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称重传感器组件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0:42: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为了提升烹饪器具的智能化程度,相关技术中在烹饪器具上设置了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能够称量放入烹饪器具内的食物的质量,烹饪器具能够根据食物的质量调整食物的烹饪策略,从而提升食物的烹饪效果。
3.但是,目前称重传感器称量的食物重量不准确,称重传感器测量的食物的重量一般偏重,从而影响食物的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称重传感器组件和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称重传感器的称量精度差的问题。
5.发明人在长期研究中发现,导致称重传感器测量不准确的原因在于,目前的称重传感器一般需要与连接导线连接,从而起到传递称重信号的作用,但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内连接导线的排布散乱,随着烹饪器具的移动,连接导线容易相互缠绕拉扯,或者搭接到称重传感器上。由于连接导线与称重传感器内的称重元件连接,因此连接导线相互缠绕拉扯容易影响称重元件的受力状态,从而导致称重传感器称量的食物重量不准确。又由于连接导线自身具有重量,因此连接导线搭接到称重传感器上会导致称重传感器测量的食物的重量偏重,从而影响食物的烹饪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称重传感器组件,包括:安装基体;称重装置,设置于安装基体上,称重装置上具有与外部结构连接的连接导线;限位结构,设置于安装基体上,连接导线通过限位结构限位。
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安装基体能够承载称重装置,同时,安装基体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从称重装置上引出的连接导线能够被限位在限位结构内,使原本排布散乱的连接导线能够被整理成有序的状态,从而防止连接导线因缠绕牵扯而导致称重装置称量不准确。另外,使连接导线有序地连接也能够降低连接导线搭接在称重装置上的概率,从而提升了称重装置称量的准确性。上述结构能够提升称重装置的称量精度,从而提升食物的烹饪效果。
7.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具有上部开口的限位槽,连接导线穿设并限位于限位槽内。上述结构中,限位槽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限位槽的槽壁能够有效地对连接导线形成止挡,从而实现对连接导线的限位。
8.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u型槽,u型槽形成限位槽,连接导线与u型槽的槽壁过盈配合;上述结构中,第一限位件上的u型槽的槽宽上下一致,连接导线从u型槽的开口处进入后能够与u型槽的槽壁过盈配合,从而将连接导线卡紧在u型槽内,实现对连接导线的限位。和/或,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上设置有收口槽,收口槽形成限位槽,收口槽的开口的宽度小于收口槽的容纳连接导线
处的槽宽。上述结构使得称重装置上连接的多跟连接导线能够被整理和限位,避免了连接导线对称重装置的测量形成干涉,从而提升了食物的烹饪效果。
9.进一步地,在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的情况下,u型槽的槽宽小于连接导线的直径,连接导线的直径与u型槽的槽宽的差值在0.3至0.5mm之间;上述结构中,使u型槽的槽宽小于连接导线的直径能够实现u型槽的槽壁与连接导线的过盈配合,从而使得连接导线不易从u型槽内脱出。在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件的情况下,第二限位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第一卡钩的第一钩部与第二卡钩的第二钩部相对,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之间形成收口槽,第一钩部与第二钩部之间形成开口。上述结构简单,便于收口槽的形成,从而使得第二限位件能够限位数量较多的连接导线,实现对连接导线的汇集效果。
10.进一步地,在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件的情况下,开口的宽度小于连接导线的直径,连接导线的直径与开口的宽度的差值在0.3至0.5mm之间。上述结构中,如果连接导线的直径与开口的宽度的差值过小,则会导致连接导线容易从开口内脱出。如果连接导线的直径与开口的宽度的差值过大,则会导致连接导线难以进入到收口槽内,从而降低连接导线与第二限位件的装配效率。
11.进一步地,称重装置包括设置于安装基体上的多个称重支脚,多个称重支脚均匀布置于安装基体上。上述结构中,称重支脚既能够起到安装基体的支撑效果,又能起到称量食物重量的效果。
12.进一步地,称重支脚包括支脚本体和设置于支脚本体上的连接件,支脚本体内设置有称重元件,连接件与安装基体固定连接,安装基体上设置有加强围筋,加强围筋围设于连接件的周向外侧。上述结构在连接件的周向外侧设置加强围筋,能够提升安装基体的强度,从而放置安装基体产生形变,使得称重装置称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另外,加强围筋能够对称重支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称重支脚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的概率。
13.进一步地,安装基体上设置有避让口,称重支脚穿设于避让口处,称重支脚的底面形成放置平面。上述结构中,称重支脚具有多个,多个称重支脚的底面形成称重传感器组件的放置平面,称重传感器组件能够稳定地放置在放置平台上。
14.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u型槽,连接导线与u型槽的槽壁过盈配合,第二限位件上设置有收口槽,收口槽的开口的宽度小于收口槽的容纳连接导线处的槽宽,连接导线由开口卡入收口槽内,安装基体被其中线分隔为两个区域,各区域中均设置有多个称重支脚,每个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的u型槽汇集相应区域内的称重支脚的连接导线,第二限位件的收口槽汇集两个区域内的所有称重支脚的连接导线。上述结构多个称重支脚上连接的连接导线能够被整理和限位,避免连接导线对称重支脚的测量形成干涉,从而提升了食物的烹饪效果。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称重传感器组件,称重传感器组件为上述的称重传感器组件,称重传感器组件的安装基体为设置于煲体的底部的盖板;控制装置,设置于煲体上,控制装置与称重传感器组件的称重装置的连接导线电连接。上述结构中,由于称重传感器组件具有称量精度高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备上述优点。
16.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显示装置,设置于煲体上,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屏,控制
装置与显示装置电连接。上述结构中,显示装置能够显示称重装置测得的食物的重量,便于用户获知食物的具体重量,从而方便用户对食物进行烹饪。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称重传感器组件,称重传感器组件为上述的称重传感器组件,称重传感器组件的安装基体为设置于煲体的底部的盖板;控制装置,设置于煲体上,控制装置与称重传感器组件的称重装置的连接导线电连接,称重传感器组件的限位结构的第二限位件与控制装置相对。上述结构便于连接导线与控制装置的连接,同时使得连接导线能够保持有序的状态。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称重传感器组件的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图1的称重传感器组件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图1的称重传感器组件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图1的称重传感器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
24.图6示出了图5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6.10、安装基体;11、避让口;12、加强围筋;20、称重装置;30、连接导线;40、限位结构;41、第一限位件;411、u型槽;42、第二限位件;421、收口槽;4211、开口;4212、容纳槽段;422、第一卡钩;4221、第一钩部;423、第二卡钩;4231、第二钩部;50、称重支脚;51、支脚本体;511、支撑柱;512、悬梁臂;52、连接件;60、煲体;70、称重传感器组件;80、控制装置;90、显示装置;100、内锅;11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8.发明人在长期研究中发现,导致称重传感器测量不准确的原因在于,目前的称重传感器一般需要与连接导线连接,从而起到传递称重信号的作用,但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内连接导线的排布散乱,随着烹饪器具的移动,连接导线容易相互缠绕拉扯,或者搭接到称重传感器上。由于连接导线与称重传感器内的称重元件连接,因此连接导线相互缠绕拉扯容易影响称重元件的受力状态,从而导致称重传感器称量的食物重量不准确。又由于连接导线自身具有重量,因此连接导线搭接到称重传感器上会导致称重传感器测量的食物的重量偏重,从而影响食物的烹饪效果。
2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称重传感器组件包括:安装基体10、称重装置20以及限位结构40。其中,称重装置20设置于安装基体10上,称重装置20上具有与外部结构连接的连接导线30;限位结构40设置于安装基体10上,连接导线30通过
限位结构40限位。
30.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安装基体10能够承载称重装置20,同时,安装基体10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40,从称重装置20上引出的连接导线30能够被限位在限位结构40内,使原本排布散乱的连接导线30能够被整理成有序的状态,从而防止连接导线30因缠绕牵扯而导致称重装置20称量不准确。另外,使连接导线30有序地连接也能够降低连接导线30搭接在称重装置20上的概率,从而提升了称重装置20称量的准确性。上述结构能够提升称重装置20的称量精度,从而提升食物的烹饪效果。
31.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40包括具有上部开口的限位槽,连接导线30穿设并限位于限位槽内。上述结构中,限位槽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限位槽的槽壁能够有效地对连接导线形成止挡,从而实现对连接导线30的限位。
32.如图2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40包括第一限位件41和第二限位件42,第一限位件41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u型槽411,u型槽411形成限位槽,连接导线30与u型槽411的槽壁过盈配合;第二限位件42上设置有收口槽421,收口槽421形成限位槽,收口槽421的开口4211的宽度小于收口槽421的容纳连接导线30处的槽宽。上述结构中,第一限位件41上的u型槽411的槽宽上下一致,连接导线30从u型槽411的开口处进入后能够与u型槽411的槽壁过盈配合,从而将连接导线30卡紧在u型槽411内,实现对连接导线30的限位。第二限位件42上的收口槽421包括开口4211和与开口4211相连通的容纳槽段4212,连接导线30能够从开口4211处进入容纳槽段4212内,容纳槽段4212的宽度大于开口4211的宽度,因此容纳槽段4212内能够容纳多跟连接导线30。上述结构中,第一限位件41能够限位较少数量的连接导线30,第二限位件42能够限位数量较多的连接导线30。在对称重装置20上的连接导线30进行限位时,可通过第一限位件41汇集某一区域内的连接导线30,再通过第二限位件42汇集多个区域内的连接导线30,从而使得称重装置20上连接的多跟连接导线30能够被整理和限位,避免连接导线30对称重装置20的测量形成干涉,从而提升了食物的烹饪效果。
33.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结构也可以仅包括第一限位件或仅包括第二限位件,上述结构均能够起到对连接导线的限位效果,从而能够提升称量装置称量食物的准确性。
34.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u型槽411的槽宽小于连接导线30的直径,连接导线30的直径与u型槽411的槽宽的差值在0.3至0.5mm之间。上述结构中,使u型槽411的槽宽小于连接导线30的直径能够实现u型槽411的槽壁与连接导线30的过盈配合,从而使得连接导线30不易从u型槽411内脱出。具体地,如果连接导线30的直径与u型槽411的槽宽的差值过小,则会导致连接导线30容易从u型槽411内脱出。如果连接导线30的直径与u型槽411的槽宽的差值过大,则会导致连接导线30被u型槽411的槽壁挤压的挤压量过大,连接导线30难以卡入u型槽411内,也容易降低连接导线30的使用寿命。
35.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4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钩422和第二卡钩423,第一卡钩422的第一钩部4221与第二卡钩423的第二钩部4231相对,第一卡钩422和第二卡钩423之间形成收口槽421,第一钩部4221与第二钩部4231之间形成开口4211。上述结构简单,便于收口槽421的形成,从而使得第二限位件42能够限位数量较多的连接导线30,实现对连接导线30的汇集效果。
3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钩部4221和第二钩部4231上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
从远离开口4211的一侧到靠近开口4211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导向斜面便于连接导线30进入到收口槽421内,从而便于连接导线30与第二限位件42的装配。
37.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开口4211的宽度小于连接导线30的直径,连接导线30的直径与开口4211的宽度的差值在0.3至0.5mm之间。上述结构中,如果连接导线30的直径与开口4211的宽度的差值过小,则会导致连接导线30容易从开口4211内脱出。如果连接导线30的直径与开口4211的宽度的差值过大,则会导致连接导线30难以进入到收口槽421内,从而降低连接导线30与第二限位件42的装配效率。
38.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称重装置20包括设置于安装基体10上的多个称重支脚50,多个称重支脚50均匀布置于安装基体10上。上述结构中,称重支脚50既能够起到安装基体10的支撑效果,又能起到称量食物重量的效果。使多个称重支脚50均匀布置于安装基体10上一方面能够使得安装基体10能够放置得更加平稳。另一方面也便于称重支脚50对食物进行称重测量。
39.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称重支脚50包括支脚本体51和设置于支脚本体51上的连接件52,支脚本体51内设置有称重元件,连接件52与安装基体10固定连接,安装基体10上设置有加强围筋12,加强围筋12围设于连接件52的周向外侧。具体地,支脚本体51包括支撑柱511和与支撑柱511连接的悬梁臂512,称重元件设置在支撑柱511内,并与悬梁臂512电连接。称量食物时,食物的重量会传递到安装基体10上,安装基体10能够对连接件52施加竖直向下的作用力,连接件52将作用力传递给悬梁臂,使悬梁臂512产生形变,称重元件能够根据悬梁臂512产生的形变量计算出食物的重量。上述结构在连接件52的周向外侧设置加强围筋12,能够提升安装基体10的强度,从而放置安装基体10产生形变,使得称重装置20称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另外,加强围筋12能够对称重支脚5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称重支脚50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的概率。
40.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基体10上设置有避让口11,称重支脚50穿设于避让口11处,称重支脚50的底面形成放置平面。上述结构中,称重支脚50具有多个,多个称重支脚50的底面形成称重传感器组件的放置平面,称重传感器组件能够稳定地放置在放置平台上。
41.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42上设置有收口槽421,收口槽421的开口4211的宽度小于收口槽421的容纳连接导线30处的槽宽,连接导线30由开口4211卡入收口槽421内,安装基体10被其中线分隔为两个区域,各区域中均设置有多个称重支脚50,每个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件41,第一限位件41的u型槽411汇集相应区域内的称重支脚50的连接导线30,第二限位件42的收口槽421汇集两个区域内的所有称重支脚50的连接导线3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称重支脚50包括四个,每个区域内各包括两个称重支脚50,称重支脚50上连接的连接导线30先被限位在第一限位件41内,第二限位件42的收口槽421汇集两个区域内的所有称重支脚50的连接导线30。上述结构多个称重支脚50上连接的连接导线30能够被整理和限位,避免连接导线30对称重支脚50的测量形成干涉,从而提升了食物的烹饪效果。
42.如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包括:煲体60、称重传感器组件70、控制装置80。其中,称重传感器组件70为上述的称重传感器组件,称重传感器组件70的安装基体10为设置于煲体60的底部的盖板;控制装置80,设
置于煲体60上,控制装置80与称重传感器组件70的称重装置20的连接导线30电连接。上述结构中,煲体60内具有内锅100,内锅100内具有容纳食物的烹饪腔。煲体60与盖板连接,煲体的重量能够传递给盖板,称重装置20为设置在盖板上的称重支脚50。当内锅100内的食物的重量发生变化时,煲体60的重量会产生变化,使得盖板所受的压力产生变化,盖板能够使称重支脚50内的称重元件产生形变,从而测得食物的重量。称重装置20能够将称量的数据传递至控制装置80,控制装置80能够根据称重装置20测得的称量结果对烹饪器具的烹饪策略进行调整,从而改善食物的烹饪效果。上述结构中,由于称重传感器组件70具有称量精度高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备上述优点。
43.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显示装置90,显示装置90设置于煲体60上,显示装置90具有显示屏,控制装置80与显示装置90电连接。上述结构中,显示装置90能够显示称重装置20测得的食物的重量,便于用户获知食物的具体重量,从而方便用户对食物进行烹饪。
44.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包括:煲体60、称重传感器组件70以及控制装置80。其中,称重传感器组件70为上述的称重传感器组件,称重传感器组件70的安装基体10为设置于煲体60的底部的盖板;控制装置80设置于煲体60上,控制装置80与称重传感器组件70的称重装置20的连接导线30电连接,称重传感器组件70的限位结构40的第二限位件42与控制装置80相对。上述结构中,称重装置20的连接导线30与控制装置80连接,使得称重装置20称量的结果能够传送至控制装置80内,控制装置80能够根据称重装置20测得的称量结果对烹饪器具的烹饪策略进行调整,从而改善食物的烹饪效果。具体地,可通过第一限位件41汇集某一区域内的连接导线30,再通过第二限位件42对多个区域内的连接导线30进行汇总。第二限位件42与控制装置80相对,使得被第二限位件42汇总的多跟连接导线30能够直接与控制装置80连接。上述结构便于连接导线30与控制装置80的连接,同时使得连接导线30能够保持有序的状态。
45.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导线30的自由端具有插接端子,控制装置80上有与插接端子配合的插接母端,为便于插接端子与插接母端配合连接,可使插接母端插口的方向与连接导线30的延伸方向相同,使得连接导线30与控制装置80连接得更加顺畅,避免使连接导线30形成弯折,从而有利于连接导线30保持有序的连接状态,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连接导线30的使用寿命。
46.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110,盖体110盖设于煲体60上。
47.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可以是电饭煲、低压饭煲、豆浆机、料理机、电炖锅、炒菜机、多功能锅等产品。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