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1:03: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2.通常,在移动空调中,由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会流入到空调器的底盘中,底盘中固定有打水叶轮,利用打水叶轮的转动将这部分冷凝水甩到冷凝器的翅片上。根据传热相关原理及实验,由于水的作用,加强了翅片与空气的对流传热,从而能够增强冷凝器的换热能力。
3.但是,在一般的工况下,空气的相对湿度基本在50%左右,同时,由于蒸发器的面积有限,致使产生的冷凝水水量有限,因此,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加强冷凝器的换热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移动空调产生的冷凝水水量有限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空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蒸发器、排风通道和冷凝器,所述排风通道具有风腔和与所述风腔连通的排风口,所述排风通道的风道壁设置有导水部,所述蒸发器产生的至少部分冷凝水能够沿所述导水部流向所述冷凝器;所述排风通道的内壁面设置有凝水部,所述凝水部被配置为将所述风腔的凝结水引流至所述冷凝器。
6.通过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排风通道的风道壁设置导水部,利用导水部将蒸发器产生的至少部分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在这部分冷凝水经导水部流向冷凝器的过程中,由于冷凝水的温度较低,将使得排风通道的风道壁的温度降低,从而使得风腔中的气流的水蒸气能够在凝水部凝结为液态水,并进一步被引流至冷凝器,使得流向冷凝器的冷凝水水量增加,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加强冷凝器的换热能力,提高移动空调的整体性能和能效。
7.此外,通过增加流向冷凝器的冷凝水水量,还使得打水叶轮的甩水量增加,不仅能够保证甩水过程的连续性,使得冷凝器的换热效果得到持续性地增强,提高了移动空调的运行稳定性,而且,还能够保证甩水声音的连续性,使得移动空调在使用过程中的听感变好,避免断续噪音的产生。
8.进一步地,所述导水部位于所述排风通道背离所述风腔的一侧。如此设置,使得由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只能从排风通道的外部流向冷凝器,保证了风腔的相对干燥,避免了由排风口吹出的气流混有大量液态水的情形。
9.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段与所述排风通道贴合设置,所述导水部设置于所述排水通道的与所述排风通道相贴合的通道段。排水通道的设置,能够为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起到一定的汇集及引流作用,使得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能够顺利地流动至冷凝器。
10.进一步地,所述导水部包括导水孔、第一水流通道和排水孔,其中,所述导水孔开设于所述排水通道的上壁,所述排水孔开设于所述排水通道的下壁,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开
设于所述排水通道的内壁面,所述第一水流通道连通所述导水孔与所述排水孔。这种设置形式,无需对排风通道进行复杂加工,降低了排风通道的加工成本。
11.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通道的上表面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包括腔底壁和沿所述腔底壁的轮廓设置的腔侧壁,所述腔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中,所述腔底壁由所述排水通道的上壁形成,所述第一侧壁由所述排风通道的风道壁形成,所述第二侧壁用于形成所述排水通道的外轮廓壁,所述导水孔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腔底壁的连接处。通过设置储水腔,能够对冷凝水起到一定的容纳作用,防止冷凝水向周围溢出。而且,通过将导水孔设置在储水腔的第一侧壁与腔底壁的连接处,还缩短了冷凝水的流动路径,使得由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及时地流向第一水流通道。
12.进一步地,所述导水孔的数量为多个,和/或,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和/或,所述排水孔的数量为多个。如此设置,能够增加排水通道的流量,从而加速冷凝水冷量向风道壁的传递,使得风腔气流中水蒸气的凝水效率及凝水充分性均得到提高。
13.进一步地,所述凝水部包括第二水流通道和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连通的漏水孔,其中,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与水平面呈夹角θ设置。如此设置,使得第二水流通道中的凝结水能够顺利地流动至漏水孔处,避免了凝结水在风道壁上的聚集,使得形成于凝水部的几乎全部凝结水均可流动至冷凝器,从而使得冷凝器的换热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地加强。
14.进一步地,60
°
≤θ≤75
°
。如此设置,不仅避免了因θ过大而造成的气流吹动过程中凝结水较长时间地停留于第二水流通道的侧壁,从而造成的凝结水向漏水孔流动的速度变缓的情形,而且,还避免了因θ过小而导致的凝结水由排风口被吹出的弊端,保证了出风的相对干燥。
15.进一步地,所述凝水部还包括挡水通道,沿气流排向所述排风口的方向,所述挡水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的下游,所述挡水通道被配置为阻止所述第二水流通道内部的冷凝水自所述排风口流出;所述漏水孔连接在所述挡水通道的下端。通过设置挡风通道,实现了对由第二水流通道溢出的凝结水的阻挡,有效地避免了第二水流通道内部的冷凝水自排风口流出的情形,提升了本实施例移动空调的使用体验。
16.进一步地,所述凝水部与所述导水部背对设置。如此设置,使得流经导水部的冷凝水能够针对性地对风道壁的凝水部区域进行冷却降温,使得风腔气流中的水蒸气快速地在凝水部凝结为液态水。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20.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24.图7为图6中的c-c剖视图;
25.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27.图10为图9中的e-e剖视图;
28.图11为图10中f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0-蒸发器;200-排风通道;300-冷凝器;400-导水部;500-凝水部;600-排水通道;700-储水腔;
31.210-风腔;220-排风口;
32.410-导水孔;420-第一水流通道;430-排水孔;
33.510-第二水流通道;520-漏水孔;530-挡水通道;
34.710-腔底壁;720-腔侧壁;721-第一侧壁;722-第二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35.现有技术提供的移动空调,由于产生的冷凝水水量有限,因此,并不能使冷凝器的换热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地加强。并且,由于冷凝水的水量较少,以及水道为冷凝水流动造成的迟滞效果,还使得打水叶轮的甩水过程时断时续,一方面,将造成对冷凝器换热的增强效果具有一定的断续性,另一方面,还会造成甩水声音的断续,使得移动空调在使用过程中的听感变差。
3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7.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空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蒸发器100、排风通道200和冷凝器300,其中,排风通道200具有风腔210和与风腔210连通的排风口220。
38.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的局部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如图2至图6所示,具体地,排风通道200的风道壁设置有导水部400,蒸发器100产生的至少部分冷凝水能够沿导水部400流向冷凝器300;排风通道200的内壁面设置有凝水部500,凝水部500被配置为将风腔210的凝结水引流至冷凝器300。
39.通过在蒸发器100与冷凝器300之间的排风通道200的风道壁设置导水部400,利用导水部400将蒸发器100产生的至少部分冷凝水引流至冷凝器300,在这部分冷凝水经导水部400流向冷凝器300的过程中,由于冷凝水的温度较低,将使得排风通道200的风道壁的温度降低,从而使得风腔210中的气流的水蒸气能够在凝水部500凝结为液态水,并进一步被引流至冷凝器300,使得流向冷凝器300的冷凝水水量增加,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加强冷凝器300的换热能力,提高移动空调的整体性能和能效。
40.此外,通过增加流向冷凝器300的冷凝水水量,还使得打水叶轮的甩水量增加,不
仅能够保证甩水过程的连续性,使得冷凝器300的换热效果得到持续性地增强,提高了移动空调的运行稳定性,而且,还能够保证甩水声音的连续性,使得移动空调在使用过程中的听感变好,避免断续噪音的产生。
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冷凝水在移动空调中的流动位置及流动方向为图1中箭头a所示。
42.还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100产生的冷凝水温度一般为16℃左右,利用冷凝水对排风通道200的风道壁进行冷却,将使风道壁朝向风腔210的一侧温度保持在18℃左右。而通常,在实验测试中,风腔210的干球温度为47℃,湿球温度为28℃,露点温度为21℃,因此,在风道壁的壁面温度(18℃)低于壁面附近的空气露点温度(21℃)时,风腔210气流中的水蒸气将在风道壁表面凝结为液体。
43.优选地,凝水部500与导水部400背对设置。如此设置,使得流经导水部400的冷凝水能够针对性地对风道壁的凝水部500区域进行冷却降温,使得风腔210气流中的水蒸气快速地在凝水部500凝结为液态水,进而流向冷凝器300。
44.请继续参照图3至图5,本实施例中,导水部400位于排风通道200背离风腔210的一侧。
45.通过将导水部400设置在排风通道200背离风腔210的一侧,使得由蒸发器100产生的冷凝水只能从排风通道200的外部流向冷凝器300,保证了风腔210的相对干燥,避免了由排风口220吹出的气流混有大量液态水的情形,同时,也使得蒸发器100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尽可能多地流向冷凝器300,以增强冷凝器300的换热能力。
46.请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移动空调还可以包括设置于蒸发器100与冷凝器300之间的排水通道600,其中,排水通道600的至少部分通道段与排风通道200贴合设置,导水部400设置于排水通道600的与排风通道200相贴合的通道段。
47.排水通道600的设置,能够为蒸发器100产生的冷凝水起到一定的汇集及引流作用,使得蒸发器100产生的冷凝水能够顺利地流动至冷凝器300,一方面,保证了冷凝水流动的顺畅性,另一方面,还避免了冷凝水向移动空调内部其他区域的外溅,使得冷凝水能够被最大程度地利用。
48.图7为图6中的c-c剖视图,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5,并结合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导水部400包括导水孔410、第一水流通道420和排水孔430,具体地,导水孔410开设于排水通道600的上壁,排水孔430开设于排水通道600的下壁,第一水流通道420开设于排水通道600的内壁面,其中,第一水流通道420连通导水孔410与排水孔430。
49.该移动空调在运行过程中,由蒸发器100产生的冷凝水将通过导水孔410流动至第一水流通道420,并顺着第一水流通道420向下流动,最终由排水孔430滴落至冷凝器300。其中,在冷凝水沿第一水流通道420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冷凝水中的冷量将传递至排风通道200的风道壁,使风道壁降温,利用温度降低的风道壁对风腔210气流中的水蒸气进行收集。
50.通过将第一水流通道420设置于排水通道600的内壁面,使得蒸发器100产生的冷凝水在排水通道600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便能够实现对排风通道200的冷却,冷却效率较高。而且,这种设置形式,无需对排风通道200进行复杂加工,降低了排风通道200的加工成本。
51.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排水通道600的上表面设置有储水腔700,具体
地,储水腔700包括腔底壁710和沿腔底壁710的轮廓设置的腔侧壁720,腔侧壁720包括第一侧壁721和第二侧壁722,其中,腔底壁710由排水通道600的上壁形成,第一侧壁721由排风通道200的风道壁形成,第二侧壁722用于形成排水通道600的外轮廓壁,导水孔410位于第一侧壁721与腔底壁710的连接处。
52.通过设置储水腔700,能够对冷凝水起到一定的容纳作用,防止冷凝水向周围溢出。而且,通过将导水孔410设置在储水腔700的第一侧壁721与腔底壁710的连接处,还缩短了冷凝水的流动路径,使得由蒸发器100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及时地流向第一水流通道420,以实现对风道壁的快速降温,一方面,能够减少冷量的流失,使得风腔210气流中的水蒸气能够尽可能多地在凝水部500凝结为液态水,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水蒸气凝结为液态水的效率,从而进一步保证本实施例移动空调的性能。
53.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5,本实施例中,导水孔410的数量为三个,第一水流通道420的数量也为三个,其中,三个第一水流通道420分别与三个导水孔410一一对应地设置。
54.通过设置多个导水孔410以及分别与各导水孔410连通的多个第一水流通道420,一方面,使得由蒸发器100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尽可能快地向冷凝器300方向流动,增加了冷凝水的流量,另一方面,多个第一水流通道420的设置,还增加了第一水流通道420在风道壁的分布区域,从而加速了冷凝水冷量向风道壁的传递,进一步提高了风腔210气流中水蒸气的凝水效率及凝水充分性。
55.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导水孔410的数量和第一水流通道420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如:导水孔410数量为两个,第一水流通道420的数量为两个等,或者,导水孔410与第一水流通道420两者的数量也可以不同。
56.请继续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排水孔430的数量为三个。通过设置三个排水孔430,使得排水通道600的冷凝水能够及时地向冷凝器300方向流动,减少了冷凝水在排水通道600的积存时间,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流向冷凝器300的水量。
57.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水孔430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四个等,其只要是通过排水孔430的这种数量形式,能够实现排水通道600内冷凝水的快速排出即可。
58.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0为图9中的e-e剖视图。请继续参照图6,并结合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凝水部500可以包括第二水流通道510和与第二水流通道510连通的漏水孔520,其中,第二水流通道510与水平面呈夹角θ设置。
59.图11为图10中f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如图10所示,当风腔210气流中的水蒸气在第二水流通道510凝结为液态水后,该液态水一方面受到自身的重力f1作用,另一方面则受到风腔210气流的吹力f2作用,从而使得该液态水所受到的合力沿f0方向,即:液态水所受到的合力沿θ方向,从而使得形成于第二水流通道510的液态水将沿着第二水流通道510的方向流动,并最终由漏水孔520排出。
60.如此设置,使得第二水流通道510中的凝结水能够顺利地流动至漏水孔520处,避免了凝结水在风道壁上的聚集,使得形成于凝水部500的几乎全部凝结水均可流动至冷凝器300,从而使得冷凝器300的换热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地加强。
61.请继续参照图11,优选地,60
°
≤θ≤75
°
。如此设置,不仅避免了因θ过大而造成的气流吹动过程中凝结水较长时间地停留于第二水流通道510的侧壁,从而造成的凝结水向漏水孔520流动的速度变缓的情形,而且,还避免了因θ过小而导致的凝结水由排风口220被
吹出的弊端,保证了出风的相对干燥。
62.请继续参照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中,凝水部500还可以包括挡水通道530,具体地,沿气流排向排风口220的方向,挡水通道530位于第二水流通道510的下游,其中,挡水通道530被配置为阻止第二水流通道510内部的冷凝水自排风口220流出;漏水孔520连接在挡水通道530的下端。
63.通过设置挡风通道,实现了对由第二水流通道510溢出的凝结水的阻挡,有效地避免了第二水流通道510内部的冷凝水自排风口220流出的情形,提升了本实施例移动空调的使用体验。
64.请继续参照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中,第二水流通道5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水流通道510沿气流排向排风口220的方向分散排布。
65.如此设置,能够增加凝水部500在风道壁上的分布区域,使得风腔210气流中的水蒸气能够被较为充分地冷凝为液态水,实现了对水蒸气的充分收集,进一步增加了流向冷凝器300的冷凝水水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冷凝器300的换热能力。
66.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67.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8.上述实施例中,诸如“上”、“下”、“侧”等方位的描述,均基于附图所示。
6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