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燃料供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0:23: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燃料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299358.5公开了双燃料供应系统及双燃料供应方法,包括盛放主燃料的主燃料箱,其具有输出端;盛放副燃料的副燃料箱,其具有输出端;线路控制系统,用于触发副燃料泵工作,副燃料箱在副燃料泵的控制下将副燃料通过连接管输出至燃料喷嘴,并通过安装在所述燃料喷嘴上的喷油嘴到达发动机;在达到主燃料的燃点后,触发副燃料泵停止工作,并触发主燃料泵工作,主燃料箱在主燃料泵的控制下将主燃料通过连接管与燃料喷嘴之间的缝隙输出至燃料喷嘴,并通过安装在所述燃料喷嘴上的喷油嘴到达发动机;
3.公开了现有一般双燃料供应系统结构,双燃料供应系统通常指的是柴油、汽油发动机,通过改装增加甲醇或其它燃料进行混合使用的供应系统,现有的汽油通过改装成甲醇发动机,由于甲醇蒸发潜热比汽油高,使甲醇燃料发动机在北方低温冷启动比较为困难,启动时先用汽油热发动机,温度上升后再切回甲醇,需要热车一段时间,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汽车中途熄火休息一段时间,再次启动后,由于汽车挡风板为开放的孔,发动机温度容易散去,导致冬天每次启动发动机的时间久。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燃料供应系统,其解决了汽车中途熄火休息一段时间,再次启动后,由于汽车挡风板为开放的孔,发动机温度容易散去,导致冬天每次启动发动机的时间久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燃料供应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与发动机本体相连通的供应管、设于发动机本体一侧的出水管、设于发动机本体另一侧的进水管以及设于发动机一侧的曲轴,所述发动机本体上设有用于检测发动机本体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还包括设于曲轴远离发动机一侧的风扇、设于出水管远离发动机一端的水泵、设于水泵远离发动机一侧的连接管道、设于连接管道远离水泵一侧的节温器、设于节温器顶部的第一管道、设于节温器底部的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相连通的散热器、设于散热器上方的集水箱、设于散热器底部的排水管道以及与排水管道相连的回流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远离节温器一端与回流管道相连通,所述回流管道与发动机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曲轴通过带传动机构与水泵传动连接,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散热器远离发动机本体一端设有控风装置,所述控风装置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板以及与第一支撑板横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可转动连接设有丝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驱动丝杆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导向杆外侧滑动连接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远离第一导向杆一端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外侧滑动连接设有第一配块,所述第一滑块和
第一配块之间设有第一遮挡部,所述挡风板位于第一遮挡部处设有通风孔。
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连通设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靠近连接管道处设有电磁阀,所述第三管道靠近回流管道处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用于检测第三管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7.进一步的,所述控风装置还包括多个滑动设于第一导向杆外侧的第二滑块以及设于第二导向杆外侧的第二配块,所述第二滑块和第二配块之间设有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二滑块设于第一支撑板之间;所述控风装置还包括设于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连杆、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二连杆、可转动地设于各第二滑块上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可转动连接,各所述第三连杆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二连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位于丝杆处设有用于丝杆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直径尺寸大于丝杆外圈尺寸。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可转动地设有调节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驱动调节杆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滑块一侧垂直延伸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延伸空腔,所述延伸空腔内可转动连接设有调节齿,所述调节杆外侧上下滑动连接设有调节蜗杆,所述调节齿与调节蜗杆相啮合;所述第一滑块位于延伸空腔一端面设有用于卡置调节齿头尾两端的卡置腔,所述第一滑块位于延伸空腔一端面设有用于盖合调节齿和调节蜗杆的端盖,所述调节蜗杆可转动的设于第一滑块内,所述调节杆外侧固设有销键,所述调节蜗杆内侧设有与销键配合的凹部,所述调节齿靠近第一配块一端上设有用于第一遮挡部插入的插孔。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挡部包括与插孔配合的凸轴、设于凸轴上远离插孔一端的圆盘、固设于圆盘靠近第一配块上的凸块以及与凸块可拆卸连接的圆筒,所述圆筒外侧面每120度组成第一分部、第二分部以及第三分部,所述第二分部中部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三分部上设有开口。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挡部上位于第三分部处设有弧形切面。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挡部内侧面位于通孔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中部厚度向横向两侧逐渐减小。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挡部上各通孔纵向组成一纵列,所述第一遮挡部位于各纵列之间设有矩形孔。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挡部内侧面位于通孔处设有弧形铁板,所述弧形铁板位于通孔和矩形孔处设有对应孔。
14.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铁板位于凸块处的外侧面向内侧收缩形成收缩面,所述收缩面与凸块贴合,所述凸块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遮挡部位于第一安装孔处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收缩面位于第一安装孔处设有第三安装孔。
15.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双燃料供应系统,通过控风装置的设置,其中泊车停车后,可通过将第一驱动装置启动,第一驱动装置通过驱动丝杆旋转,从而使丝杆外侧的第一滑块上升,第一滑块将上升移动到挡风板上的通风孔处,第一滑块带动第一遮挡部移动到挡风板的通风孔处进行遮挡,可延缓发动机散热时间,中途熄火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由于发动机留有余温,可减少启动时间,解决了汽车中途熄火休息一段时间,再次启动后,由于汽车挡风板为开放的
孔,发动机温度容易散去,导致冬天每次启动发动机的时间久的问题;当需要启动使用汽车时,可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丝杆逆向旋转,丝杆带动第一滑块下降,从而使第一滑块和第一配块之间的第一遮挡部下降脱离挡风板上的通风孔,避免影响到散热器的使用。
17.2、第三管道的设置,汽油发动机改甲醇发动机后,由于甲醇发动机对使用温度要求高,当双燃料系统冬天使用时,通过低速使用时,通过散热器降温可迅速将发动机温度降低60~70,由于甲醇发动机对温度要求比汽油发动机温度要求高,将导致双燃料供应系统汽油使用量的增加;而第三管道的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发动机本体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回流管道内液体温度,当检测回流管道液体温度低于3~15度时,可电磁阀通路,将连接管道的液体部分通过第三管道直接流向回流管道,与散热器流出的液体混合,液体温度将保持在20度以上,可避免低速使用时,散热器的液体温度过低回流到发动机本体时,使发动机本体工作温度过低,耗费汽油的问题。
18.3、多个第二滑块的设置,其中第一驱动装置将驱动丝杆旋转,通过控制丝杆旋转圈数,控制第一滑块移动距离,由于第二滑块上的第三连杆与第一滑块上的第二连杆铰接,丝杆带动第一滑块上升时,将第一滑块上的第二连杆和第二滑块上的第三连杆摆动角度增加,将带动各个第二滑块等距离上升,可对当板上的多个间隔横向的通孔进行遮挡,该遮挡方式效果好,当不需要使用时,第一驱动装置将驱动第一滑块下降,使第一滑块带动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摆动角度减少,带动各个第二滑块下降,直至各个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紧贴在一起,使控风装置收缩后占用空间小,利于推广使用。
19.4、第二驱动装置的设置,其中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调节杆旋转,由于调节杆外侧的销键与调节蜗杆内侧的凹部贴合,调节杆将带动调节蜗杆旋转,调节蜗杆旋转带动第一滑块一侧内的调节齿旋转,调节齿旋转后将带动第一遮挡部旋转,长时间使用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结构相同,调节杆上的多个调节蜗杆,也可同时带动第二滑块内置调节齿旋转,使各个第二遮挡部同时旋转,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将同时旋转时,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长期使用表面将产生大量灰尘,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旋转,可自动将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上的灰尘抖落,清洁效果好。
20.5、第一分部、第二分部和第三分布的设置,其中先将凸轴插入调节齿的插孔内,完成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旋转到相同的相应角度,当驱动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位于通风孔处的位置旋转到第一分部时,由于第一分布为弧面,可对挡风板上的通风孔进行完全遮挡,在长时间泊车时,对汽车挡风板和散热器的遮挡保温效果好;当发动机本体温度过高时,可驱动第一遮挡部位于通风孔处的位置旋转到第二分部,由于第二分部上具有多个通孔,可兼顾一定的散热性能,可通过将第二驱动装置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无线连接,当温度低于60~50度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旋转到第一分部位置,对挡风板上的通风孔进行遮挡。
21.6、位于第三分部处的弧形切面的设置,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对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大小进行调整,当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尺寸大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向下移动紧贴时,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尺寸大将影响折叠体积,导致控风装置收纳后占用体积大,弧形切面的设计,当丝杆带动第一滑块向下移动时,第一滑块通过带动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一连杆收缩摆动,第二滑块向第一滑块移动,一侧的第一遮挡部顶端的圆面与第二遮挡部底部的弧形切面贴合减少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之间的距
离,控风装置占用空间减小。
22.7、加强筋的设置,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重量的考虑,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厚度比较薄,可通过增设加强筋,保持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强度的状态下,减少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重量。
23.8、矩形孔的设置,实际使用过程中,为圆形的通孔下,散热器的发动机本体散热速度较慢,由于甲醇发动机对使用温度要求高,当双燃料系统冬天使用时,通过低速使用时,通过散热器降温可迅速将发动机温度降低60~70,导致冬天使用时双燃料系统耗费汽油量多,而圆形通孔将时散热器散热性能变差,无法在汽车刚启动行驶状态,使散热器降温效果维持在20左右,回流到发动机本体时,发动机本体温度将维持在80~100,该温度区间为甲醇燃料燃烧,可减少汽油的使用量。
24.9、弧形铁板的设置,其中第一遮挡部为塑形材料时,即使是低强度的碰撞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也容易变形损坏,通过增加弧形铁板,可增加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低强度的碰撞强度,碰撞强度继续增加时,不影响溃缩。
25.10、收缩面的设置,其中弧形铁板插入第一遮挡部时,弧形铁板的收缩面与第一遮挡部的凸块贴合,通过螺栓穿过第一遮挡部外侧的第二安装孔、凸块的第一安装孔和收缩面上的第三安装孔,再通过弧形切面将第三安装孔位置放置螺母与螺栓配合安装,方便第一遮挡板和弧形铁板安装,以及后期也方便拆卸更换。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的控风装置结构正视示意图;
28.图3是本发明的控风装置结构左视示意图;
29.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结构正视示意图;
30.图5是本发明的控风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滑块结构爆炸示意图;
32.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遮挡部和各第二遮挡部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遮挡部和各第二遮挡部使用旋转状态结构示意图;
34.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遮挡部和各第二遮挡部使用移动状态结构示意图;
35.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遮挡部第一使用状态局部结构正视示意图;
36.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使用状态a-a剖面结构示意图;
37.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一遮挡部第二使用状态局部结构正视示意图;
38.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使用状态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40.参考图1至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燃料供应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1、与发动机本体1相连通的供应管2、设于发动机本体1一侧的出水管1a、设于发动机本体1另一侧的进水管1b以及设于发动机一侧的曲轴1c,所述发动机本体1上设有用于检测发动机本体1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还包括设于曲轴1c远离发动机一侧的风扇4、设于出水管1a远离发动机
一端的水泵5、设于水泵5远离发动机一侧的连接管道6、设于连接管道6远离水泵5一侧的节温器7、设于节温器7顶部的第一管道8、设于节温器7底部的第二管道18、与第一管道8相连通的散热器10、设于散热器10上方的集水箱11、设于散热器10底部的排水管道12以及与排水管道12相连的回流管道13,所述第二管道18远离节温器7一端与回流管道13相连通,所述回流管道13与发动机进水管1b相连通,所述曲轴1c通过带传动机构x与水泵5传动连接,带传动机构为两个带轮和连接两个带轮的皮带,其中一个带轮设在水泵的输出轴上,另一个带轮设于曲轴上,通过曲轴带轮带动水泵带轮旋转,从而使水泵运行;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风扇、水泵、节温器、散热器均为市面上可以购得的产品,结构已为公知,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选购相应型号,在此不予赘述。
41.发动机运行时,通过主燃料轨管和副燃料轨管输入到发动机本体,发动机本体运行时,温度较高后,发动机本体的曲轴带动水泵运转,第一管道的液体经过节温器时,当液体温度高时,液体通过节温器流到散热器内,同时,曲轴带动风扇旋转,风扇将散热器热量带走,散热器对液体降温后,从排水管道流出,然后再通过回流管道流向发动机本体内置散热水路,然后再从出水管排出,进行反复循环,当排出液体温度低时,经过节温器后,液体将直接从第二管道流向回流管道。
42.还包括挡风板19,所述散热器10远离发动机本体1一端设有控风装置9,所述控风装置9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板91以及与第一支撑板91横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板92,所述第一支撑板91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杆93,所述第一支撑板91之间可转动连接设有丝杆94,所述第一支撑板91上设有用于驱动丝杆94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95,所述第一导向杆93外侧滑动连接设有第一滑块96,所述第一滑块96远离第一导向杆93一端与丝杆94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92之间设有第二导向杆97,所述第二导向杆97外侧滑动连接设有第一配块98,所述第一滑块96和第一配块98之间设有第一遮挡部99,所述挡风板19位于第一遮挡部99处设有通风孔19a;其中泊车停车后,可通过将第一驱动装置启动,第一驱动装置通过驱动丝杆旋转,从而使丝杆外侧的第一滑块上升,第一滑块将上升移动到挡风板上的通风孔处,第一滑块带动第一遮挡部移动到挡风板的通风孔处进行遮挡,可延缓发动机散热时间,中途熄火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由于发动机留有余温,可减少启动时间,解决了汽车中途熄火休息一段时间,再次启动后,由于汽车挡风板为开放的孔,发动机温度容易散去,导致冬天每次启动发动机的时间久的问题;当需要启动使用汽车时,可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丝杆逆向旋转,丝杆带动第一滑块下降,从而使第一滑块和第一配块之间的第一遮挡部下降脱离挡风板上的通风孔,避免影响到散热器的使用。该控风装置可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相连,当汽车泊车时间超过1~3分钟后,自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遮挡部上升移动到挡风板的通风孔处,汽车启动时,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遮挡部向下移动,可更方便使用者使用。
43.所述控风装置9还包括多个滑动设于第一导向杆93外侧的第二滑块910以及设于第二导向杆97外侧的第二配块911,所述第二滑块910和第二配块911之间设有第二遮挡部912,所述第二滑块910设于第一支撑板91之间;所述控风装置9还包括设于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91上的第一连杆9a、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滑块96上的第二连杆9b、可转动地设于各第二滑块910上的第三连杆9c,所述第一连杆9a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支撑板91上,所述第一连杆9a与第二连杆9b可转动连接,各所述第三连杆9c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9c与第二连
杆9b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910位于丝杆94处设有用于丝杆94穿过的穿孔913,所述穿孔913直径尺寸ha大于丝杆94外圈尺寸hb;第二滑块不与丝杆螺纹配合,收缩时,可减少各第二滑块的间距以及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的间距。
44.其中第一驱动装置将驱动丝杆旋转,通过控制丝杆旋转圈数,控制第一滑块移动距离,由于第二滑块上的第三连杆与第一滑块上的第二连杆铰接,丝杆带动第一滑块上升时,将第一滑块上的第二连杆和第二滑块上的第三连杆摆动角度增加,将带动各个第二滑块等距离上升,可对当板上的多个间隔横向的通孔进行遮挡,该遮挡方式效果好,当不需要使用时,第一驱动装置将驱动第一滑块下降,使第一滑块带动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摆动角度减少,带动各个第二滑块下降,直至各个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紧贴在一起,使控风装置收缩后占用空间小,利于推广使用。
45.所述第一支撑板91之间可转动地设有调节杆914,所述第一支撑板91上设有用于驱动调节杆914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915,所述第一滑块96一侧垂直延伸设有延伸部916,所述延伸部916具有延伸空腔917,所述延伸空腔917内可转动连接设有调节齿918,所述调节杆914外侧上下滑动连接设有调节蜗杆919,所述调节齿918与调节蜗杆919相啮合,所述第一滑块96位于延伸空腔917一端面设有用于卡置调节齿918头尾两端的卡置腔920,所述第一滑块96位于延伸空腔917一端面设有用于盖合调节齿918和调节蜗杆919的端盖921,所述调节蜗杆919可转动的设于第一滑块96内,所述调节杆914外侧固设有销键922,所述调节蜗杆919内侧设有与销键922配合的凹部923,所述调节齿918靠近第一配块98一端上设有用于第一遮挡部99插入的插孔924,该结构便于安装,并且结构通用性好,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结构相同,调节杆上具有多个调节蜗杆,也可通过带动第二滑块内的调节齿旋转,配块上也具有用于第一遮挡部另一端插入的插孔,可方便第一遮挡部安装。
46.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调节杆旋转,由于调节杆外侧的销键与调节蜗杆内侧的凹部贴合,调节杆将带动调节蜗杆旋转,调节蜗杆旋转带动第一滑块一侧内的调节齿旋转,调节齿旋转后将带动第一遮挡部旋转,长时间使用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结构相同,调节杆上的多个调节蜗杆,也可同时带动第二滑块内置调节齿旋转,使各个第二遮挡部同时旋转,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将同时旋转时,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长期使用表面将产生大量灰尘,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旋转,可自动将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上的灰尘抖落,清洁效果好。
47.如图10和图11所示,该附图展示了第一遮挡部第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遮挡部99包括与插孔924配合的凸轴991、设于凸轴991上远离插孔924一端的圆盘992、固设于圆盘992靠近第一配块98上的凸块993以及与凸块993可拆卸连接的圆筒994,所述圆筒994以圆心为中心等分分成三个部分,所述圆筒994外侧面每120度组成第一分部99a、第二分部99b以及第三分部99c,所述圆筒994位于第二分部99b中部上设有多个通孔995,所述圆筒994位于第三分部99c上设有开口996;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结构相同。
48.先将凸轴插入调节齿的插孔内,完成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旋转到相同的相应角度,当驱动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位于通风孔处的位置旋转到第一分部时,由于第一分布为弧面,可对挡风板上的通风孔进行完全遮挡,在长时间泊车时,对汽车挡风板和散热器的遮挡保温效果好;当发动机本体温度过高时,可驱动第一遮挡部位于通风孔处的位置旋转到第二分部,由于第二分部上具有多个通孔,可兼顾一定的散
热性能,可通过将第二驱动装置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无线连接,当温度低于60~50度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旋转到第一分部位置,对挡风板上的通风孔进行遮挡。
49.所述第一遮挡部99上位于第三分部99c处设有弧形切面997;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对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大小进行调整,当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尺寸大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向下移动紧贴时,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尺寸大将影响折叠体积,导致控风装置收纳后占用体积大,弧形切面的设计,当丝杆带动第一滑块向下移动时,第一滑块通过带动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一连杆收缩摆动,第二滑块向第一滑块移动,一侧的第一遮挡部顶端的圆面与第二遮挡部底部的弧形切面贴合减少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之间的距离,控风装置占用空间减小;同时弧形切面顶端和底端的位置与挡风板的通风孔顶端和底端贴近,当第一遮挡部上的弧形切面顶端和底端的位置旋转到挡风板的通风孔顶端和底端时,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可上升下降移动,当第一遮挡部圆心位置位于到挡风板的通风孔中心位置时,第一遮挡部可360度旋转,可方便第一遮挡部在挡风板的通风孔位置进行转动,并且遮挡密封性能好;当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需要离开挡风板的通风孔时,将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上第三分部位于通风孔的位置时,该设计可方便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上下移动。
50.所述第一遮挡部99内侧面位于通孔995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997,所述加强筋997中部厚度向横向两侧逐渐减小;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重量的考虑,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厚度比较薄,可通过增设加强筋,保持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强度的状态下,减少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重量。
51.如图12和图13所示,该附图展示了第一遮挡部第二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遮挡部99上各通孔995纵向组成一纵列,所述第一遮挡部99位于各纵列之间设有矩形孔99d;实际使用过程中,为圆形的通孔下,散热器的发动机本体散热速度较慢,由于甲醇发动机对使用温度要求高,当双燃料系统冬天使用时,通过低速使用时,通过散热器降温可迅速将发动机温度降低60~70,导致冬天使用时双燃料系统耗费汽油量多,而圆形通孔将时散热器散热性能变差,无法在汽车刚启动行驶状态,使散热器降温效果维持在20左右,回流到发动机本体时,发动机本体温度将维持在80~100,该温度区间为甲醇燃料燃烧,可减少汽油的使用量。
52.所述第一遮挡部99内侧面位于通孔995处设有弧形铁板99e,所述弧形铁板99e位于通孔995和矩形孔99d处设有对应孔99f;其中第一遮挡部为塑形材料时,即使是低强度的碰撞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也容易变形损坏,通过增加弧形铁板,可增加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低强度的碰撞强度,碰撞强度继续增加时,不影响溃缩。
53.所述弧形铁板99e位于凸块993处的外侧面向内侧收缩形成收缩面99g,所述收缩面99g与凸块993贴合,所述凸块993上设有第一安装孔99h,所述第一遮挡部99位于第一安装孔99h处设有第二安装孔99i,所述收缩面99g位于第一安装孔99h处设有第三安装孔99j;其中弧形铁板插入第一遮挡部时,弧形铁板的收缩面与第一遮挡部的凸块贴合,通过螺栓穿过第一遮挡部外侧的第二安装孔、凸块的第一安装孔和收缩面上的第三安装孔,再通过弧形切面将第三安装孔位置放置螺母与螺栓配合安装,方便第一遮挡板和弧形铁板安装,以及后期也方便拆卸更换。上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优选地为电机,或者为其
它现有驱动装置。
54.所述连接管道6和第二管道18之间连通设有第三管道14,所述第三管道14靠近连接管道6处设有电磁阀15,所述第三管道14靠近回流管道13处设有单向阀16,所述第二管道18上设有用于检测第三管道14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7;上述的电磁阀、单向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为市面上可以购得的产品,结构已为公知,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选购相应型号,在此不予赘述。汽油发动机改甲醇发动机后,由于甲醇发动机对使用温度要求高,当双燃料系统冬天使用时,通过低速使用时,通过散热器降温可迅速将发动机温度降低60~70,由于甲醇发动机对温度要求比汽油发动机温度要求高,将导致双燃料供应系统汽油使用量的增加;而第三管道的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发动机本体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回流管道内液体温度,当检测回流管道液体温度低于3~15度时,可电磁阀通路,将连接管道的液体部分通过第三管道直接流向回流管道,与散热器流出的液体混合,液体温度将保持在20度以上,可避免低速使用时,散热器的液体温度过低回流到发动机本体时,使发动机本体工作温度过低,耗费汽油的问题。
5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9.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