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物联系统或设备验证检测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10:19: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物联系统或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系统或设备验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此基础之上所衍生的物联网、ai技术还处于趋于成熟的阶段。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为物联网及ai技术的发展提供动力,是目前普遍的研发模式。物联设备终端及其所属的管理系统平台也大多属于此类模式。然而,现有物联终端设备种类繁多,各类设备又依生产厂家不同而设计了不同的外形、功能、通讯方式及管理平台等,各类设备也缺乏行业标准,各技术环节差异非常大;在物联系统或设备大数据的利用也处于很原始的阶段,目前大部分的物联网数据都停留在“采集、存储”阶段,对数据的分析、整理、流通、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极少,设备终端及平台的运行数据只在管理者手中,各使用场景无法进行比较,因此行业标准很难制定。同时,因物联网发展极快,规范跟不上,安全问题变的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联系统或设备验证检测方法,通过对若干物联系统或设备进行检测,并生成相应的检测报告,便于同类型的物联系统或设备之间进行性能对比,同时解决物联网系统或者设备的网络安全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物联系统或设备检测方法,包括:建立兼容的标准试验场,所述标准试验场用于为待检测的若干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提供相同的检测环境量;自动获取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在检测时的反馈运行数据;对若干所述反馈运行数据进行自动处理,获取处理数据;根据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运行数据以及处理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5.可选的,所述检测环境量包括:需求场景、气候条件、物理空间、通讯方式、能量供给以及云计算中的一者或多者。
6.可选的,所述需求场景包括:智慧楼宇、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校区、智慧厂区以及智慧城市中的一者或多者。
7.可选的,所述气候条件包括: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昼夜以及雾霾中的一者或多者。
8.可选的,所述物理空间包括:道路、厂区、园区以及建筑群中的一者或多者。
9.可选的,所述通讯方式包括:有线通讯和/或无线通讯;其中,所述有线通讯包括:光纤、网线或电力载波;所述无线通讯包括:5g、4g、cat1、cat4、nbiot、lora、wif或蓝牙。
10.可选的,所述能量供给包括:市电、太阳能以及风能中的一者或多者。
11.可选的,所述云计算包括:saas、paas、iaas以及daas中的一者或多者。
12.可选的,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包括:基于物联网应用场景下的物联系统或设备。
13.可选的,所述基于物联网应用场景下的物联系统或设备包括:城市信息模型、车路
交互系统、物联设备管理运维软件、物联设备配置组件、安全组件、停车系统、单灯控制设备、监控设备、显示设备、广播设备、充电设备、报警设备、空气检测设备以及智能市政设备中的一者或多者。
14.可选的,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在检测时的反馈运行数据包括:软件系统的兼容性、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功能齐备性的数据中的一者或多者;硬件设备和通讯组件的在线率、响应速度、延迟率、丢包率、数据缺失和电流电压功耗中的一者或多者。
15.可选的,自动获取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在检测时的反馈运行数据的方法包括:由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主动向检测系统传输和/或由检测系统主动向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获取。
16.可选的,对若干所述反馈运行数据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包括:对若干所述反馈运行数据进行自动分类;将若干所述反馈运行数据与对应行业标准数据进行自动对比,获取偏差值。
17.可选的,根据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运行数据以及处理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的方法包括:自动获取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基础数据;将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基础数据与对应的反馈运行数据和处理数据进行关联,获取所述检测报告。
18.可选的,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基础数据包括:并发数、型号、尺寸、品牌、电气参数中的一者或多者。
19.可选的,在获取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在检测时的反馈运行数据之前,还包括:提供标准接口组件;通过所述标准接口组件与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进行连接。
20.可选的,所述标准接口组件包括:接入模块,用于接入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验证模块,用于验证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与检测系统中的预设参数是否一一对应;测试模块,用于在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接入检测系统后,测试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性能;安全模块,用于对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安全验证。
21.可选的,接入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方法包括:提供与各个物联系统或设备匹配的通讯接口或接口工具包,所述通讯接口或接口工具包可有效兼容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接口类型,以便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自动接入检测系统。
22.可选的,验证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与检测系统中的预设参数是否一一对应的方法包括:检测系统主动向所述各个物联系统或设备发送验证指令;当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与验证指令匹配后,检测系统确认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接入。
23.可选的,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验证指令包括:ip地址、端口、工业互联网标识以及通讯方式中的一者或多者。
24.可选的,测试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性能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验证通过后,检测系统根据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预设性能参数,并向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发送相关测试数据,基于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数据,判定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功能完整性。
25.可选的,对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运行数据进行验证的方法包括:基于区块链技术,将获取的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运行数据与分布式储存的预设参考数据自动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检测系统自动做出放行、警告或拦截动作,并做记录。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2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物联系统或设备检测方法,包括:建立兼容性标准试验场,所述标准试验场用于为不同的待检测的若干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提供相同的检测环境量;自动获取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在检测时的反馈运行数据;对若干所述反馈运行数据进行自动处理,获取处理数据;根据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运行数据以及处理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通过对若干物联系统或设备进行检测,并生成相应的检测报告,便于同类型的物联系统或设备之间进行性能对比。
28.另外,通过建立的标准试验场,所述兼容性标准试验场用于为待检测的若干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提供相同的检测环境量,使得所述检测报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9.进一步,所述标准接口组件包括:接入模块,用于接入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验证模块,用于验证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与检测系统中的预设参数是否一一对应;测试模块,用于在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接入后,测试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性能;安全模块,用于对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运行数据进行安全验证。通过所述标准接口组件,能够对接入的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进行验证、测试以及监控,使得整个检测过程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物联系统或设备验证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物联系统或设备验证检测方法中标准接口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3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物联系统或设备验证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5.一种物联系统或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
36.步骤s101:建立兼容的标准试验场,所述标准试验场用于为待检测的若干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提供相同的检测环境量;
37.步骤s102:自动获取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在检测时的反馈运行数据;
38.步骤s103:对若干所述反馈运行数据进行自动处理,获取处理数据;
39.步骤s104:根据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运行数据以及处理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40.以下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物联系统或设备验证检测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41.步骤s101:建立兼容的标准试验场,所述标准试验场用于为待检测的若干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提供相同的检测环境量。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是基于物联网应用场景的物联系统或设备。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物联网应用场景下的物联系统或设备包括:城市信息模型、车路交互系统、物联设备管理运维软件、物联设备配置组件、安全组件、停车系统、单灯控制设备、监控设备、显示设备、广播设备、充电设备、报警设备、空气检测设备以及智能市政设备中的一者或多者。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环境量包括:需求场景、气候条件、物理空间、通讯方式、能量供给以及云计算中的一者或多者。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需求场景包括:智慧楼宇、智慧交通(车、路、人)、智慧园区、智慧校区、智慧厂区以及智慧城市中的一者或多者。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候条件包括: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昼夜以及雾霾中的一者或多者。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物理空间包括:道路、厂区、园区以及建筑群中的一者或多者。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方式包括:有线通讯和/或无线通讯;其中,所述有线通讯包括:光纤、网线或电力载波;所述无线通讯包括:5g、4g、cat1、cat4、nbiot、lora、wif或蓝牙。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能量供给包括:市电、太阳能以及风能中的一者或多者。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云计算包括:saas、paas、iaas以及daas中的一者或多者。
51.步骤s102:自动获取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在检测时的反馈运行数据。
52.在本实施例中,自动获取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在检测时的反馈运行数据的方法包括:由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主动向检测系统传输和/或由检测系统主动向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获取。
53.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在检测时的反馈运行数据包括:软件系统的兼容性、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功能齐备性的数据中的一者或多者;硬件设备和通讯组件的在线率、响应速度、延迟率、丢包率、数据缺失和电流电压功耗中的一者或多者。
54.步骤s103:对若干所述反馈运行数据进行自动处理,自动获取处理数据。
55.在本实施例中,对若干所述反馈运行数据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包括:对若干所述反馈运行数据进行自动分类;将若干所述反馈运行数据与分布式存储的参考数据(含行业标准数据)进行自动对比,获取偏差值。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业标准指的是经过调研或是有具体的资料记载的数据。
57.在本实施例中,如,显示屏的功耗行业标准是50w/h。而通过检测获取本次检测的物联系统或设备中的显示屏的功耗为40w/h。因此,二者之间的差值为10w/h,通过处理后的获取的偏差值为10w/h记载在后续形成的检测报告中。
58.步骤s104:根据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运行数据以及处理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59.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运行数据以及处理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的方法包括:自动获取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基础数据;将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基础数据与对应的反馈运行数据和处理数据进行关联,获取所述检测报告。
60.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基础数据包括:并发数、型号、尺寸、品
牌、电气参数中的一者或多者。
6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建立兼容性标准试验场,所述标准试验场用于为不同的待检测的若干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提供相同的检测环境量;自动获取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在检测时的反馈运行数据;对若干所述反馈运行数据进行自动处理,获取处理数据;根据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运行数据以及处理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通过对若干物联系统或设备进行检测,并生成相应的检测报告,便于同类型的物联系统或设备之间进行性能对比。
62.另外,通过建立兼容性的标准试验场,所述标准试验场用于为不同的待检测的若干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提供相同的检测环境量,使得所述检测报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63.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在检测时的反馈运行数据之前,还包括:提供标准接口组件10;通过所述标准接口组件10与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进行连接。
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准接口组件10包括:接入模块101,用于接入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验证模块102,用于验证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与检测系统中的预设参数是否一一对应;测试模块103,用于在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接入后,测试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性能;安全模块104,用于对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运行数据进行安全验证。
65.在本实施例中,接入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方法包括:提供与各个物联系统或设备匹配的通讯接口或接口工具包,所述通讯接口或接口工具包可有效兼容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接口类型,以便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自动接入检测系统。
66.在本实施例中,验证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与检测系统中的预设参数是否一一对应的方法包括:检测系统主动向所述各个物联系统或设备发送验证指令;当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与验证指令匹配后,检测系统确认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接入。
6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验证指令包括:ip地址、端口、工业互联网标识以及通讯方式中的一者或多者。
68.在本实施例中,测试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性能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验证通过后,检测系统根据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预设性能参数,并向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发送相关测试数据,基于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数据,判定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功能完整性。
6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标准接口组件,能够对接入的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进行验证、测试以及监控,使得整个检测过程更加的安全可靠。
70.在本实施例中,对各个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反馈运行数据进行验证的方法包括:基于区块链技术,将获取的所述物联系统或设备的运行数据与分布式储存的预设参考数据自动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检测系统自动做出放行、警告或拦截动作,并做记录。
71.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