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定位准确的导管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1:02: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位准确的导管。


背景技术:

2.主动脉疾病特别是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致死率极高的心脏大血管急症。据统计,未治疗者5年死亡率为50%~76%,而合并心肺疾病者的死亡率高达93%。90年代以前,外科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是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死亡率达5%~26%,截瘫发生率为4.6%。
3.胸主动脉瘤指的是发生在主动脉窦、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的动脉瘤,是胸部主动脉部分异常扩张,变形,呈瘤样突出。各种原因造成的胸主动脉局部或多处向外不可逆性的扩张或膨出,形成的“瘤样”包块,称之为动脉瘤。动脉瘤共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这三种。覆膜支架主要可用于封堵破口,起到治疗主动脉瘤的作用。
4.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在血液的冲击作用下,内膜逐渐剥离、扩展,从而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随着血流的冲击,血管剥离逐渐延展呈瘤样扩张,进而可发展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引起心包出血产生心包填满,甚至大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中国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全球发病率中居于首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理结构复杂多样,近年来资料显示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5.目前,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等方法,其中,外科手术技术难度大,对术者和手术室的要求较高,故而介入治疗的方法逐渐得到广泛的推广。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手术以其小切口,低创伤,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在这些手术操作中快速、准确、稳定地让导丝、导管、支架等介入耗材到达所需要到达的位置成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困难手术中,由于缺少可靠有效的辅助装置,手术的困难程度可能大幅度提高,甚至无法顺利完成手术,而需要转为开放手术治疗。这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创伤、手术风险和治疗费用。在介入治疗的方法中,需要多个支架叠加放置时,有时候由于主动脉形态及病变原因,需要先行在降主动脉远端植入一个前端有裸支架的支架,再在近心端选择植入特定支架,有时候存在支架位置移动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后续支架的位置。究其原因,是因为导管与血管内壁之间发生滑动从而导致的。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定位准确的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准确的导管,其能够防止导管与血管内壁之间发生滑动。
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准确的导管,包括管体,贯穿设置于管体内的导丝机构,安装于管体上的第一囊体,安装于管体上且膨胀后体积大于第一囊体膨胀后体积的第二囊体,与第一囊体连接的第一充液机构,与第二囊体连接的第二充液机构,以及设置于第
二囊体表面的防滑纹。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导丝机构包括贯穿设置于管体内的导丝管,以及活动穿插于所述导丝管内的导丝。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充液机构包括第一注射开关、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注射开关和第一囊体连通的第一输液管,其中,第一输液管位于管体内。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充液机构包括第二注射开关、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二注射开关和第二囊体连通的第二输液管,其中,第二输液管位于管体内。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囊体为弹性材质。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囊体充液膨胀时呈锥形。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囊体为弹性材质。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囊体充液膨胀时呈球形。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滑纹为波浪形。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滑纹数量至少为5条。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囊体和第二囊体,在需要将导管固定位置时,先通过第一充液机构向第一囊体内充液,使得第一囊体膨胀,对于血管内壁起到短暂固定的作用,再通过第二充液机构向第二囊体内充液,使得第二囊体膨胀,实现对血管内壁的稳定固定作用,在此时,可以通过第一充液机构将第一囊体内的液体抽取出,如此可以避免导管与血管内壁之间发生滑动,便于后续支架的搭建,从而更好的便于医生进行手术。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囊体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从而增大膨胀后的第二囊体和血管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起到更好的稳固效果。
21.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将导丝导入血管中,带动管体移动到所需手术的位置,到达确定位置后,通过第一注射开关向第一输液管内注射液体,从而使得第一囊体膨胀,在第一囊体膨胀后,通过第二注射开关向第二输液管内注射液体,从而使得第二囊体膨胀,由于第二囊体膨胀后的体积大于第一囊体膨胀后的体积,因此,此时的第一囊体与血管内壁不再接触,此时再通过第一注射开关抽出第一囊体内的液体。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定位准确的导管的主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定位准确的导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定位准确的导管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标:1-管体;2-第一囊体;3-第二囊体;4-防滑纹;5-导丝管;6-导丝;7-第一注射开关;8-第一输液管;9-第二注射开关;10-第二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实施例
33.请参照图1-3,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准确的导管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准确的导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定位准确的导管的a部分结构示意。
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准确的导管,如图1-2所示,包括管体1,贯穿设置于管体1内的导丝机构,安装于管体1上的第一囊体2,安装于管体1上且膨胀后体积大于第一囊体2膨胀后体积的第二囊体3,与第一囊体2连接的第一充液机构,与第二囊体3连接的第二充液机构,以及设置于第二囊体3表面的防滑纹4。
35.在上述实施例中,管体1用于在需要手术时,导入血管内,其材质为软性材质,能够有一定的弯折系数,可以在血管内弯折,更好得进行手术;导丝机构固定于管体1内,其用于在管体1内导向,便于管体1移动;第一囊体2固定于管体1末端,其用于在需要固定位置时,膨胀后与血管内壁接触,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第二囊体3固定于管体1上且其位于第一囊体2后侧,其膨胀后体积大于第一囊体2体积,可以更好的固定管体1位置;第一充液机构设置于管体1内部,其与第一囊体2连接,其用于将外部液体输入和输出第一囊体2,起到控制第一囊体2膨胀和缩小的作用;第二充液机构设置于管体1内部,其与第二囊体3连接,其用于将外部液体输入和输出第二囊体3,起到控制第二囊体3膨胀和缩小的作用;防滑纹4设置于第二囊体3表面,在需要膨胀第二囊体3时,防滑纹4与血管内壁的接触能够增强第二囊体
3表面的摩擦力,进而起到帮助第二囊体3稳定位置的作用,最终实现稳定本实用新型的位置的目的。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丝机构包括贯穿设置于管体1内的导丝管5,以及活动穿插于导丝管5内的导丝6。
37.在上述实施例中,导丝管5内设于管体1内部,其用于便利导丝6穿过;导丝6活动设置于导丝管5内,其用于对管体1进行导向,便利于导管1在血管内移动,从而方便医生手术。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第一充液机构包括第一注射开关7、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注射开关7和第一囊体2连通的第一输液管8,其中,第一输液管8位于管体1内。
39.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注射开关7包括注射口和设置于注射口上的开关,其用于控制导入第一输液管8内的液体的通断,在需要将液体导入第一输液管8内时,打开第一注射开关7从外部注射液体,注射完后将第一注射开关7关闭,在需要将液体导出第一输液管8内时,从打开第一注射开关7从第一输液管8内抽出液体,抽完后将第一注射开关7关闭;第一输液管8一端与第一注射开关7固定连接,用于输入和输出液体,另一端与第一囊体2连通,其用于将液体输入和输出第一囊体2,从而实现第一囊体2的膨胀和收缩,便于手术控制,其位于管体1内,可以节约本实用新型的空间,使得其能够被血管容纳。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充液机构包括第二注射开关9、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二注射开关9和第二囊体3连通的第二输液管10,其中,第二输液管10位于管体1内。
41.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注射开关9包括注射口和设置于注射口上的开关,其用于控制导入第二输液管10内的液体的通断,在需要将液体导入第二输液管10内时,打开第二注射开关9从外部注射液体,注射完后将第二注射开关9关闭,在需要将液体导出第二输液管10内时,从打开第二注射开关9从第二输液管10内抽出液体,抽完后将第二注射开关9关闭;第二输液管10一端与第二注射开关9固定连接,用于输入和输出液体,另一端与第一囊体2连通,第二输液管10用于将液体输入和输出第一囊体2,从而实现第一囊体2的膨胀和收缩,便于手术控制,第二输液管10位于管体1内,可以节约本实用新型的空间,使得其能够被血管容纳。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第一囊体2为弹性材质。
43.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囊体2材质为弹性材质,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弹性限度,因此可以多次膨胀和收缩,且可以更好地填充其与血管之间的空隙。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囊体2充液膨胀时呈锥形。
45.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囊体2充液膨胀时呈锥形,可以从前到后地堵住血管,避免血液流动,妨碍手术的进行。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囊体3为弹性材质。
47.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囊体3材质为弹性材质,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弹性限度,因此可以多次膨胀和收缩,且可以更好地填充其与血管之间的空隙。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囊体3充液膨胀时呈球形。
49.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囊体3充液膨胀时呈球形,可以从前到后地堵住血管,避免血液流动,妨碍手术的进行。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防滑纹4为波浪形。
51.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滑纹4为波浪形具有较好的摩擦力,因此设置在第二囊体3上时,能够提供更强的摩擦力,且对血管有更好填堵效果,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固定作用。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防滑纹4数量至少有5条。
53.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滑纹4数量至少有5条,这是由于防滑纹4的数量多少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人的研究后发现,设置的防滑纹4数量大于5条才能起到最优秀的稳固效果。
54.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将导丝6导入血管中,带动管体1移动到所需手术的位置,到达确定位置后,通过第一注射开关7向第一输液管8内注射液体,从而使得第一囊体2膨胀,在第一囊体2膨胀后,通过第二注射开关9向第二输液管10内注射液体,从而使得第二囊体3膨胀,由于第二囊体3膨胀后的体积大于第一囊体2膨胀后的体积,因此,此时的第一囊体2与血管内壁不再接触,此时再通过第一注射开关7抽出第一囊体2内的液体。
5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