮带532移动。
70.升降驱动源550优选为升降电机551,升降电机551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轴552,移动架520内设置有两竖向的导轨521,升降件540滑移于两导轨521之间,升降件540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升降件540均与传动轴552通过链条560连接。
71.作为其他方案,也可以直接省略输送组件二500,仅保留输送组件一400,同时将输送组件一400延伸至下料区域即可,依然不影响本制备装置的使用。
72.工作原理:
73.通过叉车将多层叠加的托板1放置于收纳区间121前,支撑油缸150推动支撑板160进入收纳区间121,使得支撑板160高出于进给架110,随后叉车将叠加的托板1放置于支撑板160上后,便可抽出叉车的货叉,之后支撑油缸150驱动支撑板160下降并复位,叠加的支撑板160则平稳落入进给架110上,托板1的上料完成。
74.进给气缸141驱动滑座130向振动盘220方向推动,滑座130上的挂钩131勾住底层的托板1,限位块132、托板1同时对挂钩131限位,托板1则能够随进给的滑座130移动,托板1滑入导向槽111内后,堆叠的托板1则下沉一层;
75.之后进给气缸141复位并带动滑座130回退复位,此时的挂钩131失去托板1的限位,且挂钩131被新的底层托板1阻挡,导致挂钩131倾斜并与限位块132脱离,之后便可从新的底层托板1下端滑过;同时,拉簧133被倾斜的挂钩131拉伸,在滑座130复位后,挂钩131被收缩复位的拉簧133带动复位,使得挂钩131重新与限位块132贴靠。
76.进给气缸141复位后再次将底层的托板1推入导向槽111内,导向槽111内原有的托板1则被新托板1推至振动盘220上,进给气缸141驱动滑座130周期性的连续进给,便可实现托板1周期性的连续进给。
77.进入导向槽111的单层托板1上可直接放置模板2以及钢箍3,随着托板1的陆续进给,带有模板2以及钢箍3的托板1进入振动盘220上;之后横杆253上升,待钢箍3、模板2、托板1全部进入振动盘220后,横杆253下降并将钢箍3、模板2、托板1压紧于振动盘220上,制作人员便可将混凝土填充至钢箍3内,开启振动电机230便可使得振动盘220、托板1、模板2、钢箍3同步振动,使得混凝土能够完全填充于钢箍3内,隔离弹簧240将振动盘220的振动隔离,避免底座210因振动而发生位移。
78.井盖制备完成后,横杆253上升,已制备完成的井盖连同托板1被新进入振动盘220的托板1推入输送架一410上,在托板1位于输送链420上方后,输送驱动源430驱动输送链420转动,托板1便被输送链420输送至滚轮440上,且限位板412对托板1限位,避免托板1从输送架一410上掉落。
79.平移驱动源530驱动移动架520平移至输送架一410的上方,之后升降驱动源550驱动升降件540上升,使得搭扣板541勾住滚轮440上的托板1下端,随着升降件540的继续上升,搭扣板541便可带动托板1上升,之后平移驱动源530驱动移动架520远离输送架一410,
且升降驱动源550驱动升降件540下降,便可将托板1以及完成后的井盖放置于下料区域,实现托板1的下料。
8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