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0:43: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空气炸锅由上至下一般为锅体、接油盘以及底座。接油盘能够承接锅体内的食物烘烤后产生的油液。当油液积满接油盘时,用户须等油液冷却后再对接油盘进行倾倒,或者借助辅助的工具拿取接油盘以对接油盘内的油液进行倾倒。上述结构不便于用户倾倒油液,从而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倒油时容易烫伤用户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容器,设置于底座上,容器具有接油腔,容器的第一侧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接油腔连通的导油孔;接油盒,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上,接油腔通过导油孔与接油盒内的空腔连通;操作件,固定设置于容器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或者,操作件活动地设置于底座上,操作件带动容器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底壁上抬。
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油液生成后会滴落至接油腔内,当接油腔内的油液积存较多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操作件使得容器的第二侧的底壁上抬。由于容器的第二侧上抬,因此油液会朝向容器的第一侧流动,最终由第一侧的导油孔流入至接油盒内。上述结构使得用户无需直接接触接油腔即可对容器内的油液进行倾倒,而且容器倾倒时不必由底座上拿下,因此进一步降低了倒油时产生的烫伤风险。
6.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顶杆,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底座上,操作件驱动顶杆向上移动以上抬容器。上述结构使得操作件的设置位置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7.进一步地,底座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顶杆穿设于第一避让孔内,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避让孔,操作件穿设于第二避让孔内,操作件的位于底座内的部分与顶杆的位于底座内的部分驱动配合。上述结构便于用户操作,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8.进一步地,操作件包括驱动片,驱动片上设置有过孔,顶杆包括杆本体以及设置于杆本体侧壁上的凸缘,杆本体穿设于过孔内,驱动片位于凸缘下方并能与凸缘的下表面抵接配合。上述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且可靠性强。
9.进一步地,操作件包括与顶杆驱动连接的驱动片以及设置于驱动片上的提手。用户在倾倒油液时,捏住以操作的提手并上提提手即可,因此上述结构便于用户操作,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10.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烹饪器具工作;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开关位于顶杆的下方,容器下压顶杆以使顶杆与开关接触。上述结构能够避免容器被漏装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底座被污染的几率。此外,上述顶杆既作为抵顶容器的部件又作为
与开关配合的部件,一个部件多个用途,减少了烹饪器具的零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
11.进一步地,顶杆包括杆本体以及设置于杆本体的侧壁上的凸缘,凸缘的下表面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被压缩。上述结构简单,使得顶杆不需要通过其他驱动结构进行驱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12.进一步地,凸缘的上表面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上述结构使得当容器被取下,凸缘在第一弹簧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上升时,第二弹簧能够为凸缘施加向下的力,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最终降低了噪音,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3.进一步地,底座的顶壁上设置有凹槽,顶杆的顶端由凹槽的槽底穿出,且位于凹槽内,容器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凸起,凸起伸入凹槽内以与顶杆的顶端抵接。上述结构防止由于顶杆被误触导致的控制装置判断错误的现象发生,进一步降低底座被污染的几率。
14.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热气发生装置,设置于底座上,容器的底壁上设置有热风过流口;上述结构使得热风可以通过热风过流口进行流通,避免容器挡死热风流路。和/或,锅体,容器为接油盘,锅体设置在接油盘的上方,锅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漏油孔。上述结构使得锅体内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二漏油孔滴至容器内,避免锅体内积油,保证食物的口感。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接油盒取出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中容器的第二侧的底壁未上抬;
18.图3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中容器的第二侧的底壁上抬;
20.图5示出了图4的烹饪器具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6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7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示出了图7的烹饪器具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
24.图9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驱动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6.10、底座;11、第一避让孔;12、第二避让孔;13、凹槽;14、外壳;15、内衬;16、底盖;17、开关安装座;20、容器;21、导油孔;22、凸起;23、热风过流口;30、锅体;31、第二漏油孔;40、接油盒;50、操作件;51、驱动片;511、过孔;52、提手;60、顶杆;61、杆本体;62、凸缘;63、顶端;70、开关;80、第一弹簧;90、第二弹簧;100、热气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10、容器20、接油盒40以及操作件50。其中,容器20设置于底座10上,容器20具有接油腔,容器20的第一侧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接油腔连通的导油孔21。接油盒40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10上,接油腔通过导油孔21与接油盒40内的空腔连通。操作件50活动地设置于底座10上,操作件50带动容器20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底壁上抬。
29.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油液生成后会滴落至接油腔内,当接油腔内的油液积存较多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操作件50使得容器20的第二侧的底壁上抬。由于容器20的第二侧上抬,因此油液会朝向容器20的第一侧流动,最终由第一侧的导油孔21流入至接油盒40内。上述结构使得用户无需直接接触接油腔即可对容器20内的油液进行倾倒,而且容器20倾倒时不必由底座10上拿下,因此进一步降低了倒油时产生的烫伤风险。
30.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操作件50也可以固定设置于容器20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使得油液朝向容器20的第一侧流动,最终由第一侧的导油孔21流入至接油盒40内。上述结构同样使得用户无需直接接触接油腔即可对容器20内的油液进行倾倒,而且容器20倾倒时不必由底座10上拿下,因此进一步降低了倒油时产生的烫伤风险。
3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操作件50的设置,使得用户无需等容器20内的油液冷却即可将油液快速排至接油盒40内,避免容器20内积油。
32.如图2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顶杆60,顶杆60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底座10上,操作件50驱动顶杆60向上移动以上抬容器20。上述结构使得操作件50的设置位置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操作件50可以为杠杆结构,操作件50的端部直接上抬容器20的第二侧的底壁。上述结构简单,减少零部件,提升装配效率。
33.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11,顶杆60穿设于第一避让孔11内,底座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避让孔12,操作件50穿设于第二避让孔12内,操作件50的位于底座10内的部分与顶杆60的位于底座10内的部分驱动配合。上述结构便于用户操作,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34.如图3、图5、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50包括驱动片51,驱动片51上设置有过孔511,顶杆60包括杆本体61以及设置于杆本体61侧壁上的凸缘62,杆本体61穿设于过孔511内,驱动片51位于凸缘62下方并能与凸缘62的下表面抵接配合。具体地,当需要倒油时,用户上抬驱动片51,驱动片51带动凸缘62上移以使顶杆60上移。由于顶杆60的上移,因此杆本体61的上端能够抵顶容器20的第二侧的底壁,使得油液朝向容器20的第一侧流动,最终由第一侧的导油孔21流入至接油盒40内。上述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且可靠性强。
35.如图3、图5、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50包括与顶杆60驱动连接的驱动片51以及设置于驱动片51上的提手52。用户在倾倒油液时,捏住以操作的提手52并上提提手52即可,因此上述结构便于用户操作,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36.如果用户漏装容器20,会导致油液直接滴至底座10上,导致底座10被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装置以及开关70。其
中,控制装置控制烹饪器具工作。开关70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开关70位于顶杆60的下方,容器20下压顶杆60以使顶杆60与开关70接触。当漏装容器20时,顶杆60与开关70互不接触,控制装置没有收到电信号,从而知晓容器20被漏装。当容器20安装在底座10上时,顶杆60与开关70接触,开关70向控制装置发送电信号,控制装置收到该电信号即判断此时容器20已被安装在底座10上。上述结构能够避免容器20被漏装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底座10被污染的几率。此外,上述顶杆60既作为抵顶容器20的部件又作为与开关70配合的部件,一个部件多个用途,减少了烹饪器具的零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
37.如图3、图5、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缘62的下表面与底座1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80,第一弹簧80被压缩。当容器20被漏装时,顶杆60能够在第一弹簧8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远离开关70。上述结构简单,使得顶杆60不需要通过其他驱动结构进行驱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8.当容器20被取下时,凸缘62在第一弹簧8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容易与底座10发生冲击,从而产生噪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图5、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缘62的上表面与底座1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90。上述结构使得当容器20被取下,凸缘62在第一弹簧8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上升时,第二弹簧90能够为凸缘62施加向下的力,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最终降低了噪音,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9.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包括外壳14、盖设于所述外壳14上部开口的内衬15、盖设于所述外壳14的下部开口处的底盖16以及位于所述外壳14内并连接在所述内衬15下方的开关安装座17,所述开关70设置于所述开关安装座17上,所述第一弹簧80设置于所述凸缘62与所述开关安装座17之间,所述第二弹簧90设置于所述内衬15与所述凸缘62之间。
40.当顶杆60被误触时,控制装置可能会判断容器20已经安装完毕,但实际上容器20可能并未安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的顶壁上设置有凹槽13,顶杆60的顶端63由凹槽13的槽底穿出,且位于凹槽13内,容器20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凸起22,凸起22伸入凹槽13内以与顶杆60的顶端63抵接。上述结构防止由于顶杆60被误触导致的控制装置判断错误的现象发生,进一步降低底座10被污染的几率。
41.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热气发生装置100,热气发生装置100设置于底座10上,容器20的底壁上设置有热风过流口23。具体地,当烘烤食物时,热气发生装置100产生热风,热风可以通过热风过流口23进行流通,避免容器20挡死热风流路。
42.如图1、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锅体30,容器20为接油盘,锅体30设置在接油盘的上方,锅体30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漏油孔31。上述结构使得锅体30内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二漏油孔31滴至容器20内,避免锅体30内积油,保证食物的口感。
4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接油盘的侧壁与锅体30的侧壁之间形成进风口,热气发生装置100产生的热风通过进风口进入锅体30内,再通过热风过流口23回到热气发生装置100内,以形成加热循环。如此循环能够实现热风对食物的持续加热,最终达到烘烤食物的目的。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