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透气降温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10:10: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服用面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气降温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户外的活动时间日益增加,人们对服用面料的性能需求也不断提升。当户外环境温度较高时,太阳光照射到传统的服用面料表面会使面料发热,容易使人体排出汗液并产生闷热感,影响人们的穿着体验。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兼具良好的降温效果和透气透湿性能的面料以满足人们更高的服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气降温机织面料,所述透气降温机织面料具有机织布本体/透气层/辐射降温层/聚氨酯增强层的层叠结构,可以兼具较好的辐射降温效果和透气透湿性能,能够满足人们更高的服用需求。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气降温机织面料,所述透气降温机织面料包括机织布本体、设置在所述机织布本体上的透气层、设置在所述透气层上的辐射降温层和设置在所述辐射降温层上的聚氨酯增强层。
5.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辐射降温层包括树脂基体和嵌设在所述树脂基体中的辐射降温颗粒。
6.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氨酯增强层包括聚氨酯基体和嵌设在所述聚氨酯基体中的增强颗粒。
7.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氨酯增强层的硬度大于所述辐射降温层的硬度。
8.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辐射降温颗粒的粒径为0.2μm-4μm;每平方米所述辐射降温层中嵌设有2g-60g所述辐射降温颗粒。
9.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层为多孔树脂层,所述多孔树脂层的多孔孔径为0.01μm-15μm。
10.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辐射降温层具有微孔结构,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01μm-15μm。
11.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氨酯增强层具有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的孔径为0.01μm-15μm。
12.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层的厚度为0.1μm-20μm;所述辐射降温层的厚度为2μm-40μm;所述聚氨酯增强层的厚度为0.1μm-40μm;所述透气层、辐射降温层和聚氨酯增强层的总厚度为2.2μm-100μm。
13.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透气值大于或等于1.5mm/s。
14.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太阳能总阻隔率大于或等于85%。
1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透气降温机织面料兼具良好的辐射降温和透气透湿的功能,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
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在机织布本体上涂覆透气层材料,经固化得到透气层;
18.在所述透气层上涂覆辐射降温层材料,经固化得到辐射降温层;
19.在所述辐射降温层上涂覆聚氨酯增强层材料,经固化和压光处理,得到所述透气降温机织面料。
20.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2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服装,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透气降温机织面料。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辐射降温原理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服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气降温机织面料100,包括机织布本体10、设置在机织布本体10上的透气层20、设置在透气层20上的辐射降温层30和设置在辐射降温层30上的聚氨酯增强层40。在实际使用时,该透气降温机织面料100的机织布本体10一侧靠近人体,为面料内侧,聚氨酯增强层40一侧外露于环境中,为面料外侧。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气降温机织面料100具有机织布本体/透气层/辐射降温层/聚氨酯增强层的层叠结构,该层叠结构可以使面料同时获得良好的辐射降温效果和透气透湿性能,提高面料的服用性能,提升人们的穿着体验。其中辐射降温层能够较好地反射可见光和红外光等,并以红外辐射方式通过大气窗口发射热量,从而使透气降温机织面料具备良好的辐射降温效果。
28.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机织布本体10是将纱线由经纬两个方向相互垂直交织而成的布,纵向的纱线为经纱,横向的纱线为纬纱。机织布本体10可以是包括棉布、麻布、丝绸、化纤布、混纺布,但不限于此。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机织布本体10具体可以是尼丝纺、春阳纺和涤塔夫等。
29.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辐射降温层30包括树脂基体31和嵌设在树脂基体31中的辐射降温颗粒32,辐射降温颗粒32均匀分布于树脂基体31中。辐射降温层30设置于机织布本体10上,并位于透气层20和聚氨酯增强层40之间。
30.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辐射降温层30具有微孔结构,即树脂基体31具有微孔结构,辐射降温颗粒32均匀分散在微孔树脂基体31中。辐射降温层30的微孔孔径可以是0.01μm-15μm,具体例如可以是0.01μm、0.02μm、0.05μm、0.1μm、0.2μm、0.5μm、1μm、2μm、5μm、10μm、15μm等。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辐射降温层30中的微孔密度可以是为每平方厘米辐射降温层约含
15亿个微孔。适合的孔径范围和适合的微孔数量能够较好地提升面料的透气透湿性能。
31.本技术实施例中,树脂基体31可以是聚氨酯基体,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多孔树脂基体。本技术中,树脂基体31不仅作为辐射降温颗粒32的分散载体,还提供透气孔道以保证辐射降温层30具有较好的透气透湿性能。采用树脂基体作为辐射降温颗粒的分散载体,可以使固化后的辐射降温层架构更加稳定,从而有利于使面料保持较稳定的辐射降温效果,而且树脂基体能够与透气层形成较好的结合;另外树脂基体具备微孔结构,可以使空气分子和空气中的气态水分子也得以从辐射降温层的微孔中透过,防止辐射降温层对热气和湿气在面料中的透过产生阻隔,从而有利于使面料兼具辐射降温效果和良好透气透湿性能。
32.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辐射降温颗粒32在辐射降温层30中主要起辐射降温作用,其中,辐射降温是指辐射降温颗粒能够反射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红外光等,并以红外辐射方式通过大气窗口穿透大气层发射热量而导致的降温。具体地,参见图2,太阳光a以全光谱照射到面料上,太阳光a会透过聚氨酯增强层40到达辐射降温层30,进而照射在辐射降温层30中的辐射降温颗粒32上,该辐射降温颗粒32可反射太阳光中的部分光线b,该光线b包括可见光和红外光,并且以红外辐射的方式通过8μm-13μm波段的大气窗口穿透大气层201发射热量c而达到面料的降温效果。
33.本技术中,辐射降温颗粒32包括能够反射太阳光,并以红外辐射方式通过大气窗口发射热量导致降温的颗粒。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辐射降温颗粒32具体可以是包括二氧化硅、碳化硅、二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氮化硅、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铁、二氧化锆、玉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一些实施例中,辐射降温颗粒32可以是包括二氧化硅、碳化硅、二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氮化硅、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铁、二氧化锆、玉石粉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本技术中,辐射降温颗粒32在树脂基体31中均匀分散,辐射降温颗粒32均匀分散可以使面料的辐射降温效果更加均匀,提升人体的穿着体验;另外,辐射降温颗粒32分散得越均匀,可使辐射降温层表面整体越平整,进而可使得面料表面更平整,从而有利于提高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使面料的降温效果更好。
34.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辐射降温颗粒32的尺寸大小对其产生的辐射降温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将辐射降温颗粒32的粒径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可以使辐射降温层更加平滑,有利于提高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以及提高对太阳光中处于8μm-13μm波段的红外光的反射能力,从而使辐射降温层发挥出更好的辐射降温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辐射降温颗粒32的粒径可控制为0.2μm-4μm,具体可以是0.2μm、0.5μm、1μm、2μm、3μm、4μm等。辐射降温颗粒32的具体形状不限,例如可以是球状、椭球状、棒状等。此外,辐射降温颗粒32的尺寸大小对面料的透气性能也具有一定影响,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根据机织布本体10选用的布料结构特征,在上述辐射降温颗粒的粒径范围内对辐射降温颗粒的粒径进行调整,具体地,机织布本体选用的布料结构越稀松,可选择粒径越大的辐射降温颗粒;反之机织布本体选用的布料结构越密实,可选择粒径越小的辐射降温颗粒。
35.本技术中,辐射降温层30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降温颗粒含量也可一定程度影响辐射降温效果。辐射降温颗粒含量过低可能导致辐射降温层30对太阳光(包括可见光和红外光等)的反射能力降低,进而导致面料的辐射降温效果不理想。为了使辐射降温层可以发挥较好的辐射降温效果,本技术实施例在单位面积的辐射降温层30中添加尽可能充足的辐射降温颗粒32。但由于单位面积上通过辐射降温颗粒32反射的可见光和红外光等是有限的,过
量添加辐射降温颗粒可能造成辐射降温颗粒的有效利用率降低,进而造成辐射降温颗粒的浪费和面料制备成本的增加。此外,辐射降温颗粒的添加量过大还会对面料的综合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降温颗粒含量过大可能导致辐射降温层30与位于辐射降温层两侧的透气层20和聚氨酯增强层40的结合度降低,使面料的结构稳定性变差,在面料的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断裂,进而影响面料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辐射降温颗粒在单位面积上的添加量过大可能导致辐射降温颗粒在聚氨酯中的分散难度增大,容易发生团聚,进而影响辐射降温层的透气透湿能力。本技术实施例中,可选地,将每平方米辐射降温层30中的辐射降温颗粒含量控制为2g-60g,具体可以是将每平方米辐射降温层30中的辐射降温颗粒含量控制为2g、5g、10g、15g、20g、25g、30g、35g、40g、45g、50g、55g、60g等。将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降温颗粒控制在上述合适的范围内有利于面料获得较佳的辐射降温性能,提高辐射降温颗粒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使辐射降温层具有较多的微孔结构保持面料的透气性能,增强面料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面料获得更好的辐射降温、透气透湿和结构稳定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36.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应用中,由于不同机织布本体的稀松程度以及原料特征各不相同,不同面料对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降温颗粒的含量要求也不同,因此,单位面积上辐射降温颗粒的具体添加量可以根据具体选用的面料在上述范围内进行调整。
37.本技术中,由于机织布是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布料中的纱线排布较为紧密,因此机织布的弹性较小,机织布上形成的透气孔的尺寸也较小。由于机织布透气孔尺寸较小,将辐射降温层原料直接涂覆在机织布本体上,容易导致辐射降温层原料掉落在机织布本体的透气孔中,造成透气孔堵塞,影响面料的透气性,进而影响面料的服用性能。而本技术通过在机织布本体10和辐射降温层30之间设置一层透气层20,可使辐射降温层材料不直接涂覆于机织布本体10上,从而有利于避免辐射降温层原料中的辐射降温颗粒掉落在机织布本体的透气孔中造成透气孔堵塞,影响面料的透气透湿性能。
38.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透气层20具有微孔结构,该微孔结构有利于使面料获得更稳定的透气透湿性能。一些实施例中,透气层20为多孔树脂层,多孔树脂层的多孔孔径为0.01μm-15μm。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透气层中的多孔孔径可以是0.01μm、0.02μm、0.05μm、0.1μm、0.2μm、0.5μm、1μm、2μm、5μm、10μm、15μm等。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透气层20中的微孔密度可以是为每平方厘米透气层约含15亿个微孔。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透气层20可以是具有微孔结构的聚氨酯层。由于透气层中的聚氨酯经固化后可以获得较稳定的结构,聚氨酯上的微孔也可以保持更好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为面料提供更稳定的透气透湿通道,保证面料的透气透湿性能不易随面料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弱。
39.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辐射降温层30远离机织布本体10的一侧设置有聚氨酯增强层40,聚氨酯增强层40包括聚氨酯基体41和嵌设在聚氨酯基体41中的增强颗粒42。聚氨酯增强层40具有多孔结构。聚氨酯增强层40中增强颗粒42的加入有利于保证面料实现较好的透气透湿性能。具体地,由于面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最外层进行压光处理,压光处理为热处理,该过程容易导致最外层的微孔结构受到破坏而影响面料的透气透湿性能,本技术通过将聚氨酯增强层设置为面料的最外层,一方面可使聚氨酯增强层中的增强颗粒发挥对聚氨酯增强层的支撑骨架作用,有利于使聚氨酯增强层中的微孔结构在压光处理过程中保持完好而不受破坏,从而有利于保证面料得以实现较好的透气透湿性能;另一方面,由于聚氨酯
增强层40为透明或半透明层,太阳光可以透过聚氨酯增强层40到达辐射降温层30,因此聚氨酯增强层40的设置不易对辐射降温层30正常发挥其辐射降温功能造成不利影响,从而有利于使面料在获得较好的辐射降温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证较好的透气透湿性能,进而有利于使面料的服用性能得到较好的提升。此外,设置在面料最外层的聚氨酯增强层40还可以防止辐射降温层30在面料使用过程中因磨损等外界因素造成破坏而影响其辐射降温功能,从而对辐射降温层3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且由于压光处理后的聚氨酯增强层40具有更光滑的表面,该聚氨酯增强层的设置不仅有利于提高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使面料获得更好的降温效果,还有利于使面料获得一定的防水效果以及更好的外观,且具有更好的手感。
40.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增强颗粒42可以是包括二氧化硅颗粒等高硬度颗粒。增强颗粒42的粒径为20nm-60nm。具体地,增强颗粒42的粒径可以是20nm、30nm、40nm、50nm、60nm。
41.本技术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地使聚氨酯增强层40具有在压光处理工序中保持微孔结构,控制聚氨酯增强层40的硬度大于辐射降温层30的硬度。具体地,聚氨酯增强层40的硬度可以根据耐压光处理的需求进行调整,耐压光处理即压光处理过程中聚氨酯增强层40能够保持多孔结构,使聚氨酯增强层具有良好透气性。一些实施例中,聚氨酯增强层40的硬度可以大于辐射降温层30的硬度1倍或以上。
42.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聚氨酯增强层40的多孔孔径可以是0.01μm-15μm。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聚氨酯增强层40的多孔孔径可以是0.01μm、0.02μm、0.05μm、0.1μm、0.2μm、0.5μm、1μm、2μm、5μm、10μm、15μm等。本技术实施例中,每平方厘米聚氨酯增强层40约含15亿个微孔。
43.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面料的透气性是指面料两面存在压差的情况下,面料透过空气的性能,即面料两面在规定的压差下,单位时间内流过面料单位面积的空气体积。由于微孔的大小和密集程度均可影响单位时间内流过面料单位面积的空气体积,将微孔的大小和密集程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有利于使面料获得更好的透气性。本技术实施例中,面料透气通道上的透气层、辐射降温层和聚氨酯增强层均具有微孔结构,且将微孔孔径控制为0.01μm-15μm,使其远大于空气分子的直径0.3nm-0.4nm,从而不仅可以使空气分子更易透过微孔,还可以使透气速度更快。此外,由于空气中的气态水分子的直径为0.4nm,该气态水分子的直径也远小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微孔孔径,因此,能使空气分子透过的透气孔,也可使空气中的气态水分子透过,也就是说,本技术中的微孔结构透气层可以同时具有透气和透湿的作用。本技术实施例中,透气层、辐射降温层和聚氨酯增强层的微孔孔径可以是基本相同,也可以是不同。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透气层、辐射降温层和聚氨酯增强层的微孔尺寸相近,可以实现面料的透气透湿作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考虑到人体在较高温环境下散发的热气经由透气层、辐射降温层和聚氨酯增强层透过面料的过程中,可能遇冷并趋于液化而导致气体体积增大,因此将透气层、辐射降温层和聚氨酯增强层的微孔尺寸设置为依次增大,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面料的透气透湿性能。
44.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根据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不同应用需求,对面料各涂覆层的厚度和涂覆层的总厚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各涂覆层的厚度和涂覆层的总厚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各涂覆层之间的配合,进而影响面料的辐射降温效果及透气透湿性能。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各涂覆层的厚度和涂覆层的总厚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保证面料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厚度调整的情况下,仍可具有较好的辐射降温效果和透气透湿性能。其中,透气层20的厚度可以控制为0.1μm-20μm,具体可以为0.1μm、0.2μm、0.5μm、1μm、2μm、5μm、10μm、
15μm、20μm等。辐射降温层30的厚度可以控制为2μm-40μm,具体可以为2μm、5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等。聚氨酯增强层40的厚度可以控制为0.1μm-40μm,具体可以为0.1μm、0.2μm、0.5μm、1μm、2μm、5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等。涂覆层的总厚度可以控制为2.2μm-100μm,即透气层20、辐射降温层30和聚氨酯增强层40的总厚度可以控制为2.2μm-100μm,具体可以为2.2μm、3μm、5μm、10μm、20μm、40μm、50μm、70μm、80μm、100μm等。
45.本技术实施例透气降温机织面料100,通过机织布本体10、透气层20、辐射降温层30和聚氨酯增强层40之间的相互配合,使面料可以在发挥较好的辐射降温效果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湿性能。
46.具体地,透气降温机织面料100结构中的各层在发挥透气透湿作用上的配合表现为机织布本体、透气层、辐射降温层和聚氨酯增强层均有合适的微孔结构,且由于该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特有构造,使该透气降温机织面料具有内外侧之分,机织布本体一侧为透气降温机织面料内侧,聚氨酯增强层一侧为透气降温机织面料外侧,空气分子和空气中的气态水分子能够以垂直于面料厚度的方向,由面料的内侧向外侧流动,从而实现面料的透气透湿作用。上述透气降温机织面料可以用作服用面料,该面料的内侧为接触人体的一侧,外侧为背离人体的一侧,在较高温的环境下,可以实现较好的辐射降温和透气排汗作用,从而有利于减少使用者的闷热感,表现出较好的服用性能。另外,由于该辐射降温面料的特定层叠结构,水分难以反向透过面料,即水分难以从面料外侧流向面料内侧,因此还可以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透气值为大于或等于1.5mm/s。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透气值大于或等于1.6mm/s。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透气值大于或等于1.7mm/s。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透气值大于或等于1.8mm/s。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透湿值大于或等于15000g/(m2*24h)。
47.本技术中,透气降温机织面料100中的各层在发挥辐射降温作用上的配合具体主要表现为涂覆层中的透气层、辐射降温层和聚氨酯增强层中的聚氨酯固化后可以使涂覆层获得较稳定的结构,从而辐射降温颗粒在聚氨酯中的均匀分散状态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稳定性,有利于使辐射降温颗粒稳定发挥辐射降温作用,并且处于稳定结构中的辐射降温颗粒不易发生脱落或结块而导致辐射降温颗粒的辐射降温效果降低或失效,有利于提高辐射降温颗粒的有效利用率。此外,设置在辐射降温层远离机织布本体一侧的聚氨酯增强层除了可以在固化后使涂覆层的结构更加稳定,还可以防止辐射降温层在面料使用过程中因磨损等外界因素造成破坏而影响其辐射降温功能,并且可以使面料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从而起到对辐射降温层进一步保护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辐射降温层的有效使用寿命。本技术透气降温机织面料在较强的阳光照射下可以发挥更好的辐射降温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在303.15k的环境温度下,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太阳能总阻隔率大于或等于85%,具体可以是85%、86%、87%、88%、89%、90%等。即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太阳能透射比小于或等于15%。太阳能总阻隔率指的是被阻隔的太阳能量(主要是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和照射在物体表面的总太阳能量之比。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透气降温机织面料100的太阳光反射比大于或等于75%;可见光反射比大于或等于80%;红外光反射比大于或等于75%。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气降温机织面料100的太阳光反射比大于或等于80%;可见光反射比大于或等于
85%。透气降温机织面料通过热阻隔,可以实现温度的下降,达到辐射降温的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在30℃-40℃的高温下照射15min以上,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表面温度可以降低3℃-10℃,具体可以是降低3℃、4℃、5℃、6℃、7℃、8℃、9℃、10℃等。
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透气降温机织面料可以兼具较好的辐射降温效果、透气透湿和防水性能,服用性能较好,能够满足人们更高的服用需求。
4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1)在机织布本体上涂覆透气层材料,经固化得到透气层;
51.(2)在所述透气层上涂覆辐射降温层材料,经固化得到辐射降温层;
52.(3)在所述辐射降温层上涂覆聚氨酯增强层材料,经固化和压光处理,得到所述透气降温机织面料。
53.上述的固化过程可以是通过烘干实现,烘干的温度可以是40℃-60℃。压光处理是面料的后处理,压光处理可以使面料表面更光滑,整体更密实,压光处理过程的温度可以控制为50℃-160℃。
54.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选用机织布作为机织布本体的布料,依次在机织布本体上层叠涂覆制备透气层、辐射降温层和聚氨酯增强层。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将多孔树脂材料涂覆在机织布本体上并进行烘干固化后可形成带有微孔结构的透气层。一些实施例中,多孔树脂材料可以是聚氨酯材料。
55.本技术实施例中,将辐射降温颗粒均匀分散在可以形成微孔结构的树脂基体原料中,得到辐射降温层材料,将该辐射降温层材料涂覆在固化后的透气层上并进行烘干固化后可形成嵌设有均匀分散的辐射降温颗粒的辐射降温层。一些实施例中,树脂基体材料可以是聚氨酯材料。
56.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含有增强颗粒的分散液均匀分散在可以形成微孔结构的聚氨酯原料中,得到聚氨酯增强层材料,再将聚氨酯增强层材料涂覆在固化后的辐射降温层上并进行烘干固化后可形成带有微孔结构的聚氨酯增强层。含有增强颗粒的分散液具体可以是含有增强颗粒的醋酸丁酯分散液,该分散液的加入可以显著提升聚氨酯的硬度,以使聚氨酯增强层能够耐压光处理。
57.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涂覆后的各层进行刮平并烘干固化处理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涂覆,有利于获得具有较好的辐射降温效果和透气透湿性能的面料。其中,对涂覆后的各层进行刮平处理一方面有利于使各层之间的结合度更好,形成的涂覆层的结构稳定性更高,从而有利于防止面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涂覆层的脱落而影响面料的有效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具有更平整的表面,从而有利于使涂有该涂覆层的面料也可以获得更加平整的表面。而对涂覆后的各层进行烘干固化处理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涂覆有利于防止各层材料在层与层之间发生混合,形成混合状态的过渡层,该过渡层的组成和结构较不稳定,可能对各层间的相互配合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面料的辐射降温效果和透气透湿性能。具体地,上述过渡层相对于各层的微孔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影响气体在各层间的流通,进而影响面料的透气透湿功能。而上述过渡层相对于辐射降温层的辐射降温颗粒的分散状态也可能发生变化,影响辐射降温颗粒的有效利用率,进而影响面料的辐射降温效果。
58.本技术实施例中,各层的涂覆厚度可以通过调整刮板与上一层的待涂覆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例如透气层的涂覆厚度可以通过调整刮板与机织布本体的待涂覆表面之
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辐射降温层的涂覆厚度可以通过调整刮板与透气层的待涂覆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59.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60.参见图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服装200,包括本技术上述的透气降温机织面料。服装200具有面料100的结构。服装穿着时,透气降温机织面料机织布本体一侧靠近人体,聚氨酯增强层一侧外露于环境中,该服装具有良好的辐射降温效果和透气透湿性能,可提升人体穿着体验。
61.下面分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62.实施例1
63.一种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4.(1)在机织布本体上涂覆透气层材料,烘干固化;
65.(2)在透气层上涂覆辐射降温层材料,烘干固化;其中,每平方米辐射降温层中含有10g辐射降温颗粒;
66.(3)在辐射降温层上涂覆聚氨酯增强层材料,烘干固化后经压光处理,得到具有机织布本体/透气层/辐射降温层/聚氨酯增强层的层叠结构的透气降温机织面料。
67.实施例2
68.一种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每平方米辐射降温层上含有20g辐射降温颗粒。
69.实施例3
70.一种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每平方米辐射降温层上含有35g辐射降温颗粒。
71.实施例4
72.一种透气降温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每平方米辐射降温层上含有48g辐射降温颗粒。
73.为突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现设置以下对比例:
74.对比例1
7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机织面料仅包括机织布本体。
76.对比例2
7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机织面料仅包括机织布本体和辐射降温层,不包括透气层和聚氨酯增强层,机织面料具有机织布本体/辐射降温层的层叠结构。
78.对比例3
7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机织面料仅包括机织布本体、透气层和辐射降温层,不包括聚氨酯增强层,机织面料具有机织布本体/透气层/辐射降温层的层叠结构。
80.对比例4
8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每平方米辐射降温层含有1g辐射降温颗粒。
82.对比例5
8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每平方米辐射降温层含有65g辐射降温颗粒。
84.为突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5中的面料进行降温性能和透气透湿性能检测,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85.降温性能和透气透湿性能的检测条件为:环境温度303.15k,对流放热系数10w/m2*k,大气质量am1.5,大气压力100pa。
86.表1面料降温性能和透气透湿性能检测结果
[0087][0088][0089]
由表1的结果可知,在相同的阳光照射条件下,本技术实施例1-4的机织面料由于具有机织布本体/透气层/辐射降温层/聚氨酯增强层的特殊层叠结构,使得面料具有较高的太阳光反射比,而对太阳光中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反射比也可达到较高水平,太阳能总阻隔率可达88%以上,透气值和透湿值也大大提高,可以同时具备较好的辐射降温和透气透湿作用。
[0090]
相比实施例1-4,对比例1仅包括机织布本体,由于缺少辐射降温层而无法获得较好的辐射降温效果。对比例2中缺少透气层和聚氨酯增强层,可能导致辐射降温颗粒掉落在机织布本体的透气孔中导致透气孔堵塞,且作为面料最外层的辐射降温层经压光处理后可能导致辐射降温层的微孔结构被破坏,两者共同造成面料透气透湿性能的下降。对比例3中缺少了聚氨酯增强层,即辐射降温层为面料的最外层,经压光处理后同样可能导致微孔结构被破坏而造成面料透气透湿性能的下降。
[0091]
相比实施例1-4,对比例4中每平方米辐射降温层上含有的辐射降温颗粒过少,不能充分反射太阳光,从而面料的太阳能总阻隔率较低,面料的辐射降温效果不理想。而对比例5中每平方米辐射降温层上含有的辐射降温颗粒过多,使辐射降温层中的微孔难以形成较好透气通道,造成面料的透气透湿性能不理想。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