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0:3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和煲体组件,上盖组件盖设在煲体组件上,煲体组件上设置有把手,利用把手便于对煲体组件进行操作。
3.在使用烹饪器具时,把手的温度过高,容易烫伤用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把手的温度过高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煲体组件,上盖组件盖设在煲体组件上,煲体组件具有把手,把手具有把手进风口,煲体组件设有散热空腔,散热空腔具有与把手进风口相连通的出风口。
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空气通过把手进风口进入把手内,在此过程中利用空气可对把手进行降温,在完成对把手的降温之后,空气会从散热空腔的出风口排出,从而能够避免把手的温度过高,进而能够避免烫伤用户。
7.进一步地,煲体组件包括容器和煲体,容器的底部位于煲体内,把手设置在容器上。利用把手便于将容器从煲体中取出。采用上述结构对把手进行降温,在抓握把手时,不会烫伤用户。
8.进一步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容器外壳,把手与容器外壳相连接,出风口设置在容器外壳的下端;和/或,煲体的内壁与容器的外壁之间具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一端与出风口相连通,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从把手进风口进入把手的空气,在完成对把手的降温之后会从容器外壳的下端排出。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容器外壳的下端,出风口被煲体遮挡住,保证出风口不会外露,能够提升装置的整体性。从出风口排出的空气会通过排气通道排出至外界。
9.进一步地,上盖组件还包括送风件,上盖组件具有散热腔以及与散热腔连通的上盖进风口和散热口,散热口对应把手进风口设置。外界的空气通过送风件和上盖进风口进入散热腔内,在完成对散热腔的散热之后,散热腔内的空气可通过散热口和把手进风口进入把手内,以对把手进行降温。利用送风件能够提升把手的进风量,提升把手的散热降温效果。
10.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结构,密封结构设置在散热口与把手进风口之间。利用密封结构对散热口和把手进风口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散热口与把手进风口之间不会漏风,保证从散热口排出的空气顺利进入把手进风口。
11.进一步地,上盖组件的下端和把手的其中一个设置有定位凸台,上盖组件的下端和把手的另一个设置有定位槽,定位凸台插设在定位槽内,把手进风口设置于定位凸台或者定位槽。利用定位凸台和定位槽相配合,能够实现上盖组件与煲体组件的定位,保证把手
进风口与散热口对准。
12.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置于定位凸台和/或定位槽,密封件围设在散热口和把手进风口的外周。利用密封件将散热口和把手进风口的外周均进行密封,保证密封效果。
13.进一步地,把手进风口设置在定位槽的底壁和/或侧壁。在把手进风口设置在定位槽的底壁和侧壁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把手的进风面积,以保证进风量,提升降温效果。在把手进风口设置在定位槽的侧壁的情况下,杂质不会通过把手进风口进入把手内部。
14.进一步地,上盖组件的侧壁设置有外凸结构,外凸结构对应把手设置,散热口设置在外凸结构上。利用外凸结构便于上盖组件与煲体组件定位,并且外凸结构还能够缩短散热口与把手之间的距离,保证从散热口排出的风能够顺利吹到把手,进而提升对把手的降温效果。
15.进一步地,把手包括隔热件和把手本体,隔热件位于把手本体的上方,把手进风口设置在隔热件上。将把手分体设置为隔热件和把手本体,利用隔热件进行隔热,能够进一步提升把手的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18.图2示出了图1中的上盖组件的剖视图;
19.图3示出了图1中的上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示出了图1中的上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示出了图1中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示出了图1中的容器的剖视图;
23.图7示出了图1中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示出了图1中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7.10、上盖组件;11、散热腔;12、散热口;13、定位凸台;14、外凸结构;15、上盖本体;16、视窗组件;17、加热组件;171、加热腔;20、煲体组件;21、把手;211、定位槽;212、隔热件;213、把手本体;22、把手进风口;23、出风口;24、容器;241、容器本体;242、容器外壳;25、煲体;26、排气通道;27、散热空腔;30、密封结构;31、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10和煲体组件20,上盖组件10盖设在煲体组件20上。煲体组件20具有把手21,把手21具有把手进风口22,空气会通过把手进风口22进入把手21内,煲体组件20设有散热空腔27,散热空腔27具有与把手进风口22相连通的出风口23,进入把手21的空气会通过出风口23排出。
30.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空气通过把手进风口22进入把手21内,在此过程中利用空气对把手21进行降温,完成降温的空气会从散热空腔27的出风口23排出,从而能够避免把手21的温度过高,进而能够避免烫伤用户。
31.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自然进风的方式使空气进入把手21内,以对把手21进行自然散热,还可以利用风扇等送风件将空气吹入把手21内,提升把手进风口22处的进风量,进而提升散热效果。
3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煲体组件20包括容器24和煲体25,容器24的底部位于煲体25内,把手21设置在容器24上。利用把手21便于将容器24从煲体25中取出。采用上述结构对把手21进行降温,在抓握把手21时,不会烫伤用户。
33.需要说明的是,容器24的底部位于煲体25内,可以是容器24全部伸入煲体25内,还可以是仅有容器24的底部伸入煲体25内。
34.如图5至图8所示,容器24包括容器本体241和容器外壳242,把手21与容器外壳242相连接,出风口23设置在容器外壳242的下端。从把手进风口22进入把手21的空气,在完成对把手21的降温之后会从容器外壳242的下端排出。通过将出风口23设置在容器外壳242的下端,出风口23被煲体25遮挡住,保证出风口23不会外露,能够提升装置的整体性。
35.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容器本体241的外壁与容器外壳242的内壁之间的间隔形成散热空腔27。
36.其中,煲体25的内壁与容器24的外壁之间具有排气通道26,排气通道26的一端与出风口23相连通,排气通道26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从出风口23排出的空气会通过排气通道26排出至外界。
37.在本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0还包括送风件,上盖组件10具有散热腔11以及与散热腔11连通的上盖进风口和散热口12,外界的空气通过送风件和上盖进风口进入散热腔11内,散热腔11内的空气通过散热口12排出。由于散热口12对应把手进风口22设置,散热腔11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散热口12和把手进风口22吹入把手21内,以对把手21进行散热。在送风件的送风下,能够提升把手21的进风量,提升散热效果。具体地,送风件为设置在上盖进风口处的风扇。
38.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结构30,密封结构30设置在散热口12与把手进风口22之间。利用密封结构30对散热口12和把手进风口2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散热口12与把手进风口22之间不会漏风,保证从散热口12排出的空气顺利进入把手进风口22。
39.其中,密封结构30包括但不限于密封垫、密封筋条,只要能够利用密封结构30对散热口12和把手进风口2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即可。
40.如图1、图2、图5以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0的下端设置有定位凸台13,把手21设置有定位槽211,定位凸台13插设在定位槽211内,把手进风口22设置于定位槽
211。利用定位凸台13和定位槽211相配合,能够实现上盖组件10与煲体组件20的定位,保证把手进风口22与散热口12对准。
41.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在把手21设置定位凸台13,在上盖组件10的下端设置定位槽211,将把手进风口22设置于定位凸台13。
4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30为密封件31,密封件31设置于定位凸台13,密封件31围设在散热口12和把手进风口22的外周。利用密封件31将散热口12和把手进风口22的外周均进行密封,保证密封效果。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同时在定位凸台13和定位槽211设置密封件31。
4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1套设在定位凸台13的外壁上,在定位凸台13插设在定位槽211的情况下,密封件31的底壁与定位槽211的底壁相贴合,密封件31的侧壁与定位槽211的侧壁相贴合。密封件31的侧壁上设置有台阶结构,密封件31利用台阶结构搭设在把手21的顶壁上,进一步提升密封性能。
44.在本实施例中,把手进风口22设置在定位槽211的底壁和侧壁,如此能够保证把手21的进风面积,以保证进风量,提升降温效果。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仅在定位槽211的侧壁上设置把手进风口22,杂质不会通过把手进风口22进入把手21内部。
45.具体地,上盖组件10的定位凸台1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散热口12,把手21的定位槽211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把手进风口22,多个散热口12与多个把手进风口22一一对应设置。
46.如图4所示,上盖组件10的侧壁设置有外凸结构14,外凸结构14对应把手21设置,散热口12设置在外凸结构14上。利用外凸结构14便于上盖组件10与煲体组件20定位,并且外凸结构14还能够缩短散热口12与把手21之间的距离,保证从散热口12排出的风能够顺利吹到把手21,进而提升对把手21的降温效果。
47.如图6所示,把手21包括隔热件212和把手本体213,隔热件212位于把手本体213的上方,把手进风口22设置在隔热件212上。将把手21分体设置为隔热件212和把手本体213,利用隔热件212进行隔热,能够进一步提升把手21的隔热效果。
48.具体地,把手本体213与容器外壳242为一体成型,如此便于加工,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49.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0包括上盖本体15、视窗组件16以及加热组件17,视窗组件16穿设在上盖本体15内,上盖本体15具有散热腔11,散热腔11位于视窗组件16的外周,加热组件17围设在视窗组件16的外周并位于散热腔11的下方。用户可透过视窗组件16对容器24的烹饪腔内食物的烹饪状态进行观察。利用加热组件17可对空气进行加热,利用被加热后的空气可对容器24的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烘烤。
50.其中,上盖本体15具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的一端与上盖进风口相连通,进风通道的另一端与视窗组件16的内腔相连通,视窗组件16的内腔与加热组件17的加热腔171相连通,加热组件17具有对应烹饪腔设置的加热口。外界的空气可通过上盖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内,进风通道内的空气会进入视窗组件16的内腔中,在完成对视窗组件16的散热之后,视窗组件16内的空气会进入加热组件17的加热腔171内,在空气被加热组件17加热之后,热空气会通过加热口排出至容器24的烹饪腔内,以对食物进行烘烤。
51.在本实施例中,该烹饪器具包括空气炸锅或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具有烘烤、做饭、做菜功能的多功能加热锅。
5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53.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55.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56.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